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阳、璇子夫妇,还有他们一对可爱的女儿雪象和雪等,全家一起要出一本诗集,这真是一件美好而有趣的事情。这样的事,在中国大概也是新鲜的。他们这一家子,我都认识,这确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诗人之家。
雪阳和璇子在国外生活了十多年。在英国,雪阳得到了物理学博士的学位,璇子得到了教育学硕士的学位。在英国生活十年之后,他们又从欧洲到澳洲,在澳大利亚定居。雪阳和璇子是很有个性的诗人,他们的诗歌风格各异,都在自己的诗行中创造出清朗幽邃的意境。他们的工作不时变化,社会角色也不时有转换,但两位的诗人之心却始终勃勃而有生机,写诗,是他们生活中最大的乐趣。诗人的父母,把自己的所爱也传染给了他们的女儿。去年,我去澳洲访问,在澳洲作家为我举办的欢迎聚会上,雪阳和璇子带着他们的两个女儿象象和等等一起来参加。象象和等等在会上朗诵诗歌的情景,使我惊奇,也使我难以忘怀。两个小姑娘用稚气的童音大声背诵诗歌,声情并茂,使用的语言是她们的母语中文,尽管她们的英语也许说得更为流利。璇子告诉我,两个孩子不仅喜欢背诵诗歌,也尝试着自己创作,写诗对她们来说是一件自然而快乐的事情。雪阳他们曾约几位诗人以《朋友》为题作同题诗,当时5岁的象象也来凑热闹,她写了六行诗:
我的朋友有许多
有山有水
有花有草
有树有木
但我最好的朋友
是我自己的心
象象的《朋友》,使几位诗人觉得自己的诗歌失去了韵味。一个5岁的孩子,竟然会这样来想象和理解“朋友”这个词,真有点不可思议,但在象象,这确实是很自然地发自她幼小的心灵。而象象的姐姐等等,曾用《我是一本书》作为一首诗的题目,诗中出现这样的诗句:“我是一本书\一本不会出现的书\我\在这本书中生活\永远不会死去。”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这两个孩子,我很难相信这些诗句会出自她们之手。
对于雪阳和璇子来说,最能使他们感到骄傲的,应该是这两个天真可爱的女儿。她们聪慧好学,善解人意,而且富有想象力和进取心;虽然出生在国外,但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了憧憬和向往。我想,这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受了父母的影响。我曾经担心两个孩子是否会少年老成,失去了孩子应有的快乐。璇子笑着对我说,其实,她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天真顽皮,读书和写诗,并没有使她们变成老气横秋的“小大人”。象象和等等的诗作中,有超乎她们年龄的思索,也洋溢着烂漫的童趣,表现出只有孩子才有的奇思妙想。在《晒太阳》这本诗集中,两个孩子的诗是特别耐人寻味的。
为《晒太阳》写序,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这使我有机会仔细阅读他们全家人写的诗歌。这是一本很有情趣的儿童诗。在我的阅读经验中,读这样的书的机会很少,阅读的过程中,我的童心不时被唤醒,也常常因为诗中的某些段落和句子而产生共鸣,它们使我忆及童年生活,重温那些早已远去的孩提时的感受。这样的共鸣,对于阅读者来说,是很难得的。
对于儿童诗,我不是内行,但作为读者,可以谈一点感想。我以为,传统意义上的儿童诗,也许可以包括这样几种类型:
1.成人写的诗,题材和内容与儿童的生活有关。
2.成人模拟儿童的目光和心理,以儿童的口吻写诗。
3.儿童写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抒发他们心中的幻想和情感。
有些所谓的“儿童诗”,其实是成人的读物,因为虽然写的是儿童生活,其内涵却是成人的思索和情绪。过于深奥或者严肃,儿童便难以接受。真正的儿童诗,应该是孩子们爱读的,或者孩子和大人都喜欢读。我罗列的这三种类型,不管是哪一种,只要孩子喜欢读,或者老少咸宜,那就是成功的作品,否则,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儿童诗。而儿童诗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后者,即“老少咸宜”那一类。这和童话是一样的,譬如安徒生的童话,迷恋它们的读者,可以从牙牙学语的黄口小儿一直到白发苍苍的耄耋老者。不同年龄的读者,从同一篇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完全不同的意境。
