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心脏骤停研究: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案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youmy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在心脏骤停(SCA)幸存者中的应用已得到公认,但在合并高危因素的无SCA患者中的应用仍需深入探讨。

基本原理

现有研究表明,以下4个风险因素[晕厥或先兆晕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过低(LVEF <25%)、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频发性室性早博(PVC)]均与SCA风险增加独立相关。本研究将符合上述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患者组成"1.5级预防"患者组,验证这组患者与二级预防患者出现SCA的风险相近,并可能会从ICD的植入中获益。

设计方案

"改善SCA"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非随机性、全球性、非盲、干预性多中心上市后研究。入选符合具有Ⅰ类ICD植入适应证的患者。基线时,对入选者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归于一级预防组、1.5级预防组还是二级预防组。1.5级预防评估包括对晕厥或先兆晕厥、LVEF过低、NSVT和PVC的评估。对于植入器械患者,每隔6个月对受试者进行随访,直至受试者退出研究或研究结束。每次随访时,通过询问收集装置数据(或通过CareLink传输装置或通过诊室诊疗)。在12、24个月的随访时,对一级预防患者进行动态监测,以重新评估是否符合1.5级标准。对于未植入器械的一级预防受试者,需在12、24个月随访时,行心电监测检查,以评估NSVT和PVC情况。对于不接受植入的二级预防受试者将在拒绝植入后将结束研究。

结论

"改善SCA研究"试图证实符合1.5级预防标准的一级预防患者与二级预防患者发生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类似,并且从ICD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获益类似。

其他文献
血糖变异性与糖尿病的并发症密切相关,可能超过了高血糖水平本身的作用。血糖变异性的改变,不但影响心血管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加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且还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对大血管及微血管造成损害。血糖变异性越大,对靶器官的影响也就越大。正确认识血糖的波动特征,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对血糖波动性加以调控,对于进一步加强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和降低靶器官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的全脑整体健康水平评价指数(brain atrophy and lesion index,BALI)在脑老龄化评估中的应用。 方法将169例40~89岁的健康人群分为5个年龄组,分别为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89岁。采用3.0T GE signa采集T1WI、T2WI、T2-FLAIR、T2*GRE序列,应用BALI指数对不同成像序
目的评价术前老年综合评估,特别是衰弱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术后快速康复以及不良事件的预测能力。 方法前瞻性观察2015年6月到2015年10月75例年龄大于70岁行腹腔镜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前进行老年综合评估,观察终点为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全因病死率、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9.7±7.3)d,单因素结果显示衰弱(P=0.015),共病(P=0.004)与老年人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相关
衰弱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很常见,衰弱影响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是心力衰竭患者的门诊、急诊就诊及住院次数增加,住院死亡风险增高的独立预测因子。对于即将植入左室辅助装置以及等待心脏移植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衰弱也可以预测术后并发症增多和死亡风险增加。
目的探讨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尿酸介导的脂肪细胞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人类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选用2~3代的MSCs。在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果糖、尿酸,确定最佳浓度。在此基础上,分别依次加入HO-1诱导物钴原卟啉(CoPP)及HO-1活性抑制剂锡中卟啉(SnMP),每组5个独立样本。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量MSCs衍生的脂肪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