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崇尚科学从不会过时。无论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攻坚克难,还是勇于创新、绿色崛起、和谐发展,都是尊重科学发展规律的前进。
如今,共青城美丽的整体面貌、耀邦陵园、垦荒纪念馆、共青垦殖场旧址、江西生态文明展示馆、鄱阳湖物理模型研究基地、各类休闲农庄等丰厚的文化土壤吸引着四方来客。
正是在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发展氛围下,共青人确定发展思路、全面协调发展,打造出共青的特色品牌优势。从曾经的一片滩涂到如今满目翠色,从共青社,到共青垦殖场、共青城的一步步转变,从农垦经济的起步到工业经济的腾飞,可以说,“共青城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科学发展的历史”。如今,共青的发展依然离不开科学精神的凝练与传承。
早在1972年,第一臺以木代铁羽毛分毛机的研制成功,成为共青事业腾飞的起点,也“为崇尚科学的航程点开了航向”。
走过的路,布满荆棘——1959年的洪水吞没过丰收在望的庄稼、也冲掉了垦荒队员新建的家园;上世纪60年代末,国营农场的身份被取消、田地被收走;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项目引进困难重重……不沿江、不近城,缺资金、缺资源、缺人才,债务多、包袱重、体制不顺等诸多实际困难一个个横亘在这片土地的建设者面前。
如何迎难而上、遇水搭桥,并且进一步实现经济的发展与腾飞,就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发挥共青特有的优势,在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走一条因地制宜、创新驱动的新路子。
为帮助企业渡过危机,共青城组建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和小额贷款公司,并安排财政资金支持,促进企业调整结构、加强自身建设水准。为破解资金不足问题,共青城联络银行,充分发挥银行的支持作用;组建财政管理投资有限公司,搭建融资平台;积极争取国债资金。为拓宽项目发展路径,共青城紧紧抓住省、市和团中央支持共青城发展的机遇,突出产业优势、政治优势、注意力经济优势招商引资,广泛宣传共青城的创业文化、创业环境,并且与此同时实施专人定点招商、探索投资招商、培育产业招商、结合改制招商四管齐下。
共青人充分利用共青城是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城市的优势,创新体制机制,为发展增添活力;抓住经济发展规律,先后培育电子电器、新能源、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等支柱产业;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为引领,着力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区、转型发展先行区、和谐创业示范区,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在城市具体建设当中,共青人立足本地优势、科学规划,最终确立了建设纺织服装城、休闲旅游城、教育高新城三城合一的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同时,共青城坚持“产业强区”战略,把争创名牌产品与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有机结合,使该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了由“数量经济”“质量经济”向“品牌经济”的跨越。
一位投资商这样感慨:“共青城办事快、人好找,大家都发挥‘5+2’‘白+黑’的工作劲头,我们对共青城投资非常有信心。”这份肯定和信赖离不开共青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新思想;离不开努力学习现代经济、现代管理、现代科学的新知识;离不开积极培育坚定信念、勇于实践、科学创业、争创一流的新精神。
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对于各个产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共青城的发展变化,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老百姓的收入增多,腰包变鼓。以乡村振兴为例,共青人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抓住发展机遇可见一斑。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如何让农村更像农村,让乡村“有血有肉有魂”,留住老百姓的“乡愁”?从要想富先修路,到改水、绿化、改厕……年年都有新变化、新喜事。创新是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村里老人开心地说“日子过的一点都不比城里差”就是对共青城科学合理规划、实事求是创新发展最好的回应。
近年来,共青城市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举措,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基地建设、龙头培育、品牌打造、农产品加工营销为切入点,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进有实力、善运作、懂旅游的企业投入乡村旅游产业开发,打造了一批富有吸引力的休闲农庄、特色采摘基地。
