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赵大年,中国电影编剧,小说家。满族,1931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天津市扶轮中学。1980年至今任专业作家,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副主席,影视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著有小说《大撤退》、《女战俘的遭遇》、《公主的女儿》、《尚未污染的山林》等。多部作品获全国和报刊文学奖,被译成英、法、日、韩文在国外出版、发表。
“退学,不当亡国奴!
回家,妈教你!”
我至今记得卢沟桥隆隆的炮声。我家住北平西城寿康里2号,四合院里的人们慌忙往玻璃窗上贴牛皮纸条,防备炮弹震碎的玻璃伤人;夏天也挂上棉门帘,说能挡弹片。此外,老百姓再没有防御措施了。这是1937年七七事变时的往事。我6岁,在胡同口看见一些伤兵过路,居民们上前送茶水、馒头,说是宋哲元将军的二十九路军在抵抗日本兵。夜晚,爸爸走到小床边亲吻我和弟弟,只说了一句“乖,听妈妈的话!”就匆匆离去。我趴窗户看见他提了一只小皮箱,由妈妈送出四合院。后来才知道,爸爸跟随他任教的大学连夜撤退到南方去了。
月底,日本兵进了城。正逢暑假,妈妈不准我出四合院。9月开学,还让我去上学吗?妈妈考虑再三,决心坚持她的教育计划,叫庞妈送我去学校。
我一家四口都与南开中学有缘。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惨败,水兵张伯苓死里逃生,痛定思痛,决心创办现代学校,培养有科学知识的青年,教育救国。他向爱国人士募捐,创办了天津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我父亲毕业于北京大学,母亲毕业于天津女子师范专科学校,他们崇尚教育救国的思想,同为南开中学教师,在南开恋爱、结婚,主婚人就是校长张伯苓。15年后我和弟弟也是南开的学生。
我母亲接任北平第三十八小学校长。她重视智力早期开发,就拿我做实验,给我制定的教育计划是:3岁进幼稚园,5岁上小学,10岁上中学,16岁上大学,20岁大学毕业去美国留学。这个计划妈妈给我讲过多次,还说只要我做到了,弟弟也能做到。学前妈妈就教我背诵了几十首诗歌,有一首“小小青松未出栏,枝枝叶叶耐霜寒,如今只须低头看,他日参天仰面难!”寄托着母亲和小学校长对孩子们的希望。
我们原本有个幸福的小家庭。父亲在几所学校兼课,写文章也翻译英文大部头,收入不菲。北京的小康之家多是独门独院,有顺口溜形容这四合院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厨子洋车胖丫头”。我家的情景大同小异。天棚是夏天给院子遮阳的,北京有棚行,派架子工来搭杉篙席棚,秋后拆走。坐地大瓦缸养金鱼。石榴树是各种花卉的代名词,由花店按季节把含苞待放的盆花送来,凋谢的取走。还有西山的骆驼送煤,井坊的水车送水。上门服务,承包者也按时收费。我们这个四口之家有5位佣人:厨师。拉包月的人力车夫,送我父亲上下班,一如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没有胖丫头,干杂活的是一位老妈子。再就是我和弟弟一人一位奶妈。我母亲当校长,比谁都忙,孩子托付给奶妈,断奶以后也归她带。我的奶妈姓庞,来自农村,特忠厚,护孩子,为了孩子的事敢跟我母亲吵架,比亲娘还亲。我上幼稚园和小学,都是庞妈接送,昼夜呵护,一直抚养了我6年。
