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巨磁阻抗(GMI)效应的产生以及基于GMI效应制备的生物传感器的优势进行了简单阐述,分析了GMI生物传感器应用于生物检测的工作原理,并对GMI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以及主要的薄膜结构对GMI比值的影响进行了综合介绍,总结了GMI生物传感器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并重点阐述了GMI生物传感器在免疫磁珠、肿瘤标志物、细菌、病毒、细胞检测以及血栓模拟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当前GMI生物传感器的检测应用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总结,并对GMI生物传感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机 构】
:
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贵阳 550025;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1407;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贵阳 550025;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智能传感功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巨磁阻抗(GMI)效应的产生以及基于GMI效应制备的生物传感器的优势进行了简单阐述,分析了GMI生物传感器应用于生物检测的工作原理,并对GMI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以及主要的薄膜结构对GMI比值的影响进行了综合介绍,总结了GMI生物传感器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并重点阐述了GMI生物传感器在免疫磁珠、肿瘤标志物、细菌、病毒、细胞检测以及血栓模拟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当前GMI生物传感器的检测应用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总结,并对GMI生物传感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设计了一套固定分离点的飞行器棱形前体模型,并在风洞中开展了实验研究,通过风洞中天平测力技术,得到棱形前体模型在迎角变化过程中滚转力矩的变化,此外,研究了在棱形前体模型加装扰动控制装置时,通过控制棱形前提的扰动实现对模型滚转力矩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这类棱形前体在大迎角时,仍然会出现非对称流动,导致模型产生滚转力矩,且这类非对称的流动对头部细节较为敏感,能够通过头部的扰动控制,实现对滚转力矩的控制.
“装配化施工”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开展课证融通教学对推动“1+X”证书制度意义重大.以该课程为例,对接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分析现有教学模式在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课证融通新途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方法,有效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坚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普通本科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向,也是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目前,传统本科师范院校存在着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师资专业化程度较低,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模式陈旧、没有凸显师范特色等现状.基于智慧教育背景,提出提升师范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育,推进产学合作、打造线上+线下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实践平台,优化课程体系、构建PBL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基于大数据实施个性化教学等路径来推动本科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发展.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中非常重要的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和环境危害大.因此,对VOCs进行长期在线监测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国内对VOCs的研究起步晚于国外,且测量仪器、技术经验相对薄弱.以天虹TH-300B串联Agilent 7890B/5977GCMSD大气环境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测试107种VOCs为例,介绍该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仪器构造及系统性能测试等内容,对该测试系统进行总结,为相关研究提供帮助和后续改进方向.
“5G+教育”融合已成为共识和趋势,5G移动通信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结合,为5G时代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重点分析了智慧课堂存在的问题、5G智慧课堂的特点功能及在通信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基于5G通信的远程双向互动等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采用VR全景课件和全息投影等技术,提高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效果和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它为将要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实践基础.
在产业园区周边道路工程路面基层施工阶段,充分应用摊铺施工技术、接缝处理技术以及碾压施工技术,有利于提升施工质量,优化周边道路性能.基于此,具体围绕道路工程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要点进行阐述,继而为道路工程施工企业积攒经验,为工业园区周边道路的安全使用给予保障,借此提高道路建设水平,满足新时代产业园区周边道路建设需求,促进道路事业的良性发展.
通过射频(RF)磁控溅射分别在光学玻璃基底上和多晶硅薄膜层上沉积了氧化铟锡(ITO)薄膜,采用Hall效应测试仪测试了ITO薄膜的电阻率和载流子浓度等参数,研究溅射功率和溅射时间等参数对ITO薄膜的光电特性影响.测试多晶Si对称结构沉积ITO薄膜前后及退火后的隐开路电压和反向饱和电流密度等参数,研究ITO薄膜对n型晶硅太阳电池钝化接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纯氩气氛围下、溅射功率为200 W、溅射时间为15 min、转速为10 r/min、工作气压为1 Pa,在250℃退火10 min条件下,ITO薄膜光
涡发生器(VG)是一种有效的强化传热结构,近年来在微细通道传热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对带有翼型、扰流柱型和插入物型VG的矩形微细通道传热和综合性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重点阐述了翼型和扰流柱型VG的形状、尺寸、布置方式等因素对以水为工质的微细通道传热和综合性能的影响,以及纳米流体的浓度、颗粒材料或基液类型对带有翼型和扰流柱型VG微细通道传热和综合性能的影响.然后简要介绍了线圈和扭带插入物型VG强化矩形微细通道传热的研究进展.最后采用综合性能评价准则对比评价布置不同VG微细通道的综合传热性能,从而总结出最优VG
摩擦纳米发电机已经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收集各种机械能并转换为电能,作为触摸屏和智能皮肤技术的自供能传感系统.为了提高能量转换效率,设计了一种单电极的摩擦纳米发电机(S-TENG).将表面含有微米尺度浮雕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为S-TENG的摩擦层,一层厚度为20 nm的铟锡氧化物膜作为电极层,通过外部电路可以输出电能.微米尺度浮雕结构增强了摩擦层的电学性能.在室温下使用示波器通过施加不同的外部压力检测了S-TENG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S-TENG的开路电压达到了80 V,短
为了解决传统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过程中移液操作产生的问题以及升降温速率慢的弊端,设计了一种连续流数字PCR微流控芯片,能对包含PCR反应体系的微滴进行快速扩增,可以提升核酸检测过程中的扩增效率.用COMSOL对芯片微通道内部的温度分布和两相流体的共轭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 表明,芯片内部能产生95、55和72℃的均匀温区,各个温区的温度变化均在±2℃以内,可以满足PCR的温度要求.微通道内中心区域流体流速最高,且由0.1~20 mm/s变化时,微滴在目标温区的停留时间减少,扩增效率降低.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