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才要求不断提高,这就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而教师也在一定程度因此受到教学限制,导致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时不尽如人意。不仅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会有所下降。笔者认为在初中阶段,要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其中,培养初中生创造性学习语文的能力就是重要拓展方向。本文就从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教与学的成效。
一.引入
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当前有个别中学语文教师极少进行突破。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社会压力大,不仅学生及学生家长,教师更是面临巨大压力。所有的教育工作都围绕着升学考试而设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拓展的余地,久而久之容易变成课堂机械化教学,教师与学生缺乏必要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失去兴趣而惰性萌发。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造,而从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入手,主要还结合了新课改所强调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理念。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开展学生创造性学习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有较大不同就在于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导学生语文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课上开展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有效的。[1]另外,在语文课上进行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拓展教学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初中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若干建议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语文的思维,思维是能力培养的奠基
要培养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就要从思维的培养进行拓展,因为一个人的思想是决定一个人行动的最直接指向标。[2]由于学生自己是较少了解相关信息的,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时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训。教师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既要保证学生学习新知识,又要学生掌握学习方法。[3]而学生思维训练多是从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因此,建议教师在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课堂学习目标。例如在开展鲁迅课文内容教授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例如事先了解关于鲁迅的生平故事,并通过课文学习,对鲁迅的个人思想进行评价。通过不断的实践,让学生明确这种学习思维的具体体现和存在价值,学生也会主动参与其中。
又如在对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和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课文的教学后,可以由教师先引出话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运行。“汪曾祺先生对自己故乡的端午节特色进行描写,从鸭蛋到小粽子,从放黄烟子到吃十二红,那么在大家的家乡每逢节日都有什么节日活动?会有什么节日才能吃到的东西?或者你对节日最大的期待是什么?”这时候教师还可以从自己家乡进行举例子,这个过程中会引发有共鸣的学生先发言,随着气氛的活跃,全班学生就较为容易打开话匣子。这时教师可以让一位学生先站起来描述,由教师引导,从节日联想到穿衣打扮、家乡食物、特色活动等。这种发散思维结合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还能通过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如果学生能够长期在这种创造性学习语文的思维中沉浸,自然能够形成一种潜意识中的创造性学习意识,自然也会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这就能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创造性学习能力。
2、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质疑是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质疑,这是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基础。乔布斯就曾说过,如果没有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质疑研究,你永远不知道自己需要改进什么。要进行创造实践,首先要了解被创造的事物原本的概念和特点,并了解先人所进行过的探究,最终通过自己资料收集和整合,通过思维迸发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创造性学习的过程和最终成效。要在语文课上进行实践,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教材和教师课堂教学提出质疑。最简单就如每一学期开展语文教学之前,笔者会让学生进行教材课讨论,主要包括课文设置和每单元课后练习内容的设计。鼓励让学生探讨一些文章设置的有效性,在提出问题和质疑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踏出实践的第一步,形成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奠基,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探讨了解到学习每一篇文章的目的,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曾经在开展古文古诗单元教学之前,笔者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个现代化建设飞速的时代,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古人的古文和古诗?利如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都有什么现实意义呢?”学生就针对这个问题开始进行思考,过了沉寂的几分钟后,有学生打破沉默率先回答:“为了学习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笔者的肯定下,接连有同学回答了这个问题。紧接着有学生提到了“这是学习古人留下的精神精髓的途径,《观沧海》写出了曹操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他心中的乐观豪迈情感的抒发。”笔者之所以对学生提出这个质疑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加重视语文古文古诗的学习,同时也是教导学生一个道理,如果要学好一种东西,就应当对它进行思考,进行质疑,当自己对自己的质疑进行肯定后,你必有所成。
3、利用教材话题进行实践拓展,迈向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第二步
