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中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自我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的必要性、方法和途径做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和谐校园 自我教育 养成教育
  
  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根据社会标准及道德规范自觉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从而有目的地调整自己行动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即是其主体性,从思想的形成规律来看,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主要是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接受教育的结果。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教育实现教育目标。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来实现,使受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最终目标,也使得这三项教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合力。
  
  一、自我教育是克服传统模式德育弊端和应对新形势的必然选择,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标准和最终归宿
  
  我们所处的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这个时代也赋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新内容和更严重的新挑战。这不仅需要大学生自我思索和面对,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主体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分重视外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采用“灌输”,说教的教育方式,缺乏时代性、生动性和实效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自身规律和大学生成长的规律有所背离,不利于激发大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
  
  二、加强自我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正面引导,弘扬正气,建立自我教育的引导机制。自我教育需要从正面进行目标激励,需要建立引导机制。自我教育的引导机制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教育者可以用树榜样、立典型的方法示范学生,使他们学有楷模、行有标兵;可以从古今中外的文化资源中吸取先进的思想以教导学生,提升他们的自我教育的境界;就是要大量弘扬正气。在引导机制的实施过程中,将正面引导和反思批评相结合,使学生既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和赶超先进的意识,又能通过学习和比较发现自身的不足,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目标的差距,正确地评价自我,增强他们的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2.加强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的建设,保障自我教育的集体条件。自我教育是有强烈主体色彩的教育方式,但与其它方式的教育一样,它也需要受教育者之间的砥砺、互动,也需要集体环境的保障,尤其是自我教育性质的集体环境的保障。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是党委、团委领导下,建立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基础上的学生群众组织,是推进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力量。要大力发扬他们接受党团组织领导、进行自我教育的组织关系传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组织、密切联系学生、天然贴近学生的组织工作优势,要积极鼓励他们自主开展形式健康活泼的组织活动,推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互动教育机制建设,不断完善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主动自我教育与集体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自我教育”组织,保障自我教育的集体条件。
  3.将自我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形成“养成教育”。自我教育具有重要的“养成教育”属性,也尤其需要受教育者的主体实践。这就需要将自我教育的理念贯穿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统领学术活动、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志愿服务和文体活动,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寓教育于学习、于实践、于娱乐,达到“于日常”。通过满足学生具体需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创造的与社会和时代密切相关且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园文化是校园中的青年文化形态。它是大学生群体基于自己的需要而创造的,是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在文化上的真实反映,它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也最具感召力。同时,作为文化形态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又具有其独立性,即能够以其历史积淀而成的场域约束力对社会文化中的思潮导向、价值原则及能力要求等进行过滤和折射,然后体现在自己的结构中并通过活动实践和风气熏陶,对大学生群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具有思想引导、素质培养、感知协调、人心凝聚等重要的育人功能。将内在需要与引导教育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是学生自我教育必需的文化生态环境和氛围。用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生活和学习,能够引导他们由自我到自觉地确立积极的价值观念,在校园内形成自我教育的氛围,达到“空气养人” 、“空气育人”和“空气指引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家健.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应正确处理好的三个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探讨了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主体探索—小组讨论模式的构建,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和中心,激励学生的思维状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化学教学 主体探索—小组讨论 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体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现代教育对我国教学改革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不少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我们也建立了教学模式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因此,本课在设计理念上力求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营造出有助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自己提出问题,学生能自主探索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在认识了奇数和偶数的基础上,了解数的奇偶性。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
期刊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耍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古人这些话经常被教师用作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口头禅。孔夫子对弟子颜渊赞不绝口,但对他在学习中持无疑态度并不满意:“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悦)”。诚然,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及其拓展提出相关疑问,是自身语文素质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数学后进生。数学后进生的问题,是现代教育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素质,使未来社会健康、 和谐 、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劳动者进入社会。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尽可能在学习阶段有效的对他们实施转化教育,使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造就高素质人才。    一、数学后进生的定位    要转变后进生
期刊
[摘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第一个环节,旨在引趣,生疑,导题,引发求知欲。这一环节运用的成功与否,关乎教师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新知欲望,近而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视听媒体、时事名人、环境生活、游戏竞赛、温故知新、简笔画等淉堂导入法。  [关键词]情境 引趣 导入 课堂效益    上好一堂课就如演好一台戏。引入是戏剧的第一幕,导得好、引得巧就能激起学生的学
期刊
近年来,现代中国的鲁迅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笔者认为,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鲁迅思想解读者,李长之和竹内好塑造的战士鲁迅形象和革命者鲁迅形象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鲁迅研究的路向。  战士鲁迅是在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时代背景下,李长之在民国二十四年八月完成的《诗人和战士的鲁迅——鲁迅之本质及其批评》中塑造的。这是一个民族主义高扬和文坛需要战士的时代。李文就鲁迅在“诗人”和“战士”两方面的体现作出了自
期刊
[摘要]项金国是一位十分活跃的雕塑家,他有着敏锐的意识,不断在观念和材料技术层面上进行积极的研究和尝试,体现出雕塑家深厚的学养和勤勉的艺术探索,以及他旺盛不息的创造力。  [关键词]项金国 雕塑 叙事性 观念性    在中国的雕塑界,湖北美术学院教授项金国是一位十分活跃的雕塑家。他的作品涉猎范围广泛,风格也较为多样,无论是对于传统叙事性雕塑的尊崇,抑或是对最具先锋性和前卫性的观念雕塑的探索,项金国
期刊
一、概述    因炉水泵电机长期工作在高温、高压炉水中,经常出现炉水泵电机绕组损坏的情况,为提高炉水泵电机的运行可靠性,特别是在有高温炉水渗入电机绕组的非正常工况下的耐久性,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技术分析,以及借鉴其他兄弟单位的运行经验,认为将额定电压为6KV高压炉水泵电机改为额定电压为380V的电机,是解决炉水泵电机频繁损坏、提高其运行可靠性的有效技术措施。    二、改造方案    1.炉水泵电
期刊
[摘要]本文从功能要求、工作原理、使用效果三个方面论述了新型多功能水泵控制阀在矿井主排水中的应用,并指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新型 工作原理 使用效果    装设在水泵出水管上的新型多功能水泵控制阀同时具有闸阀、逆止阀、水锤消除器三种功能。    一、功能要求    通常为了保证水泵的正常运行,在水泵的出水管上根据需要装设有闸阀、逆止阀以及水锤消除器三种阀件,这三种阀件在水泵的
期刊
[摘要]线条存在于不同门类的艺术中。线条在西方绘画,中国传统绘画,书法、舞蹈、音乐,有着不同的表现,不过,线条是在运动中才更具有魄力。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线条还是置于统领众法的地位。  [关键词]线条 西方绘画 中国传统绘画    线条在中国绘画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是不言而喻了。它不仅仅是描写事物外形的手段,本身也因其运笔的变化而影响到绘画风格。当代美学家伍蠡甫在《中国画论研究》一书中写到:“自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