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历程与基本经验

来源 :理论与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可以总结出三条基本经验:一是必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二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要面向当代“中国问题”,必须以时代问题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三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化时代”与“时代化”的辩证统一过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基本历程;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1)03-0031-05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的重大命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紧密结合时代发展与实践特征,面向现实发展、吸收新的时代内容、解决新的实践问题,不断使马克思主义保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既有本质联系又有特征差异:从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角度来看,中国化反映真理的空间特征,时代化反映真理的时间特征,大众化反映真理的价值取向;从三者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创新中的地位来看,中国化是基础,时代化是核心,大众化是根本;从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角度来看,中国化是解决根本内容问题,时代化是解决现实发展问题,大众化则是解决表现形式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十七届四中全会我们党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命题,然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早已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与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开始了实践的历程。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历程,总结其基本经验,对于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历程
  
  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基本原则,我们可以把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1.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初步尝试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
  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通过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这一时期的中心问题与重点任务。在一定意义上,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理论就是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特征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经常强调“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不是经过发生、发展和消灭的”。任何思想“要随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他还说过:“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认识还上升到了哲学认识论的高度,他指出:“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根据一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以从事于变革客观现实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向前,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深化。”
  1952年《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发行。此后,在全国掀起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毛泽东思想既是批判教条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解决当时中国时代问题的理论成果,也把时代性的问题提升到了理论的高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并在这一路线的指导下,实现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制度保障。然而,也应当看到,在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这十七年中,我们也采取了一些与中国社会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过激的“左”的教条主义的做法,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错误。
  2.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遭遇挫折和艰难前行的阶段: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文革”期间,林彪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控制和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他们一方面片面强调阶级斗争,另一方面肆意歪曲和篡改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研究基本上陷入完全沉寂和停滞发展的阶段,而在政治上,则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政治斗争的工具。造成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遭到严重挫折,只是歪曲利用马克思主义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准确把握时代发展与实践条件的变化,对国际国内形势作出误判,并主观臆断地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从而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此,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鲜明地指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在“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和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中,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所取得的。粉碎“四人帮”后,“左”的错误和影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清除,缺乏对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方位的准确判断,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这一时期还处于艰难前行的阶段。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推动了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我们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也为我们党依据实践标准判断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捕捉时代问题提供了思想基础。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以此为标志,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逐渐步入了正确的轨道。
  3.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反思和探索中前进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09年十七届四中全会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随着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并且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
  邓小平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特征的认识上与毛泽东一样,他曾经称赞毛泽东“历来是按照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讲问题的”,又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时代发展要求理论创新,邓小平明确指出:“国际形势变化很大,许多老的概念、老的公式已不能反映现实。”正是在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邓小平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现党的工作中心转移,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形成了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在领导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突出地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高屋建瓴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科学论断。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也反复强调:“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的总趋势,科学制定和实施符合我国实际和人民愿望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党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和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潮头。”为此,他明确提出:“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敏锐地把握时代特征,准确地反映时代要求,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
  总之,在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以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致力于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创立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历史充分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并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我们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反之,我们的事业就要遭受挫折、乃至失败。
  4.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全面推进阶段:从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至今
  2009年召开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战略任务,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理论自觉时期的真正到来。此后,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问题逐步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着力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新的时期与历史机遇下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第一,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意义。学者们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时代魅力、实践形态、文化自觉、迎接挑战等维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要性。第二,从不同维度论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丰富内涵:从结合时代的角度,多数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同当前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从原理发展的角度,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主要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理论旨趣的时代化;从理论创新的角度,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本质在于对变化了的时代特征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回应时代发展的难题,升华时代精神,创新发展理论;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突出了坚持与发展的统一,体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交融,强调了发展程度的彻底性。第三,一些学者提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中要反对庸俗化倾向与肤浅化作风,不能就事论事,必须对时代发展与实践特征作出新的理念提升。第四,一些学者研究总结了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者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经验。第五,有学者着重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中的理论创新与发展问题。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深入思考,主要体现在从定位时代阶段与分析时代特征、保持理论的彻底性和时代感、挖掘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用马克思主义回答时代课题、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时代内容、强有力的实践支撑与科学而有效的机制等不同维度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推进路径。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经验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主要有三条基本经验。
