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夫亦父 取舍由她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zq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迷茫的母亲 56岁
  我的女儿非常优秀,在海外攻读硕士,回国后不到6年,已经进入一家大公司的管理层;容貌上,她继承了她父亲的全部优点,高鼻深目。
  她出国读硕士时认识了现在的男友,一个大她20岁的已婚老男人。要说她是傍大款,那可真冤枉!她拿奖学金出国,还一直打工赚生活费,也没见她拿那人钱买奢侈品。可她就是离不开那男人。
  開始,我不知道那人的存在。她回国工作的第二年,我发现她越来越不听我的话,拒绝我给她安排相亲,几次大吵后,我才发现这事。我跟她说过多次,我和她父亲当年离婚就是因为第三者,婚外恋不可能有好结果。她执迷不悟。
  她处处迁就那个老头子,模仿他的吃饭口味、听歌品位,最近连和我吵架时的腔调也像他了。我不明白,她就算不结婚,也可以做一个独立的事业女性,怎么会甘愿做“小三”,甚至把自己的财务也交给那人管理?女儿从小就很听我的话,为什么在人生最重大的问题上不听我的话呢?她好像是被那个男人洗了脑,怎样才能让她脱离出来?
  我非常理解一个母亲的痛心疾首,但我要告诉你,你看到的洗脑和被控制,很有可能是她潜意识里的主动选择。
  不知你女儿有没有读过德国心理学家弗洛姆的《逃避自由》,如果她读读,说不定会有很深的觉醒。“他们恐惧孤独和自己的微不足道,他们在主观上经常意识不到这种情感,常常掩盖在卓然超群和完美之类的补偿情感中……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在这种形势下,最迫切的需要是找到一个可以投降的人,尽快的把他这个不幸的受造物、与生俱来的自由交给那个人。”
  弗洛姆认为,现代人并不是都那么喜欢独立和自由,很多人会在潜意识里主动寻找一个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人。这像不像你女儿和那个男人的关系?
  从你的来信中,我知道了你和前夫离婚的原因,知道了你女儿和你是相依为命长大的。她很可能渴望的是一种完全依赖的共生关系,一种把自己的自我完全扔出去,完全托付给他人的安全感。即使把所有的钱交给对方,即使把自己的未来交给对方,也是她心甘情愿的——这样一个事业有成、经济独立的女人愿意选择那个男人,不是自愿是什么呢?
  你质疑女儿为什么要找一个老头子。你想过没有,也许她寻找的不仅是一个恋人,更是一个“父亲”。
  这就更要命了,你也许能劝一个女人离开一个男人,可你没法劝一个女儿离开她的父亲。
  你说女儿以前是听话的,这其实也是一种被控制型人格。你以为女儿在读硕士时不谙世事,是被欺骗、洗脑的。可她那时已经是一个有成型价值观、世界观的人了。你以为女儿事业有成,心智就足够成熟,其实她在那个男人出现之前,情感成长之路就已经被你阻断了,她的心理年龄停留在了童年的某个阶段。现在的种种故事,都只是反复追求情感补偿罢了。
  女儿已经年过30,只能让她自己选择并自己承担责任。哪怕受伤,也是她必须经历的,这样她才能成长。或许,她会浪费十数年,徒劳不幸,或许她最后能得到这个男人,或许她仍旧孤身,但获得了心智的圆满。总之,这不是你能代她做的选择。
  想牢牢控制孩子的父母,总是难逃被更强大的控制者打败的命运。放手给孩子自由,她才永远是你的孩子。工
其他文献
到米兰之前,我就被告知意大利人性格外露,喜欢用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达他们的感受,尤其爱用惊叹句。一个月下来,我发现他们最常用的惊叹句并非西方人时常挂在嘴边的“哦,我的上帝!”而是“哦,我的亲娘!”我问同学路易吉,这是为什么,他想都没想地回道:“那是因为我们爱自己的母亲呀。”  爱母亲,就一定要把老妈挂在嘴边吗?意大利人确实如此,走在街上,时不时就会听到有人喊“娘”。甚至指天发誓的时候,也忘不了
期刊
提到中国首富这个名字,很多人想到的是王健林或李嘉诚。但实际上,在过去10多年里首富的宝座曾经几次易主,其中有一位走向宝座时颇具传奇,离开时略显悲情,那就是荣智健。  荣智健出身于中国最著名的红色资本家族,1978年,他只身从北京到香港创业,创办一家小规模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厂——爱卡。6年后,爱卡被收购并上市,荣智健个人财富从创始资本的100万港元直线飙升至4亿港元。1986年荣智健加盟了被称为“北京