《晒太阳》这本诗集中,三种类型的作品都能找到。有不少作品就具备了这样的特点,如开篇的那首《母亲的歌》:
我是躺着的大地
你是站立的树
我是静止的岸
你是奔腾的河流
我是沉默的门
你是庄严的道路
我是偶然的云海
你是必然的日出
这些形象而寓意深长的比喻,让人读而难忘。孩子会记住这些诗句,成人也会从中得到启发。而像《孩子们离幸福很近》这样的作品,完全是成人对孩子们的议论,因为写得真切,写得生动,也应该是老少咸宜的作品。
有些作品,显然是成人想象儿童的世界(或者是回忆童年的生活),但因为准确形象地揣摩到了孩子的心情,读来能让人会心一笑。譬如《小街》:“走在小街上\我喜欢胡思乱想\为什么小街这样短\而上课的时间那样长”,相信很多上学的孩子读到这样的诗句时会有共鸣产生。这样的作品,书中很多,如《如果我是王子》、《雪人》、《金鱼》、《日期》、《哥哥的口琴》、《清明节》、《读唐吉诃德》、《读诗的妹妹》、《一只小鸟飞过头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妈妈的手》,把母爱,把孩子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得传神而感人:
我紧紧地抓住
妈妈的大手
幸福像瀑布
往我心中流
虽然没有出奇的想象,但“在茫茫人海中”,儿女的小手,“牵着妈妈的大手”这样的意象,给人的联想是悠长而动人的。
儿童诗中也有哲理诗,它们不同于成人诗的是,这些诗中出现的意象,都是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如《水和石头的对话》、《大鱼和小鱼》、《风筝》、《田野上的小树》、《四季歌》等作品,都有这样的特点。有些看似很空的哲理,因为议论的是孩子关心的问题,所以孩子读它们并不会感到乏味。诗集中,《未来》这首诗给人的印象深刻,未来是主人,又是客人,迎接未来的人,也是主人和客人,这两者的关系似乎矛盾,但却发人深思,大一点的孩子,是可以从中悟出道理来的。
一些在成人看来极为简单的自然现象中,却蕴藏着童趣和哲理,譬如《月亮》和《露水的故事》。在《露水的故事》中,露水是来自天上的眼泪,“它们找不到太阳爸爸月亮妈妈\星星们的心里多么着急\它们在遥远的天上哭泣\晶莹的泪滴洒满草地”。这样的奇想,只能属于天真烂漫的童心世界。
在儿童诗中,异想天开是允许的,也是正常的,那些似乎不合常理的想象,在这个特殊的天地中却能使人心领神会。譬如《逆着时间的方向》和《墙》这两首诗。在《逆着时间的方向》中,作者设想自己有一天能从相反的方向“穿过时间的墙”,时光倒流,让现在的我,和昔日的我相遇,这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呢?读者可以随着诗人的幻想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而在《墙》中,诗人的想象就更为奇特。诗中那个孩子认为,家是墙,父母是门,孩子是钥匙;而爸爸说:天空是墙,星星是窗口,太阳是门,钥匙藏在地上;妈妈却对孩子说:你自己是一面墙,只要掌握了知识,就知道门开在哪里。这样的繁复叠合,将诗意一层一层递进,使人在惊讶的同时,感悟天地和人间的奇妙哲思。
在这本诗集中,有不少和动物有关的诗,诗中出现了飞禽走兽,出现了昆虫游鱼,狐狸、老虎、猴子、鸭子、蝴蝶、蜻蜓、蜘蛛、萤火虫、青蛙、海螺、布谷鸟、燕子、鸽子、蜗牛、蝙蝠,当然,还有澳洲的袋鼠。这些动物,在他们的诗中都有了童心和人性。可以读一读那首《袋鼠》,袋鼠妈妈把孩子藏在袋里,“是对外面的世界不放心”,而小袋鼠长大了,“胆子却长不大”,“常常准备逃跑\跑回童年的袋中\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我想,写儿童诗,是不是也有点像“跑回童年的袋中”做梦呢?