按照母亲的教育计划,我5岁进入北京师大附小,离家近,就在和平门外新华街。庞妈早饭后花两个铜板叫辆洋车(人力车),抱着我坐车去上学,她就在教室窗外等着,形影不离。中午坐洋车回家吃饭,下午再这样跑个来回。好天气她也动员我走一两趟,省下的铜板买了一只小乌龟,满院子爬,是弟弟的玩伴。
日寇侵占了北平,学校虽然复课,校门口却挂起“膏药旗”,师生进出校门必须给它鞠躬。不久还来了日本教员,规定我们一律学日语,不准说自己是中国人,都是大日本天皇的顺民。三十八小学的情形也一样,母亲愤然辞职,不为日伪做事。最让她伤心的,是我刚上小学二年级,就要接受奴化教育。母亲含着眼泪说:“退学,不当亡国奴!回家,妈教你。”从这天起,爸爸的书桌边摆了一把高腿椅子,庞妈按时抱我坐上去,听妈妈讲课,或者描红写字。
不久,我的二舅、二姨、五姨也带着孩子逃难住进了寿康里2号这座四合院。二舅说,日本兵在城外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农村成了人间地狱。母亲说她辞职,不给日伪做事,汉奸迟早会来找麻烦,要二舅设法送我们去香港。
这些亲戚我见过。10个月前,河北省无极县的豪门李府派了两辆蓝呢围子骡马轿车,来北平接四姑娘回府过年,我也跟着回趟姥姥家。长大了才弄明白姥姥家的底细。我姥爷是清朝举人。大舅是保定讲武堂出身的将军。二舅经商,在保定府和天津卫有店铺。五姑娘也在天津念书,因为烫了发,被老举人一耳光打到东瀛,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她的夫君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教育系,也是为了教育救国,他俩回到故乡河北省,在邢台师范学校当校长和教师。如果划经济成分,我母亲的家庭出身是官僚地主兼工商业。说好听点,也是书香门第。
“这是中国的地方!
日本兵霸占了,
我们绝不答应!”
妈妈急着离开北平。可是父亲一直没有来信,她就每天夜晚关紧门窗,听武汉电台的广播,了解时局信息。当时武汉是全国抗战中心城市,广播前都要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妈妈多次把我从睡梦中叫起来,跟着广播学唱这首抗战歌,白天教我书写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再给我讲解歌词的意思。现在回想起来,妈妈毅然辞职,不为日伪做事;又叫我退学,不受奴化教育,在家学习功课,读写抗战歌曲,不但坚持她的教育计划,而且大义凛然。
二舅花了不少钱,先送我五姨出北平,与携带邢台师范10万册图书的五姨夫会合,去南方开办学校。又连夜把我们母子三人送到天津租界区的六国饭店,脱离了日伪控制。两位奶妈与我们在前门火车站分手时流泪满面,跟妈妈说,弟弟胳膊上有块胎记,我的耳朵垂儿上有颗痣,今生来世,走到天涯海角也能相认。妈妈请二舅留用她们,如果回老家,一定给足路费。 二舅给我们买到了去香港的招商局轮船头等舱客票,又送我们登船。妈妈这年32岁,独自带着两个幼儿,一只皮箱,告别她读书任教、恋爱结婚的福地天津卫,出渤海南下,相信一定能够找到我的父亲。
轮船很大,我和弟弟可以在宽绰的前甲板上跑着玩。妈妈心情很好,时常笑着解答我的问题:海水为什么是黄的?过两天为什么又是蓝的?还拿细绳拴个罐头筒把蓝水打上来,一看却是白的。在大餐间吃饭的时候,妈妈让我唱《义勇军进行曲》,乘客们使劲鼓掌,还有人把我抱到桌上站着,跟我一起唱。
客轮一路停靠好几个码头,妈妈都要带我登岸看一看,买一点当地特产:青岛的梨,上海的奶糖,厦门的香蕉,汕头的荔枝,而且一定要讲这个地方丰富的物产和英雄故事,结论都是:中国地大物博,中国人勤劳勇敢,中国不会亡!
