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各项基础建设工程也开始越来越完善,那么高速公路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其也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开展。由于高速公路工程路桥施工本身和一般的项目建设不同,其不仅施工经费花费巨大,整个工程建设的周期也相对较长,并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所以针对高速公路路桥施工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对高速公路路桥施工风险控制体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新的风险控制体系,保证能够不断促进我国高速公路路桥施工。
关键词:高速公路;桥隧工程;施工风险;风险控制
前言:在高速公路桥隧工程中,最关键的是需要制定相关的施工组织方案,并且在施工過程中严格遵循施工规范要求,加强施工安全防护。同时,还应该制定明确的安全施工方案,加强工程设备和技术力量的投入,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在所有工程保险项目中桥隧工程具有比较高的安全风险,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工程内部存在的内在风险因素,其中主要包括施工支护、施工方法等;另一方面是工程内部存在的外在风险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坍塌、爆炸、火灾、洪水地震等。
一 高速公路桥隧工程施工内在风险控制
根据施工方法和施工地点地质情况的不同,桥隧的种类也不尽相同,选择隧道施工方法的依据主要包括施工技术水平、隧道使用功能衬砌类型、桥隧施工长度断面尺寸以及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等各方面因素。其风险主要集中体现在控制施工进度方面,实质上在桥隧工程中出现意外事故的原因都是由于管理不到位导致的,而非技术因素,在管理中最关键的是成本控制和施工进度控制。在工程临时支护和开挖阶段,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主要是由于在开挖阶段,有些建筑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或缩短工期,常常会应用一些违规手段,如大药量爆破等,这会大大增加坍塌事故发生机率;在支护施工阶段,有些建筑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常常会降低支护标准,甚至在初期就开展支护工作,很容易导致坍塌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避免在桥隧工程施工中发生坍塌事故,就需要加强对这两个阶段施工的管理和监控。
虽然国内许多重点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已相继开展风险分析或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但纵观全局,当前路桥风险的研究一般围绕关键设计参数,及风险防范策略进行探索研究,很少注重对于以其施工过程风险控制为目标的相关研究;且我国在路桥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初期,大部分施工单位根本没有施行科学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或者已运用了一些风险防控手段但风险管理观念淡薄,这两者任何一项都会对路桥工程项目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1开挖阶段
在桥隧工程施工中,开挖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也是第一道工序。为了保证施工安全,需要严格保持坑道围岩稳定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对围岩结构造成破坏,其中主要包括扰动持续时间、扰动范围、扰动强度以及扰动次数等各个方面。这也就表示在开挖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使用机械开挖的方式。如果需要采用钻爆开挖法的话,一定要仔细考量周边的地质条件,严格遵循施工规范要求,并在施工的过程中严密关注地质变化情况。.
1.2支护阶段
桥隧支护根据时间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初期支护和二次支护两个时期,其中初期支护即临时支护,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实施相关的安全措施来有效保证围岩稳定;二次支护即永久支护,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隧道永久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属于一种安全储备措施。这两者共同构成复合式衬砌。支护不当是导致桥隧工程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在初期支护阶段尤为明显。为了实现桥隧安全施工,加强风险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施工规范要求十分必要且非常关键。但是,有些建筑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成本、缩短工期,以及存在着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初期支护的作用并不重要,这就会大大增加事故发生风险。
1.3地下水风险
地下水风险主要是针对隧道工程施工来说的。地下水不仅仅会增加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同时,也会对施工进程造成影响。当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出现地下水的话。一方面支护施工的费用和难度都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围岩的稳定性也会有所降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处理地下水的方法不合理,则会造成更多的损失。在处理地下水的过程中,一般可以采用“排堵截"相结合的措施。其中,“排”指的是人工开挖排水渠道,设置排水系统,将隧道中的地下水引出;“堵”指的是以基础防水层(衬砌混凝土)为主,然后用其他防水材料设置辅助防水层,对地下水形成有效阻隔,将其控制在隧道工程施工范围之外;“截”指的是在隧道工程施工范围内就将地下水和地表水截流,将其控制在隧道工程施工范围之外。建筑施工单位特别需要加强对地下水的关注,这不仅仅是由于地下水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危害,同时还会引发其他新的风险。首先,在出现地下水之后,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合理地控制影响范围和程度,在一般情况下,多会使用“遇水降级”的原则,即在施工工程出现地下水之后,应该适当的增强施工工艺;其次,在处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各方面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案,以免引起第三方责任。
