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类学视野下的当代台湾语言生态——基于“族群政治”分析视角

来源 :现代台湾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tll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民党独尊国语的极端政策到上世纪80年代中叶解严后有所缓和,由台湾“族群政治”矛盾引发的族群冲突开始不断对台湾语言生态形成强大渗透,进而深刻影响台湾当今社会的语言状况。语言冲突在当前的台湾尤为突出,而这主要源于语言、政治与族群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语言的生态呈现的是人与文化、外部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语言不仅是表达工具,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从政治人类学角度切入,对台湾语言现象的研究会获得深入的认识。
其他文献
从语言学证据、体质人类学证据和史实资料来看,岭南土著民族仫佬族来自伶人;根据骆越民族的文化特征及仫佬族与侗、水、毛南族的文化关系,认为仫佬族源于伶人。
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是历史的战略性选择。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催生政府强行征地欲求,加速农地数量的减少,加剧农地质量的下降。合理调整城镇化建设与农地保护之间的关系要求民族
民族与国家的复杂关系决定了民族问题是影响当今世界民族关系、国家关系的重要筹码。制造和激化民族问题,在国家事务和国际关系中打“民族牌”悄然成为了一些国家追求本国利益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以历史时空观为指导,具体展现了清至民国广西桂柳运河沿岸地区商业系统的空间结构。认为码头、泊湾和货坪、商道和桥梁、会馆及其仓库、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