这些故事我听得懂吗?我的课文是:“排排坐,吃果果。小猫来,小狗来,小白兔也来。”怎么一下子就跳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林则徐烧鸦片”呢?在美丽的青岛,妈妈激动地说:“这是中国的地方!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德国兵占了青岛。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了,日本兵又霸占青岛,中国人绝不答应!”我不但听得懂,而且铭刻在心——“中国的地方,外国人霸占了,我们绝不答应!”去香港的途中,触景生情,妈妈提前给我上了一堂爱国主义的历史地理课。
来到香港,举目无亲。先住旅馆,花销太大,就到棚户区租住一间窄小潮湿的陋室栖身。妈妈每天清早做饭,出去打零工,傍晚回来必定给我补习功课,伺弄我们洗脸刷牙、上床以后,她还要给内地的熟人写信,寻找我父亲。这时我才发现,仅有的一只皮箱里,除了衣物,就是我的课本、纸笔墨盒。我们已经沦为穷困的难民了,与从前的生活有天壤之别。
妈妈也曾带着我和弟弟到繁华的街区逛一逛,给我讲这里为什么叫维多利亚港湾,为什么英国人住高楼大厦,中国人反而住在棚户区。一天夜晚,我们在九龙眺望灯火辉煌的香港岛,连着水中倒影,好看极了。妈妈又说,香港是个好地方,中国的好地方!
把逃难的故事写成书
爸爸终于赶来香港,把我们接到广州,遇上日寇数十架飞机大轰炸;来到长沙,又赶上震惊中外的长沙大火,惊慌失措的警备司令“焦土抗战”,把一座古城焚毁十之七八。爸爸一度从军,不能带家眷。因此又是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在湖南、广西、贵州的城镇和农村辗转逃难——先到省城桂林、贵阳,躲不开敌机疯狂的轰炸,许多机关、学校也都迁往郊外。又到冷水滩、耒阳等县镇。最长久的是在小水铺金盆乡农民家住了三年。妈妈独力支撑着这个家,没有放弃她的教育计划,就是在桂林七星岩大山洞里躲空袭警报,也要教我和弟弟读书写字。一旦有了条件,妈妈就让我插班、跳班去上学。当五姨夫在冷水滩祠堂里办起了铁路扶轮中学的时候,当我父亲在小水铺农村办起了师范专科学校的时候,妈妈都欣然担任教师,坚持他们教育救国的理想。
我也很争气,按照妈妈的教育计划,10岁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二中学。住校,从双层床的高铺摔下来,左臂脱臼。学生伙食是糙米红薯饭,没有菜,每桌每餐永远是一盘干辣椒炒粗盐粒,吃得我常流鼻血。妈妈前来探视,见我用绷带挂着左胳膊读书,笑着说“毕竟年龄太小”,一语未毕,泪如雨下。
我第一次看见父母争吵,还是爸爸有权威,决定让我休学,回家玩半年,增强体质。果然见效,我下河摸鱼,爬树掏鸟,个头也蹿高了,再次入学读初一。
1944年日寇大举进犯湘桂,打到了贵州独山,造成百万难民惨绝人寰的湘桂大撤退。我们的难民火车拥堵在全国最后一段黔桂铁路上,日本兵跑到了前头。难民们扶老携幼,绵延千里,走进云贵高原的打狗河谷,多次遭到土匪抢劫,连我的毛衣都被扒走,爸爸说:“一贫如洗,就不怕土匪抢劫了。”果然,饥民可畏,此后反倒是难民看见土匪就追,一直追进村寨,任你打杀,全然不顾,几个钟头把一切都吃光,留下几百具尸体,难民大队又浩浩荡荡地上路了。这年我13岁,可以当父母的帮手,挖野菜,撸树叶,煮地瓜粥,搀扶妈妈过河沟,跋涉半年,终于走到了贵阳。由于虱子传染,母亲和我同时罹患危重猩红热。医院束手无策。幸亏父亲的同学从美军那里要来盘尼西林(青霉素),救了我母子一命。我不知道恩人的姓名,但听说买盘尼西林要金条,这位贵州大学教授如何买得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两次著名的大撤退:宜昌大撤退,武汉失守后20万人在宜昌乘民生公司轮船,冒着敌机轰炸,从三峡撤退到重庆,保存了抗战力量。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联军30多万人,从法国敦刻尔克港,乘1000多艘民船渡过英吉利海峡,撤回英国,保存了反法西斯兵力。唯独百万难民的湘桂大撤退不见经传。妈妈说这些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都是爱国的。民族的灾难不能忘记。所以40年之后我把难民的故事写成长篇小说《大撤退》,奉献读者,也纪念母亲。
