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控技术专业是我院的重点王牌专业。从2009年开始,就和企业合作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新型教学模式,首次将学生的消耗性实习变成生产性实习。
市教委、市财政局根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实际需求,制定了《“十二五”时期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我院经过申报、答辩,于2013年3月一名企业大师获批为我院数控车特聘专家,北京市连续两年,每年资助5万元,共计10万元用于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
一、精心设计任务书和实施方案
(一)课程与教材建设
深化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建立稳定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合作;参与专业教学方案、专业教学计划的修制定,指导完善具有我校特色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参与数控专业课程开发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继续完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将行业的最新技术标准引进教材建设,指导并参与编写一体化的校本教材至少1本。
在特聘专家的帮助下,我校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力争将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融合,完善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完成核心课程《常规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复杂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常规零件数控铣削加工》《复杂零件数控铣削加工》等课程课程标准的编写,形成《常规零件数控车削加工》校本教材。特聘专家负责联系调研企业,参与“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对校本教材的实例、内容、技术操作要点、技能评价标准等进行把关,保证教材质量。
(二)教学与科研
数控专业将利用特聘专家及他带领的团队,全面指导数控专业教学与教研工作,根据专家提出的教学建议,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深化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能适应企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服务于企业一线。
聘期内,特聘专家及其带领的团队将每学期承担1~2门核心课程的教学并定期开展关于行业发展趋势及专业发展动态的专题讲座;每周对学生进行至少一次专项技能指导,明晰专项技能的操作要点,提升学生技能水平,提高技能大赛获奖率;指导完成教研课题的研究,对其中的专业性内容进行把关;发挥专家优势,结合产业行业发展趋势,与学校合作开展教学研究;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学校在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与咨询方面的范围、质量。
(三)师资队伍建设
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每年选派1~2名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指导1~2名青年教师提高技术技能水平,提升技术技能等级;推荐并指导本校的专业骨干教师承担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培养数控专业带头人,提高其综合能力;指导数控专业团队承担院级的教研项目并取得教研成果;推荐卫建平工作室的1~2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师人员或能工巧匠来校任教,帮助学校扩大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质量
(四)实训基地建设
为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正常实施,满足技能训练的需要,数控专业将借助特聘专家的行业专家能力,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规划,并将企业实际生产项目引入校园,积极探索产教结合模式的发展规律;将企业文化引入实训基地;开发拓展两个校外实训基地,以保证接收一定比例的学生顶岗实习;就数控专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对本校专业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或讲座
(五)辐射作用
通过组织特聘专家的公开课、讲座、论坛等形式,面向全市同专业,开展教学研究与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及特聘专家的个人成长经历,探索如何成为行业企业专家的规律和方法;将学校或校企合作的研究、实验、教改成果推广到企业;将学校或校企合作的开发的相关课程、教材通过培训等多种形式推广到企业;提升影响力,在专家的指导下,提高行业企业对学校的关注度,增强学校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二、提供周密的学校保障措施
一是组织保障:成立了特聘专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段宏韬院长为领导小组组长,机械工程系主任刘淑文为工作小组组长,由学院教务处与督导室进行专项督导检查,专门的工作人员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督导和管理。
二是人员保障:由主管教学的段院长分管该项目实施,教务处、人事处和财务处安排专人负责组织协助落实工作方案。机械系数控教研室主任王军为特聘专家助手,系主任和数控教研室的全体老师作为专业工作团队的一部分,负责制定和实施《任务书》和《实施方案》,系秘负责沟通联络。
三是经费保障:学校将大力支持特聘专家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实训设备,为专家创造一流的办公和教科研环境。认真执行学校《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实施细则》,专款专用。
四是物质保障:学校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给专家配备专用的办公室和工作间。
五是制度保障:严格执行《“十二五”时期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学校《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和《教育培训科研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与专业教研计划相结合,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安计划进行指导培训。学院对专家工作成果及专业发展继续定期监督与评估,保证项目良好运行。
三、实施特聘专家计划取得的效果(成果)和特色
(一)利用特聘专家效应提升专业群素质
充分发挥卫建平劳动模范和技术领军的作用,通过现场实践、导师带徒、技术难题会诊、技术研发等多种活动,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能培训等。
(二)创新转化经济效益
企业应用高效切削、数控三维仿真加工技术创新,使连铸机设备产品的精度和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合格率由69%上升到99%;由原来每年加工不足30套,提高到每年加工300套,生产效率提高十多倍,仅创新的加工机具2014年就节约资金200余万元,多创利3000多万元以上的综合经济效益。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合理解决大师工作与教学的矛盾;
二是深化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全面性,创自己特色品牌;