期刊
“月明星稀,烏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用这几句诗来形容晚上回家却迟迟找不到停车位的心情再恰当不过了。在大街小巷的犄角旮旯里,老司机们表演着花式停车,而警察同志却潜伏暗处,守株待兔。在司机与交警的斗智斗勇中,不禁让人深思:停车咋就这么难?  缺位5000万  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每年增长15%以上,截至2014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1.54亿辆,其中私人小汽车1.05亿辆。
期刊
我曾在祖母珍藏着的一张发黄的照片上,看到叔父穿着军装,英姿飒爽的年轻模样。叔父所在的矿山离我们也不过百余里,据说矿山上的人常来我所在的小城赶集,我夹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常想着是否能碰到叔父呢?虽然我明白,即便碰到也不知他就是我的叔父,他会如其他陌路人一般,与我擦肩而过。  对于叔父的存在,我只是偶尔从父亲与别人谈起时才知道一些。父亲说他们兄弟两个从不来往,因那时干过仗。说起干仗的原因,父亲说那天
期刊
刘瑜 教授  我不喜欢学术圈子,那就是个“学术产品”的流水线而已,这一点美国中国都差不多。跟智不智慧没啥关系,重要的是标准化。这个体系里也有非常聪明、非常出色的人,但是在这个体系里存活,并不要求你非常聪明和出色。你比较“乖”,比较顺从流水线的生产规则,对于生存才是更重要的。甚至有时候“灵气”有可能成为一种障碍——因为有灵气的人容易产生反抗“标准化”的冲动。  陈丹青 画家 学者  从前中国人穿衣服
期刊
先讲两个故事,一个是大贪官夫人的,一个是老百姓的。  在纪录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亮了相,夫人的丑事也跟着曝光。她索贿跟玩似的,“我看中个手镯,大概1000多万,你去付一下。”实际是1500万元!用网友的话说,这相当于京沪地区两套住房的价格了!  我轻易不坐公交车,那天被朋友硬拉着坐了一回,却看到了恶心的一幕。靠窗坐的一个男乘客一边挖
期刊
在旅游景区很多地方甚至古迹上刻“到此一游”,不光发生于长假,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用心理学的话说,这是因为中国人有至尊至圣、万世留名的潜意愿。对此,相关部门和媒体的做法是曝光、谴责。但好奇怪,有些人似乎不在意譴责,你曝光你的,我刻我的,两不耽误。愁煞人也。  怎么办?不好办,这是懒人的思维。在有心人那里,这有何难!如广东清远金子山风景区,去年“十一”长假,他们专为游客开设了“刻字林”。效果当然不错,其
期刊
吉普车沉水的一瞬间,姜福祥并未感到害怕。  “撑死了能沉一半?反正我没觉得是多大事。”回身,他一把薅起后座上的相机包扛在肩上,“设备可不能湿了,我还得照相呐!”多年后再说起当年的场景,姜福祥笑了。他说那是外出拍照最疯的时候,有点“不要命”了。  时在2003年,地点内蒙古翁牛特旗草原。姜福祥和两位朋友去采风,想拍一下草原民众在大自然中的生存状态。  车是借来的,朋友负责驾驶。一路兴致勃勃,“草场、
期刊
“我们三个正开会呢,讨论下一步成立公司时章程的具体设置。”李泽峰说,这个1992年出生的小伙子,正和他的两个创业伙伴严肃地讨论未来的成本分摊问题。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之下,这样的创业团队或许并不少见,这三位却有很多独特的地方。  首先是衣服,这三个人都穿着印有“沈阳机床”标识的工作服,因为在新的公司未成立之前,他们三位都还是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  其次是他们开会的地点
期刊
人有很多感觉,人也有很多看法。看法升华并恒定以后,就会成为观念,比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觀。  “三观”一词早已遍布人的视野,并且极有被滥用之嫌。当人们对当众晾脚、随地吐痰都以“毁三观”来评论、指责时,三观就越来越边际效益递减。何为边际效益递减?用一个例子说明,你吃第一个包子时,这个包子给你带来的效益最大;吃了5个包子已有饱感后,再让你吃第六个包子,这个包子给你带来的效益就会为零,甚至是负效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