教材是教学工作开展的模板,教师的教学工作往往是根据教材而设定的,而考试内容也都是从教材进行选择设计的。因此,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进行拓展,避免毫无根据地拓展教学,容易引起学生及家长的不满。例如在进行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这一主题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进行相关内容搜索,例如找到近些年对人类对外星人的探索和相关事宜,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讨论。因为这类话题往往初中生较为好奇,且由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容易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又如在进行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课文内容教授完毕后在班上举行一个关于“成功的秘诀”的讨论会,这个话题是由《我的信念》一文拓展出来的,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发现了镭,并且两度获得诺贝尔奖项,取得这些成功背后就是必然会有秘诀。经过课文学习,教师就可以由居里夫人的故事引出这个话题:“居里夫人在坚持自己的信念之下,不懈奋斗不断取得成功,那么对于你们来说,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并将名人故事进行总结,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创造性发言。整个开展过程教师要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创造性思维锻炼和创造性学习语文的能力提升。 4、鼓励学生将创造性学习能力多加运用,达成实践能力培养的第三步
掌握一门技术就是为了改善生活,而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4]笔者建议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种创新性学习思维拓展到其他方面。就学习方面来说,可以是运用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上。尤其是在对理科内容进行学习时,更多需要学生去进行质疑探讨的,例如一个物理现象是为什么会产生的,如果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就能够提高学习兴致并在探究的最终将这个原理记牢在心上,学习成绩自然也能有所提高的。首先,这是检验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成果的方式,其次,这也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技巧,提升学习质量的方法,再者,通过不断实践,学生同样能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学以致用同样也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只有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模式。如果学生每天都面对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方式,自然会感到厌倦,教师也要从自身做起,保持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谈到生活,学生也可以将这种创造性学习能力运用其中。例如有一位学生发现生活中,自己体弱多病的姐姐要出远门总要带上大罐小罐的药物,他就对如何方便姐姐携带药物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并利用杯子可以叠成一叠的原理,设计出他认为可以叠加在一起又有足够空间放药物的小盒子,并且用硬纸板进行动手制作。当学生的母亲将这件事情告知笔者时,笔者感到欣慰,一个是因为学生对家人有爱心,另一个也是因为笔者所教学的这种思想已经在学生心中形成,并且他将创造性学习这种能力付诸实践,这是教师教育学生极大的成就。
四.总结
初中时期的学生多处于思想转变期,如果教师能够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的情况下进行课堂教学改进和教学安排,必定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更多知识给学生,并且将有效的学习方法教予学生。因为学生所掌握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将伴随学生一生,教师的一个小小举动就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
参考文献:
[1]薛勇.浅析初中语文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2)
[2]杨光祥.谈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8)
[3]郑英品.浅谈初中语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2.(3)
[4]郑素霞.浅谈初中语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商情,2011.(30)
周红梅,教师,现居重庆秀山。
一.引入
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当前有个别中学语文教师极少进行突破。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社会压力大,不仅学生及学生家长,教师更是面临巨大压力。所有的教育工作都围绕着升学考试而设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拓展的余地,久而久之容易变成课堂机械化教学,教师与学生缺乏必要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失去兴趣而惰性萌发。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造,而从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入手,主要还结合了新课改所强调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理念。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开展学生创造性学习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有较大不同就在于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导学生语文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课上开展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有效的。[1]另外,在语文课上进行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拓展教学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初中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若干建议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语文的思维,思维是能力培养的奠基
要培养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就要从思维的培养进行拓展,因为一个人的思想是决定一个人行动的最直接指向标。[2]由于学生自己是较少了解相关信息的,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时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训。教师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既要保证学生学习新知识,又要学生掌握学习方法。[3]而学生思维训练多是从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因此,建议教师在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课堂学习目标。例如在开展鲁迅课文内容教授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例如事先了解关于鲁迅的生平故事,并通过课文学习,对鲁迅的个人思想进行评价。通过不断的实践,让学生明确这种学习思维的具体体现和存在价值,学生也会主动参与其中。
又如在对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和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课文的教学后,可以由教师先引出话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运行。“汪曾祺先生对自己故乡的端午节特色进行描写,从鸭蛋到小粽子,从放黄烟子到吃十二红,那么在大家的家乡每逢节日都有什么节日活动?会有什么节日才能吃到的东西?或者你对节日最大的期待是什么?”这时候教师还可以从自己家乡进行举例子,这个过程中会引发有共鸣的学生先发言,随着气氛的活跃,全班学生就较为容易打开话匣子。这时教师可以让一位学生先站起来描述,由教师引导,从节日联想到穿衣打扮、家乡食物、特色活动等。这种发散思维结合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还能通过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如果学生能够长期在这种创造性学习语文的思维中沉浸,自然能够形成一种潜意识中的创造性学习意识,自然也会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这就能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创造性学习能力。