二 高速公路桥隧工程施工外在风险控制
2.1爆炸、火灾风险
在桥隧工程中发生爆炸、火灾风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施工机械设备使用不当造成的,尤其是在压缩空气施工中,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发生火灾事故。若在压缩空气施工中所使用的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不专业的话,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爆炸、火灾事故的发生机率,因此需要格外注意。
2.2洪水风险
在桥隧工程施工中,洪水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地下水问题,这主要是在隧道工程中出现,开挖的隧道如果低于地下水位线,同时也没有加强不透水层的保护,就很有可能会渗出大量地下水; (2 )地面水问题,有些施工地点由于地势特征或天气气候特征,很容易遭受洪水灾害,如果在施工期间出现洪水灾害,必然会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2.3地震风险
人们的潜意识认为,与地面建筑相比较,隧道工程所受到的地震影响比较小,但实质上桥隧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很难经受住临近缺陷破坏或断裂裂缝的破坏,即使是较低等级的地震,都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事故。其中还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在桥隧工程设计中,抗震内容仅仅只是工程建成后考虑的情况。为了减少地震风险,建筑单位还需要将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震风险考虑进去。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施工及技术、人为管理及水文原因(渗水、管涌等)、地质原因(围岩风化严重、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等)3个方面,其中特别需要加强对水文因素和地质因素的关注。
三 结语
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事故后能够快速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处理,就能够将事故危害最小化。首先,需要对事故作出快速反应,并及时果断地采取处理措施,特别是在突发性的高风险事故中尤为重要;其次,需要加强观察,根据事故的后续情况适当调整处理方案,如有需要,可以应用应急预案;最后,建筑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可能发生的后续事故进行方案准备,以便能够随时应付意外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荣, 项坚.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全过程风险动态分析与反馈设计方法研究[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5, 38(011):159-159.
[2] 马睿. 高速公路路桥施工风险控制体系的研究[J]. 四川建材, 2018, 44(08):218-219+222.
关键词:高速公路;桥隧工程;施工风险;风险控制
前言:在高速公路桥隧工程中,最关键的是需要制定相关的施工组织方案,并且在施工過程中严格遵循施工规范要求,加强施工安全防护。同时,还应该制定明确的安全施工方案,加强工程设备和技术力量的投入,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在所有工程保险项目中桥隧工程具有比较高的安全风险,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工程内部存在的内在风险因素,其中主要包括施工支护、施工方法等;另一方面是工程内部存在的外在风险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坍塌、爆炸、火灾、洪水地震等。
一 高速公路桥隧工程施工内在风险控制
根据施工方法和施工地点地质情况的不同,桥隧的种类也不尽相同,选择隧道施工方法的依据主要包括施工技术水平、隧道使用功能衬砌类型、桥隧施工长度断面尺寸以及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等各方面因素。其风险主要集中体现在控制施工进度方面,实质上在桥隧工程中出现意外事故的原因都是由于管理不到位导致的,而非技术因素,在管理中最关键的是成本控制和施工进度控制。在工程临时支护和开挖阶段,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主要是由于在开挖阶段,有些建筑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或缩短工期,常常会应用一些违规手段,如大药量爆破等,这会大大增加坍塌事故发生机率;在支护施工阶段,有些建筑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常常会降低支护标准,甚至在初期就开展支护工作,很容易导致坍塌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避免在桥隧工程施工中发生坍塌事故,就需要加强对这两个阶段施工的管理和监控。
虽然国内许多重点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已相继开展风险分析或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但纵观全局,当前路桥风险的研究一般围绕关键设计参数,及风险防范策略进行探索研究,很少注重对于以其施工过程风险控制为目标的相关研究;且我国在路桥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初期,大部分施工单位根本没有施行科学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或者已运用了一些风险防控手段但风险管理观念淡薄,这两者任何一项都会对路桥工程项目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1开挖阶段
在桥隧工程施工中,开挖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也是第一道工序。为了保证施工安全,需要严格保持坑道围岩稳定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对围岩结构造成破坏,其中主要包括扰动持续时间、扰动范围、扰动强度以及扰动次数等各个方面。这也就表示在开挖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使用机械开挖的方式。如果需要采用钻爆开挖法的话,一定要仔细考量周边的地质条件,严格遵循施工规范要求,并在施工的过程中严密关注地质变化情况。.
