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沉思录,一方面是古罗马皇帝奥勒留的个人对话文集,他以哲学家的口吻,又以长者身份向我们阐述着他的世界观。罗马帝国在兴盛之后不免走向衰败,奥勒留戎马倥偬,但无可挽回命运,他是功勋卓著的将军,也是晚期斯多葛学派的信徒,镇压蛮族不遗余力。但透过文字,我们可以发现他绝非好战贪欲之人,他正本清源,将世事“齐物”,他崇尚和谐,尊重人类的理性。“五贤帝”时代终将结束,身为个体的奥勒留也早已化为尘埃,但是他的著作得到了后世的认可,并流传于世,他的思想不仅代表着哲学深沉的思辨,更有着身为杰出领袖的修身之道,对于今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仍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沉思录》 思想文化史 罗马哲学
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0-0249-02
在众多阐发古典忧思的散文与哲文中,有一篇最能打动尘俗中人心弦的作品,当我们回眸这个作品的创作历史,有的人回味,为的是追溯古典时代人类的精神生活,有的人回味,却是从作者的一生。
哲学家奥勒留,大皇帝奥勒留,请容许后人把哲学家这个尊号置于国家元首之前。沉思录是奥勒留思想的随笔,他的哲学内心饱受希腊哲学教育的滋润,又暗含罗马帝国现实政治斗争的影子。
如同凯撒的高卢战记开创了拉丁文写作的经典,沉思录虽难以称得上古典哲学最伟大之作,获得当时哲学的桂冠却实至名归。兼具希腊的思辨与浪漫,罗马的理性与务实,可以说在“五贤帝”时代无出右者。
我们审读《沉思录》,因为需要批驳扬弃的实在很多,千年前的古人怎样为千年后的今人服务,这是读这本书应该思考的首要问题。我们活在当下,但我们的思想却可以穿越时间,与古人交心,这正是人类文明得以辉煌至今的理由。
透过固态文字,获得动态的思想,奥勒留的文字毫不枯燥,或许他带给蛮族的是刀剑与死亡,但带给文明的则是甘美的果实。
我们中国人怕是很不容易读到、读懂《沉思录》的拉丁文原本,借助英译本与汉译本,我们可以介入奥勒留的自我对话,但未免有着一种说不出的隔阂。每一种语言都有独特的灵性,包含着一个民族千百年的历史,我们总是声称历史一再的重复,但逝去不会再回来。
奥勒留的文字是在疆场拼杀之中坚持的创作,不是在学宫经院里的闭门造车,可能在系统性上稍欠火候,却是有真实经历的体会,斯多葛派的奴隶哲学家是他的老师,而他不以老师身份地位的卑贱而稍有一点不敬,无论是在罗马帝国的全盛期,还是在2000年后的今天,这点都难能可贵。
英國著名哲学家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对《沉思录》有一段较长的评论。他认为,晚期斯多葛派哲学家中最有影响者,一位是奴隶出身的爱比克泰德,一位就是被称为罗马贤帝、哲学家皇帝的马可·奥勒留。后者“忠于斯多葛派的德行”,但《沉思录》表明,“他感到自己的公共职责的负担沉重”,“并为一种极大的厌倦所苦恼着”,“他所有的行为都一本良心,但是大多数的行为却都没有成功”。这本书有些篇章是在军营里写成的,“但征战的劳苦,终于促成他的死亡。”
罗素十分生动地写道:“他生活在一个疲惫的时代”,帝国在大扩张之后趋于停滞与衰落,“连真正的美好也都丧失掉它们的滋味了”;“它的福音是一种忍受的福音而不是一种希望的福音”。同其他晚期斯多葛派一样,他认为“人就是一点灵魂载负着一具尸体”,不过,“宙斯却给我们一部分神性”。奥勒留深信人类必须与宇宙万物和谐适应、服从神的意志,珍惜美好的生命。他要求、并倡导当时的人们,经常要去考察宇宙一切事物的联系——因果关系织着你生命之线。罗素进一步指出,所有的斯多葛派都有着“不能调和定命论与意志自由的困难”,奥勒留的哲学也不可能超脱于这种命运观,他的哲学思想与他的时代密不可分。
然而今人懂得,也能看到,沉思录的哲学许多是教人修身的德行培养论,这和东方的中国哲学有着很大的相似点,但对于更深层次自然与宇宙的探索则是中国哲学缺乏的。而作为君王,他也并没有成为高高在上的西亚式东方君主。“行善而受谤乃帝王本分”,这不是我们中国文化许久以来提倡的君君之道吗?
