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施,将对银行、财务公司等金融业产生较大影响。作为财务公司人员,分析了已经实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容和成效,思考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建议和财务公司应对挑战的措施。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财务公司;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1)11-75-02
我国利率市场化,力图构建一个以国家间接调节为指导、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参照、市场利率为主体的多元化利率体系。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较大进展,除存贷款利率外,绝大部分利率已经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处在最为关键的攻坚阶段。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步成效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已经基本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利率也基本实现了“贷款管下限、存款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
当前,我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已日趋成熟。一是从利率间接调控的可行性看,近年来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体系逐步完善,对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逐步提高。二是经过这一轮大规模的金融机构改革,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得到明显改善,资本充足率提高,资本约束增强,为实现市场竞争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以拆借和回购交易为主的货币市场、以各类债券为主的资本市场以及衍生产品市场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并且已经实现市场化运行。四是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逐步提高,企业和居民对利率市场化了解程度以及对利率的敏感度有所提高。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利率改革的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纵观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走过的15年历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宏观经济环境尚未配备
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还不高,许多方面都与成熟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我国的金融监管因不能摆脱行政干预而缺乏超脱性和真实性。监管标准、手段和技术也不能确保监管的信息质量和使金融机构采取稳健和审慎的经营原则。另外,准备金制度也存在问题。
(二)宏观经济政策不够协调
目前,在我国利率管制条件下,利率政策承担着财政分配职能。国家可以通过规定利率水平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的目的。但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后,利率将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资金将随着利率流动。国家将无法通过制定利率水平对资金在不同区域、行业和产业予以分配。
(三)中央银行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调控目标并未摆脱对国家计划和经济增长目标的依附,中央银行甚至还承担着大量的财政职能。在这种央行与政府关系难以理顺的条件下开放利率,很难保证中央银行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来调节利率。
(四)国有商业银行缺乏对策
国有企业迄今为止仍为我国银行信贷资金的主要使用者,国有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结构并未达到完善,其行为更多倾向于非市场化,且其在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约束机制和利益推动机制尚不健全,大多数企业只负盈不负亏,基于此,这些企业的经济行为仍然是缺少利率弹性的。同样,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依然是不可忽视的信贷资金需求者,对资金成本考虑甚少。
(五)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挑战
外资银行有丰富的在市场经济中历练的经验,面对各种问题,可以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去解决。伴随中资银行市场份额的减少和优质客户的流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丧失很大一部分盈利业务和盈利的区域,极有可能进入亏损状态。
三、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建议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要在总结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走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道路。
(一)必须坚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渐进方式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渐进方式是由我国总体经济特征和我国利率体制所特有的实际国情决定的。选择渐进的方式放开利率的管制,可以缓解改革带来的冲击,保证社会经济在较为平稳的环境下运行。
(二)坚持间接调控的利率政策
利率对经济金融有显著的影响,我国存在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失衡、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等问题,完全的利率市场化会造成资金不平衡地流向利润较高的地区,造成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产业结构失衡的现象。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要实现改革与监管的有效结合,以间接调控的手段来弥补市场利率带来的宏观经济失衡现象。
(三)坚持先调后放的顺序安排
在调整阶段,先使利率管制尽可能充分弹性化,总的来说就是使管制利率保持在正的实际利率水平。这样做可以防止利率自由化后利率大幅上升,对实体经济冲击过大。在调整阶段之后,进入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实施阶段。先使贷款利率自由浮动,再进行存款利率自由化。对长期存款、大额存款先放开,再放开短期、小额存款利率,可以减轻利率自由化的风险。最后放开小额活期存款利率,这样就完成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四)坚持强化法律保障基础
利率市场化的立法和执法在金融法制结构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有了法律的保障可以促进利率改革的稳步推进,避免改革中出现的混乱。在中国,为了保证利率市场化的顺利推进,由立法机关颁布一个相关的法律文件来指导利率实现市场化是改革中的迫切需要。
四、财务公司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
利率市场化对财务公司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财务公司必须顺应市场发展,积极主动应对,防控利率风险,充分发挥集团公司赋予的融资平台的作用。
(一)提高利率市场化的认识水平,认清循序渐进的改革特征
目前,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差最后一步,在中国整个金融体制尚未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推进利率市场化不能一步到位,利率市场化必将加剧竞争,银行业集中度大幅度增加。随着业务转型及扩张,跨区域、跨行业经营的政策逐渐放开,银行的兼并收购会加剧展开。
(二)以集团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提供最优惠的存、贷款服务
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结构必将发生变化。企业必然追求高利率存款,使存款结构组合从较低成本的存款向市场化较高成本的存款转变,金融机构包括财务公司将为集团公司提供最优惠利率贷款。
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使财务公司存贷差缩小,但作为集团公司内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将以集团公司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继续为集团公司提供最优惠的存款、贷款服务。
(三)提高自主定价水平,努力增加存贷款收益
利率市场化以后,财务公司应健全相应机构,建立自己的定价模型,并根据自己的定价模型对于存贷款进行控制,实行优质优价、风险收益对称等差别化价格策略,给出更有吸引力的价格来吸引客户。
(四)努力发展中间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利率市场化对公司业务品种结构将产生影响。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有实力的公司将更多地通过发行公司债券来筹集资金,财务公司可以利用其自身优势积极进行债券的承销和发行,不断研发新的业务品种,赚取中间业务收入。
(五)加强内部管理控制,不断完善风险评价和控制体系
