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再次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参考。本文以一节阅读课为依据,做出反思,以改进今后的教学,实现真正的课堂高效。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反思
1. 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1.1教学内容介绍
本堂课是一节课外阅读课,选自外研社出版的悦读联播(初一),题目为A Lesson That Saved Lives。文章第一段介绍了主人翁Tilly 海啸发生时正在普吉岛和家人度假。第二段描述了Tilly在海啸发生前所见所闻。第三段介绍Tilly根据地理课知识判断海啸将发生,将消息告诉母亲及姐姐但不被理解。第四段介绍了父亲告知宾馆工作人员,Tilly跑到海滩上呼喊人们远离海滩逃生。多亏了Tilly普吉岛无人丧生。这是一篇记叙文,但生词较多,句子较长,初一学生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1.2教学过程与活动设计
Step 1 Prediction. 根据文章题目预测文章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判断出something bad will happen.
Step 2 Skimming. 学生速读课文,找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过程分别在第几段出现的。
Step 3 Scanning. 根据各段给出的阅读任务逐段精读。最后出示一段文字,让学生对印度海啸有更真实细致的了解,并产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Step 4 Group work. 学生4人一组,根据阅读内容做采访汇报。
Step 5 Summary. 教师以“What’s Tilly like?”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梳理总结。这一步学生所用的词语不是很丰富,感觉学生总结得也不是太贴切。
2. 教学反思与启示
总体而言,这堂课教师准备的非常充分,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学步骤环环相扣,阅读任务活动丰富,教师课堂的应变能力很强,教学理念先进,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英语阅读课。从课堂的各个环节着手分析,笔者感觉有以下两个亮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也有几个细节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亮点一、备课充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了大量的人文信息, 在教学的好几个环节利用图片视频或文字的方式渗透地理、科普或人文知识,在阅读的同时,注重拓展课文知识,不仅为文本的阅读提供相关的背景,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使课堂教学内容丰满充实。
亮点二、教学思路灵活。教师借鉴了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的思路,利用记叙文的五大要素引领学生速读文本,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同时也有以下几个细节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细节一、文章的导入。根据文章标题猜测文章内容,导入本课的中心话题 。通过学生的预测,设下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问题的方式导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后面环节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大量关于印度海啸的真实图片和视频,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如果将这些图片和视频放在本节课的开头,笔者认为就更简洁直观,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在视觉冲击中激发起来。
细节二、目标的达成。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海啸和学会阅读策略,最后生成采访报道检测本节课的目标达成。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设置了skimming, scanning 以及carefully reading 等阅读环节,并在每一步的阅读中分别设置不同的阅读任务辅助学生阅读,可以说顾及到了不同阅读策略的渗透。从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文本的第二、三、四段重在精读,阅读任务也考虑了学生的学情,在问题设置方式上大多采用只填关键词的形式。但是教师仅仅引导学生按照阅读任务完成这几步阅读,笔者认为既然是精读,而且教学目标是了解海啸而且后面还有有关海啸的采访报道,第四段就应在阅读之后让学生利用关键词展开复述重现,旨在使学生对海啸有深刻的认识。
执教教师设计了各种阅读任务,并在每一个步中标注skimming ,scanning 等名称,教师目的非常明确,即通过这种任务培养学生略读、寻读等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但是从学生层面观察,未必就能达成这样的目标。教师给出的阅读任务多以填空的形式呈现,我感觉大多数学生关注的是如何填充空白处的信息,而很少甚至根本不关注其他与阅读内容有关的信息,最后学生通过阅读所获取的也仅仅是支离破粹的少量信息,那么通过阅读培养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究竟实现了多少?其实,这也是很多教师阅读教学中都存在的问题。
细节三、人文性。近两年笔者先后听了很多优质课,很多教师在阅读过程中插入大量的人文信息,使得整堂课信息量大增。到底该怎样定位阅读的人文性?笔者认为还要和教学目标一致,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不能为了追求高大上而无限放大人文性,否则就会喧宾夺主。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反思
1. 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1.1教学内容介绍
本堂课是一节课外阅读课,选自外研社出版的悦读联播(初一),题目为A Lesson That Saved Lives。文章第一段介绍了主人翁Tilly 海啸发生时正在普吉岛和家人度假。第二段描述了Tilly在海啸发生前所见所闻。第三段介绍Tilly根据地理课知识判断海啸将发生,将消息告诉母亲及姐姐但不被理解。第四段介绍了父亲告知宾馆工作人员,Tilly跑到海滩上呼喊人们远离海滩逃生。多亏了Tilly普吉岛无人丧生。这是一篇记叙文,但生词较多,句子较长,初一学生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1.2教学过程与活动设计
Step 1 Prediction. 根据文章题目预测文章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判断出something bad will happen.
