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由于对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强大胃口而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留下了显著的印迹。2002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并且这一状况可望持续下去。自1993年来中国就成为了石油净进口国,我们估计中国今后将越来越有赖于石油进口。
问题1 中国目前消耗多少石油?今后的消费量将增长多快?
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原油消费国。2002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占世界的7.1%,石油消费需求达到540万桶/日。从1990年到2002年,中国石油需求以每年平均7.5%的速度增长,超过了其他所有石油消费大国。在同一时间段内,世界石油需求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1%。
考虑到中国快速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对石油的这种需求并不让人意外(表1)。从1990年到2002年中国实际GDP的平均年增长率为9.3%,高盛估计中国2003年和2004年的GDP增长将分别达到8.1%和8.4%。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的预测,到2005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在2002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90万桶/日,占届时世界石油总消费量的9.2%(表2)。
问题2 石油产品消费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
中国每天大约消耗540万桶石油。其中,汽油占26%,中等提炼油(包括柴油,喷气机燃料和煤油)占33%,燃料石油占12%。上世纪80年代以前,石油燃料在所有燃料品种中占比近35%。对中等提炼油的需求增长和总体的石油增长同步,所以在所有燃料产品中的比例很稳定,过去20年来平均为32%(表3)。
由于汽车拥有量的猛涨,汽油消费强劲。中国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是1990年的4倍。我们估计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这种趋势还将继续维持下去。中国13亿人口中有将近2050万辆车,汽车拥有量的上涨空间还很大。我们相信未来几年的汽车增长将主要来自消耗汽油而非柴油的轿车。高盛预计,2002-2005年间,中国轿车销售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0%,而所有车辆的销售增长率是20%。
由于许多汽车仍然在烧柴油(包括卡车,出租车和老式车),汽车销售的增长同时将带动对柴油的需求。另外,柴油消费也受电力消费的驱动。自90年代早期以来,中国的发电量就以每年平均8%的速度增长,目前发电量的增长率为14%。
对石化产品的需求增长强劲,这也导致了对石脑油(多指沸点高于汽油而低于煤油之馏分)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国的乙烯生产能力从1994年的230万吨上涨到了2002年的490万吨。
问题3 中国消耗多少天然气?今后的增长有多快?
2002年,中国消耗的天然气326亿立方米,和阿根廷一样多,占全球需求的1.2%。然而国际能源署预测,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到2025年的时候将上升到1730亿立方米,这也意味着从2002年到2025年间每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
我们相信中国政府的政策将促进对天然气的需求,因而对天然气生产商有利。中国计划天然气消费从2001年的250亿立方米上升到2005年的400亿立方米,同时天然气的产量到2010年增加到1000亿立方米,是现在的3倍。这是为了让天然气在中国各类能源的消费比例从现在的不到3%提高到6%-8%(表4),由此减少中国对原油的依赖(中国约25%的能源消耗来自原油),并在由煤转到更清洁的替代燃料的过程中,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我们认为,中国政府希望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呈现一个“绿色中国”的愿望,这势必促进天然气的消费。
不过,我们相信,下游基础设施的缺乏将阻碍需求的增长。而且,我们的分析师认为,区别定价对吸引大客户至关重要,例如电力领域的客户,因为在电力行业使用天然气的收费比对住宅、工业或商业用户的更便宜。为了方便使用天然气,各种天然气设施工程将要开工,其中有中石油的西气东输管道,中海油在广东和福建的进口LNG(液化天然气)项目。
问题4 石油供应: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前景如何?对油气进口有什么影响?
