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PET/ CT检查在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cxj890417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 CT检查在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PGL)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4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胃癌(60例胃非黏液腺癌、20例胃黏液腺癌)患者和47例PGL[22例黏膜相关淋巴瘤(MALT)、25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行螺旋CT扫描,后行PET采集。对CT值、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病灶最大厚度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其中两组间的SUVmax值比较采用SNK方法;病灶形态采用χ2检验;病灶最大厚度与SUVmax值相关性采用两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胃癌及PGL患者的PET/ CT检查结果均可表现为不同形式的胃壁增厚,胃癌以节段性或局限性胃壁增厚多见,而PGL以弥漫性或节段性胃壁增厚多见。60例胃非黏液腺癌患者病灶形态Ⅰ、Ⅱ、Ⅲ型分别为12、21、27例,20例胃黏液腺癌患者分别为2、7、11例,22例MALT患者分别为8、8、6例,25例DLBCL患者分别为13、7、5例。4类不同病理学分型患者的病灶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49,P<0.05)。胃癌患者中,7例合并脾肿大,16例累及腹膜后肾门下淋巴结。PGL患者中,12例合并脾脏肿大,10例累及腹膜后肾门下淋巴结。PGL患者较胃癌患者更容易出现脾肿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6,P<0.05)。胃癌与PGL患者在腹膜后肾门下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8,P>0.05)。80例胃癌患者中,79例表现为18F-FDG阳性,仅1例胃黏液腺癌患者表现为18F-FDG阴性,分期为T3期。47例PGL患者中,46例表现为18F-FDG阳性,仅1例MALT患者表现为18F-FDG阴性,分期为Ⅰ期。胃非黏液腺癌、胃黏液腺癌、MALT和DLBCL患者CT值、SUVmax值、病灶最大厚度分别为(40 ±8)HU、 (39 ± 11) HU、(41 ± 11) HU、(38 ±9) HU, 9.9 ±6.6、5.6 ±1.9、4.6 ±2.9、18.3 ± 7.6,(2.1 ± 1.2) cm、 (1.9 ± 0.9) cm、(1.3 ± 1.1) cm、(2.6 ±1.5) cm, 4类不同病理学分型患者病灶的SUVmax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920,P<0.05),两两比较发现:MALT与胃黏液腺癌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类不同病理学分型患者的CT值、病灶最大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78, 4.510,P>0.05)。上述4类患者各自SUVmax与病灶最大厚度无关(r=0.055, 0.346,0.226, 0.133,P>0.05)。

结论

PET/ CT检查在胃癌及PGL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胃癌及PGL常见的病灶形态不同,PGL较胃癌更易合并脾肿大。DLBCL的SUVmax值高于胃癌及MALT。胃黏液腺癌及MALT患者的18F-FDG摄取水平不高,应警惕PET/ CT检查假阴性的可能。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早产儿存活率有了显著提高,但出生后由于各种并发症以及营养支持不足,使得相当一部分早产儿达不到相应胎龄胎儿在宫内的生长速度,发生宫外生长迟缓。宫内及
目的 探讨土壤中铅的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效果.方法 土壤样品研磨过100目尼龙筛处理,经硝酸-氢氟酸体系微波消解后,以火焰原子吸收测定铅含量.结果 6 ml硝酸+2 ml氢
目的 全面掌握2013-2017年四川省碘盐浓度调整后重点人群的碘缺乏病病情、碘营养状况和防治效果等情况,为修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四川省选取21个县,每个县按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