日本鬼子已无力进攻贵阳,来年就要挨原子弹了。我们家的逃难也到达终点站重庆,父亲在乡村建设学院任教授,母亲当图书管理员,继续教育救国的工作。张伯苓校长有远见,七七事变前就在沙坪坝新建了重庆南开中学。父母又把我和弟弟送进南开校园。家里太穷了,妈妈说这时候学成语“家徒四壁”最好理解。南开也给了我兄弟俩“清寒学生助学金”,住校,免交学费。
沙坪坝离家100多里,只有寒暑假才回家。此时乡村建设学院也放假,我就去帮妈妈整理图书,破损缺页的都粘好,同时获得进入书库阅读的“特权”,连“禁书”都可以翻一翻,《金瓶梅》《大众哲学》不外借,我也身靠书架读完了。十几个寒暑假都钻图书馆,养成了爱书和读书的好习惯。
我没有按照母亲的教育计划上大学。重庆刚解放就参军了,翌年入朝作战。母亲含辛茹苦,积劳成疾,罹患不治之败血症,45岁就过早地撒手人寰。我想母亲会原谅儿子未能在病榻前尽孝。可以告慰您的是,我把军人微薄的津贴费全寄给新华书店买书,朝鲜战争虽然激烈,只要抓紧时间,树林、坑道皆可读书。出国作战4年,我荣立4次战功,读书200多本,比在校学生读书还多,这是我的“抗美援朝大学”。 岁月飘忽,斗转星移。多难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母亲节到了,每一个人都应该记住母亲的辛劳,崇敬这伟大的母爱。
写给妈妈的话
妈妈的爱,武装到我的牙齿
赵大年
吃花生,啃排骨,很多老年人做不到的事情,我在耄耋之年却做得很轻松、愉快。我的牙齿怎么还这么好呢?我没有保养秘笈,就是讲究口腔卫生。
我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妈妈您是一位小学校长,正是在您的教育下,我从小就养成了刷牙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了爱牙护齿的意识。
从我三四岁记事起我就刷牙,每次刷牙您都鼓励我用温水刷,挤一点牙膏,用软毛的小牙刷,告诉我上下刷、里外刷,要慢慢刷,不要着急。
小时候您管我,除了刷牙之外,爱护口腔还有很多事,比如吃饺子要蘸醋,醋是酸的,这个饭后不能刷牙,因为酸一泡珐琅质就软化了,这时候刷牙就把珐琅质破坏了。再有,尤其在换牙的时候,您不让我嗑瓜子,不让啃骨头,免得牙畸形。
从我身上不难看出,如果小时候没有您的鼓励和督促,也许就不会养成令我受益终身保护牙齿的好习惯,我非常感激您,您的爱已经武装到了我的牙齿!
编辑手记
执着老人执着爱
辛娅
又见赵老,已是数年以后,老人家依然精神矍铄、声如洪钟。
“你带U盘了吧?我把文章拷贝给你。”赵老边说边熟练地操作起来。“赵老,我自己来吧!”“还是我来吧。我从九○年就开始玩电脑了,比你溜!”复制、粘贴、存盘,不到半分钟,一切OK啦。赵老不无自豪地说:“看我像个固执的老头儿吧,凡事我喜欢自己做,不倚老卖老,我是最早玩电脑的人,要与时俱进啊!”
“你稍等会儿,我再找找看。过去的老照片是肯定找不到了,好像有一张李滨声给我画的漫画。”“赵老,如果实在找不到就算了!”赵老不顾我们的反对,以他的沉默表示着他的态度,执意翻箱倒柜起来。
半个小时过去了,赵老的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儿。突然,他拿起一个很古老的信封,坐到写字台前,打开一看,我们全惊呆了,两张照片都已泛黄,一张是赵老母亲任北平第三十八小学校长时的照片,一张是赵老儿时与弟弟大业的合影。我们惊喜过望!
