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两道竞赛题初识传感器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htcat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展开,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应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应让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注意学科渗透,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2004年河北省初中物理知识竞赛有两道关于传感器的选择题,很好地体现了新理念。题目是这样的:
  1、用摇控器调换电视机频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感器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下列属于这类传感器的是:( )
  


  A、红外报警装置 B、走廊照明灯的声控开关C、自动洗衣机的压力传感装置 D、电饭煲中控制加热和保温的温控器
  2、传感器可将非电学量转化为电学量,起自动控制作用。如计算机鼠标中有位移传感器,电熨斗、电饭煲中有温度传感器,电视机、录像机、空调机中有光电传感器……演示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物体M在导轨上平移时,带动滑动变阻器的金属滑杆P,通过电压表所显示的数据来反映物体位移的大小x。假设电压表是理想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M运动时,电源内的电流会发生变化
  B、物体M运动时,电压表的示数会发生变化
  C、物体M不动时,电路中没有电流
  D、物体M不动时,电压表没有示数
  第一题属于红外传感器,考查了关于传感器的一般知识,应选A。第二题通过对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工作原理的介绍,使学生对传感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又考查了对于电学知识的掌握,应选B。两题虽然都涉及了传感器,但考查的角度各有不同,各有妙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传感器在自动控制、信息处理技术中发挥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作为初中学生应对传感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那么,什么是传感器呢?接受外界刺激(信息)并变为信号的装置,称为传感器,也有的人把它称为感觉装置。通俗地讲,传感器是一种相当于人的眼、耳、鼻、舌、身的机械或电子部件,其功能就是把声、光、时间、电量、温度、压力、位移等物理量或化学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
  传感器输出的一般都是电量,有的用来产生显示信号(如检测煤气泄漏的传感器),输出电信号,使警铃响起来,或使红灯急闪,甚至自动报警,有的传感器获得机器本身内部信息,产生电信号,去控制机器本身,构成“反馈控制”。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如测量压力、重量、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流量、湿度、温度、洁净度、气味、声音、烟雾、气体、光和颜色等等传感器。
  传感器应用非常广泛。在日常生活所用的器具里,在科学研究实验所用的一些设备内,在生产的过程中,凡是涉及自动控制的地方,常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在工作。如声控彩灯里有声音传感器才能使彩灯随音乐声而闪烁;空调机有温度传感器才能保证室内温度不高不低;电热毯有温度传感器才保证毯上有适合的温度;自动洗衣机内有光学传感器才能保证衣服洗得干净,有压力传感装置才能保证洗衣机自动工作;摇控电视里有光学传感器,才能够用摇控器关闭或开启电视机,以及选择电视频道等等。
  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量激增和新的信息类型不断涌现,象光纤传感器、CCD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微波传感器、超导体传感器以及液晶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应运而生,这些新型传感器的出现又反过来极大地推动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传感器正在向微型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发展。
  微型化: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微机电技术以及敏感光纤技术等为传感器微型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目前的微型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各种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量,已经对如航空远距离测距、医疗及工业自动化等很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智能化:是指传感器装有微处理器,不但能够执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储,而且还能进行逻辑思考和判断,目前智能化传感技术正处于发展阶段,相信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多功能化:为了能完美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及环境,往往需要同时测量大量的信息,这种传感器由若干种敏感元件组成,是新一代探测系统,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总之,传感器正在悄悄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相信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现代科学“耳目”的传感器将更加微型化、综合化、多功能化、智能化和系统化,将会对人类生活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张孝达先生独具慧心,将听到的一个教学案例率先写成了耐人寻味、令人深思的论文《学生认为“(-3)×(-4)=9”该怎么办?》,在《中小学数学》初中(教师)版2004年第5期上刊载,其效应和影响,是出乎人意料的,也绝不是“很多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听到这个教学案例”而产生的效应和影响所能比得了的。笔者对张先生的这种敏锐和睿智十分敬佩,正是由于张先生的这种敏锐和睿智,学生认为“(-3)×(-4)=9”通过
期刊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如何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呢?    一、结合生活实际,引出数学问题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期刊
外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习过程,它涉及到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外语学习者的成绩。特别是外语学习者自身的因素,也是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意志和性格等是最直接的和主要的因素。针对高一新生入学时良莠不齐的状况,我就从各个角度所做的尝试进行如下总结:    一、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对于学生来讲起决定性的作用。斯波斯克认为,动机本身包括三方面内容:对待学习
期刊
英语教学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交流信息的过程,而整个过程要体现在“动”字上,“动”在英语课堂中是更基础、更必要的,动则“活”、则“灵”、则“成”。“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启动下,通过师生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积极实践,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以真正达到交际教学的目的。    一、“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交流——互
期刊
一、用法    1、用作代词  (1)This book is not mine. It is hers. (代前文提到的事物)  (2)—What is this?—It’s a camera.(代指示代词this/that)  (3)—Who is knocking at the door? —It’s me. (代替未知的人或事)  (4)—How much is this pair of
期刊
英语是一门外国语,对学生而言,既陌生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会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学也无法学下去。反之,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半功倍。要想取得这样的好的效果,趣味教学应该是一种好的方法。两年前,我接手了这个教学班。 初一学生的特点是爱说爱动,活泼可爱,但自控能力差。如何去发挥他们的长处,抑制不良因素?我的做法是:    一
期刊
如同其他语言一样,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一种思想交流的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 师生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建立于多种因素之上,其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语言能力形成的基础。而语言技能的获得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我们中国大部分学生是在缺乏语言环境又错过了3至10岁的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的条件下学习英语,因此英语知识在他们眼中似乎特别的纷繁芜杂、杂乱无章。如何才能在有限
期刊
主语从句是英语语法学习中的难点,也是中学考察的重点。掌握好这种从句,关键是引导主语从句的连接词的选用、语序问题及主谓一致问题。    一、连接词的选用    引导主语从句的连接词很多,有连词:that, whether, if, as if, as though ;连接代词:what, who, whom, which, whose, whatever, whichever, whoever ;连
期刊
听力教学是一种语言学习和技能培养并举的教学过程,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听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技能,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中国和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在社会大气候的要求下,英语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被提到重要位置。听是进行交流的先决条件,只有保证“入耳量”,才有大量说出的可能;听力的培养是新世纪英语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教学任务。那么,如何搞好听力教学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一些感悟,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在教学策略上课程标准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而这一教学形态对广大初中英语教师来说还是一个新的课题。通过自己对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近年教学的实践,我提炼出了以下七条课堂活动组织与管理的实施策略,现在与同仁们共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