Step 2 Skimming. 学生速读课文,找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过程分别在第几段出现的。
Step 3 Scanning. 根据各段给出的阅读任务逐段精读。最后出示一段文字,让学生对印度海啸有更真实细致的了解,并产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Step 4 Group work. 学生4人一组,根据阅读内容做采访汇报。
Step 5 Summary. 教师以“What’s Tilly like?”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梳理总结。这一步学生所用的词语不是很丰富,感觉学生总结得也不是太贴切。
2. 教学反思与启示
总体而言,这堂课教师准备的非常充分,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学步骤环环相扣,阅读任务活动丰富,教师课堂的应变能力很强,教学理念先进,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英语阅读课。从课堂的各个环节着手分析,笔者感觉有以下两个亮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也有几个细节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亮点一、备课充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了大量的人文信息, 在教学的好几个环节利用图片视频或文字的方式渗透地理、科普或人文知识,在阅读的同时,注重拓展课文知识,不仅为文本的阅读提供相关的背景,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使课堂教学内容丰满充实。
亮点二、教学思路灵活。教师借鉴了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的思路,利用记叙文的五大要素引领学生速读文本,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同时也有以下几个细节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细节一、文章的导入。根据文章标题猜测文章内容,导入本课的中心话题 。通过学生的预测,设下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问题的方式导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后面环节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大量关于印度海啸的真实图片和视频,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如果将这些图片和视频放在本节课的开头,笔者认为就更简洁直观,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在视觉冲击中激发起来。
细节二、目标的达成。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海啸和学会阅读策略,最后生成采访报道检测本节课的目标达成。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设置了skimming, scanning 以及carefully reading 等阅读环节,并在每一步的阅读中分别设置不同的阅读任务辅助学生阅读,可以说顾及到了不同阅读策略的渗透。从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文本的第二、三、四段重在精读,阅读任务也考虑了学生的学情,在问题设置方式上大多采用只填关键词的形式。但是教师仅仅引导学生按照阅读任务完成这几步阅读,笔者认为既然是精读,而且教学目标是了解海啸而且后面还有有关海啸的采访报道,第四段就应在阅读之后让学生利用关键词展开复述重现,旨在使学生对海啸有深刻的认识。
执教教师设计了各种阅读任务,并在每一个步中标注skimming ,scanning 等名称,教师目的非常明确,即通过这种任务培养学生略读、寻读等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但是从学生层面观察,未必就能达成这样的目标。教师给出的阅读任务多以填空的形式呈现,我感觉大多数学生关注的是如何填充空白处的信息,而很少甚至根本不关注其他与阅读内容有关的信息,最后学生通过阅读所获取的也仅仅是支离破粹的少量信息,那么通过阅读培养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究竟实现了多少?其实,这也是很多教师阅读教学中都存在的问题。
细节三、人文性。近两年笔者先后听了很多优质课,很多教师在阅读过程中插入大量的人文信息,使得整堂课信息量大增。到底该怎样定位阅读的人文性?笔者认为还要和教学目标一致,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不能为了追求高大上而无限放大人文性,否则就会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