金牛生态园,巨苋生态农业种植基地,蕊诚葡萄、跃进村特色农旅项目,皖赣生态农业等,一批集休闲采摘、娱乐观光等为主的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并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同时,结合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坚持乡村旅游高标准规划,共青城按照“高起点、特色化”原则,对农家客栈、娱乐、采摘观光等乡村旅游项目科学规划,注重差异化风格,完善旅游要素,致力于打造一批绿色、生态、多样的旅游项目。
此外,共青城依托科教城的资源优势,推动周边乡镇与科教城高校开展校地共建,通过开展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活动,进一步唱响乡村游品牌。
有人说,共青城是一座青春之城。自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民政部批复江西省设立共青城市,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在这里,高校云集,是青年人放飞青春梦想的创业摇篮,也是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还是生态宜居活力十足的魅力都市。据统计,已建成或即将建成大学、职业院校9所,到2020年共青城大学生将达到10万人。
2008年,江西省委省政府联合团中央成立支持共青城发展领导小组;2014年,共青城列为省直管试点县;2016年,列为国家级赣江新区的四大组团之一。有了国家级赣江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平台优势,共青城的未来将释放更大潜力、乘势而上。
南湖新城一改过去荒山坡的景象,如今建设得热火朝天,除了相关的绿化配套设施,在南湖新城科教城内,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管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2016年秋建成开学,首批入驻师生5000多人;南昌大学科技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不到一年完成建设,在2017年实现招生办学……
不仅高校建设扎实推进,西湖小学(原名共青城垦殖场职工子弟学校),投入资金建设的共青小学、共青幼儿园、共青城青少年活动中心,学生机房、图书、实验设施、体音美卫器材等设施也在不断完善、资源分配更加均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共青城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江西省教育强省战略,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经济社会也实现了长足发展,为未来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崇尚科学体现在共青城勇闯新路、华丽蝶变的方方面面。随着科创小镇、物联网创新工作站、航天军民融合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清华启迪国信的签约建设,产业的科技创新力、市场竞争力、带动影响力将不断增强。发扬科学精神、注重教育兴城让共青城焕发无限活力。
如今,共青城美丽的整体面貌、耀邦陵园、垦荒纪念馆、共青垦殖场旧址、江西生态文明展示馆、鄱阳湖物理模型研究基地、各类休闲农庄等丰厚的文化土壤吸引着四方来客。
正是在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发展氛围下,共青人确定发展思路、全面协调发展,打造出共青的特色品牌优势。从曾经的一片滩涂到如今满目翠色,从共青社,到共青垦殖场、共青城的一步步转变,从农垦经济的起步到工业经济的腾飞,可以说,“共青城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科学发展的历史”。如今,共青的发展依然离不开科学精神的凝练与传承。
尊重规律,解放思想
早在1972年,第一臺以木代铁羽毛分毛机的研制成功,成为共青事业腾飞的起点,也“为崇尚科学的航程点开了航向”。
走过的路,布满荆棘——1959年的洪水吞没过丰收在望的庄稼、也冲掉了垦荒队员新建的家园;上世纪60年代末,国营农场的身份被取消、田地被收走;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项目引进困难重重……不沿江、不近城,缺资金、缺资源、缺人才,债务多、包袱重、体制不顺等诸多实际困难一个个横亘在这片土地的建设者面前。
如何迎难而上、遇水搭桥,并且进一步实现经济的发展与腾飞,就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发挥共青特有的优势,在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走一条因地制宜、创新驱动的新路子。
为帮助企业渡过危机,共青城组建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和小额贷款公司,并安排财政资金支持,促进企业调整结构、加强自身建设水准。为破解资金不足问题,共青城联络银行,充分发挥银行的支持作用;组建财政管理投资有限公司,搭建融资平台;积极争取国债资金。为拓宽项目发展路径,共青城紧紧抓住省、市和团中央支持共青城发展的机遇,突出产业优势、政治优势、注意力经济优势招商引资,广泛宣传共青城的创业文化、创业环境,并且与此同时实施专人定点招商、探索投资招商、培育产业招商、结合改制招商四管齐下。
共青人充分利用共青城是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城市的优势,创新体制机制,为发展增添活力;抓住经济发展规律,先后培育电子电器、新能源、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等支柱产业;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为引领,着力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区、转型发展先行区、和谐创业示范区,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在城市具体建设当中,共青人立足本地优势、科学规划,最终确立了建设纺织服装城、休闲旅游城、教育高新城三城合一的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同时,共青城坚持“产业强区”战略,把争创名牌产品与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有机结合,使该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了由“数量经济”“质量经济”向“品牌经济”的跨越。
