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使用普通话的意义及使用情况
何为“普通话”?普通话就是指普通和共通,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语言是交际工具,是沟通桥梁。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混杂语言区,语言不通会影响人民的正常交往,会限制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复兴。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和传输手段将取代口口相传的沟通方式,人机对话、口语机译的时代即将来临,掌握标准的普通话是适应现代化生活的必备条件。
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幅员辽阔,方言众多且方言差别也较大,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带来很大障碍。要想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发展,大力推广、积极普及普通话是必要手段之一。然而,据调查统计,我国各地使用普通话的情况却并不理想,虽然我国目前适用普通话的居民高大70%,但大部分水平不高,发音不够标准,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约4亿人,占全国人口的30%,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
二、普通话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对普通话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思考:
1、观念落后造成普通话的使用范围狭窄。
我国的方言区是很广大的,部分人员、部分地方的人说普通话,往往会淹没在方言的大潮中。许多人认为普通话是“洋话”,而说“洋话”总是很另类的,所以在很多地方不管教师还是学生,普通话就是“课堂语言”,教室之外、回到家中或参加社交活动,仍然使用方言。
2、教师普通话素质不高,使用普通话意识不够
毋庸讳言,我国部分教师普通话素质不高,使用普通话意识不够,也造成了普通话普及困难。如大部分学校教师一般来自附近地区,使用方言授课学生也能毫无困难地听懂,因此长期使用方言;还有的教师认为普通话不贴近生活而长期使用方言;还有的教师因自身的普通话不标准而长期使用方言……总而言之,教师队伍中形形色色的问题影响了普通话的普及与发展。
3、经济发展和社交活动对普通话的推广也有影响。
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见多识广,思想观念开放,对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語法接触较多,交际工具就是普通话,这些行为大大促进了普通话的普及提高和推广。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教育、文化程度相对来说落后,受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较深。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普通话的推广和使用。正因为如此,城市教师普通话教学水平远远高于农村。
4、学校对普通话学习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学校对普通话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不硬性规定在教育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大部分乡村教师是原汁原味的农家子弟,学生大多就近择校,师生双方会选择使用熟悉的当地方言,忽略作为外来语言的普通话。即使有的教师普通话水平很不错,但方言强大的同化作用会吞噬普通话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的空间,这也为推广普通话增加了困难。
三、解决普通话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策略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作为推广普通话的领头羊,学校应该首先要提高普通话的教学地位,在学生和家长之间普及掌握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1、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使用教学普通话的必要性。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生以老师为榜样,因此学校必须重视教师身份的特殊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从提高老师的普通话水平做起,一个老师带领一班学生,一班学生影响百位家长,做到一个带多个,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争取让人人使用普通话,时时使用普通话,处处使用普通话,普通话之花开遍校园内外。
2、抓好关键期,巩固最佳期。
黄绍城老师曾在《考试周刊》撰文,他认为,人类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6---12岁是人类语言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在这个阶段,人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强,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大量吸收词汇语言。因此教师要重视黄金期,将普通话教学放到重中之重,在讲课的同时注重语音的更正,并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使用普通话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3—18岁是巩固语言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把握 “最佳期”,多组织朗读会,朗诵比赛等活动,做到在日常生活中巩固语音,丰富词汇,应用语法,从而强化学生使用普通话能力。
3、加强、搞好教师的培训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就是学校最得力的“武器”,因此,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学习提高。学习是提高自身最佳途径。学校可利用寒暑假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正规的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进行普通话教学的考核和奖惩制度,调动教师学习普通话和使用普通话的积极性。
4、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学校,学校管理层要积极创设说普通话的氛围,我们可以做出以下规定:在学校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必须讲普通话。老师可以在班级开展普通话大比拼,多方位,多维度奖励使用普通话、推广普通话的学生。万事开头难,只要坚持,会有成效。
5、改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方式。
除了坚持传统的语言教学外,增加朗读势在必行,最好是单设一节朗读课,一周一节,使朗读成为常规的教学科目,将朗读设为期末考察的项目之一。以上策略旨在锻炼朗读和口语交际。长期以往,坚持下来,必有效果。
其实,练习普通话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创办普通话学习语言角;预备后学生轮流课前演讲;利用好学校广播室;在每个学期结合教学内容,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激发学生讲好普通话的热情等等,充分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普通话水平的不断提高。
总之,讲好普通话不仅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中国大国形象的自我展示。作为教师,就让我们从自己的点滴工作人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出色的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为我们伟大祖国的腾飞树立新的形象。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黎明小学)