尽管中国的石油产量达到340万桶/天,是世界上第五大产油国(表5),但还是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自1993年以来,中国一直就是石油净进口国(图1)。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但另一方面,中国现有的主要油田的产量都在经历着自然下滑。目前中国约30%的石油产量来自其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然而,自1963年起一直是中国产油大户的大庆油田是个成熟油田,其产量平均每年以2.2%的速度递减,2002年的产量下降了将近3%。第二大油田辽河油田的产量也一直在下降。
中国目前石油需求的35%依赖进口。然而,国际能源署(IEA)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比例将高达84%。尽管这样一个高比例的进口并不是独此一家,日本和韩国的石油消费100%依赖进口,但这还是让中国更加受制于中东的石油安全。
2002年中国共生产326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足够自给自足。为了满足中国快速增长的天然气需求,中石化正积极开发塔里木盆地 (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3200亿立方米)、四川(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3200亿立方米)、鄂尔多斯盆地(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39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
中国的天然气管道设施非常有限,基本上都集中在现有的气田附近。2005年将完成的中石化的西气东输管道将构成跨国的骨干管道。其他正在建设的主要管道工程还包括涩北—西宁—兰州线,全长1000公里的陕京复线,以及中石油近日刚刚宣布计划投资50亿元人民币并已获准立项的四川忠县—武汉的“忠武”线。
四川盆地的天然气产量占了全国的1/3。大庆和鄂尔多斯盆地是另外的主要产地。尽管目前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产量不高,但是当西气东输管道完成的时候,塔里木盆地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约15%的天然气产量来自海上,包括东海平湖气田,南中国海的崖城气田,以及渤海湾的两个气田。
中国一直在积极寻求海外并购以提高油气储量,增加油气生产地区。中石化和中海油已经参股了几个海外油田。中海油是3家石油公司中海外并购最积极的一个,自首次公开上市以来已经兼并了3个海外油田:在NWS LNG 和 Tangguh LNG两个项目中各购买了12.5%的权益,并收购了印度尼西亚Repsol公司。中海油在海外并购上的总投资额达到了12亿美元,这使该公司已探明储量增加了将近9亿桶油当量。第4次并购(Gorgon LNG项目)的初步协议刚刚被宣布,但具体细节还没有公布。中石化自首次公开上市以来的并购步伐并不大,投资了2.98亿美元收购了印尼的Jabung PSC公司45%的股份,使公司的已探明储量提高了1.2亿桶油当量。中石化的母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收购海外的石油资产上也很积极。除了在苏丹的Greater Nile石油项目上收购了40%的股份以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还在中亚发展了不错的根基。
中国仍在和俄罗斯讨论安大线的问题。之前,也和几家俄罗斯的天然气生产商就铺设一条从Kovykta 或者Chayandinovskoye气田到中国的管道进行了商讨。
问题5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地位如何?
认识到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以及原油供应受制于中东的局面,中国官员于2003年2月宣布,将建立一个2000万吨(大致相当于一个月的消耗量,价值37亿美元)的战略石油储备。不过,就像我们理解的那样,该储备应该是由政府出资,归政府所有。由于中国已经变成了石油净进口国,所以一直在考虑另一个方案,即建立一个紧急石油储备。我们相信,这个储备的建立由于近期石油价格的居高不下将不会是一蹴而就。
问题6 中国油气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中国原油生产商现在接受的油气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 在1998年年中以前,中国原油价格低于市场价,每年调整一次。整个90年代,中国政府逐步提高了原油价格,从1998年6月开始,价格开始直接由市场决定。自那以后,国内原油价格紧跟市场价。目前,海上石油的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而陆地上的石油价格则和市场挂钩,每月根据类似的原油等级做一次调整,比国际价格晚一个月。
石油提炼产品的价格以前是由政府确定,调整的次数不多。2000年7月,主要的提炼品价格和市场挂钩。不过,像汽油和柴油这些石油提炼品的价格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进口平价的基础上和一系列国际市场价挂钩。本地价格定期监控,如果基准价格的变化超过8%,那本地价格就相应地做一次调整。
由于市场不成熟,基础设施有限,中国没有像美国和欧洲某些地方那样的天然气现货市场。当天然气新合同一个一个谈判的时候,天然气的价格已经落后于国际市场。有一些进步的是,天然气价格可根据可替换的燃料价格决定。一些早期和肥料厂签订的合同里天然气价格很低,而且那些合同仍然有效,不过我们也看到,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签订类似的合同了。
问题7 中国石油提炼能力如何?今后会有什么变化?