要及时准确评估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各种风险,并通过风险控制体系及时控制和化解风险。目前财务公司仍然存在市场信息收集不足,分析评价力量薄弱,风险控制制度不严等问题,因此要保证在激烈竞争和不断创新中能及时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财务公司;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1)11-75-02
我国利率市场化,力图构建一个以国家间接调节为指导、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参照、市场利率为主体的多元化利率体系。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较大进展,除存贷款利率外,绝大部分利率已经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处在最为关键的攻坚阶段。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步成效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已经基本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利率也基本实现了“贷款管下限、存款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
当前,我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已日趋成熟。一是从利率间接调控的可行性看,近年来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体系逐步完善,对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逐步提高。二是经过这一轮大规模的金融机构改革,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得到明显改善,资本充足率提高,资本约束增强,为实现市场竞争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以拆借和回购交易为主的货币市场、以各类债券为主的资本市场以及衍生产品市场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并且已经实现市场化运行。四是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逐步提高,企业和居民对利率市场化了解程度以及对利率的敏感度有所提高。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利率改革的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纵观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走过的15年历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宏观经济环境尚未配备
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还不高,许多方面都与成熟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我国的金融监管因不能摆脱行政干预而缺乏超脱性和真实性。监管标准、手段和技术也不能确保监管的信息质量和使金融机构采取稳健和审慎的经营原则。另外,准备金制度也存在问题。
(二)宏观经济政策不够协调
目前,在我国利率管制条件下,利率政策承担着财政分配职能。国家可以通过规定利率水平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的目的。但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后,利率将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资金将随着利率流动。国家将无法通过制定利率水平对资金在不同区域、行业和产业予以分配。
(三)中央银行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调控目标并未摆脱对国家计划和经济增长目标的依附,中央银行甚至还承担着大量的财政职能。在这种央行与政府关系难以理顺的条件下开放利率,很难保证中央银行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来调节利率。
(四)国有商业银行缺乏对策
国有企业迄今为止仍为我国银行信贷资金的主要使用者,国有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结构并未达到完善,其行为更多倾向于非市场化,且其在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约束机制和利益推动机制尚不健全,大多数企业只负盈不负亏,基于此,这些企业的经济行为仍然是缺少利率弹性的。同样,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依然是不可忽视的信贷资金需求者,对资金成本考虑甚少。
(五)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挑战
外资银行有丰富的在市场经济中历练的经验,面对各种问题,可以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去解决。伴随中资银行市场份额的减少和优质客户的流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丧失很大一部分盈利业务和盈利的区域,极有可能进入亏损状态。
三、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建议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要在总结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走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道路。
(一)必须坚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渐进方式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渐进方式是由我国总体经济特征和我国利率体制所特有的实际国情决定的。选择渐进的方式放开利率的管制,可以缓解改革带来的冲击,保证社会经济在较为平稳的环境下运行。
(二)坚持间接调控的利率政策
利率对经济金融有显著的影响,我国存在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失衡、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等问题,完全的利率市场化会造成资金不平衡地流向利润较高的地区,造成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产业结构失衡的现象。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要实现改革与监管的有效结合,以间接调控的手段来弥补市场利率带来的宏观经济失衡现象。
(三)坚持先调后放的顺序安排
在调整阶段,先使利率管制尽可能充分弹性化,总的来说就是使管制利率保持在正的实际利率水平。这样做可以防止利率自由化后利率大幅上升,对实体经济冲击过大。在调整阶段之后,进入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实施阶段。先使贷款利率自由浮动,再进行存款利率自由化。对长期存款、大额存款先放开,再放开短期、小额存款利率,可以减轻利率自由化的风险。最后放开小额活期存款利率,这样就完成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四)坚持强化法律保障基础
利率市场化的立法和执法在金融法制结构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有了法律的保障可以促进利率改革的稳步推进,避免改革中出现的混乱。在中国,为了保证利率市场化的顺利推进,由立法机关颁布一个相关的法律文件来指导利率实现市场化是改革中的迫切需要。
四、财务公司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
利率市场化对财务公司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财务公司必须顺应市场发展,积极主动应对,防控利率风险,充分发挥集团公司赋予的融资平台的作用。
(一)提高利率市场化的认识水平,认清循序渐进的改革特征
目前,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差最后一步,在中国整个金融体制尚未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推进利率市场化不能一步到位,利率市场化必将加剧竞争,银行业集中度大幅度增加。随着业务转型及扩张,跨区域、跨行业经营的政策逐渐放开,银行的兼并收购会加剧展开。
(二)以集团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提供最优惠的存、贷款服务
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结构必将发生变化。企业必然追求高利率存款,使存款结构组合从较低成本的存款向市场化较高成本的存款转变,金融机构包括财务公司将为集团公司提供最优惠利率贷款。
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使财务公司存贷差缩小,但作为集团公司内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将以集团公司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继续为集团公司提供最优惠的存款、贷款服务。
(三)提高自主定价水平,努力增加存贷款收益
利率市场化以后,财务公司应健全相应机构,建立自己的定价模型,并根据自己的定价模型对于存贷款进行控制,实行优质优价、风险收益对称等差别化价格策略,给出更有吸引力的价格来吸引客户。
(四)努力发展中间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利率市场化对公司业务品种结构将产生影响。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有实力的公司将更多地通过发行公司债券来筹集资金,财务公司可以利用其自身优势积极进行债券的承销和发行,不断研发新的业务品种,赚取中间业务收入。
(五)加强内部管理控制,不断完善风险评价和控制体系
要及时准确评估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各种风险,并通过风险控制体系及时控制和化解风险。目前财务公司仍然存在市场信息收集不足,分析评价力量薄弱,风险控制制度不严等问题,因此要保证在激烈竞争和不断创新中能及时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