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使专业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突显职业学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笔者在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中,实施“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运用于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的实训教学之中,积极探索符合职业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能力提高为本位”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并对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实训环境、课程设置、配套教材、师资队伍、质量评价等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四位一体
一、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及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较高的需求,要求职业学校的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既要能解决实际生产的问题,又要有技术创新能力。之前,笔者所在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教学脱离生产实际,理论灌输多于动手操作,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实践证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工厂、企业等用人部门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专业建设必须基于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
通过茶园课堂、车间课堂等多种形式,实行“教师 基地 学生”的产学结合和分组轮训方式。教学过程因时、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情境化、教师师傅化、学生员工化、考核成果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三、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
1.分析项目任务,将企业工作过程引入课堂教学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亲身实践,结合实践专家访谈会,对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就业岗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不同岗位现在、将来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并从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出发,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以行动导向为原则,以职业能力提高为重点,以企业典型职业岗位为依托,确定各专业的教学重点和任务目标。
在此基础上,开发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茶叶加工、茶树种植与管理等主要核心课程,将真实的企业项目引入课堂,通过茶园课堂、车间课堂等多种形式,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实行“教师 基地 学生”的产学结合和分组轮训。通过真实案例的实践教学活动,力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身临其境的工作过程,让学生能够将散落在头脑中的知识融会贯通,拉近教学与市场、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有市场观念和实战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将来就业时的角色转换与未来发展。
2.课堂教学实施环节采取项目任务模式
对于专业技能实训课程来说,具体教学的实施主要采用项目任务式的模式:课前,下发任务单,教师提出建议,为学生提供获取资讯的方法与途径信息,学生分组、分工,查询信息,制订任务实施计划,起到预习的作用;课堂上,教师讲授新知识,指导学生修改、实施任务计划,学生完成技能训练任务;课后,师生进行评价总结。通过总结任务完成情况,回顾任务完成过程,提高认识水平,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以任务为引领,师生将“教、学、做、评”融为一体,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达到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例如,在茉莉花轻修剪实训中,教师先布置学生按茉莉花轻修剪所需工作做好准备,然后强调篱剪的拿法,进行茉莉花轻修剪示范。接着,学生分组进行修剪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修剪操作;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修剪质量进行评价。
3.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直观形象教学
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将难以理解的教学环节通过演示操作,直观形象地显现出来,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同时,多媒体计算机还具有互动性,通过精心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配合教学模式改革的其他措施
1.创建和完善实习实训环境,促进教学模式的落地
在实训室建设上,要充分营造教学环境,考虑到教学资源和硬件投入的矛盾。教学过程要充分采用虚实结合、长短结合的方式,开发教学系统或仿真系统,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以此来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同时,加强校企在实习实训方面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学校和企业要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建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评价考核制度,企业派员参与授课,指导校内相关实训室的建设,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2.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探索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全面引领专业发展;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学队伍,作为专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能承担理论与实践环节教学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具有丰富培训经验的、在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兼职教师队伍。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一起,共同完成课程讲授、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工作,共同指导实训、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
3.完善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配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
改革教学模式不仅要考虑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还要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即基于工作过程,遵循农时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项目任务化,构建配合“教、学、做、评”一体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企业生产需要为出发点,按照企业的职业岗位—人才培养所必需的能力—确定工作任务、工作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开发课程的模式进行课程体系开发。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执行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的有关教学基本要求,以够用、必需为原则,拟构建的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拓展课程、顶岗实习课程等多模块构成。通过整个课程体系的学习,使学生奠定了扎实的文化基础,了解掌握了未来从事本行业的知识和技能,促进了动手能力的提高。拓展课程的开设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提供了统一要求之外的不同选择,推动学生多元发展。 4.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配套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要配套相应的评价模式。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采用的评价模式是以考核学生能力为核心的双教学监控、双评价考核评价模式: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平时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情况。应用能力考核主要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通过现场操作、综合作业等方式实现,充分锻炼和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期末考试主要以考核本学期所学内容为主。评价主体多元化,不仅包括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还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企业评价环节。
五、主要成效
1.提升了教学效果
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相比单纯在课堂学习有较大的改观,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接触到真实的企业工作任务、操作要求等内容,不仅课程内容容易理解,学生还能亲自实践操作,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在分工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2.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髙了学校教学质量,也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实践技能明显提升,教学改革实践两年来,学生参加技能比赛获奖率较高,在全区同类学校中保持领先地位;学生双证书的获取率达到98%。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专业对口率达100%,用人单位满意率达超过8%,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3.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校企共建茶园课堂、车间课堂,实施“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培养了大批符合企业需求的实用技能型人才,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专业面向种植户和茶叶相关企业,开展有关茶叶种植与加工、茉莉花种植与加工、茶艺技能方面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六、体会与思考
通过共建茶园课堂、车间课堂,开展“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加快了课程改革的进程,但开发的项目课程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主要表现在:某些专业课程的项目任务开发尚存在一定缺陷,此问题的解决思路是,提倡老师下企业实践,深入企业工作岗位,根据横县农时季节、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专业现有实习实训条件,合理设置项目任务,更好地实施组织项目,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模式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开发课程项目任务并带领学生完成任务的掌控能力。
在运行“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开发适宜操作的难度适中的任务,分组时要避免学生的两极分化,在实施时关注学生的动态,任务完成后要关注学生的总结归纳。相比传统教学,整个过程对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对此,一要促成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提升,扬长避短,积极改进教法;二要通过合理的监督激励机制督促教师主动提升自身素养。
总之,“教、学、做、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使原来沉闷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原来专业理论教学可以在茶园、车间进行,这让学生学得更轻松灵活,掌握的知识更牢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教学工作能力、行业联系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学生鉴定能力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崔宝秋.以岗位为平台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2]赵久妹.“看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J].高等职业教育,2010(7).