中国目前每天有能力提炼570万桶的原油。从1990年的290万桶/日到现在,提炼能力在过去10年中几乎翻了一番(图2)。我们预计从2003年到2006年,中国的提炼能力将提高到660万桶/日。
不过,对中国的石油提炼商来说,规模是个问题。中国单个提炼厂的平均提炼能力不到15万桶/日,而新加坡为35万桶/日,韩国52万桶/日。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下游厂商,包括中石化和中石油,正在投入更多的资金扩大和升级各自的提炼厂。该举措的动力来自更严格的国际国内的质量控制以及技术进步。
问题8 入世对中国能源产业的过去和未来有什么影响?
中国于2001年1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协议,中国政府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做出了一些具体的承诺。不过,我们认为入世对中国能源产业的影响非常小。入世所带来的变化将可能逐步展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主要石油生产商不断提高竞争力和不断稳固市场地位,足以减轻入世对中国能源产业带来的冲击。
由于上游产品的价格是和市场挂钩的,所以我们认为上游产品不会受到冲击。中海油仍然是惟一一家能和国外石油公司成立海上油气开发的公司,而对陆上的油气开发中石油则享有同样的权力(中石化享受的合资面更窄)。
我们认为削减关税的影响很小。原油及其提炼品的关税本来就比较低,下调的空间有限。但非关税壁垒将继续存在并且作用不小。中国非常可能取消至少是一些针对石油市场的非关税壁垒。
重要的非关税壁垒仍将保留。即使到2005年以后,中国政府还会在任何一个港口或其他基础设施拥有最低51%的股份。我们相信这将保护两家国家占有大股份的大石油公司。而且,政府仍然控制着颁发原油和提炼品进出口许可证的权力。同样,不论销售和营销渠道实行怎样的管制放松,国内原油和提炼品的供应将仍由中石油和中石化控制。
问题9 营销领域改革:政府对汽油批发和零售的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中国国家经济与贸易委员会在2002年9月颁布了一个公告,要求省级政府加强对特许经营的加油站的监控。根据公告,2001年9月30日以后获得零售运营许可证的加油站应该满足当地政府的发展计划,加入中石化或中石油的特许经营。如果一个加油站不再是中石化或中石油的特许经营加油站之后,当地政府应该取消其特许经营许可证。这些措施旨在解决以下相关问题:1)安全要求,以及产品和服务质量;2)指导价格;3)税收;4)油产品的来源。
我们相信上述措施应该能使中国的零售业务更好地集中,帮助实现本地油产品的定价自律。由于有了这些具体措施,我们相信,政府一心要在2004年年底和2006年年底分别向国外参与者开放零售和批发市场的营销业务之前,提高中石油和中石化的领导地位。
问题10 近期能源短缺的原因是什么?这问题以后还会出现吗?
天气炎热,加上快速增长的制造业,造成了2003年夏天对电力需求的急剧上升,以及能源短缺。为了应付出乎意料的电力消费增长,政府在一些行业用户中分配电力供应,结果造成了19个省的拉闸限电。
从根本上来说,能源短缺“危机”和供应方的问题相关。根据中国能源企业协会的行业报告,前几年没有预测到现在的这种需求增长,导致了自2000年以后新的发电厂的建设落后于需求。报告也指出,要快速建设新的发电厂也很困难,因为审查和批准程序很复杂。因此,我们相信能源短缺危机并没有结束。我们的电力小组预测,2004年中国的电力需求将比上年增长近11%,从2003年预计的19000亿千瓦时增加到2004年的21000亿千瓦时,然而电力供应的增长速度相对要慢得多(估计为5%),预计从2003年的20000亿千瓦时增长到2004年的21000亿千瓦时,如果2004年夏天依旧高温的话,中国将可能再一次面临拉闸限电的危险。
问题1 中国目前消耗多少石油?今后的消费量将增长多快?
