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记录是孩子思维的再现与智慧的结晶,是探究证据的获得,是多元评价的依据。教师要精心设计好科学记录,切实抓好记录这一环节,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真正体现出记录的价值,让记录始终伴随学生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案例解读
让我们先看一则课堂交流片段:(蚕卵的观察)
生1:蚕卵很小,小到我想用尺子去量都感觉不够。
生2:蚕卵非常小,和芝麻差不多大。
生3:蚕卵比一般米粒要小,和我家的小米可能差不多大。
生4:蚕卵是椭圆形的,中间是凹下去的,像缩小的南瓜饼。
虽然是三年级的学生,接触科学才一个学期,可是,课堂上他们的表现真的让我感到惊讶,我为他们的发现感到骄傲,他们竟能用这么多的表述来说明一个蚕卵,太棒了,这就是科学!可是翻看他们的记录单,发现很多小组都只写了“蚕卵是椭圆形的,很小”之类的记录,真是让我不可思议。课后,问了几个课堂表现不错的学生怎么没有写课堂上说的,他们回答:“忘记了”,“写起来太慢,来不及,就不写了”。
还来不及细细体会课堂上学生带给我的惊喜,我的内心已因他们简单而随性的记录单填满了失望,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课堂记录单的重要性?怎样使科学记录行之有效,真的为我们的科学教学锦上添花,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添砖加瓦?我认为这些都是教师值得深思并且为之努力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把握行之有效的科学记录谈起,谈谈自己对改进使用科学记录的一些思考。
有效记录的强基石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具体的目标表述中,有许多与记录息息相关的内容,如“能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和测量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能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结论”,“能较准确地记录实验、观察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柱状图”,“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等。科学记录既是孩子们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更是科学素养的提高参考,事实上,科学记录始终伴随着孩子们整个科学探究之中。
简而言之,记录是孩子们科学探究的百宝香囊,孩子们思考的计划、观察的发现、实验的过程,都可以转化到记录里;记录又是孩子们课堂交流、推测结果、分析数据以至得出结论的事实依据。仔细研究现今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记录的种类有动植物生长记录、观察记录、实验记录、测量记录、统计记录、检测记录、调查记录、信息收集记录等,据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收藏自己记录表的习惯,下课后会将它丢弃;我们往往习惯发给一个小组一张记录单,为了方便省事,但是很多小组保管记录单时也会出现无人保管的现象。看上去一张微不足道的小小记录单,其实凝聚了老师的大量心血,孩子们的智慧分享,它不应该是弥足珍贵的吗?
如果说,是一张张零散的纸张让孩子们对记录的珍视程度减了分,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记录单化零为整,使它等同于甚至高于孩子心中其他的作业本。正如法国“动手做”科学教育项目中的观点——“科学记录是孩子们最好的科学书”。分析现在孩子们使用率较高、受欢迎程度也较高的是那种大小适宜的便利贴纸,使用方便:课堂内外产生的问题、课堂中学到的科学方法、科学研究中的观察发现、平时收集到的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等都可以记下来,老师下发的记录单可以黏贴下来……孩子们的科学书就可以成为这些便利贴纸的“归宿”,这样,融合了便利贴纸的科学书便真正成为了孩子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信息仓房。这时,一本科学书,再也不是孩子们可有可无的教科书,而是承载了他们科学学习真实写照的“小镜子”,更是珍藏了他们科学探究足迹的真正记录本。
有效记录的试验田
教师设计记录单的时候,切不可千篇一律,尤其是不要让孩子们过多的使用文字,一是时间上来不及,二是孩子们对此常抱有厌恶、抵制情绪,特别是三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科学的初启蒙阶段,要求他们用过多的文字,反而会弄巧成拙,使得记录成了我们教学时间安排的“瓶颈”。
不让孩子书写太多,那就让孩子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好像我们也有过这样“自由”的时段,在科学记录中给孩子们一张白纸,让孩子们自由进行记录,以给孩子们更大的发挥空间。不要说所有的学生做不到这一点,就拿三年级来说,他们刚刚开始接触科学这门课程,学习过程往往会陷入混乱状态,记录更是无从着手,拿着白纸那就是天马行空,横冲直撞。因此,对于学生记录,教师不可走极端,要明确记录是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表达探究成果的重要方式,所以要花精力对记录内容及形式等进行设计,让孩子们进行记录。
教师在设计记录单时,尽量做到精缩、严谨、简练,既要考虑时间问题,也要考虑选择学生喜欢的形式,所以在记录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图表、画图、标本、符号等方式。如教学《沉和浮》单元,在起始课时记录物体沉浮时让学生用“↓”“↑”来表示,记录简洁快速,学生接受快,后面的课中,在理解物体沉浮原因时,学生便能自主使用不同颜色、长短的符号表示浮力、重力和拉力之间的关系,更加易于学生对沉浮内容的理解。又如教学《磁极的相互作用》时,在记录磁极是怎样相互作用的,我让学生用“→ ←”表示相互吸引,用“← →”标识相互排斥,这样记录既快捷,又便于理解、交流;还有教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课时,我引导学生用画小圆点的方式表达观察到的食盐、沙子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与传统单一的记录相比,这些记录样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记录的实效也随之提高。
