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构建和谐课堂教学要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应以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为基础;激发学习兴趣为动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
【关键词】 和谐 课堂教学 构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新课程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具体体现。因此,构建和谐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尊重、信任、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发展自我,获得成功和生命价值的体验,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喜悦的活动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 构建和谐课堂教学,应以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为基础。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教学的主要条件,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进行教学,师生间彼此真诚地接纳对方从而达到心理相容,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热情高涨,主体作用就能发挥出来,教学目的就能实现。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和谐合作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所谓“亲其师,听其言,效其行”。教师热爱学生,学生也就会爱戴老师,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老师的学科学习中。教师要把“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作为职业守则,就能以“爱心教育”温暖人,“创新教育”培养人,“理想教育”鞭策人。应该说,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
二、 构建和谐课堂教学,应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动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探究问题,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只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调动学生的思维原动力,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
三、 构建和谐课堂教学,应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和谐课堂教学,应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得到生动活泼的自主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善于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走下“教坛”与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交流学习,共同探究科学知识;以引导者、服务者的角色面对学生,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师生积极交往,互动、启发、沟通、补充,不断生成新知,并伴随着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和对获取知识的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上美术课时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苹果后说:“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这时,老师开始布置任务:“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苹果”。学生第一次画得像南瓜,第二次画得像梨,第三次才画得有点像苹果。其中有一个学生把苹果画成方形,老师问:“你的苹果为什么是方形的呢?”学生回答:“苹果味道香甜,营养丰富,为了让不能生产苹果的地方的人都能吃上苹果,我就让苹果长成方形,这样便于长途运输。”老师听后微笑着说:“你画得好,想得更好,我也渴望吃到又香又甜的方苹果。” 这位教师把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目标,尊重学生意愿,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采用“你想着画”的教学策略,把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自主的、个性化的、情景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民主、活跃、生动的课堂氛围中享受自主创新的快乐,其教学结果凝聚着学生的鲜明个性和创新精神。
四、 构建和谐课堂教学,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
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性”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标志。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个性发展特点,注意对不同层次、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各个方面分别达到不同的目标。使智力、能力、个性发展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学生真正地主动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新型师生关系为基础,以激发兴趣为动力,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只有抓住以上几个环节,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工作才能真正步入素质教育的正轨。
【关键词】 和谐 课堂教学 构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新课程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具体体现。因此,构建和谐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尊重、信任、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发展自我,获得成功和生命价值的体验,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喜悦的活动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 构建和谐课堂教学,应以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为基础。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教学的主要条件,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进行教学,师生间彼此真诚地接纳对方从而达到心理相容,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热情高涨,主体作用就能发挥出来,教学目的就能实现。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和谐合作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所谓“亲其师,听其言,效其行”。教师热爱学生,学生也就会爱戴老师,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老师的学科学习中。教师要把“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作为职业守则,就能以“爱心教育”温暖人,“创新教育”培养人,“理想教育”鞭策人。应该说,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
二、 构建和谐课堂教学,应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动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探究问题,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只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调动学生的思维原动力,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
三、 构建和谐课堂教学,应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和谐课堂教学,应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得到生动活泼的自主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善于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走下“教坛”与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交流学习,共同探究科学知识;以引导者、服务者的角色面对学生,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师生积极交往,互动、启发、沟通、补充,不断生成新知,并伴随着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和对获取知识的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上美术课时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苹果后说:“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这时,老师开始布置任务:“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苹果”。学生第一次画得像南瓜,第二次画得像梨,第三次才画得有点像苹果。其中有一个学生把苹果画成方形,老师问:“你的苹果为什么是方形的呢?”学生回答:“苹果味道香甜,营养丰富,为了让不能生产苹果的地方的人都能吃上苹果,我就让苹果长成方形,这样便于长途运输。”老师听后微笑着说:“你画得好,想得更好,我也渴望吃到又香又甜的方苹果。” 这位教师把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目标,尊重学生意愿,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采用“你想着画”的教学策略,把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自主的、个性化的、情景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民主、活跃、生动的课堂氛围中享受自主创新的快乐,其教学结果凝聚着学生的鲜明个性和创新精神。
四、 构建和谐课堂教学,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
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性”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标志。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个性发展特点,注意对不同层次、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各个方面分别达到不同的目标。使智力、能力、个性发展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学生真正地主动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新型师生关系为基础,以激发兴趣为动力,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只有抓住以上几个环节,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工作才能真正步入素质教育的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