作为一本儿童诗集的导言,也许我这篇序文已经写得太长。读者读诗集中的作品,一定会比读我这些不着边际的议论要有趣得多,就此打住。请读者诸君越过这道门扉,进入雪阳一家创造的充满童心和智慧的天地吧。
雪阳和璇子在国外生活了十多年。在英国,雪阳得到了物理学博士的学位,璇子得到了教育学硕士的学位。在英国生活十年之后,他们又从欧洲到澳洲,在澳大利亚定居。雪阳和璇子是很有个性的诗人,他们的诗歌风格各异,都在自己的诗行中创造出清朗幽邃的意境。他们的工作不时变化,社会角色也不时有转换,但两位的诗人之心却始终勃勃而有生机,写诗,是他们生活中最大的乐趣。诗人的父母,把自己的所爱也传染给了他们的女儿。去年,我去澳洲访问,在澳洲作家为我举办的欢迎聚会上,雪阳和璇子带着他们的两个女儿象象和等等一起来参加。象象和等等在会上朗诵诗歌的情景,使我惊奇,也使我难以忘怀。两个小姑娘用稚气的童音大声背诵诗歌,声情并茂,使用的语言是她们的母语中文,尽管她们的英语也许说得更为流利。璇子告诉我,两个孩子不仅喜欢背诵诗歌,也尝试着自己创作,写诗对她们来说是一件自然而快乐的事情。雪阳他们曾约几位诗人以《朋友》为题作同题诗,当时5岁的象象也来凑热闹,她写了六行诗:
我的朋友有许多
有山有水
有花有草
有树有木
但我最好的朋友
是我自己的心
象象的《朋友》,使几位诗人觉得自己的诗歌失去了韵味。一个5岁的孩子,竟然会这样来想象和理解“朋友”这个词,真有点不可思议,但在象象,这确实是很自然地发自她幼小的心灵。而象象的姐姐等等,曾用《我是一本书》作为一首诗的题目,诗中出现这样的诗句:“我是一本书\一本不会出现的书\我\在这本书中生活\永远不会死去。”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这两个孩子,我很难相信这些诗句会出自她们之手。
对于雪阳和璇子来说,最能使他们感到骄傲的,应该是这两个天真可爱的女儿。她们聪慧好学,善解人意,而且富有想象力和进取心;虽然出生在国外,但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了憧憬和向往。我想,这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受了父母的影响。我曾经担心两个孩子是否会少年老成,失去了孩子应有的快乐。璇子笑着对我说,其实,她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天真顽皮,读书和写诗,并没有使她们变成老气横秋的“小大人”。象象和等等的诗作中,有超乎她们年龄的思索,也洋溢着烂漫的童趣,表现出只有孩子才有的奇思妙想。在《晒太阳》这本诗集中,两个孩子的诗是特别耐人寻味的。
为《晒太阳》写序,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这使我有机会仔细阅读他们全家人写的诗歌。这是一本很有情趣的儿童诗。在我的阅读经验中,读这样的书的机会很少,阅读的过程中,我的童心不时被唤醒,也常常因为诗中的某些段落和句子而产生共鸣,它们使我忆及童年生活,重温那些早已远去的孩提时的感受。这样的共鸣,对于阅读者来说,是很难得的。
对于儿童诗,我不是内行,但作为读者,可以谈一点感想。我以为,传统意义上的儿童诗,也许可以包括这样几种类型:
1.成人写的诗,题材和内容与儿童的生活有关。
2.成人模拟儿童的目光和心理,以儿童的口吻写诗。
3.儿童写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抒发他们心中的幻想和情感。
有些所谓的“儿童诗”,其实是成人的读物,因为虽然写的是儿童生活,其内涵却是成人的思索和情绪。过于深奥或者严肃,儿童便难以接受。真正的儿童诗,应该是孩子们爱读的,或者孩子和大人都喜欢读。我罗列的这三种类型,不管是哪一种,只要孩子喜欢读,或者老少咸宜,那就是成功的作品,否则,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儿童诗。而儿童诗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后者,即“老少咸宜”那一类。这和童话是一样的,譬如安徒生的童话,迷恋它们的读者,可以从牙牙学语的黄口小儿一直到白发苍苍的耄耋老者。不同年龄的读者,从同一篇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完全不同的意境。