有效记录的助推器
就像文章开始出示的课堂片段中那样,很多学生在课上交流的时候,答案非常精彩,可是在记录的时候,往往很平淡,很简单,学生表现得不以为然,这其实跟科学教师对学生记录的评价情况是密切相关的。当教师也对记录纸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时,我们怎么还能要求学生认真记录,珍藏记录单呢?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记录的兴趣和记录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师应通过对学生记录进行有效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在记录的同时获得激励,让记录成功的体验充盈孩子们的内心,以此激发他们记录的自信心。
在对学生的记录评价时,首先要做到及时,不管是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教师都应该抓住恰当的时机对学生的研究记录进行评价和强化,尽量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体会到记录的成就感;其次,在批阅学生们的记录本时,除了一般的等第或星级批阅外,同样可以留下或鼓励、或建议、或赞赏的评价语,相信富有激情的评价语肯定能给学生带来别样的感受;再次,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展示、定期评比等手段激发学生的记录积极性,还可以作为我们对一学期孩子科学学习的一个评价依据。
当然,教师不仅要自己对学生的记录进行评价,还应充分发挥孩子自身及家庭的作用,例如:教师在教学完类似《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以后,都可以分别设计一张自我评价记录表格,将能反映孩子们情感态度、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方面的评价内容都融合在这张表格中,让孩子在自评中对自己在本单元的持续活动中有小结,有反思,有收获。教师更要发挥好合作小组的功能,让同伴评价、小组评价在科学探究中起到激励导向作用。另外,教师在孩子们的成长档案袋中,也可以珍藏、积累学生的探究记录本和一些科技制作等,不仅能增强他们学好科学的信心,而且还为他们的学习成长过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形成性评价,是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较好方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
案例解读
让我们先看一则课堂交流片段:(蚕卵的观察)
生1:蚕卵很小,小到我想用尺子去量都感觉不够。
生2:蚕卵非常小,和芝麻差不多大。
生3:蚕卵比一般米粒要小,和我家的小米可能差不多大。
生4:蚕卵是椭圆形的,中间是凹下去的,像缩小的南瓜饼。
虽然是三年级的学生,接触科学才一个学期,可是,课堂上他们的表现真的让我感到惊讶,我为他们的发现感到骄傲,他们竟能用这么多的表述来说明一个蚕卵,太棒了,这就是科学!可是翻看他们的记录单,发现很多小组都只写了“蚕卵是椭圆形的,很小”之类的记录,真是让我不可思议。课后,问了几个课堂表现不错的学生怎么没有写课堂上说的,他们回答:“忘记了”,“写起来太慢,来不及,就不写了”。
还来不及细细体会课堂上学生带给我的惊喜,我的内心已因他们简单而随性的记录单填满了失望,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课堂记录单的重要性?怎样使科学记录行之有效,真的为我们的科学教学锦上添花,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添砖加瓦?我认为这些都是教师值得深思并且为之努力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把握行之有效的科学记录谈起,谈谈自己对改进使用科学记录的一些思考。
有效记录的强基石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具体的目标表述中,有许多与记录息息相关的内容,如“能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和测量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能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结论”,“能较准确地记录实验、观察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柱状图”,“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等。科学记录既是孩子们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更是科学素养的提高参考,事实上,科学记录始终伴随着孩子们整个科学探究之中。
简而言之,记录是孩子们科学探究的百宝香囊,孩子们思考的计划、观察的发现、实验的过程,都可以转化到记录里;记录又是孩子们课堂交流、推测结果、分析数据以至得出结论的事实依据。仔细研究现今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记录的种类有动植物生长记录、观察记录、实验记录、测量记录、统计记录、检测记录、调查记录、信息收集记录等,据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收藏自己记录表的习惯,下课后会将它丢弃;我们往往习惯发给一个小组一张记录单,为了方便省事,但是很多小组保管记录单时也会出现无人保管的现象。看上去一张微不足道的小小记录单,其实凝聚了老师的大量心血,孩子们的智慧分享,它不应该是弥足珍贵的吗?
