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不再是宋代山水里的村落和孤人

来源 :北京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久前的国家大剧院《卧虎藏龙》音乐会上,谭盾和朱哲琴首次合作,合作的曲目叫作《鸟乐》,同台演出的,还有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100多位演奏家们,和12只活生生的鸟。
  《鸟乐》是谭盾在八年前禽流感的时候做的。那时候,谭盾看到为了防治病情蔓延,很多鸟被杀死,伤心透了。他觉得鸟类是无罪的,罪魁祸首不是那些鸟,而是我们人类自己。于是,他写了《鸟乐》。
  旅居台湾的时候,有一天,朱哲琴走在路上,突然刮了一阵风,从一棵很大的松树上刮下一个鸟巢,刚好掉到朱哲琴怀里,被她接住,里面有三只还没有长羽毛的小鸟。之后的三个月,朱哲琴充当起鸟妈妈的职责,上闹钟,每隔一个小时给它们喂食。三个月后的一天,突然飞来了一群鸟,它们围着装三只小鸟的笼子盘旋,和笼子里的小鸟对话,久久不愿离去。朱哲琴打开笼子,三只小鸟就跟着那一群鸟飞走了。朱哲琴并没有感到难过,她相信,这都是上天的意愿,它们回到了天空。
  在贵州,一个会巫术的老太太,看到朱哲琴说,你是骑着鹤来的。朱哲琴的第一首歌就是《丹顶鹤的故事》。而这次的《鸟乐》演出朱哲琴第一次跟“非人类”的歌手合作,完全是即兴的,每一场演出也完全不一样。演出完毕,谭盾一挥指挥棒,所有人声、乐声、鸟声的喧嚣热闹突然归于宁静,万籁俱寂,谭盾说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境,演出完这么久的寂静。“这个世界没有鸟的声音的时候,一切都好像毁灭了。”这是谭盾留给世人的警示。
  BQ:《鸟乐》想表达什么?
  T:我们都是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你会发现,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如果能够听到鸟的叫声,你的生活会变得完全不一样。《鸟乐》的所有音色、旋律,都从鸟来,所以我们要去听鸟,去听它们的起承转合、悲欢离合、沉思与梦想,我们这次采用取样的方法,把鸟语用作曲、演奏、演唱的方式表现出来,阐释自然的声音和我们内心的声音。排练《鸟乐》的时候,我会问我们的音乐家,问他们听到鸟说了什么,他们有人说鸟问森林去了哪里?有人说鸟问春天到哪里去了?在环境保护的大课题下,威胁我们生存最大的敌人是人类自己。我们的悲剧是我们已经很久听不见鸟叫了。这部作品很严肃,很深刻。
  ZH:这是一部环保主义作品,想表达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我觉得《鸟乐》有着非常鲜明而独特的创作理念,与一般环保歌曲不一样的是,它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该怎么去做,而是让人直接跟其他物种合作。我们把地球的另一个主人鸟类请到台上,和人类进行一场真实的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让人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命的可贵,进而反思我们的行为,这是非常棒的创意。每一次排练我都很感动,第一次在上海排练,我流了很多眼泪。
  BQ:你们两人是在怎么样的机缘下认识的?又是怎么开始有了合作的想法?
  ZH:我们上世纪90年代就认识了,那时候,我出了一张专辑叫《黄孩子》,谭盾说我们应该合作一个《红孩儿》。当时我去纽约宣传《阿姐鼓》,白天的工作完成之后,我们就会相约去逛街,谭盾刚刚在纽约买了房子,刚刚拿到钥匙,还不能住进去,每天我们都约在他房子的外面,很期待地看着。那会儿,就说有机会我们合作吧,但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达成愿望,没想到这么多年之后,以这么一个有意思的方式,我们才有了首度合作,以鸟为媒,是缘分。
  T:我被朱哲琴的歌声感动了二十余载,朱哲琴近年来致力于民族音乐的推动和努力,以及在人文环境领域的关注和保护方面所做出的贡献都非常让我钦佩,她是《鸟乐》最合适的人选。我给朱哲琴打了一个电话,说是和鸟合作,她立马就答应了。而且中国民族音乐在市场上很不景气,我觉得我们应该做一些事情,来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BQ:朱哲琴一直在做她的“世界听见”、“世界看见”项目,谭盾也去湘西等地采过风?
