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k08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社会、家庭、个人因素的影响,在农村中小学生中产生了这样一些特殊的群体——学困生。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家庭的重视、学校老師和同学们的关心、爱护与帮助,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学困,成长为身心健康、充满自信的学生。如何使学困生走出学困?有哪些具体的策略呢?
  【关键词】学困生 走出学困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77-02
  一、农村中小学学困生的成因
  农村中小学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因素很多。有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各方面的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各地工厂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各行各业迅猛发展,招工、招聘广告随处可见。读书不再是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拼命”读书的不如开出租车的;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随处可见;而一些低学历的人,现在却成为大老板,生活过得春风得意······所有这些现象,都给学生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因此不少学生无心读书,只思玩乐。不少学生挡不住网络游戏不断诱惑,经常偷偷上网玩游戏、看黄片等,造成视力严重下降,上课时看不见黑板上老师所写字,感觉越学越难,慢慢地放弃学习,成了学困生。
  2.家庭因素方面:目前“六大一小”的家庭结构不少,小孩成了家中小皇帝,无理、任性成了当代小孩的代名词。在农村,很多父母在小孩还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了老家让老人看管,这些孩子就是留守儿童。而大多数老人,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成长;因此在物质方面,有求必应,生活方面小心呵护,而对孩子的不良的行为和习惯,都是一味的迁就。留守儿童在老人的溺爱、缺少父母之爱和家的温馨,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下成长,不少留守儿童性格逐渐养成孤僻、懒散、任性、毫无责任心。学习无人能监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学困生。
  二、转变中小学学困生的一些策略
  1.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消除读书无用论的错觉
  在社会上,学历不高,但也能大富大贵的人确实存在,但终究是少之又少。这些人大多是家庭有雄厚经济基础,父辈们已经为他们铺好了致富之路。大学毕业短时间内没找到工作的,也是存在的。这并不代表社会上不要文化高的人才。要看到一时没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往往是因他们对工作比较挑剔,有的是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不愿脚踏实地,从事普通工作,想一步登天找到那些工作又轻松,待遇又高的工作。因而找不着工作的。在任何时候,有文化高学历的人群,比普通的人的生活要好得多。更不用说是国家领导人、科学家、公务员了,哪个不是大学毕业的?可以说有文化的人永远是社会的主宰者、是社会潮流的引导者。
  2.建立互助友爱的班集体,让学困生感受“家”的温暖
  老师要充当好学困生的第二任父母, 积极建立互助有爱的班集体,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互助友爱的班集体去感化学困生的心,弥补学困生在家庭中缺失的爱;点燃他们心中自尊和进取的火花,引导他们一步步上进。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老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让学困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同时在学生中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活动,让学困生感受学校的温暖,同学的友爱,学有所依,学有目标,学习有动力,有信心。这一点,我经常用于我所任教的学生身上,效果不错。
  3.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实施情感教学
  (1)积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达到心理相容,学生那紧闭的心扉才可能向教师敞开。互敬互爱,团结协作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取得成效的最基本条件。教师只有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信服,才有说服力,才能让学生努力去学,不断改变自己,克服自我,提高认识。既增强了学困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也更好地激励学困生学好知识。
  (2)用真诚去感化学困生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要真正做到爱护学生,想学生所想,苦学生所苦,并根据不同学困生的情况给予个性化的辅导与帮助,关心学困生的每一个成长,每一次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再差的学生都有闪光的一面。对学困生要注入满腔热情,尽心尽责,用自己的真情去感化学生,假以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为社会学,为父母师长学,更为自己而学。
  (3)对学生要充满信心,相信学生能学好。
  学困生学困原因虽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自己能学好没有信心,而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充满信心,相信学生能学好。只有教师首先肯定学生能学好,才会对学生充满热情,充满信心,并把这一信念宣染给学生,学生才会得到感染且对自己充满信心,才有了学习的动力,教学才能得以更顺利地开展。教师要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信念,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探索成功的教学法。
  4.努力改进教学法
  (1)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吸引学困生参与学习
  学困生学习差,学习注意力也差,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差。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积极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困生不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例如:引入无理数时,我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古希腊科学家希伯斯(Hippasus)因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是一个奇怪的数,并且证明出它不能用整数或分数表示,但这打破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于是毕达哥拉斯命令他不许外传,但希伯斯却将这一秘密透露了出去,毕达哥拉斯因此大怒,便将他处死。希伯斯发现的这类数是什么数呢?通过故事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善用肢体语言协助教育教学
  学困生不但学习差,自制能力也较差。本人认为,善用肢体语言批评、暗示,很多时候比直接用语言训斥要好的多。比如用眼睛看着他眨眨眼,笑一笑,或者边讲课边走到其桌前轻敲两下,或者拍拍他们的头、背,效果都很好,学生乐意接受,很快改正,且不影响教学。有时,教师也可用肢体语言与学困生做好上课认真听课的协约。通过协约来管理学生,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保持师生的和谐关系,这对管理学困生的学习和纪律,帮助学困生尽快走出学困,效果不错。
  (3)加强对学困生的学习辅导
  学困生除了基础差,一搬接受能力也较差。所以要加强学习的辅导,但在辅导方法上不能完全等同于其他的学生,应有所差异,为此本人进行了以下的辅导措施:
  1)适当降低能力要求,重抓基础知识
  对学困生的辅导重抓基础知识,降低对能力的要求,从最简单、最基础的知识进行引导,适当放慢语速,尽可能让学困生都听得懂,记得住,学得好。学生只有学得好了,学习兴趣才会慢慢地提高,自信心也增强了。在学生提高自信心的情况下,再慢慢深入,要注意保持让学生学有所得。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2)注意每次的辅导量,化整为零。
  根据学困生接受能力慢,接受能力有限的特点,适当调整每次辅导的容量,宁少忽多,但力求所学内容学生都能懂。以少讲多练的形式进行辅导,要使学困生每次都有新的收获,有成功快乐的良好心境。这样学困生才会对学习保持有信心,有兴趣。
  3)课堂教学“因材施教”,学困生的辅导也因人而异。
  课堂教学“因材施教”;学困生的辅导也因人而异。要力求做到显浅易懂,习题训练要做到先易后难,要不断提高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为此,对学困生要加强课堂训练督导,课后及时辅导。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体验。发扬学生的优秀个性,推动学习的进步。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更需要精心的呵护与帮助。教师要想法帮助他们走出学困,树立信心,找出最适合于学困生走出学困的方法,使学困生尽快转化成为身心健康、充满自信的阳光学生。
其他文献
学位
【摘要】中职卫校学生多数是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相对不成熟,需要班主任及时和学生做好沟通,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着重讨论在中职卫校的实际工作中,与学生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卫校 沟通 平等意识 交谈艺术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73-02  《中职德育大纲》明确指出: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教育者、
【摘要】信息技术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也是帮助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很好地使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还能使学生通过多媒体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其情。因此,如何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就成为我们一线教师所关注的问题了。在本文中笔者将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出发来谈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有效策略,内容和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团队的主要领导者与核心人物,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氛围乃至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一位合格的好班主任,一定是一个善于深入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注重教育方法的老师。  【关键词】了解学生 爱的教育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