赵老用颤抖的手,抚摸着两张泛黄的老照片,忽然,他的眼神凝固在母亲的照片上,喃喃地说:“太珍贵了!太珍贵了!可惜母亲去世时只有45岁!”赵老的眼眶一下子湿润了。 (责编:辛娅)
赵大年,中国电影编剧,小说家。满族,1931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天津市扶轮中学。1980年至今任专业作家,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副主席,影视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著有小说《大撤退》、《女战俘的遭遇》、《公主的女儿》、《尚未污染的山林》等。多部作品获全国和报刊文学奖,被译成英、法、日、韩文在国外出版、发表。
“退学,不当亡国奴!
回家,妈教你!”
我至今记得卢沟桥隆隆的炮声。我家住北平西城寿康里2号,四合院里的人们慌忙往玻璃窗上贴牛皮纸条,防备炮弹震碎的玻璃伤人;夏天也挂上棉门帘,说能挡弹片。此外,老百姓再没有防御措施了。这是1937年七七事变时的往事。我6岁,在胡同口看见一些伤兵过路,居民们上前送茶水、馒头,说是宋哲元将军的二十九路军在抵抗日本兵。夜晚,爸爸走到小床边亲吻我和弟弟,只说了一句“乖,听妈妈的话!”就匆匆离去。我趴窗户看见他提了一只小皮箱,由妈妈送出四合院。后来才知道,爸爸跟随他任教的大学连夜撤退到南方去了。
月底,日本兵进了城。正逢暑假,妈妈不准我出四合院。9月开学,还让我去上学吗?妈妈考虑再三,决心坚持她的教育计划,叫庞妈送我去学校。
我一家四口都与南开中学有缘。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惨败,水兵张伯苓死里逃生,痛定思痛,决心创办现代学校,培养有科学知识的青年,教育救国。他向爱国人士募捐,创办了天津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我父亲毕业于北京大学,母亲毕业于天津女子师范专科学校,他们崇尚教育救国的思想,同为南开中学教师,在南开恋爱、结婚,主婚人就是校长张伯苓。15年后我和弟弟也是南开的学生。
我母亲接任北平第三十八小学校长。她重视智力早期开发,就拿我做实验,给我制定的教育计划是:3岁进幼稚园,5岁上小学,10岁上中学,16岁上大学,20岁大学毕业去美国留学。这个计划妈妈给我讲过多次,还说只要我做到了,弟弟也能做到。学前妈妈就教我背诵了几十首诗歌,有一首“小小青松未出栏,枝枝叶叶耐霜寒,如今只须低头看,他日参天仰面难!”寄托着母亲和小学校长对孩子们的希望。
我们原本有个幸福的小家庭。父亲在几所学校兼课,写文章也翻译英文大部头,收入不菲。北京的小康之家多是独门独院,有顺口溜形容这四合院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厨子洋车胖丫头”。我家的情景大同小异。天棚是夏天给院子遮阳的,北京有棚行,派架子工来搭杉篙席棚,秋后拆走。坐地大瓦缸养金鱼。石榴树是各种花卉的代名词,由花店按季节把含苞待放的盆花送来,凋谢的取走。还有西山的骆驼送煤,井坊的水车送水。上门服务,承包者也按时收费。我们这个四口之家有5位佣人:厨师。拉包月的人力车夫,送我父亲上下班,一如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没有胖丫头,干杂活的是一位老妈子。再就是我和弟弟一人一位奶妈。我母亲当校长,比谁都忙,孩子托付给奶妈,断奶以后也归她带。我的奶妈姓庞,来自农村,特忠厚,护孩子,为了孩子的事敢跟我母亲吵架,比亲娘还亲。我上幼稚园和小学,都是庞妈接送,昼夜呵护,一直抚养了我6年。