《晒太阳》这本诗集中,三种类型的作品都能找到。有不少作品就具备了这样的特点,如开篇的那首《母亲的歌》:
我是躺着的大地
你是站立的树
我是静止的岸
你是奔腾的河流
我是沉默的门
你是庄严的道路
我是偶然的云海
你是必然的日出
这些形象而寓意深长的比喻,让人读而难忘。孩子会记住这些诗句,成人也会从中得到启发。而像《孩子们离幸福很近》这样的作品,完全是成人对孩子们的议论,因为写得真切,写得生动,也应该是老少咸宜的作品。
有些作品,显然是成人想象儿童的世界(或者是回忆童年的生活),但因为准确形象地揣摩到了孩子的心情,读来能让人会心一笑。譬如《小街》:“走在小街上\我喜欢胡思乱想\为什么小街这样短\而上课的时间那样长”,相信很多上学的孩子读到这样的诗句时会有共鸣产生。这样的作品,书中很多,如《如果我是王子》、《雪人》、《金鱼》、《日期》、《哥哥的口琴》、《清明节》、《读唐吉诃德》、《读诗的妹妹》、《一只小鸟飞过头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妈妈的手》,把母爱,把孩子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得传神而感人:
我紧紧地抓住
妈妈的大手
幸福像瀑布
往我心中流
虽然没有出奇的想象,但“在茫茫人海中”,儿女的小手,“牵着妈妈的大手”这样的意象,给人的联想是悠长而动人的。
儿童诗中也有哲理诗,它们不同于成人诗的是,这些诗中出现的意象,都是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如《水和石头的对话》、《大鱼和小鱼》、《风筝》、《田野上的小树》、《四季歌》等作品,都有这样的特点。有些看似很空的哲理,因为议论的是孩子关心的问题,所以孩子读它们并不会感到乏味。诗集中,《未来》这首诗给人的印象深刻,未来是主人,又是客人,迎接未来的人,也是主人和客人,这两者的关系似乎矛盾,但却发人深思,大一点的孩子,是可以从中悟出道理来的。
一些在成人看来极为简单的自然现象中,却蕴藏着童趣和哲理,譬如《月亮》和《露水的故事》。在《露水的故事》中,露水是来自天上的眼泪,“它们找不到太阳爸爸月亮妈妈\星星们的心里多么着急\它们在遥远的天上哭泣\晶莹的泪滴洒满草地”。这样的奇想,只能属于天真烂漫的童心世界。
在儿童诗中,异想天开是允许的,也是正常的,那些似乎不合常理的想象,在这个特殊的天地中却能使人心领神会。譬如《逆着时间的方向》和《墙》这两首诗。在《逆着时间的方向》中,作者设想自己有一天能从相反的方向“穿过时间的墙”,时光倒流,让现在的我,和昔日的我相遇,这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呢?读者可以随着诗人的幻想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而在《墙》中,诗人的想象就更为奇特。诗中那个孩子认为,家是墙,父母是门,孩子是钥匙;而爸爸说:天空是墙,星星是窗口,太阳是门,钥匙藏在地上;妈妈却对孩子说:你自己是一面墙,只要掌握了知识,就知道门开在哪里。这样的繁复叠合,将诗意一层一层递进,使人在惊讶的同时,感悟天地和人间的奇妙哲思。
在这本诗集中,有不少和动物有关的诗,诗中出现了飞禽走兽,出现了昆虫游鱼,狐狸、老虎、猴子、鸭子、蝴蝶、蜻蜓、蜘蛛、萤火虫、青蛙、海螺、布谷鸟、燕子、鸽子、蜗牛、蝙蝠,当然,还有澳洲的袋鼠。这些动物,在他们的诗中都有了童心和人性。可以读一读那首《袋鼠》,袋鼠妈妈把孩子藏在袋里,“是对外面的世界不放心”,而小袋鼠长大了,“胆子却长不大”,“常常准备逃跑\跑回童年的袋中\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我想,写儿童诗,是不是也有点像“跑回童年的袋中”做梦呢?
作为一本儿童诗集的导言,也许我这篇序文已经写得太长。读者读诗集中的作品,一定会比读我这些不着边际的议论要有趣得多,就此打住。请读者诸君越过这道门扉,进入雪阳一家创造的充满童心和智慧的天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