宗教的伟大力量与副作用我们见得很多,所幸,五贤帝时代,帝国唯有一种信仰,皇帝。
奥勒留正是皇帝,他作为哲学家并不掩饰希望永载史册的希望,可是与好战的图拉真不同,他更希望后人牢记自己的智慧与学说,而不是事功与沾满鲜血的记功柱。他克制的理念、适度的观念改变了这个世界帝国。他的统治时期也是帝国最为安定的一段时期。史称“贤帝”时代。
而这位功勋卓著的领袖,最喜爱的却是哲学与思考,他的文集流传于世,便化作了一种那个时代思想的永恒记忆。《沉思录》名为“沉思”,固然是夹杂(下转第248页)(上接第249页)了些哲学家的骄傲。智慧是与生俱来的,但思考并不是,作为皇帝,就注定与宫廷中的尔虞我诈、繁文缛节,战场上的兵戈铁马、血雨腥风为伴。抽出时间思考是一种奢侈而可贵的行为,奢侈在君主的时间价值连城,可贵在身为君主没有放纵自己的欲望,去享受肉体的欢愉与享受。在腐化人性的最高权力面前仍然保持学者的生活方式,这不能说不是奥勒留的一个伟大之处。多少人因为功利心颓丧了人性,失去制约,学术的简朴成就比黄金、奴隶和尘俗的赞美更得这位哲学家皇帝的欢心。他把那些美味、色欲、权力欲望正本清源地看成世界的原子,而去寻求逻各斯的身心和谐。他看到“神明的暴雨”只用“无怨无尤”来回应。
阅读沉思录,我们不可能抛开中国文化的思维,这本书带有的厚重且活泼的智慧是西方古典时代的精神缩影。而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从古典时代延续至今,未曾断绝的文明,我们与他们思想的互汇在这变化激烈的时代必将给我们带来新的启迪与力量。
当阅读这本书时,读者不免带着些对古典时代的追思,会感到了一种洗礼,与宗教不同的,这是奥勒留的这种介乎入世与出世之间的风格。不是神化偶像、鬼魂妖魔那种脱离实际的话,是人们能够在生活中、工作时都能用上的一些箴言与告诫。
沉思,我们也想要沉思,没有皇帝的权力和哲学家的智慧,但,凡人皆可沉思,凡人皆应沉思,正如奥勒留所思,因为我们有理性,有感情,我们是万物之灵——人类。
在沉思之后,请让我们笃行。
参考文献:
[1]马可·奥勒留.沉思录[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2]罗素.西方哲学史[J].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于蕾
关键词:《沉思录》 思想文化史 罗马哲学
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0-0249-02
在众多阐发古典忧思的散文与哲文中,有一篇最能打动尘俗中人心弦的作品,当我们回眸这个作品的创作历史,有的人回味,为的是追溯古典时代人类的精神生活,有的人回味,却是从作者的一生。
哲学家奥勒留,大皇帝奥勒留,请容许后人把哲学家这个尊号置于国家元首之前。沉思录是奥勒留思想的随笔,他的哲学内心饱受希腊哲学教育的滋润,又暗含罗马帝国现实政治斗争的影子。
如同凯撒的高卢战记开创了拉丁文写作的经典,沉思录虽难以称得上古典哲学最伟大之作,获得当时哲学的桂冠却实至名归。兼具希腊的思辨与浪漫,罗马的理性与务实,可以说在“五贤帝”时代无出右者。
我们审读《沉思录》,因为需要批驳扬弃的实在很多,千年前的古人怎样为千年后的今人服务,这是读这本书应该思考的首要问题。我们活在当下,但我们的思想却可以穿越时间,与古人交心,这正是人类文明得以辉煌至今的理由。
透过固态文字,获得动态的思想,奥勒留的文字毫不枯燥,或许他带给蛮族的是刀剑与死亡,但带给文明的则是甘美的果实。
我们中国人怕是很不容易读到、读懂《沉思录》的拉丁文原本,借助英译本与汉译本,我们可以介入奥勒留的自我对话,但未免有着一种说不出的隔阂。每一种语言都有独特的灵性,包含着一个民族千百年的历史,我们总是声称历史一再的重复,但逝去不会再回来。
奥勒留的文字是在疆场拼杀之中坚持的创作,不是在学宫经院里的闭门造车,可能在系统性上稍欠火候,却是有真实经历的体会,斯多葛派的奴隶哲学家是他的老师,而他不以老师身份地位的卑贱而稍有一点不敬,无论是在罗马帝国的全盛期,还是在2000年后的今天,这点都难能可贵。