按照母亲的教育计划,我5岁进入北京师大附小,离家近,就在和平门外新华街。庞妈早饭后花两个铜板叫辆洋车(人力车),抱着我坐车去上学,她就在教室窗外等着,形影不离。中午坐洋车回家吃饭,下午再这样跑个来回。好天气她也动员我走一两趟,省下的铜板买了一只小乌龟,满院子爬,是弟弟的玩伴。
日寇侵占了北平,学校虽然复课,校门口却挂起“膏药旗”,师生进出校门必须给它鞠躬。不久还来了日本教员,规定我们一律学日语,不准说自己是中国人,都是大日本天皇的顺民。三十八小学的情形也一样,母亲愤然辞职,不为日伪做事。最让她伤心的,是我刚上小学二年级,就要接受奴化教育。母亲含着眼泪说:“退学,不当亡国奴!回家,妈教你。”从这天起,爸爸的书桌边摆了一把高腿椅子,庞妈按时抱我坐上去,听妈妈讲课,或者描红写字。
不久,我的二舅、二姨、五姨也带着孩子逃难住进了寿康里2号这座四合院。二舅说,日本兵在城外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农村成了人间地狱。母亲说她辞职,不给日伪做事,汉奸迟早会来找麻烦,要二舅设法送我们去香港。
这些亲戚我见过。10个月前,河北省无极县的豪门李府派了两辆蓝呢围子骡马轿车,来北平接四姑娘回府过年,我也跟着回趟姥姥家。长大了才弄明白姥姥家的底细。我姥爷是清朝举人。大舅是保定讲武堂出身的将军。二舅经商,在保定府和天津卫有店铺。五姑娘也在天津念书,因为烫了发,被老举人一耳光打到东瀛,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她的夫君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教育系,也是为了教育救国,他俩回到故乡河北省,在邢台师范学校当校长和教师。如果划经济成分,我母亲的家庭出身是官僚地主兼工商业。说好听点,也是书香门第。
“这是中国的地方!
日本兵霸占了,
我们绝不答应!”
妈妈急着离开北平。可是父亲一直没有来信,她就每天夜晚关紧门窗,听武汉电台的广播,了解时局信息。当时武汉是全国抗战中心城市,广播前都要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妈妈多次把我从睡梦中叫起来,跟着广播学唱这首抗战歌,白天教我书写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再给我讲解歌词的意思。现在回想起来,妈妈毅然辞职,不为日伪做事;又叫我退学,不受奴化教育,在家学习功课,读写抗战歌曲,不但坚持她的教育计划,而且大义凛然。
二舅花了不少钱,先送我五姨出北平,与携带邢台师范10万册图书的五姨夫会合,去南方开办学校。又连夜把我们母子三人送到天津租界区的六国饭店,脱离了日伪控制。两位奶妈与我们在前门火车站分手时流泪满面,跟妈妈说,弟弟胳膊上有块胎记,我的耳朵垂儿上有颗痣,今生来世,走到天涯海角也能相认。妈妈请二舅留用她们,如果回老家,一定给足路费。 二舅给我们买到了去香港的招商局轮船头等舱客票,又送我们登船。妈妈这年32岁,独自带着两个幼儿,一只皮箱,告别她读书任教、恋爱结婚的福地天津卫,出渤海南下,相信一定能够找到我的父亲。
轮船很大,我和弟弟可以在宽绰的前甲板上跑着玩。妈妈心情很好,时常笑着解答我的问题:海水为什么是黄的?过两天为什么又是蓝的?还拿细绳拴个罐头筒把蓝水打上来,一看却是白的。在大餐间吃饭的时候,妈妈让我唱《义勇军进行曲》,乘客们使劲鼓掌,还有人把我抱到桌上站着,跟我一起唱。
客轮一路停靠好几个码头,妈妈都要带我登岸看一看,买一点当地特产:青岛的梨,上海的奶糖,厦门的香蕉,汕头的荔枝,而且一定要讲这个地方丰富的物产和英雄故事,结论都是:中国地大物博,中国人勤劳勇敢,中国不会亡!