三是提升对其他专业的指导性示范性,其他专业的老师常常说,像卫建平这样的大师是可遇不可求的;
四是进一步增强学校与企业的契合度。
市教委、市财政局根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实际需求,制定了《“十二五”时期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我院经过申报、答辩,于2013年3月一名企业大师获批为我院数控车特聘专家,北京市连续两年,每年资助5万元,共计10万元用于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
一、精心设计任务书和实施方案
(一)课程与教材建设
深化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建立稳定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合作;参与专业教学方案、专业教学计划的修制定,指导完善具有我校特色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参与数控专业课程开发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继续完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将行业的最新技术标准引进教材建设,指导并参与编写一体化的校本教材至少1本。
在特聘专家的帮助下,我校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力争将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融合,完善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完成核心课程《常规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复杂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常规零件数控铣削加工》《复杂零件数控铣削加工》等课程课程标准的编写,形成《常规零件数控车削加工》校本教材。特聘专家负责联系调研企业,参与“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对校本教材的实例、内容、技术操作要点、技能评价标准等进行把关,保证教材质量。
(二)教学与科研
数控专业将利用特聘专家及他带领的团队,全面指导数控专业教学与教研工作,根据专家提出的教学建议,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深化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能适应企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服务于企业一线。
聘期内,特聘专家及其带领的团队将每学期承担1~2门核心课程的教学并定期开展关于行业发展趋势及专业发展动态的专题讲座;每周对学生进行至少一次专项技能指导,明晰专项技能的操作要点,提升学生技能水平,提高技能大赛获奖率;指导完成教研课题的研究,对其中的专业性内容进行把关;发挥专家优势,结合产业行业发展趋势,与学校合作开展教学研究;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学校在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与咨询方面的范围、质量。
(三)师资队伍建设
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每年选派1~2名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指导1~2名青年教师提高技术技能水平,提升技术技能等级;推荐并指导本校的专业骨干教师承担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培养数控专业带头人,提高其综合能力;指导数控专业团队承担院级的教研项目并取得教研成果;推荐卫建平工作室的1~2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师人员或能工巧匠来校任教,帮助学校扩大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质量
(四)实训基地建设
为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正常实施,满足技能训练的需要,数控专业将借助特聘专家的行业专家能力,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规划,并将企业实际生产项目引入校园,积极探索产教结合模式的发展规律;将企业文化引入实训基地;开发拓展两个校外实训基地,以保证接收一定比例的学生顶岗实习;就数控专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对本校专业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或讲座
(五)辐射作用
通过组织特聘专家的公开课、讲座、论坛等形式,面向全市同专业,开展教学研究与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及特聘专家的个人成长经历,探索如何成为行业企业专家的规律和方法;将学校或校企合作的研究、实验、教改成果推广到企业;将学校或校企合作的开发的相关课程、教材通过培训等多种形式推广到企业;提升影响力,在专家的指导下,提高行业企业对学校的关注度,增强学校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二、提供周密的学校保障措施
一是组织保障:成立了特聘专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段宏韬院长为领导小组组长,机械工程系主任刘淑文为工作小组组长,由学院教务处与督导室进行专项督导检查,专门的工作人员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督导和管理。
二是人员保障:由主管教学的段院长分管该项目实施,教务处、人事处和财务处安排专人负责组织协助落实工作方案。机械系数控教研室主任王军为特聘专家助手,系主任和数控教研室的全体老师作为专业工作团队的一部分,负责制定和实施《任务书》和《实施方案》,系秘负责沟通联络。
三是经费保障:学校将大力支持特聘专家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实训设备,为专家创造一流的办公和教科研环境。认真执行学校《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实施细则》,专款专用。
四是物质保障:学校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给专家配备专用的办公室和工作间。
五是制度保障:严格执行《“十二五”时期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学校《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和《教育培训科研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与专业教研计划相结合,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安计划进行指导培训。学院对专家工作成果及专业发展继续定期监督与评估,保证项目良好运行。
三、实施特聘专家计划取得的效果(成果)和特色
(一)利用特聘专家效应提升专业群素质
充分发挥卫建平劳动模范和技术领军的作用,通过现场实践、导师带徒、技术难题会诊、技术研发等多种活动,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能培训等。
(二)创新转化经济效益
企业应用高效切削、数控三维仿真加工技术创新,使连铸机设备产品的精度和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合格率由69%上升到99%;由原来每年加工不足30套,提高到每年加工300套,生产效率提高十多倍,仅创新的加工机具2014年就节约资金200余万元,多创利3000多万元以上的综合经济效益。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合理解决大师工作与教学的矛盾;
二是深化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全面性,创自己特色品牌;
三是提升对其他专业的指导性示范性,其他专业的老师常常说,像卫建平这样的大师是可遇不可求的;
四是进一步增强学校与企业的契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