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之一,是劳动关系集中体现的领域,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不仅影响企业的和谐,更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国有企业长期坚持的“依靠”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是建设和谐企业劳动关系的策略和手段。
1、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一家成功的企业,必然是内部和谐、外部和谐的统一体。因此,企业要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一是企业要适应外部环境。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的社会系统性,使企业在建立一系列合约、组织优先的资源、开展经济活动时,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一家企业而言,环境主要是指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环境、企业内部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的统一。现代生物学的进化理论也适合企业的成长。企业发展就是对环境的适应,就是在复杂的环境生态中努力建立起自已的地位,并通过成为生态圈中的核心而获得发展和壮大的。因此,企业只有做到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发展,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要创造良好的企业工作与生活环境。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盈利能力决定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这部分人很长一段时间是在企业中度过的,企业是其群居和与人交往的主要活动空间,企业的工作氛围和生活氛围影响着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和谐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企业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以促进企业生产效益与效率的提高。企业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首先,要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谐企业必定是充满活力的企业,企业活力集中表现为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个和谐的企业,必须尊重职工的创造精神。企业要按照因事择人、因材施用的原则,让职工选择最喜欢的岗位,让岗位录用最适当的职工;要建立能人机制,针对职工群体的兴趣和专长,建立起中层管理人员参与管理决策、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项目设计、普通职工参与创新活动等制度,让职工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其次,要营造安定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企业职工安定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包括平安、稳定的自然环境与团结、和睦的社会环境。要逐步健全作业场所、安全卫生、工时标准、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专业劳动标准,逐步形成既科学规范又能够有效落实的劳动标准体系。要健全劳动标准监督管理的体制机制,形成政府主导、行业自律、企业落实、职工监督、举报必查的管理工作新格局,努力创造安全、清洁、舒适的自然环境,使职工在繁忙的工作中,心情顺畅。要消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实现职工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2、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和谐企业必须以人为本,立足于职工素质的提高和积极性的充分调动。首先,要转变观念。企业要从传统的“物化”管理思路和管理方式中解放出来,由重点对物的调节与控制,转化为对人的管理与激励。其次,要以社会效益优先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第三,要促进职工成长。努力实现职工的自身价值,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是建立和谐稳定的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最后,要依靠职工发展。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必须依靠职工。企业要建立人性化的制度体系,在设计标准体系和制订制度规范时,着重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施人性化制度体系过程中要实行柔性管理模式,以企业独特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对职工进行潜移默化的管理。要寻找企业目标和职工个人发展的一致性,尊重职工的职业规划和自我发展,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同发展。
3、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当前,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日益多元化、市场化和复杂化,劳动关系建立和运行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行为,侵犯职工权益的现象及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劳动关系矛盾也进入了一个“高发期”。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一是企业应主动搭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平台。企业是劳动关系建立和存续的载体,是劳动关系建立、存续、变更和终止过程中,协调双方利益关系的基地。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对企业、职工是“双赢”的结果,也是劳动本身的真正意义。因此,无论从企业的现实需要考虑,还是从企业社会责任考量,企业都应该主动搭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平台。二是要发挥工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的发育与发展程度,是一个社会进化与成熟程度的重要体现。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逐步形成,迫切需要工会等群众组织进一步发挥在联系党与职工群众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方面的表达与维護作用等,以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要加强工会等群众组织的建设,通过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厂务公开等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职工民主参与,实现企业决策与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促进企业的有序运转。三是要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由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共同建立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是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完善三方机制,明确职能定位,加大协商力度,创新工作方式。要实行平等协商与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在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指导下,由企业行政与企业工会就劳动者的权益、企业的经济发展、预防和调解劳动争议等问题进行协商,并最终达成协议-----集体合同的签订,以此来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达到协调和稳定劳动关系、共谋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的目的。要重点抓好集体合同履约情况向职代会报告制度,推动集体合同的履约兑现,使劳动关系各方做到各尽所能、规范运行、共谋发展。
4、建立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构建企业文化的整体和谐。企业文化本身不同层次之间要具有内在的高度和谐,即企业文化的表层(厂标、厂歌、员工行为等)、中层(企业的制度、规章)、深层(企业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等)应该达到同步民展、不可分割的高度一致,而且企业发展的各项战略应该做到互相适应、互相促进。二是要注意推进企业外部的广泛和谐。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推进企业外部的广泛和谐,对任何一个利益相关者,企业都应以实现“双赢”的新理念去处理和协调相关事宜,尽量做到在保持他方成本不变的前提下,为其增加收益,实现双赢。