1.2支护阶段
桥隧支护根据时间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初期支护和二次支护两个时期,其中初期支护即临时支护,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实施相关的安全措施来有效保证围岩稳定;二次支护即永久支护,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隧道永久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属于一种安全储备措施。这两者共同构成复合式衬砌。支护不当是导致桥隧工程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在初期支护阶段尤为明显。为了实现桥隧安全施工,加强风险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施工规范要求十分必要且非常关键。但是,有些建筑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成本、缩短工期,以及存在着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初期支护的作用并不重要,这就会大大增加事故发生风险。
1.3地下水风险
地下水风险主要是针对隧道工程施工来说的。地下水不仅仅会增加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同时,也会对施工进程造成影响。当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出现地下水的话。一方面支护施工的费用和难度都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围岩的稳定性也会有所降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处理地下水的方法不合理,则会造成更多的损失。在处理地下水的过程中,一般可以采用“排堵截"相结合的措施。其中,“排”指的是人工开挖排水渠道,设置排水系统,将隧道中的地下水引出;“堵”指的是以基础防水层(衬砌混凝土)为主,然后用其他防水材料设置辅助防水层,对地下水形成有效阻隔,将其控制在隧道工程施工范围之外;“截”指的是在隧道工程施工范围内就将地下水和地表水截流,将其控制在隧道工程施工范围之外。建筑施工单位特别需要加强对地下水的关注,这不仅仅是由于地下水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危害,同时还会引发其他新的风险。首先,在出现地下水之后,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合理地控制影响范围和程度,在一般情况下,多会使用“遇水降级”的原则,即在施工工程出现地下水之后,应该适当的增强施工工艺;其次,在处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各方面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案,以免引起第三方责任。
二 高速公路桥隧工程施工外在风险控制
2.1爆炸、火灾风险
在桥隧工程中发生爆炸、火灾风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施工机械设备使用不当造成的,尤其是在压缩空气施工中,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发生火灾事故。若在压缩空气施工中所使用的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不专业的话,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爆炸、火灾事故的发生机率,因此需要格外注意。
2.2洪水风险
在桥隧工程施工中,洪水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地下水问题,这主要是在隧道工程中出现,开挖的隧道如果低于地下水位线,同时也没有加强不透水层的保护,就很有可能会渗出大量地下水; (2 )地面水问题,有些施工地点由于地势特征或天气气候特征,很容易遭受洪水灾害,如果在施工期间出现洪水灾害,必然会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2.3地震风险
人们的潜意识认为,与地面建筑相比较,隧道工程所受到的地震影响比较小,但实质上桥隧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很难经受住临近缺陷破坏或断裂裂缝的破坏,即使是较低等级的地震,都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事故。其中还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在桥隧工程设计中,抗震内容仅仅只是工程建成后考虑的情况。为了减少地震风险,建筑单位还需要将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震风险考虑进去。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施工及技术、人为管理及水文原因(渗水、管涌等)、地质原因(围岩风化严重、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等)3个方面,其中特别需要加强对水文因素和地质因素的关注。
三 结语
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事故后能够快速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处理,就能够将事故危害最小化。首先,需要对事故作出快速反应,并及时果断地采取处理措施,特别是在突发性的高风险事故中尤为重要;其次,需要加强观察,根据事故的后续情况适当调整处理方案,如有需要,可以应用应急预案;最后,建筑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可能发生的后续事故进行方案准备,以便能够随时应付意外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荣, 项坚.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全过程风险动态分析与反馈设计方法研究[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5, 38(011):159-159.
[2] 马睿. 高速公路路桥施工风险控制体系的研究[J]. 四川建材, 2018, 44(08):218-21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