如果说,是一张张零散的纸张让孩子们对记录的珍视程度减了分,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记录单化零为整,使它等同于甚至高于孩子心中其他的作业本。正如法国“动手做”科学教育项目中的观点——“科学记录是孩子们最好的科学书”。分析现在孩子们使用率较高、受欢迎程度也较高的是那种大小适宜的便利贴纸,使用方便:课堂内外产生的问题、课堂中学到的科学方法、科学研究中的观察发现、平时收集到的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等都可以记下来,老师下发的记录单可以黏贴下来……孩子们的科学书就可以成为这些便利贴纸的“归宿”,这样,融合了便利贴纸的科学书便真正成为了孩子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信息仓房。这时,一本科学书,再也不是孩子们可有可无的教科书,而是承载了他们科学学习真实写照的“小镜子”,更是珍藏了他们科学探究足迹的真正记录本。
有效记录的试验田
教师设计记录单的时候,切不可千篇一律,尤其是不要让孩子们过多的使用文字,一是时间上来不及,二是孩子们对此常抱有厌恶、抵制情绪,特别是三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科学的初启蒙阶段,要求他们用过多的文字,反而会弄巧成拙,使得记录成了我们教学时间安排的“瓶颈”。
不让孩子书写太多,那就让孩子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好像我们也有过这样“自由”的时段,在科学记录中给孩子们一张白纸,让孩子们自由进行记录,以给孩子们更大的发挥空间。不要说所有的学生做不到这一点,就拿三年级来说,他们刚刚开始接触科学这门课程,学习过程往往会陷入混乱状态,记录更是无从着手,拿着白纸那就是天马行空,横冲直撞。因此,对于学生记录,教师不可走极端,要明确记录是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表达探究成果的重要方式,所以要花精力对记录内容及形式等进行设计,让孩子们进行记录。
教师在设计记录单时,尽量做到精缩、严谨、简练,既要考虑时间问题,也要考虑选择学生喜欢的形式,所以在记录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图表、画图、标本、符号等方式。如教学《沉和浮》单元,在起始课时记录物体沉浮时让学生用“↓”“↑”来表示,记录简洁快速,学生接受快,后面的课中,在理解物体沉浮原因时,学生便能自主使用不同颜色、长短的符号表示浮力、重力和拉力之间的关系,更加易于学生对沉浮内容的理解。又如教学《磁极的相互作用》时,在记录磁极是怎样相互作用的,我让学生用“→ ←”表示相互吸引,用“← →”标识相互排斥,这样记录既快捷,又便于理解、交流;还有教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课时,我引导学生用画小圆点的方式表达观察到的食盐、沙子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与传统单一的记录相比,这些记录样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记录的实效也随之提高。
有效记录的助推器
就像文章开始出示的课堂片段中那样,很多学生在课上交流的时候,答案非常精彩,可是在记录的时候,往往很平淡,很简单,学生表现得不以为然,这其实跟科学教师对学生记录的评价情况是密切相关的。当教师也对记录纸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时,我们怎么还能要求学生认真记录,珍藏记录单呢?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记录的兴趣和记录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师应通过对学生记录进行有效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在记录的同时获得激励,让记录成功的体验充盈孩子们的内心,以此激发他们记录的自信心。
在对学生的记录评价时,首先要做到及时,不管是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教师都应该抓住恰当的时机对学生的研究记录进行评价和强化,尽量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体会到记录的成就感;其次,在批阅学生们的记录本时,除了一般的等第或星级批阅外,同样可以留下或鼓励、或建议、或赞赏的评价语,相信富有激情的评价语肯定能给学生带来别样的感受;再次,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展示、定期评比等手段激发学生的记录积极性,还可以作为我们对一学期孩子科学学习的一个评价依据。
当然,教师不仅要自己对学生的记录进行评价,还应充分发挥孩子自身及家庭的作用,例如:教师在教学完类似《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以后,都可以分别设计一张自我评价记录表格,将能反映孩子们情感态度、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方面的评价内容都融合在这张表格中,让孩子在自评中对自己在本单元的持续活动中有小结,有反思,有收获。教师更要发挥好合作小组的功能,让同伴评价、小组评价在科学探究中起到激励导向作用。另外,教师在孩子们的成长档案袋中,也可以珍藏、积累学生的探究记录本和一些科技制作等,不仅能增强他们学好科学的信心,而且还为他们的学习成长过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形成性评价,是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较好方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