以人为本,追求和谐,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构建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这对企业既是责任也是机遇。
1、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一家成功的企业,必然是内部和谐、外部和谐的统一体。因此,企业要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一是企业要适应外部环境。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的社会系统性,使企业在建立一系列合约、组织优先的资源、开展经济活动时,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一家企业而言,环境主要是指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环境、企业内部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的统一。现代生物学的进化理论也适合企业的成长。企业发展就是对环境的适应,就是在复杂的环境生态中努力建立起自已的地位,并通过成为生态圈中的核心而获得发展和壮大的。因此,企业只有做到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发展,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要创造良好的企业工作与生活环境。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盈利能力决定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这部分人很长一段时间是在企业中度过的,企业是其群居和与人交往的主要活动空间,企业的工作氛围和生活氛围影响着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和谐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企业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以促进企业生产效益与效率的提高。企业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首先,要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谐企业必定是充满活力的企业,企业活力集中表现为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个和谐的企业,必须尊重职工的创造精神。企业要按照因事择人、因材施用的原则,让职工选择最喜欢的岗位,让岗位录用最适当的职工;要建立能人机制,针对职工群体的兴趣和专长,建立起中层管理人员参与管理决策、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项目设计、普通职工参与创新活动等制度,让职工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其次,要营造安定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企业职工安定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包括平安、稳定的自然环境与团结、和睦的社会环境。要逐步健全作业场所、安全卫生、工时标准、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专业劳动标准,逐步形成既科学规范又能够有效落实的劳动标准体系。要健全劳动标准监督管理的体制机制,形成政府主导、行业自律、企业落实、职工监督、举报必查的管理工作新格局,努力创造安全、清洁、舒适的自然环境,使职工在繁忙的工作中,心情顺畅。要消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实现职工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2、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和谐企业必须以人为本,立足于职工素质的提高和积极性的充分调动。首先,要转变观念。企业要从传统的“物化”管理思路和管理方式中解放出来,由重点对物的调节与控制,转化为对人的管理与激励。其次,要以社会效益优先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第三,要促进职工成长。努力实现职工的自身价值,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是建立和谐稳定的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最后,要依靠职工发展。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必须依靠职工。企业要建立人性化的制度体系,在设计标准体系和制订制度规范时,着重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施人性化制度体系过程中要实行柔性管理模式,以企业独特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对职工进行潜移默化的管理。要寻找企业目标和职工个人发展的一致性,尊重职工的职业规划和自我发展,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同发展。
3、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当前,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日益多元化、市场化和复杂化,劳动关系建立和运行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行为,侵犯职工权益的现象及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劳动关系矛盾也进入了一个“高发期”。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一是企业应主动搭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平台。企业是劳动关系建立和存续的载体,是劳动关系建立、存续、变更和终止过程中,协调双方利益关系的基地。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对企业、职工是“双赢”的结果,也是劳动本身的真正意义。因此,无论从企业的现实需要考虑,还是从企业社会责任考量,企业都应该主动搭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平台。二是要发挥工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的发育与发展程度,是一个社会进化与成熟程度的重要体现。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逐步形成,迫切需要工会等群众组织进一步发挥在联系党与职工群众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方面的表达与维護作用等,以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要加强工会等群众组织的建设,通过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厂务公开等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职工民主参与,实现企业决策与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促进企业的有序运转。三是要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由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共同建立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是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完善三方机制,明确职能定位,加大协商力度,创新工作方式。要实行平等协商与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在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指导下,由企业行政与企业工会就劳动者的权益、企业的经济发展、预防和调解劳动争议等问题进行协商,并最终达成协议-----集体合同的签订,以此来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达到协调和稳定劳动关系、共谋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的目的。要重点抓好集体合同履约情况向职代会报告制度,推动集体合同的履约兑现,使劳动关系各方做到各尽所能、规范运行、共谋发展。
4、建立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构建企业文化的整体和谐。企业文化本身不同层次之间要具有内在的高度和谐,即企业文化的表层(厂标、厂歌、员工行为等)、中层(企业的制度、规章)、深层(企业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等)应该达到同步民展、不可分割的高度一致,而且企业发展的各项战略应该做到互相适应、互相促进。二是要注意推进企业外部的广泛和谐。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推进企业外部的广泛和谐,对任何一个利益相关者,企业都应以实现“双赢”的新理念去处理和协调相关事宜,尽量做到在保持他方成本不变的前提下,为其增加收益,实现双赢。
以人为本,追求和谐,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构建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这对企业既是责任也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