(作者单位:横县职业教育中心)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四位一体
一、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及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较高的需求,要求职业学校的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既要能解决实际生产的问题,又要有技术创新能力。之前,笔者所在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教学脱离生产实际,理论灌输多于动手操作,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实践证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工厂、企业等用人部门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专业建设必须基于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
通过茶园课堂、车间课堂等多种形式,实行“教师 基地 学生”的产学结合和分组轮训方式。教学过程因时、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情境化、教师师傅化、学生员工化、考核成果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三、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
1.分析项目任务,将企业工作过程引入课堂教学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亲身实践,结合实践专家访谈会,对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就业岗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不同岗位现在、将来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并从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出发,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以行动导向为原则,以职业能力提高为重点,以企业典型职业岗位为依托,确定各专业的教学重点和任务目标。
在此基础上,开发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茶叶加工、茶树种植与管理等主要核心课程,将真实的企业项目引入课堂,通过茶园课堂、车间课堂等多种形式,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实行“教师 基地 学生”的产学结合和分组轮训。通过真实案例的实践教学活动,力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身临其境的工作过程,让学生能够将散落在头脑中的知识融会贯通,拉近教学与市场、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有市场观念和实战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将来就业时的角色转换与未来发展。
2.课堂教学实施环节采取项目任务模式
对于专业技能实训课程来说,具体教学的实施主要采用项目任务式的模式:课前,下发任务单,教师提出建议,为学生提供获取资讯的方法与途径信息,学生分组、分工,查询信息,制订任务实施计划,起到预习的作用;课堂上,教师讲授新知识,指导学生修改、实施任务计划,学生完成技能训练任务;课后,师生进行评价总结。通过总结任务完成情况,回顾任务完成过程,提高认识水平,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以任务为引领,师生将“教、学、做、评”融为一体,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达到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例如,在茉莉花轻修剪实训中,教师先布置学生按茉莉花轻修剪所需工作做好准备,然后强调篱剪的拿法,进行茉莉花轻修剪示范。接着,学生分组进行修剪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修剪操作;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修剪质量进行评价。
3.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直观形象教学
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将难以理解的教学环节通过演示操作,直观形象地显现出来,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同时,多媒体计算机还具有互动性,通过精心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配合教学模式改革的其他措施
1.创建和完善实习实训环境,促进教学模式的落地
在实训室建设上,要充分营造教学环境,考虑到教学资源和硬件投入的矛盾。教学过程要充分采用虚实结合、长短结合的方式,开发教学系统或仿真系统,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以此来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同时,加强校企在实习实训方面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学校和企业要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建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评价考核制度,企业派员参与授课,指导校内相关实训室的建设,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2.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探索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全面引领专业发展;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学队伍,作为专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能承担理论与实践环节教学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具有丰富培训经验的、在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兼职教师队伍。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一起,共同完成课程讲授、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工作,共同指导实训、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
3.完善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配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
改革教学模式不仅要考虑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还要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即基于工作过程,遵循农时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项目任务化,构建配合“教、学、做、评”一体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企业生产需要为出发点,按照企业的职业岗位—人才培养所必需的能力—确定工作任务、工作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开发课程的模式进行课程体系开发。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执行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的有关教学基本要求,以够用、必需为原则,拟构建的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拓展课程、顶岗实习课程等多模块构成。通过整个课程体系的学习,使学生奠定了扎实的文化基础,了解掌握了未来从事本行业的知识和技能,促进了动手能力的提高。拓展课程的开设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提供了统一要求之外的不同选择,推动学生多元发展。 4.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配套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要配套相应的评价模式。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采用的评价模式是以考核学生能力为核心的双教学监控、双评价考核评价模式: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平时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情况。应用能力考核主要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通过现场操作、综合作业等方式实现,充分锻炼和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期末考试主要以考核本学期所学内容为主。评价主体多元化,不仅包括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还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企业评价环节。
五、主要成效
1.提升了教学效果
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相比单纯在课堂学习有较大的改观,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接触到真实的企业工作任务、操作要求等内容,不仅课程内容容易理解,学生还能亲自实践操作,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在分工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2.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髙了学校教学质量,也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实践技能明显提升,教学改革实践两年来,学生参加技能比赛获奖率较高,在全区同类学校中保持领先地位;学生双证书的获取率达到98%。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专业对口率达100%,用人单位满意率达超过8%,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3.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校企共建茶园课堂、车间课堂,实施“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培养了大批符合企业需求的实用技能型人才,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专业面向种植户和茶叶相关企业,开展有关茶叶种植与加工、茉莉花种植与加工、茶艺技能方面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六、体会与思考
通过共建茶园课堂、车间课堂,开展“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加快了课程改革的进程,但开发的项目课程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主要表现在:某些专业课程的项目任务开发尚存在一定缺陷,此问题的解决思路是,提倡老师下企业实践,深入企业工作岗位,根据横县农时季节、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专业现有实习实训条件,合理设置项目任务,更好地实施组织项目,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模式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开发课程项目任务并带领学生完成任务的掌控能力。
在运行“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开发适宜操作的难度适中的任务,分组时要避免学生的两极分化,在实施时关注学生的动态,任务完成后要关注学生的总结归纳。相比传统教学,整个过程对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对此,一要促成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提升,扬长避短,积极改进教法;二要通过合理的监督激励机制督促教师主动提升自身素养。
总之,“教、学、做、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使原来沉闷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原来专业理论教学可以在茶园、车间进行,这让学生学得更轻松灵活,掌握的知识更牢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教学工作能力、行业联系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学生鉴定能力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崔宝秋.以岗位为平台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2]赵久妹.“看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J].高等职业教育,2010(7).
(作者单位:横县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