一位投资商这样感慨:“共青城办事快、人好找,大家都发挥‘5+2’‘白+黑’的工作劲头,我们对共青城投资非常有信心。”这份肯定和信赖离不开共青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新思想;离不开努力学习现代经济、现代管理、现代科学的新知识;离不开积极培育坚定信念、勇于实践、科学创业、争创一流的新精神。
紧抓机遇,勇于创新
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对于各个产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共青城的发展变化,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老百姓的收入增多,腰包变鼓。以乡村振兴为例,共青人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抓住发展机遇可见一斑。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如何让农村更像农村,让乡村“有血有肉有魂”,留住老百姓的“乡愁”?从要想富先修路,到改水、绿化、改厕……年年都有新变化、新喜事。创新是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村里老人开心地说“日子过的一点都不比城里差”就是对共青城科学合理规划、实事求是创新发展最好的回应。
近年来,共青城市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举措,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基地建设、龙头培育、品牌打造、农产品加工营销为切入点,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进有实力、善运作、懂旅游的企业投入乡村旅游产业开发,打造了一批富有吸引力的休闲农庄、特色采摘基地。
金牛生态园,巨苋生态农业种植基地,蕊诚葡萄、跃进村特色农旅项目,皖赣生态农业等,一批集休闲采摘、娱乐观光等为主的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并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同时,结合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坚持乡村旅游高标准规划,共青城按照“高起点、特色化”原则,对农家客栈、娱乐、采摘观光等乡村旅游项目科学规划,注重差异化风格,完善旅游要素,致力于打造一批绿色、生态、多样的旅游项目。
此外,共青城依托科教城的资源优势,推动周边乡镇与科教城高校开展校地共建,通过开展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活动,进一步唱响乡村游品牌。
加强教育,助力远航
有人说,共青城是一座青春之城。自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民政部批复江西省设立共青城市,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在这里,高校云集,是青年人放飞青春梦想的创业摇篮,也是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还是生态宜居活力十足的魅力都市。据统计,已建成或即将建成大学、职业院校9所,到2020年共青城大学生将达到10万人。
2008年,江西省委省政府联合团中央成立支持共青城发展领导小组;2014年,共青城列为省直管试点县;2016年,列为国家级赣江新区的四大组团之一。有了国家级赣江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平台优势,共青城的未来将释放更大潜力、乘势而上。
南湖新城一改过去荒山坡的景象,如今建设得热火朝天,除了相关的绿化配套设施,在南湖新城科教城内,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管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2016年秋建成开学,首批入驻师生5000多人;南昌大学科技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不到一年完成建设,在2017年实现招生办学……
不仅高校建设扎实推进,西湖小学(原名共青城垦殖场职工子弟学校),投入资金建设的共青小学、共青幼儿园、共青城青少年活动中心,学生机房、图书、实验设施、体音美卫器材等设施也在不断完善、资源分配更加均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共青城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江西省教育强省战略,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经济社会也实现了长足发展,为未来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崇尚科学体现在共青城勇闯新路、华丽蝶变的方方面面。随着科创小镇、物联网创新工作站、航天军民融合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清华启迪国信的签约建设,产业的科技创新力、市场竞争力、带动影响力将不断增强。发扬科学精神、注重教育兴城让共青城焕发无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