英國著名哲学家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对《沉思录》有一段较长的评论。他认为,晚期斯多葛派哲学家中最有影响者,一位是奴隶出身的爱比克泰德,一位就是被称为罗马贤帝、哲学家皇帝的马可·奥勒留。后者“忠于斯多葛派的德行”,但《沉思录》表明,“他感到自己的公共职责的负担沉重”,“并为一种极大的厌倦所苦恼着”,“他所有的行为都一本良心,但是大多数的行为却都没有成功”。这本书有些篇章是在军营里写成的,“但征战的劳苦,终于促成他的死亡。”
罗素十分生动地写道:“他生活在一个疲惫的时代”,帝国在大扩张之后趋于停滞与衰落,“连真正的美好也都丧失掉它们的滋味了”;“它的福音是一种忍受的福音而不是一种希望的福音”。同其他晚期斯多葛派一样,他认为“人就是一点灵魂载负着一具尸体”,不过,“宙斯却给我们一部分神性”。奥勒留深信人类必须与宇宙万物和谐适应、服从神的意志,珍惜美好的生命。他要求、并倡导当时的人们,经常要去考察宇宙一切事物的联系——因果关系织着你生命之线。罗素进一步指出,所有的斯多葛派都有着“不能调和定命论与意志自由的困难”,奥勒留的哲学也不可能超脱于这种命运观,他的哲学思想与他的时代密不可分。
然而今人懂得,也能看到,沉思录的哲学许多是教人修身的德行培养论,这和东方的中国哲学有着很大的相似点,但对于更深层次自然与宇宙的探索则是中国哲学缺乏的。而作为君王,他也并没有成为高高在上的西亚式东方君主。“行善而受谤乃帝王本分”,这不是我们中国文化许久以来提倡的君君之道吗?
宗教的伟大力量与副作用我们见得很多,所幸,五贤帝时代,帝国唯有一种信仰,皇帝。
奥勒留正是皇帝,他作为哲学家并不掩饰希望永载史册的希望,可是与好战的图拉真不同,他更希望后人牢记自己的智慧与学说,而不是事功与沾满鲜血的记功柱。他克制的理念、适度的观念改变了这个世界帝国。他的统治时期也是帝国最为安定的一段时期。史称“贤帝”时代。
而这位功勋卓著的领袖,最喜爱的却是哲学与思考,他的文集流传于世,便化作了一种那个时代思想的永恒记忆。《沉思录》名为“沉思”,固然是夹杂(下转第248页)(上接第249页)了些哲学家的骄傲。智慧是与生俱来的,但思考并不是,作为皇帝,就注定与宫廷中的尔虞我诈、繁文缛节,战场上的兵戈铁马、血雨腥风为伴。抽出时间思考是一种奢侈而可贵的行为,奢侈在君主的时间价值连城,可贵在身为君主没有放纵自己的欲望,去享受肉体的欢愉与享受。在腐化人性的最高权力面前仍然保持学者的生活方式,这不能说不是奥勒留的一个伟大之处。多少人因为功利心颓丧了人性,失去制约,学术的简朴成就比黄金、奴隶和尘俗的赞美更得这位哲学家皇帝的欢心。他把那些美味、色欲、权力欲望正本清源地看成世界的原子,而去寻求逻各斯的身心和谐。他看到“神明的暴雨”只用“无怨无尤”来回应。
阅读沉思录,我们不可能抛开中国文化的思维,这本书带有的厚重且活泼的智慧是西方古典时代的精神缩影。而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从古典时代延续至今,未曾断绝的文明,我们与他们思想的互汇在这变化激烈的时代必将给我们带来新的启迪与力量。
当阅读这本书时,读者不免带着些对古典时代的追思,会感到了一种洗礼,与宗教不同的,这是奥勒留的这种介乎入世与出世之间的风格。不是神化偶像、鬼魂妖魔那种脱离实际的话,是人们能够在生活中、工作时都能用上的一些箴言与告诫。
沉思,我们也想要沉思,没有皇帝的权力和哲学家的智慧,但,凡人皆可沉思,凡人皆应沉思,正如奥勒留所思,因为我们有理性,有感情,我们是万物之灵——人类。
在沉思之后,请让我们笃行。
参考文献:
[1]马可·奥勒留.沉思录[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2]罗素.西方哲学史[J].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