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因子途径的生理与临床意义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i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综述组织因子途径中组织因子、因子Ⅶ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等的结构、功能以及该途径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其他文献
最近在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发现两种变异型染色体易位:t(11;17)和t(5;17)。t(11;17)染色体易位累及11q23上的PLZF和17q21上的RARα,产生PLZF-RARα融合基因,其融合蛋白产物对野生型的RARα具有明显的显性负效应。推测的PLZF蛋白具有POZ结构域不但在显性负效应中起重要作用还介导PLZF-RARα融合蛋白形成同二聚体及与PLZF或
本文介绍应用物理学方法、化学方法、免疫学方法、生物学方法以及不同净化方法的联合体外净化白血病自体骨髓方面的进展;并对应用高敏感性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准确评定体外净化自体骨髓中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效果作了评估。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多效细胞因子,它可调节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在造血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其在造血调节中对造血祖细胞、造血成熟细胞以及白血病细胞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体外及动物实验发现抗P-糖蛋白单抗MRK16、MRK17等能与P-糖蛋白表达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决定簇结合,使P-糖蛋白构象改变,阻止药物外流,增加细胞内药物浓度。同时可通过免疫反应产生CDC和ADCC,杀伤耐药细胞。尤其是鼠人嵌合型抗P-糖蛋白单抗具有特异性好、细胞毒作用强和免疫原性低等特点。而且抗P-糖蛋白单抗与环孢菌素、IFN、脂质体包被药物等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为逆转MDR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本世纪初以来,人们对多种可能的人工血液进行了研制,其中最有吸引力、目前仍在研制的产品有血红蛋白类溶液和全氟碳乳剂。本文就血红蛋白类溶液的种类、来源、各公司正在研制的产品、临床试验情况以及有待解决的安全性问题等作一综述。
15;17染色体易位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独有的,结果产生PML-RARα融合蛋白。其产生过程中因基因断裂点不同,mRNA剪切和拼接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异质体。它们的生物学特点及临床意义不尽相同。
蛋白C系统是体内重要的天然抗凝系统。该系统分子缺陷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密切。本文综述了蛋白C、蛋白S缺陷及活化蛋白C抵抗等分子病的研究进展。
本文除介绍CD69抗原的结构、染色体定位、基因调节外,对多种刺激原激活、诱导成熟T细胞等多种血细胞表达CD69,CD69与多向性免疫调节、细胞分化和激活的关系及CD69与疾病的关系作了讨论。
CD55与CD59是两种重要的补体调节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膜表面,具有抑制补体系统激活,充当信号,协助T细胞活化等功能。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血细胞膜上,CD55与CD59表达较正常水平低,籍此不仅可部分解释PNH的病理机制,且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乃至未来的基因治疗。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的研究进展,表明其细胞数量与FAB分型及预后密切相关;且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受损,其免疫表型对集落刺激因子(CSFs)的反应均发生改变;MDS原发损伤是高凋亡,其CD34+细胞对Fas,c-myc,bcl-2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异于正常,揭示了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发生了明显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