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杂志创刊于1981年,由中国地质博物馆和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联合主办,是我国唯一的一份综合性地质学科普期刊。创刊30年来,《地球》杂志在党的方针和政策指导下,努力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从一个学会内部刊物,发展成一个立足国土资源系统,面向全国读者的国家品牌期刊。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党和国家正确的方针政策,国土资源部党组的大力支持,部机关各司局、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以及部其他直属单位的鼎力配合。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地球》杂志编辑部对大家多年来对《地球》杂志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得到大家的关心、支持和指导。
一、回顾过去30年的工作
在庆祝创刊30年的特别日子里,我们深情缅怀《地球》杂志创刊主编、中科院院士、地质博物馆名誉馆长,著名地质学家高振西,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科普作家,《地球》杂志创刊顾问殷维翰,创刊编辑部主任闫元宁,感谢他们和一代又一代的编辑学者当年创造性地工作和奉献,奠定了今天《地球》杂志光荣伟大的事业。
30年来,《地球》杂志连续出版了188期,编辑文字上亿,插播图片约2万幅。有《我们的地球》、《地球的奥秘》、《宇宙之音》、《地学春秋》、《宝藏》、《博物苑》《中学生地理课辅导》《矿物珍品》《自然与人》《山水名胜》等栏目,从地球奥秘探索,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矿产资源开发、天体地质、旅游地质等许多方面,用各种形象的典型事例,向人民群众普及了地质及自然常识。同时,宣传了我国国土资源事业的改革发展成就,传承了国土资源工作者“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和“以献身地质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行业传统和“三光荣”精神,提高了全民文化素质,促进了资源节约意识的形成。
在《地球》杂志三十年出版工作中,还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极有文化素养专业作家队伍,许多稿件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有较强的可读性。适应了不同读者需求。《地球》杂志发表的许多稿件,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中央媒体转载。集专家和编辑家于一体,是《地球》杂志编辑作者队伍的重大优势和特色。
《地球》杂志不断创新发展,除依托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博物馆有关专家外,还聘请行业内资深专家担任编委。为保证出版的科学性,近几年又将编委会扩大为科学顾问团。编委会主任由汪民副部长担任,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高级专家担任顾问。编委会成员由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单位到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和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组成。形成了立足行业,涵盖全国的编委组织体系。
从创刊至今30年的工作生涯中,《地球》杂志不仅是地质事业发展历史的忠实记录者,也是地质工作重大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地球》杂志同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一起,创办了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以夏令营的形式,带领青少年实地地质考察。以每年近万人次的规模,连续多年参与组织,不仅产生很好地普及效果,而且这种创新型的普及形式,在全国堪称典范,产生很大社会影响。
作为最早关注“世界地球日”的报刊之一,曾同《人民日报》、《大自然》一起把“世界地球日”形式介绍到我国,联手中国地质学会,从举办“世界地球日”展览,出版《地球日专栏》等形式开始,连续多年举办大型活动,使爱护地球意识日益深入人心。
作为一种文化出版形式,努力坚持政治方向和内容与版式创新,极大提升了杂志的学术和文化品位,极大丰富了国土资源文化。随着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地球》杂志配合国土资源部中心工作不断调整栏目和内容,行业特点日益明显。1998年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重新组建了国土资源部。《地球》杂志紧跟形势,又新设栏目,增加土地、海洋、测绘和测绘内容,成为国土资源行业的综合性科普刊物。近几年,为适应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需要,先后两次改版,使杂志的总体质量得到了提升,极大地丰富了国土资源科学和文化,推进了国土资源文化体系的建设。同时,地球杂志还协同有关出版社,编写了《新编十万个为什么》、《一万个自然之谜》、《中国地质大观》、《矿物珍品》等大型科技图书,其中有些图书获得国家优秀图书三等奖。办刊经验不断丰富,编审出版制度不断创新、完善,一个日益成熟的品牌期刊正随着国土资源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奔腾向前。
二、展望《地球》杂志的未来
回顾过去30年来的成绩,我们倍感骄傲和自豪,部领导也对《地球》杂志做了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徐绍史部长专门为刊庆30周年题写寄语,汪明副部长特意题词,激励《地球》杂志继续做好科普工作,为国土资源文化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望今后岁月,我们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随着社会媒体的多元化,《地球》杂志作为单一的纸质媒体不断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各类媒体百强林立,极大压挤了《地球》杂志的生存空间。在困难中自我加压,勇于奋进,以变求存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2011年10月,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纲领性文献。要求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斗。
《地球》杂志将按照《决定》提出的目标,在今后工作中贯彻落实《决定》精神,继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为落脚点,宣传国土资源管理事业为基础,提高人民地球文化素养为目的,不断提高办刊水平。一是构建完善的体制机制,坚持正确的创刊方向,完善文化产品评价和激励制度建设,加强和改进编审制度,培养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提高编辑人员国土资源文化素质和编审能力。二是适应国土资源不断变化的形势,树立精品意识,改革创新,提高期刊的文字水平和可读性,成为宣传国土资源文化产业的前沿阵地。三是作为文化桥梁,将国外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引进来,弘扬我国地球科学文化,提高国际影响力。四是加强各部门、各单位的联系协调,不断丰富思想,充实内容,联手多家媒体,运用多种文化形式和传播介质,不断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成为既服务于社会,又服务于国土资源事业的核心期刊。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的办刊信念,传播最新科学成果,努力宣传国土资源事业新成就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创作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刊物,为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继续做出更大贡献!