  1.必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尽管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本质上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这种统一根源于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实践的,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不是静态的而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然表现为普遍与特殊的统一,也就是说在不同实践、不同国家与不同时代中有不同的形式,因而呈现出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广泛的群众性。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同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从历史上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始终是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在我国更是随着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的过程。就当代中国而言,中国化是实现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基础,中国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实现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过程,而时代化和大众化既是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中国化的完成形式,三者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没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也就没有社会文化的现实根基;没有时代化,中国化就成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必然走向倒退而失去民心,也就不可能做到大众化;没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就会因为缺乏大众化的实践基础而流于形式,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要求。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有利于真正地深入地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首先,通过抓住时代化这个关键,展现了中国化与大众化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与时代吸引力,使不同时期的人们都愿意接受马克思主义;其次,在以中国化作为统领时代化与大众化的核心、总原则、总要求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有了理论对象与针对目标,这有利于我们准确捕捉当代中国现实问题,在不断解决时代问题中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真正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最后,大众化作为拓展中国化与时代化深度与广度的重要途径,在大众化的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成果深入人心,得到了巩固与落实。
  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要面向当代“中国问题”,必须以时代问题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必须关注时代的问题,并对时代问题做出符合时代所要求的水平的理论阐明。正如马克思所言:“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每个问题只要已成为现实的问题,就能得到答案。……问题却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就是说,理论发展与创新源于时代的呼唤,是对时代发展的思考与回应。马克思正是通过准确捕捉时代的、实践的根本问题来把握现实世界的;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强调:“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江泽民同志也强调:“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我们党一贯倡 导的科学方法论”。离开“时代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就变成了书斋之中的幻梦,文件之中的空想,人民生活之外的独自,很难说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回顾历史,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正是通过不断地回答每一时代的中心问题而得以不断推进的,即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时代问题;另一方面在发现、分析与解决时代问题中,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从总体上看,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依据时代发展与实践变化创造性地探索与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毛泽东在革命与战争年代,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义主义革命、怎样革命的实际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3.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化时代”与“时代化”的辩证统一过程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的融合、互动与统一的过程,“化”作为一个动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化时代”与“时代化”的辩证统一过程。
  马克思主义“化时代”,即用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变化与时代发展及其特征,并结合新时代的实践特征进行理论提升,把时代主题与时代精神概括为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与创新的理论成果。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所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就是一种解释世界变化、时代发展与实践特征的理论,这种理论注重现实生活,注重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描述,注重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和概括。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终止,它们一定会被真正的知识所代替。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
  马克思主义“化时代”既要解释时代也要进行理论提升,用能说服人的理论成果完成时代的思想化。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抓住人的根本(人本身),理论就具有彻底性;理论具有彻底性,就能说服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性、彻底性、根本性基于理论提升。只有捕捉时代问题、抓住时代主题、与现实拉开间距、提升核心理念,才能以独特的理论力量发挥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变化、时代发展与实践特征的理论功能。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要不断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同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联系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要分析时代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要符合时代生活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要面向当代人民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要把握现实呼唤与时代主题。总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化时代”与“时代化”的辩证统一过程。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只有“化时代”,才能“时代化”;也只有“时代化”,才能真正实现“化时代”;“化时代”是“时代化”的动力与基础;“时代化”是“化时代”的目标所向与理论成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1.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5-296.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6.
  [6]邓小平年谱[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40.
  [7]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
  [8]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N],光明日报,2010-03-02.
  [9]先春,吴阳松,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J],理论导刊,2010,(1).
  [10]熊建生,胡拓,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意蕴[N],湖北日报,2010-04-09.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3.
  [1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2.
  [13]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39.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74.
  
  责任编辑:翟祎
其他文献
德育工作的孵迫性:德育工作的失误;应试教育的危害;社会大环境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对策:用高尚的民族精神塑造人;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良好的环境育人,建设和谐校园生态;活动育人,把
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其辐射着社会的文化与精神,影响着一代代建设者。文章就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提出了非常细致措施,并用创新式思维针对性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法。
服务贸易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效率提高和国民产出总量增长的主导力量。未来国际市场的竞争将由货物贸易为核心转向以服务贸易为核心,各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实力昭示着其未来对外
本文从学者、学术著作、机构团体和学术会议各方面,总结回顾20世纪百年间河南的儒学研究状况,具有便于地域性鸟瞰和资料检索的意义.
社会管理创新需要社会科学理论的有力支撑,社会科学普及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在需求。然而原有社会管理体制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从官员到民众社会科学素养的缺陷,成为社会管
邓小平辩证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其思维体系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辩证思维方式具有时代性、开放性、系统性、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新形势下,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出了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校内分层次教学的两种方法,讨论了分层次教学的内涵和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