这些故事我听得懂吗?我的课文是:“排排坐,吃果果。小猫来,小狗来,小白兔也来。”怎么一下子就跳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林则徐烧鸦片”呢?在美丽的青岛,妈妈激动地说:“这是中国的地方!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德国兵占了青岛。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了,日本兵又霸占青岛,中国人绝不答应!”我不但听得懂,而且铭刻在心——“中国的地方,外国人霸占了,我们绝不答应!”去香港的途中,触景生情,妈妈提前给我上了一堂爱国主义的历史地理课。
来到香港,举目无亲。先住旅馆,花销太大,就到棚户区租住一间窄小潮湿的陋室栖身。妈妈每天清早做饭,出去打零工,傍晚回来必定给我补习功课,伺弄我们洗脸刷牙、上床以后,她还要给内地的熟人写信,寻找我父亲。这时我才发现,仅有的一只皮箱里,除了衣物,就是我的课本、纸笔墨盒。我们已经沦为穷困的难民了,与从前的生活有天壤之别。
妈妈也曾带着我和弟弟到繁华的街区逛一逛,给我讲这里为什么叫维多利亚港湾,为什么英国人住高楼大厦,中国人反而住在棚户区。一天夜晚,我们在九龙眺望灯火辉煌的香港岛,连着水中倒影,好看极了。妈妈又说,香港是个好地方,中国的好地方!
把逃难的故事写成书
爸爸终于赶来香港,把我们接到广州,遇上日寇数十架飞机大轰炸;来到长沙,又赶上震惊中外的长沙大火,惊慌失措的警备司令“焦土抗战”,把一座古城焚毁十之七八。爸爸一度从军,不能带家眷。因此又是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在湖南、广西、贵州的城镇和农村辗转逃难——先到省城桂林、贵阳,躲不开敌机疯狂的轰炸,许多机关、学校也都迁往郊外。又到冷水滩、耒阳等县镇。最长久的是在小水铺金盆乡农民家住了三年。妈妈独力支撑着这个家,没有放弃她的教育计划,就是在桂林七星岩大山洞里躲空袭警报,也要教我和弟弟读书写字。一旦有了条件,妈妈就让我插班、跳班去上学。当五姨夫在冷水滩祠堂里办起了铁路扶轮中学的时候,当我父亲在小水铺农村办起了师范专科学校的时候,妈妈都欣然担任教师,坚持他们教育救国的理想。
我也很争气,按照妈妈的教育计划,10岁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二中学。住校,从双层床的高铺摔下来,左臂脱臼。学生伙食是糙米红薯饭,没有菜,每桌每餐永远是一盘干辣椒炒粗盐粒,吃得我常流鼻血。妈妈前来探视,见我用绷带挂着左胳膊读书,笑着说“毕竟年龄太小”,一语未毕,泪如雨下。
我第一次看见父母争吵,还是爸爸有权威,决定让我休学,回家玩半年,增强体质。果然见效,我下河摸鱼,爬树掏鸟,个头也蹿高了,再次入学读初一。
1944年日寇大举进犯湘桂,打到了贵州独山,造成百万难民惨绝人寰的湘桂大撤退。我们的难民火车拥堵在全国最后一段黔桂铁路上,日本兵跑到了前头。难民们扶老携幼,绵延千里,走进云贵高原的打狗河谷,多次遭到土匪抢劫,连我的毛衣都被扒走,爸爸说:“一贫如洗,就不怕土匪抢劫了。”果然,饥民可畏,此后反倒是难民看见土匪就追,一直追进村寨,任你打杀,全然不顾,几个钟头把一切都吃光,留下几百具尸体,难民大队又浩浩荡荡地上路了。这年我13岁,可以当父母的帮手,挖野菜,撸树叶,煮地瓜粥,搀扶妈妈过河沟,跋涉半年,终于走到了贵阳。由于虱子传染,母亲和我同时罹患危重猩红热。医院束手无策。幸亏父亲的同学从美军那里要来盘尼西林(青霉素),救了我母子一命。我不知道恩人的姓名,但听说买盘尼西林要金条,这位贵州大学教授如何买得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两次著名的大撤退:宜昌大撤退,武汉失守后20万人在宜昌乘民生公司轮船,冒着敌机轰炸,从三峡撤退到重庆,保存了抗战力量。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联军30多万人,从法国敦刻尔克港,乘1000多艘民船渡过英吉利海峡,撤回英国,保存了反法西斯兵力。唯独百万难民的湘桂大撤退不见经传。妈妈说这些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都是爱国的。民族的灾难不能忘记。所以40年之后我把难民的故事写成长篇小说《大撤退》,奉献读者,也纪念母亲。