一、回顾过去30年的工作
在庆祝创刊30年的特别日子里,我们深情缅怀《地球》杂志创刊主编、中科院院士、地质博物馆名誉馆长,著名地质学家高振西,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科普作家,《地球》杂志创刊顾问殷维翰,创刊编辑部主任闫元宁,感谢他们和一代又一代的编辑学者当年创造性地工作和奉献,奠定了今天《地球》杂志光荣伟大的事业。
30年来,《地球》杂志连续出版了188期,编辑文字上亿,插播图片约2万幅。有《我们的地球》、《地球的奥秘》、《宇宙之音》、《地学春秋》、《宝藏》、《博物苑》《中学生地理课辅导》《矿物珍品》《自然与人》《山水名胜》等栏目,从地球奥秘探索,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矿产资源开发、天体地质、旅游地质等许多方面,用各种形象的典型事例,向人民群众普及了地质及自然常识。同时,宣传了我国国土资源事业的改革发展成就,传承了国土资源工作者“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和“以献身地质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行业传统和“三光荣”精神,提高了全民文化素质,促进了资源节约意识的形成。
在《地球》杂志三十年出版工作中,还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极有文化素养专业作家队伍,许多稿件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有较强的可读性。适应了不同读者需求。《地球》杂志发表的许多稿件,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中央媒体转载。集专家和编辑家于一体,是《地球》杂志编辑作者队伍的重大优势和特色。
《地球》杂志不断创新发展,除依托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博物馆有关专家外,还聘请行业内资深专家担任编委。为保证出版的科学性,近几年又将编委会扩大为科学顾问团。编委会主任由汪民副部长担任,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高级专家担任顾问。编委会成员由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单位到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和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组成。形成了立足行业,涵盖全国的编委组织体系。
从创刊至今30年的工作生涯中,《地球》杂志不仅是地质事业发展历史的忠实记录者,也是地质工作重大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地球》杂志同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一起,创办了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以夏令营的形式,带领青少年实地地质考察。以每年近万人次的规模,连续多年参与组织,不仅产生很好地普及效果,而且这种创新型的普及形式,在全国堪称典范,产生很大社会影响。
作为最早关注“世界地球日”的报刊之一,曾同《人民日报》、《大自然》一起把“世界地球日”形式介绍到我国,联手中国地质学会,从举办“世界地球日”展览,出版《地球日专栏》等形式开始,连续多年举办大型活动,使爱护地球意识日益深入人心。
作为一种文化出版形式,努力坚持政治方向和内容与版式创新,极大提升了杂志的学术和文化品位,极大丰富了国土资源文化。随着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地球》杂志配合国土资源部中心工作不断调整栏目和内容,行业特点日益明显。1998年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重新组建了国土资源部。《地球》杂志紧跟形势,又新设栏目,增加土地、海洋、测绘和测绘内容,成为国土资源行业的综合性科普刊物。近几年,为适应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需要,先后两次改版,使杂志的总体质量得到了提升,极大地丰富了国土资源科学和文化,推进了国土资源文化体系的建设。同时,地球杂志还协同有关出版社,编写了《新编十万个为什么》、《一万个自然之谜》、《中国地质大观》、《矿物珍品》等大型科技图书,其中有些图书获得国家优秀图书三等奖。办刊经验不断丰富,编审出版制度不断创新、完善,一个日益成熟的品牌期刊正随着国土资源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奔腾向前。
二、展望《地球》杂志的未来
回顾过去30年来的成绩,我们倍感骄傲和自豪,部领导也对《地球》杂志做了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徐绍史部长专门为刊庆30周年题写寄语,汪明副部长特意题词,激励《地球》杂志继续做好科普工作,为国土资源文化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望今后岁月,我们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随着社会媒体的多元化,《地球》杂志作为单一的纸质媒体不断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各类媒体百强林立,极大压挤了《地球》杂志的生存空间。在困难中自我加压,勇于奋进,以变求存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2011年10月,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纲领性文献。要求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斗。
《地球》杂志将按照《决定》提出的目标,在今后工作中贯彻落实《决定》精神,继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为落脚点,宣传国土资源管理事业为基础,提高人民地球文化素养为目的,不断提高办刊水平。一是构建完善的体制机制,坚持正确的创刊方向,完善文化产品评价和激励制度建设,加强和改进编审制度,培养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提高编辑人员国土资源文化素质和编审能力。二是适应国土资源不断变化的形势,树立精品意识,改革创新,提高期刊的文字水平和可读性,成为宣传国土资源文化产业的前沿阵地。三是作为文化桥梁,将国外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引进来,弘扬我国地球科学文化,提高国际影响力。四是加强各部门、各单位的联系协调,不断丰富思想,充实内容,联手多家媒体,运用多种文化形式和传播介质,不断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成为既服务于社会,又服务于国土资源事业的核心期刊。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的办刊信念,传播最新科学成果,努力宣传国土资源事业新成就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创作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刊物,为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继续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