何为“普通话”?普通话就是指普通和共通,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语言是交际工具,是沟通桥梁。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混杂语言区,语言不通会影响人民的正常交往,会限制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复兴。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和传输手段将取代口口相传的沟通方式,人机对话、口语机译的时代即将来临,掌握标准的普通话是适应现代化生活的必备条件。
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幅员辽阔,方言众多且方言差别也较大,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带来很大障碍。要想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发展,大力推广、积极普及普通话是必要手段之一。然而,据调查统计,我国各地使用普通话的情况却并不理想,虽然我国目前适用普通话的居民高大70%,但大部分水平不高,发音不够标准,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约4亿人,占全国人口的30%,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
二、普通话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对普通话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思考:
1、观念落后造成普通话的使用范围狭窄。
我国的方言区是很广大的,部分人员、部分地方的人说普通话,往往会淹没在方言的大潮中。许多人认为普通话是“洋话”,而说“洋话”总是很另类的,所以在很多地方不管教师还是学生,普通话就是“课堂语言”,教室之外、回到家中或参加社交活动,仍然使用方言。
2、教师普通话素质不高,使用普通话意识不够
毋庸讳言,我国部分教师普通话素质不高,使用普通话意识不够,也造成了普通话普及困难。如大部分学校教师一般来自附近地区,使用方言授课学生也能毫无困难地听懂,因此长期使用方言;还有的教师认为普通话不贴近生活而长期使用方言;还有的教师因自身的普通话不标准而长期使用方言……总而言之,教师队伍中形形色色的问题影响了普通话的普及与发展。
3、经济发展和社交活动对普通话的推广也有影响。
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见多识广,思想观念开放,对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語法接触较多,交际工具就是普通话,这些行为大大促进了普通话的普及提高和推广。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教育、文化程度相对来说落后,受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较深。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普通话的推广和使用。正因为如此,城市教师普通话教学水平远远高于农村。
4、学校对普通话学习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学校对普通话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不硬性规定在教育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大部分乡村教师是原汁原味的农家子弟,学生大多就近择校,师生双方会选择使用熟悉的当地方言,忽略作为外来语言的普通话。即使有的教师普通话水平很不错,但方言强大的同化作用会吞噬普通话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的空间,这也为推广普通话增加了困难。
三、解决普通话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策略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作为推广普通话的领头羊,学校应该首先要提高普通话的教学地位,在学生和家长之间普及掌握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1、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使用教学普通话的必要性。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生以老师为榜样,因此学校必须重视教师身份的特殊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从提高老师的普通话水平做起,一个老师带领一班学生,一班学生影响百位家长,做到一个带多个,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争取让人人使用普通话,时时使用普通话,处处使用普通话,普通话之花开遍校园内外。
2、抓好关键期,巩固最佳期。
黄绍城老师曾在《考试周刊》撰文,他认为,人类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6---12岁是人类语言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在这个阶段,人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强,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大量吸收词汇语言。因此教师要重视黄金期,将普通话教学放到重中之重,在讲课的同时注重语音的更正,并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使用普通话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3—18岁是巩固语言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把握 “最佳期”,多组织朗读会,朗诵比赛等活动,做到在日常生活中巩固语音,丰富词汇,应用语法,从而强化学生使用普通话能力。
3、加强、搞好教师的培训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就是学校最得力的“武器”,因此,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学习提高。学习是提高自身最佳途径。学校可利用寒暑假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正规的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进行普通话教学的考核和奖惩制度,调动教师学习普通话和使用普通话的积极性。
4、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学校,学校管理层要积极创设说普通话的氛围,我们可以做出以下规定:在学校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必须讲普通话。老师可以在班级开展普通话大比拼,多方位,多维度奖励使用普通话、推广普通话的学生。万事开头难,只要坚持,会有成效。
5、改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方式。
除了坚持传统的语言教学外,增加朗读势在必行,最好是单设一节朗读课,一周一节,使朗读成为常规的教学科目,将朗读设为期末考察的项目之一。以上策略旨在锻炼朗读和口语交际。长期以往,坚持下来,必有效果。
其实,练习普通话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创办普通话学习语言角;预备后学生轮流课前演讲;利用好学校广播室;在每个学期结合教学内容,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激发学生讲好普通话的热情等等,充分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普通话水平的不断提高。
总之,讲好普通话不仅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中国大国形象的自我展示。作为教师,就让我们从自己的点滴工作人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出色的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为我们伟大祖国的腾飞树立新的形象。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黎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