日本鬼子已无力进攻贵阳,来年就要挨原子弹了。我们家的逃难也到达终点站重庆,父亲在乡村建设学院任教授,母亲当图书管理员,继续教育救国的工作。张伯苓校长有远见,七七事变前就在沙坪坝新建了重庆南开中学。父母又把我和弟弟送进南开校园。家里太穷了,妈妈说这时候学成语“家徒四壁”最好理解。南开也给了我兄弟俩“清寒学生助学金”,住校,免交学费。
沙坪坝离家100多里,只有寒暑假才回家。此时乡村建设学院也放假,我就去帮妈妈整理图书,破损缺页的都粘好,同时获得进入书库阅读的“特权”,连“禁书”都可以翻一翻,《金瓶梅》《大众哲学》不外借,我也身靠书架读完了。十几个寒暑假都钻图书馆,养成了爱书和读书的好习惯。
我没有按照母亲的教育计划上大学。重庆刚解放就参军了,翌年入朝作战。母亲含辛茹苦,积劳成疾,罹患不治之败血症,45岁就过早地撒手人寰。我想母亲会原谅儿子未能在病榻前尽孝。可以告慰您的是,我把军人微薄的津贴费全寄给新华书店买书,朝鲜战争虽然激烈,只要抓紧时间,树林、坑道皆可读书。出国作战4年,我荣立4次战功,读书200多本,比在校学生读书还多,这是我的“抗美援朝大学”。 岁月飘忽,斗转星移。多难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母亲节到了,每一个人都应该记住母亲的辛劳,崇敬这伟大的母爱。
写给妈妈的话
妈妈的爱,武装到我的牙齿
赵大年
吃花生,啃排骨,很多老年人做不到的事情,我在耄耋之年却做得很轻松、愉快。我的牙齿怎么还这么好呢?我没有保养秘笈,就是讲究口腔卫生。
我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妈妈您是一位小学校长,正是在您的教育下,我从小就养成了刷牙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了爱牙护齿的意识。
从我三四岁记事起我就刷牙,每次刷牙您都鼓励我用温水刷,挤一点牙膏,用软毛的小牙刷,告诉我上下刷、里外刷,要慢慢刷,不要着急。
小时候您管我,除了刷牙之外,爱护口腔还有很多事,比如吃饺子要蘸醋,醋是酸的,这个饭后不能刷牙,因为酸一泡珐琅质就软化了,这时候刷牙就把珐琅质破坏了。再有,尤其在换牙的时候,您不让我嗑瓜子,不让啃骨头,免得牙畸形。
从我身上不难看出,如果小时候没有您的鼓励和督促,也许就不会养成令我受益终身保护牙齿的好习惯,我非常感激您,您的爱已经武装到了我的牙齿!
编辑手记
执着老人执着爱
辛娅
又见赵老,已是数年以后,老人家依然精神矍铄、声如洪钟。
“你带U盘了吧?我把文章拷贝给你。”赵老边说边熟练地操作起来。“赵老,我自己来吧!”“还是我来吧。我从九○年就开始玩电脑了,比你溜!”复制、粘贴、存盘,不到半分钟,一切OK啦。赵老不无自豪地说:“看我像个固执的老头儿吧,凡事我喜欢自己做,不倚老卖老,我是最早玩电脑的人,要与时俱进啊!”
“你稍等会儿,我再找找看。过去的老照片是肯定找不到了,好像有一张李滨声给我画的漫画。”“赵老,如果实在找不到就算了!”赵老不顾我们的反对,以他的沉默表示着他的态度,执意翻箱倒柜起来。
半个小时过去了,赵老的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儿。突然,他拿起一个很古老的信封,坐到写字台前,打开一看,我们全惊呆了,两张照片都已泛黄,一张是赵老母亲任北平第三十八小学校长时的照片,一张是赵老儿时与弟弟大业的合影。我们惊喜过望!
赵老用颤抖的手,抚摸着两张泛黄的老照片,忽然,他的眼神凝固在母亲的照片上,喃喃地说:“太珍贵了!太珍贵了!可惜母亲去世时只有45岁!”赵老的眼眶一下子湿润了。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