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的影响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fei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近年来,随着美国经济进一步相对衰落和日本、西欧经济力量的继续上升,美、日、欧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集团化的趋势日益明显.1985年,欧共体决定在1992年建成"没有内部边界,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通的统一大市场".美国加拿大1988年1月签署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规定在从1989年元月1日起的10年内,双方逐步相互取消绝大部分商品和劳务的关税,从而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双边自由贸易区.日本近
其他文献
理性化在韦伯思想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然而韦伯对行政领域理性化(即官僚制的出现)的论述并没有像对经济领域理性化(即资本主义的诞生)的分析那般细致和系统,尤其是韦伯没有如揭示资本主义精神背后的加尔文宗教义那样,揭示官僚制的宗教伦理基础.通过重返被韦伯视为理性官僚制典型的普鲁士官僚制于17—19世纪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路德宗虔敬主义在此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对普鲁士官僚制精神的兴衰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可以启发我们从官僚化的价值伦理角度对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进行补充.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个具有浓厚社会理论色彩的寓言.鲁滨逊的故事不只是欧洲社会形式变革的产物,也是西方文明扩张的产物.在笛福看来,小说是一种特殊的历史写作,《鲁滨逊漂流记》也表达了他对时代与政治的思考.笛福借助鲁滨逊的航行来展示他对时代的观察,揭示远洋贸易对殖民地的奴役,批判海洋帝国在根基上的不正义.荒岛上的鲁滨逊是一个隐喻,旨在呈现生产与秩序的自然法则,展示财富与文明的自然基础.通过对文明与野蛮习俗本源的追索,笛福也消除了它们之间的对立,将其纳入连续而统一的历史进程.在笛福的历史视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自
本文在中国教育资源市场化的背景下,探究了初中课外补习对学业成绩的效应异质性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启示.通过分析"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数据发现,从同质性效应来看,参加课外补习对于提升初中生学习成绩没有显著影响,但参与课外补习的倾向性影响其效应异质性.课外补习有助于提高倾向性处于中间水平学生的学习成绩,表明课外补习受益学生大多来自学习成绩中等的普通工薪家庭.对于倾向性较低的大多数相对弱势的家庭和倾向性较高的少数优势家庭而言,课外补习对学业成绩的作用微乎其微.研究表明,中国教育领域的市场化变革和相关政
本文关注中国大陆中学生课外补习参与及其负向情绪生成的因果关系.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两期数据,借助工具变量等方法来化解内生性偏误,在量化层面上回答了课外补习参与"是否致郁"以及"使谁抑郁"等问题.本研究主要发现如下:其一,课外补习参与对中学生的情绪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致郁效应",但这种效应主要存在于家庭背景占劣势的较低阶层的子女当中,而家庭背景具有优势的较高阶层的子女对此类负向情绪有更强的抵御能力,表现出了"心理免疫"的现象;其二,本文从"情绪调节"的角度入手,对"致郁效应"的阶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思想史上的革命性意义同它对战争经验的体悟密切相关.19世纪末以来,战争不仅意味着历史处境,更塑造了现代人的总体经验.如果要从战争经验出发理解弗洛伊德的学说体系,他大战时期的讲演录《精神分析引论》可以充当核心的阐释文本,将精神分析学说从第一哲学、社会学推展到新的"再教育"思想.作为第一哲学,精神分析由普遍怀疑还原出战争状态下诸意向交织、冲突的自我,并逐步揭示自我的爱欲本能与死亡本能;在此基础上,作为社会学的精神分析呈现了日常生活的战争面貌,其实质为人的爱欲本能同死亡本能的纠缠与冲突
本文以《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为核心文本,考察了瓦尔特·本雅明的浪漫派研究.在这部早期的作品中,本雅明讨论了耶拿浪漫派的"批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这一思潮的精神气质不是迷醉而狂热的,而是冷静而清醒的:它不沉迷于主观幻想,而是通过严肃的沉思追求客观真理;它并非偏狭的特殊性,而是关照着人类精神整体的发展脉络.这一讨论为本雅明回应现代性危机奠定了基础,它跨越了艺术理论的范畴,呼应了德国在世纪之交的现实处境,分享着德国社会理论的问题视野.讨论"批评"概念及其冷静清醒的气质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
本文讨论了21世纪以来影响中国西南景颇人生活和社区走向的几个事件.这几个事件都有自身的逻辑,是主体选择和社会整合的结果,但在并置个体生命的起伏恩怨和变幻的社会历史后可以发现,这些事件呈现出无名和无关联性.这种"无"跳脱了自我和逻辑,逸出了结构和规律,成为生命的迷茫与贪欢以及社区的焦虑与新方向.对"无"的处理方式体现出社会超越性和生命之迷,凸显于旧结构将消未消、新结构将生未生之际,人在其中悬置伦理,可能迈向社会超越性,脱离集体表象控制,从而创造全新的社会事实,也可能陷入茫然、无所适从而又无所不用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