2、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质疑是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质疑,这是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基础。乔布斯就曾说过,如果没有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质疑研究,你永远不知道自己需要改进什么。要进行创造实践,首先要了解被创造的事物原本的概念和特点,并了解先人所进行过的探究,最终通过自己资料收集和整合,通过思维迸发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创造性学习的过程和最终成效。要在语文课上进行实践,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教材和教师课堂教学提出质疑。最简单就如每一学期开展语文教学之前,笔者会让学生进行教材课讨论,主要包括课文设置和每单元课后练习内容的设计。鼓励让学生探讨一些文章设置的有效性,在提出问题和质疑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踏出实践的第一步,形成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奠基,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探讨了解到学习每一篇文章的目的,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曾经在开展古文古诗单元教学之前,笔者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个现代化建设飞速的时代,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古人的古文和古诗?利如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都有什么现实意义呢?”学生就针对这个问题开始进行思考,过了沉寂的几分钟后,有学生打破沉默率先回答:“为了学习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笔者的肯定下,接连有同学回答了这个问题。紧接着有学生提到了“这是学习古人留下的精神精髓的途径,《观沧海》写出了曹操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他心中的乐观豪迈情感的抒发。”笔者之所以对学生提出这个质疑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加重视语文古文古诗的学习,同时也是教导学生一个道理,如果要学好一种东西,就应当对它进行思考,进行质疑,当自己对自己的质疑进行肯定后,你必有所成。
3、利用教材话题进行实践拓展,迈向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第二步
教材是教学工作开展的模板,教师的教学工作往往是根据教材而设定的,而考试内容也都是从教材进行选择设计的。因此,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进行拓展,避免毫无根据地拓展教学,容易引起学生及家长的不满。例如在进行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这一主题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进行相关内容搜索,例如找到近些年对人类对外星人的探索和相关事宜,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讨论。因为这类话题往往初中生较为好奇,且由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容易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又如在进行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课文内容教授完毕后在班上举行一个关于“成功的秘诀”的讨论会,这个话题是由《我的信念》一文拓展出来的,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发现了镭,并且两度获得诺贝尔奖项,取得这些成功背后就是必然会有秘诀。经过课文学习,教师就可以由居里夫人的故事引出这个话题:“居里夫人在坚持自己的信念之下,不懈奋斗不断取得成功,那么对于你们来说,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并将名人故事进行总结,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创造性发言。整个开展过程教师要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创造性思维锻炼和创造性学习语文的能力提升。 4、鼓励学生将创造性学习能力多加运用,达成实践能力培养的第三步
掌握一门技术就是为了改善生活,而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4]笔者建议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种创新性学习思维拓展到其他方面。就学习方面来说,可以是运用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上。尤其是在对理科内容进行学习时,更多需要学生去进行质疑探讨的,例如一个物理现象是为什么会产生的,如果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就能够提高学习兴致并在探究的最终将这个原理记牢在心上,学习成绩自然也能有所提高的。首先,这是检验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成果的方式,其次,这也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技巧,提升学习质量的方法,再者,通过不断实践,学生同样能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学以致用同样也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只有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模式。如果学生每天都面对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方式,自然会感到厌倦,教师也要从自身做起,保持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谈到生活,学生也可以将这种创造性学习能力运用其中。例如有一位学生发现生活中,自己体弱多病的姐姐要出远门总要带上大罐小罐的药物,他就对如何方便姐姐携带药物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并利用杯子可以叠成一叠的原理,设计出他认为可以叠加在一起又有足够空间放药物的小盒子,并且用硬纸板进行动手制作。当学生的母亲将这件事情告知笔者时,笔者感到欣慰,一个是因为学生对家人有爱心,另一个也是因为笔者所教学的这种思想已经在学生心中形成,并且他将创造性学习这种能力付诸实践,这是教师教育学生极大的成就。
四.总结
初中时期的学生多处于思想转变期,如果教师能够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的情况下进行课堂教学改进和教学安排,必定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更多知识给学生,并且将有效的学习方法教予学生。因为学生所掌握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将伴随学生一生,教师的一个小小举动就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
参考文献:
[1]薛勇.浅析初中语文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2)
[2]杨光祥.谈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8)
[3]郑英品.浅谈初中语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2.(3)
[4]郑素霞.浅谈初中语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商情,2011.(30)
周红梅,教师,现居重庆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