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原油消费国。2002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占世界的7.1%,石油消费需求达到540万桶/日。从1990年到2002年,中国石油需求以每年平均7.5%的速度增长,超过了其他所有石油消费大国。在同一时间段内,世界石油需求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1%。
考虑到中国快速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对石油的这种需求并不让人意外(表1)。从1990年到2002年中国实际GDP的平均年增长率为9.3%,高盛估计中国2003年和2004年的GDP增长将分别达到8.1%和8.4%。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的预测,到2005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在2002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90万桶/日,占届时世界石油总消费量的9.2%(表2)。
问题2 石油产品消费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
中国每天大约消耗540万桶石油。其中,汽油占26%,中等提炼油(包括柴油,喷气机燃料和煤油)占33%,燃料石油占12%。上世纪80年代以前,石油燃料在所有燃料品种中占比近35%。对中等提炼油的需求增长和总体的石油增长同步,所以在所有燃料产品中的比例很稳定,过去20年来平均为32%(表3)。
由于汽车拥有量的猛涨,汽油消费强劲。中国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是1990年的4倍。我们估计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这种趋势还将继续维持下去。中国13亿人口中有将近2050万辆车,汽车拥有量的上涨空间还很大。我们相信未来几年的汽车增长将主要来自消耗汽油而非柴油的轿车。高盛预计,2002-2005年间,中国轿车销售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0%,而所有车辆的销售增长率是20%。
由于许多汽车仍然在烧柴油(包括卡车,出租车和老式车),汽车销售的增长同时将带动对柴油的需求。另外,柴油消费也受电力消费的驱动。自90年代早期以来,中国的发电量就以每年平均8%的速度增长,目前发电量的增长率为14%。
对石化产品的需求增长强劲,这也导致了对石脑油(多指沸点高于汽油而低于煤油之馏分)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国的乙烯生产能力从1994年的230万吨上涨到了2002年的490万吨。
问题3 中国消耗多少天然气?今后的增长有多快?
2002年,中国消耗的天然气326亿立方米,和阿根廷一样多,占全球需求的1.2%。然而国际能源署预测,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到2025年的时候将上升到1730亿立方米,这也意味着从2002年到2025年间每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
我们相信中国政府的政策将促进对天然气的需求,因而对天然气生产商有利。中国计划天然气消费从2001年的250亿立方米上升到2005年的400亿立方米,同时天然气的产量到2010年增加到1000亿立方米,是现在的3倍。这是为了让天然气在中国各类能源的消费比例从现在的不到3%提高到6%-8%(表4),由此减少中国对原油的依赖(中国约25%的能源消耗来自原油),并在由煤转到更清洁的替代燃料的过程中,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我们认为,中国政府希望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呈现一个“绿色中国”的愿望,这势必促进天然气的消费。
不过,我们相信,下游基础设施的缺乏将阻碍需求的增长。而且,我们的分析师认为,区别定价对吸引大客户至关重要,例如电力领域的客户,因为在电力行业使用天然气的收费比对住宅、工业或商业用户的更便宜。为了方便使用天然气,各种天然气设施工程将要开工,其中有中石油的西气东输管道,中海油在广东和福建的进口LNG(液化天然气)项目。
问题4 石油供应: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前景如何?对油气进口有什么影响?
