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克隆株毒力和耐药性的研究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yffg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高毒力荚膜血清型的构成以及毒力和耐药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至8月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175株肺炎克雷伯菌,从中筛查6种常见高毒力荚膜血清型,并对其展开多位点序列分析,检测其8种毒力基因和17种常见耐药基因,黏液丝试验确定菌株的高黏液性(HM)表型。毒力分数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率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

结果

175株肺炎克雷伯菌中筛选出高毒力荚膜血清型57株,其中K1、K2、K5、K20、K54和K57型分别占42.1%、31.6%、1.8%、8.8%、3.5%和12.3%,毒力分数(毒力基因个数)的第50百分位数P50分别为7、5、5、5、5.5和7,其中K1型中ST23、ST29菌株的毒力分数为8。K1型的毒力分数与非K1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8.500,P<0.01)。14株(24.6%)ST23均属于K1荚膜血清型,是最常见的克隆群。有17种药物的耐药率K1型菌株小于非K1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高达42.1%(24/57)。PCR结果显示产SHV型β内酰胺酶30株(占52.6%)、TEM型29株(占50.9%)和CTX-M型27株(占47.4%),测序结果证实均为TEM-1及多种SHV型和CTX-M型。HM阳性率为61.4%(35/57)。另有26.3%(15/57)菌株携带PMQR基因和5.3%(3/57)菌株携带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

结论

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中存在强毒力和(或)强耐药性克隆株,须高度重视,避免广泛流行。(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 39:286-290)

其他文献
期刊
我国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期间我国检验医学领域能力验证提供者从无到有,逐步规范和发展。通过对国内外检验医学领域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我国医学领域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的基本情况、与其他国家的差异、认可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建议,并预测检验医学领域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的发展趋势。(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 39:326-328)
目的回顾性研究不同人群血清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特异性IgG和IgM抗体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08至2015年北京地区妊娠妇女2 661例、不育症患者324例、孕史不良患者2 492例、近期异常妊娠者623例、胎儿宫内生长异常及新生儿疾病患儿261例、孕前检查人群170名、女性健康体检人群702名。采用商业酶免试剂盒检测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母血血浆中胎儿游离DNA(cffDNA)的发现为无创产前检测提供了新思路。虽然目前已经发现多种胎儿DNA标志物,但是如何准确地从母血血浆总游离DNA中区分出cffDNA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个难题。目前,基于cffDNA的无创产前检测已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测和研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它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从cffDNA的生物学特征、标志物,cffDNA的无创产前检测的临床应用及其现阶段存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检测在原发性肝癌(HC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上海市同仁医院介入科住院的84例HCC患者作为HCC组、64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86例慢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组)及12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
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很低,是代谢的重要辅助和调节因子。常用的元素检测为钙、镁(常量元素)和铁、锌、铜(微量元素),其缺乏、比例失调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因其含量甚微,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可重复性很重要;不同检测方法的生物参考区间不能替代,实验室需要建立或验证相关参考区间。临床检测微量元素需明确适应证,良好的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中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导致全球非感染性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HDL)在抗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作用。近年发现,HDL可以携带微小RNA,并通过转运微小RNA实现抗内皮细胞炎症功能。不同HDL亚型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具体功能开始逐渐被认识。逆向转运胆固醇、抗氧化、抗炎症及内皮细胞保护等一系列传统HDL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也都有了新的研究进展,为HDL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依据。
目的探讨全血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在儿童脓毒症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检测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期间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237例脓毒症[即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其中细菌性SIRS 120例,非细菌性SIRS 117例]、89例非感染性SIRS,156名体检健康患儿sCD14-ST、WBC、CR
期刊
目的探讨从医院污水中分离出针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宽宿主谱噬菌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在上海多家医院检验科收集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为宿主菌,采用双层琼脂法从这些医院收集的污水中分离噬菌体,对宽宿主谱噬菌体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包括电镜形态的观察,温度、pH稳定性及最佳MOI(感染复数)的测定,吸附性曲线、一步生长曲线和感染曲线的绘制,以及噬菌体基因组DNA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