  ZH:“世界听见”、“世界看见”的项目还是一直在进行中。手工业方面今年会有一个大的进展,我们会设立专门的平台去帮助设计师和传统手工业者生产出产品,因为必须要和市场结合。音乐方面,今年年底会推出新的唱片,在未来我也会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培养更多新人。我坚信中国文化的未来,需要有人为之工作,身体力行,我是其中一个,我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T:其实采风是一个最大的借口让我可以出去走走,接触自然,接触那里的人。这对于一个音乐家很重要,因为在都市里面,你会忘记鸟鸣。我总是会在每年9月份的时候买未来一年的新日历,做的头一件事情就是把其中几个星期画出来,那些时段是专门留出来去采风的。三十年间我每年都在中国乡村采风,从未间断。
  BQ:你们似乎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共识,比如传统文化,比如民族音乐,比如如何将中西方音乐融合,还有比如对于“禅”的追求和领悟。
  ZH:其实谈到中国音乐,我觉得是跟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分开的。比如我们排练的时候,我们两人会谈一些有关禅、道、天籁、地籁之类的和谐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在这个源头基础上才派生出诗歌、音乐、文学……想要了解中国的音乐和中国的文化,必须从这些开始,这是一种与西方相信上帝造人完全不同的哲学观、世界观、宇宙观和生命观,我们的文化更强调天地人之间的平等、和谐、对话、转换,所谓天人合一。我和谭盾对这方面都非常感兴趣,花了很多时间去了解。
  T:还有就是因为我们都是湖南人。
  BQ:你们两个现在都可以称得上是国际上的“中国名片”了。
  ZH:谭盾确实很有名。他非常擅长把中国文化融入音乐中,不但是民乐,在西乐上他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带了进去,在世界乐坛形成了非常清新、独特的风格和影响,打开了人们的视野。
  我坚信中国音乐的未来,但这需要更多谭盾这样的人,在不同领域,用不同方法把我们的文化阐释出来。民乐有非常深的踪源,在当代,需要更多大胆、认真、热情的人去探索,而不能静止在一两百年前。纵观整个世界,一个优秀的传承都是有着深厚的渊源,同时又能引领和激发每一代人产生新的思想和作品,才能成为一个真正伟大的文化。
  BQ:“原生态”大家已经喊了很久了,你觉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原生态?
  T:几千年前人们听什么?风声、雨声、鸟声,都是大自然的声音,民族音乐也源于此。我们所有的民族乐器都与大自然有关,正所谓“听音寻路”,听着大自然最原始的声音,我们才能找到民族音乐、传统文化之路,找到我们的心灵之路。这就是原生态。
  BQ:说说中国民族音乐现在的发展状况。
  T:事实上对于我们的民族音乐,我们已经遗忘了很久。无论是陶渊明还是李白,无论是空山鸟语还是百鸟朝凤,我们的民族音乐就是从最自然的方式开始的。新时代我们对待国乐的态度一定要和我们对待国学的态度一样,要成为中国音乐的灵丹妙药。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要往何处去?我认为我们要回归自然,把自然的声音,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从心灵上,无论是从音乐上还是科技上,无论是从创意上还是从市场上,完全做出与众不同的全新的表达。我们都有着深厚的传统,但是我们却还是迟迟没有走出这一步。
  ZH:西方音乐的发展脉络相对比较清晰,比如古典音乐、黑人灵歌、摇滚乐、爵士乐,都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所以才能够历久常新。中国的民乐有着非常好的传统,但是在近代缺乏多元的探索,可能探索过程中会有未成品,会有不成功,但是必须要有人走出这一步,才能梳理出道路,对于这样的探索者,我是怀有敬佩之心的。如果我们不探索,固步自封,民乐不可能发展得更好,而是会被一天天推到边缘。
  BQ:中国的民族音乐到底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ZH:我觉得对于民乐的发展我们要走两条路。一条是把传统中最精髓的东西传承下来,我们现在的沦丧是对东方哲学的沦丧,是对情怀和价值观的沦丧,这是对传统文化最大的伤害。另一条是鼓励年轻的一代在沿袭传统的同时大步往前走,去探索。这样我们的民族音乐才有可能发展到一个健康、有生命力和市场挑战性的局面,而不是被动地、单向地去保护,这么多年过来了,我们其实已经看到被动保护的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
  T:传统观念中,中国民族音乐就应该是空山鸟语、小桥流水,婉婉流淌,徐徐道来,这个很好,但是,你知道,我们已经不再是宋代山水里面的村落和孤人了,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年代,我们的国乐也应该进入全新的年代、多元化的年代。