尽管中国的石油产量达到340万桶/天,是世界上第五大产油国(表5),但还是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自1993年以来,中国一直就是石油净进口国(图1)。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但另一方面,中国现有的主要油田的产量都在经历着自然下滑。目前中国约30%的石油产量来自其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然而,自1963年起一直是中国产油大户的大庆油田是个成熟油田,其产量平均每年以2.2%的速度递减,2002年的产量下降了将近3%。第二大油田辽河油田的产量也一直在下降。
中国目前石油需求的35%依赖进口。然而,国际能源署(IEA)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比例将高达84%。尽管这样一个高比例的进口并不是独此一家,日本和韩国的石油消费100%依赖进口,但这还是让中国更加受制于中东的石油安全。
2002年中国共生产326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足够自给自足。为了满足中国快速增长的天然气需求,中石化正积极开发塔里木盆地 (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3200亿立方米)、四川(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3200亿立方米)、鄂尔多斯盆地(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39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
中国的天然气管道设施非常有限,基本上都集中在现有的气田附近。2005年将完成的中石化的西气东输管道将构成跨国的骨干管道。其他正在建设的主要管道工程还包括涩北—西宁—兰州线,全长1000公里的陕京复线,以及中石油近日刚刚宣布计划投资50亿元人民币并已获准立项的四川忠县—武汉的“忠武”线。
四川盆地的天然气产量占了全国的1/3。大庆和鄂尔多斯盆地是另外的主要产地。尽管目前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产量不高,但是当西气东输管道完成的时候,塔里木盆地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约15%的天然气产量来自海上,包括东海平湖气田,南中国海的崖城气田,以及渤海湾的两个气田。
中国一直在积极寻求海外并购以提高油气储量,增加油气生产地区。中石化和中海油已经参股了几个海外油田。中海油是3家石油公司中海外并购最积极的一个,自首次公开上市以来已经兼并了3个海外油田:在NWS LNG 和 Tangguh LNG两个项目中各购买了12.5%的权益,并收购了印度尼西亚Repsol公司。中海油在海外并购上的总投资额达到了12亿美元,这使该公司已探明储量增加了将近9亿桶油当量。第4次并购(Gorgon LNG项目)的初步协议刚刚被宣布,但具体细节还没有公布。中石化自首次公开上市以来的并购步伐并不大,投资了2.98亿美元收购了印尼的Jabung PSC公司45%的股份,使公司的已探明储量提高了1.2亿桶油当量。中石化的母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收购海外的石油资产上也很积极。除了在苏丹的Greater Nile石油项目上收购了40%的股份以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还在中亚发展了不错的根基。
中国仍在和俄罗斯讨论安大线的问题。之前,也和几家俄罗斯的天然气生产商就铺设一条从Kovykta 或者Chayandinovskoye气田到中国的管道进行了商讨。
问题5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地位如何?
认识到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以及原油供应受制于中东的局面,中国官员于2003年2月宣布,将建立一个2000万吨(大致相当于一个月的消耗量,价值37亿美元)的战略石油储备。不过,就像我们理解的那样,该储备应该是由政府出资,归政府所有。由于中国已经变成了石油净进口国,所以一直在考虑另一个方案,即建立一个紧急石油储备。我们相信,这个储备的建立由于近期石油价格的居高不下将不会是一蹴而就。
问题6 中国油气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中国原油生产商现在接受的油气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 在1998年年中以前,中国原油价格低于市场价,每年调整一次。整个90年代,中国政府逐步提高了原油价格,从1998年6月开始,价格开始直接由市场决定。自那以后,国内原油价格紧跟市场价。目前,海上石油的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而陆地上的石油价格则和市场挂钩,每月根据类似的原油等级做一次调整,比国际价格晚一个月。
石油提炼产品的价格以前是由政府确定,调整的次数不多。2000年7月,主要的提炼品价格和市场挂钩。不过,像汽油和柴油这些石油提炼品的价格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进口平价的基础上和一系列国际市场价挂钩。本地价格定期监控,如果基准价格的变化超过8%,那本地价格就相应地做一次调整。
由于市场不成熟,基础设施有限,中国没有像美国和欧洲某些地方那样的天然气现货市场。当天然气新合同一个一个谈判的时候,天然气的价格已经落后于国际市场。有一些进步的是,天然气价格可根据可替换的燃料价格决定。一些早期和肥料厂签订的合同里天然气价格很低,而且那些合同仍然有效,不过我们也看到,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签订类似的合同了。
问题7 中国石油提炼能力如何?今后会有什么变化?
中国目前每天有能力提炼570万桶的原油。从1990年的290万桶/日到现在,提炼能力在过去10年中几乎翻了一番(图2)。我们预计从2003年到2006年,中国的提炼能力将提高到660万桶/日。
不过,对中国的石油提炼商来说,规模是个问题。中国单个提炼厂的平均提炼能力不到15万桶/日,而新加坡为35万桶/日,韩国52万桶/日。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下游厂商,包括中石化和中石油,正在投入更多的资金扩大和升级各自的提炼厂。该举措的动力来自更严格的国际国内的质量控制以及技术进步。
问题8 入世对中国能源产业的过去和未来有什么影响?
中国于2001年1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协议,中国政府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做出了一些具体的承诺。不过,我们认为入世对中国能源产业的影响非常小。入世所带来的变化将可能逐步展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主要石油生产商不断提高竞争力和不断稳固市场地位,足以减轻入世对中国能源产业带来的冲击。
由于上游产品的价格是和市场挂钩的,所以我们认为上游产品不会受到冲击。中海油仍然是惟一一家能和国外石油公司成立海上油气开发的公司,而对陆上的油气开发中石油则享有同样的权力(中石化享受的合资面更窄)。
我们认为削减关税的影响很小。原油及其提炼品的关税本来就比较低,下调的空间有限。但非关税壁垒将继续存在并且作用不小。中国非常可能取消至少是一些针对石油市场的非关税壁垒。
重要的非关税壁垒仍将保留。即使到2005年以后,中国政府还会在任何一个港口或其他基础设施拥有最低51%的股份。我们相信这将保护两家国家占有大股份的大石油公司。而且,政府仍然控制着颁发原油和提炼品进出口许可证的权力。同样,不论销售和营销渠道实行怎样的管制放松,国内原油和提炼品的供应将仍由中石油和中石化控制。
问题9 营销领域改革:政府对汽油批发和零售的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中国国家经济与贸易委员会在2002年9月颁布了一个公告,要求省级政府加强对特许经营的加油站的监控。根据公告,2001年9月30日以后获得零售运营许可证的加油站应该满足当地政府的发展计划,加入中石化或中石油的特许经营。如果一个加油站不再是中石化或中石油的特许经营加油站之后,当地政府应该取消其特许经营许可证。这些措施旨在解决以下相关问题:1)安全要求,以及产品和服务质量;2)指导价格;3)税收;4)油产品的来源。
我们相信上述措施应该能使中国的零售业务更好地集中,帮助实现本地油产品的定价自律。由于有了这些具体措施,我们相信,政府一心要在2004年年底和2006年年底分别向国外参与者开放零售和批发市场的营销业务之前,提高中石油和中石化的领导地位。
问题10 近期能源短缺的原因是什么?这问题以后还会出现吗?
天气炎热,加上快速增长的制造业,造成了2003年夏天对电力需求的急剧上升,以及能源短缺。为了应付出乎意料的电力消费增长,政府在一些行业用户中分配电力供应,结果造成了19个省的拉闸限电。
从根本上来说,能源短缺“危机”和供应方的问题相关。根据中国能源企业协会的行业报告,前几年没有预测到现在的这种需求增长,导致了自2000年以后新的发电厂的建设落后于需求。报告也指出,要快速建设新的发电厂也很困难,因为审查和批准程序很复杂。因此,我们相信能源短缺危机并没有结束。我们的电力小组预测,2004年中国的电力需求将比上年增长近11%,从2003年预计的19000亿千瓦时增加到2004年的21000亿千瓦时,然而电力供应的增长速度相对要慢得多(估计为5%),预计从2003年的20000亿千瓦时增长到2004年的21000亿千瓦时,如果2004年夏天依旧高温的话,中国将可能再一次面临拉闸限电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