  中国民族音乐想要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前提是要有一个文化和哲学的平台。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可以让很多人为之奋斗?因为这是一个哲学命题,可以让不同的文化在这个命题下审视自己的思想。可能这个例子不太恰当,但我觉得就是这样,中国民乐想要走出国门,最重要的不是旋律,也不是节奏,而是哲学的问题。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对我的社会、我的国家有期盼,我希望这个国家很完美。民乐必须与现代生活和世界文化接轨,才能够焕发新生。
其他文献
有一天我在郊区等朋友。  是五套连成一排的平房,各有一个小院,用红砖砌成空心的花式矮墙,隔开。我院子里有梨树和草莓,一个废弃的鸡棚,然后就是杂草。大概是夏天,要么就是秋天,时辰很好。我已经一天没有出门,也没有和人说话。我从傍晚等到天黑,等到渐渐听不见外面小孩的欢叫,马路上车少了,每经过一辆,都发出清晰的、粗糙的声音,渐近渐远。让人忍不住为司机感到寂寞。  那大概是18年前的事情了。我记得,那个朋友
期刊
忙碌的城市生活,带来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吃早餐或匆忙应付,对身体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危害。那么怎样的“早餐”才是健康科学、营养全面呢?想要提升我们的免疫力,都有哪些健康策略呢?  为了将科学的早餐观念送到人们身边,自今年4月起,安利纽崔莱陆续在全国180个城市创新推出“蛋白质·优享吧”健康早餐教育推广活动,与消费者及广大市民零距离互动,并于7月13日-15日期间登陆北京时尚地标——世贸天阶东广场,以丰
期刊
“ 《云图》之后,也许周迅才会迎来自己真正的巅峰,之前的一切或大或小的成功和赞誉,都会是一览众山小。”一个知道电影 《云图》 秘密的人,这样和物质狂透露。  听得一头雾水,又自认比较孤陋寡闻的她上网Google 了一下,才知道这个小道消息的确是个大新闻。  《云图》 是根据英国作家大卫·米切尔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史诗科幻巨作,由 《黑客帝国》导演沃卓斯基姐弟(原沃卓斯基兄弟)联手 《罗拉快跑》导演
期刊
新店开业 共庆新篇  上海时尚地标新天地,这里林立众多世界著名钟表品牌,逐步成为媲美于南京西路和淮海路两大上海表店云集的商区,却又更彰显其独特的都市化气息。雅克德罗的崭新精品店内,精心布置的装潢设计将顾客引入了雅克德罗的创新精神和美学理念之中。沉稳雅致的黑色内墙上播放着微绘珐琅、大明火珐琅表盘、各种稀有矿石加工等品牌独门技艺的工艺流程,从而将这些古老而又神秘的技艺娓娓道来。展示柜的陈列除了新品,更
期刊
MAISON MARTIN MARGIELA是什么?一个因为其个性化的设计、啰嗦得让中国人念不清的名字以及低调得从不愿意露脸的设计师而著名的设计师时装品牌。他在时装界虽然资产并不算雄厚,但影响力却不可小视,用中国江湖上的话来说,那也是一口唾沫一个坑的“铁骨铮铮的好汉”。如今,好汉要从绿林中跳出来入回世了,他要和集市上的大老板联手一把。而这位大老板便是响当当的H&M。  从2004年开始,近8年以来
期刊
BQ=《北京青年》周刊ZH=张建富  七月流火,亚马逊中国夏季大促以强势之姿席卷而来。“全网联合、百万选品、数十家一线品牌,引爆360°夏日抢购狂欢,总让利额达上亿元……”低调沉稳的国际电商巨头——他们更愿意称自己为高科技公司——终于在锣鼓喧天中粉墨登场。“就像贝索斯那封著名的致股东信中所说的一样:创新是我们的DNA,技术是我们改善客户体验的基础。今天的亚马逊中国依然固执地执行着这样的精神。”亚马
期刊
Christian Louboutin的红底鞋以它标志性的大红色鞋底而一鸣惊人,那双鲜红欲滴的鞋底就像是一块红色“胎记”,早已牢牢地深刻在每个女人的脑海里。  今季,迎来了红底鞋的第20个生日!20款鞋履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这双俏皮的黑色楔形跟鞋,绝对是又抢眼、实穿性能又高的一款人间仙履。漆皮的特殊质感让鞋履散发着金属般的光泽,加之黑色与红色的撞色拼搭,让这款热情洋溢的20周年纪念款鞋履,顺其
期刊
清早的前门步行街没有白日里的喧哗,宽阔的石板路两边,青砖灰瓦的店铺挂着洋品牌的招牌,从开店时人满为患的H&M前门店到已经遍布中国的星巴克咖啡,古色古香的中式店面,内里却是商业化时代中的品牌比拼。转个弯,就是大栅栏的街口。相比安静整齐的前门步行街,狭窄且商铺林立略显杂乱的大栅栏有一种生活的烟火气。内联升的总店在大栅栏的深处,三层店面,只可惜最早由清朝状元冯珏题写的匾额早已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  
期刊
于建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发起人  Q=《北京青年》周刊Y=于建嵘  于建嵘是个奇人。  记者见到他时,他病愈不久,手背上还隐约可见输液后的针痕。可是这一天,他一点儿没闲着,上午在清华讲课,下午在国家行政学院讲课。  下午5点半,是他刚下课的时间,我们在校园里碰面了,黑框大眼镜,被汗水浸湿耷拉在额前的头发都是“那么的于建嵘”,关于
期刊
当西班牙与意大利决赛时,这本周刊正印刷,我也无法提前三天就喷着说哪队举起德劳内杯,但影响东半球又一代人夏夜睡眠的欧洲杯结束了,影响全世界球迷手气的又一轮游戏收盘了。  葡萄牙对西班牙,就是当120分钟平局后,不得不以点球方式决定留下哪颗牙的骰子,运气就是一把伸缩的尺子,结果门框让葡萄牙掉了链子,是不是拉莫斯的绝杀勺子和小法的内门柱子,也预示着西班牙的晋级更有路子?  德国对意大利,真的就是德意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