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鲁梁州,人杰地灵,历代才俊辈出。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著名书法家兼书法理论家周越、魏晋时“世界古代数学泰斗”刘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梁漱溟、优秀散文家李广田皆出于此处。而今,昔日的文化圣地又涌现一位当代书法家——赵立新。
赵立新,字“琴声”,1952年生,山东邹平县人,原解放军某部政委。先生温文尔雅、气宇轩昂,多才多艺,书琴俱佳。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北京艺术创作中心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艺术家协会理事,北京时代金城书画院艺术顾问,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理事、北京军韵京剧社社长。
赵立新从小聪慧过人,受父亲熏陶爱好书画与京剧,尤其钟情书艺。每日都要临摹诸家名帖,这为日后精研书法打下了坚实基础。他十几岁时就名扬乡里,成为写书法、拉二胡、伴奏京剧样板戏样样都在行的艺术多面手,乡亲们的春联,学校和村里的宣传栏及文艺活动都少不了他。1972年,他应征入伍后努力上进,表现突出,多次立功受獎,从一名普通战士逐渐成长为一位出色的部队领导。他在40年军旅生涯中,不管岗位如何变动,工作之余总是勤研书艺,痴心不改,书法水平与日俱增,为推动部队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赵立新研习书法先从颜、欧、柳、赵四大家楷书入手,尔后又习二王、张旭、米芾、怀素等诸家行草书。数十年来,从未间断对书法孜孜不倦的追求。曾先后得到了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欧阳中石、韩绍玉、兰玉松等名家的亲切教诲,加之几十年的笔耕不辍,博览精思,厚积薄发,学古人之精髓,创自己之特点,精小楷、善榜书与行草书,作品逐步形成了取法于古、笔墨奔放、遒美劲健、峻伟洒脱的风格,成为国内及军界名气大振的书法家。其书法作品在国内各种大赛中屡次获奖,并多次被《解放军报》《十月》等报纸杂志作为刊头和标题书法登载。
2007年,他参加“迎香港回归十周年国际书画大赛”荣获优秀作品一等奖;2008年,参加“迎奥运国际书画大展”获金奖;2009年,他曾先后为中央电视台书写了“东方之子浓缩人生精华”、为北京良乡重建的太平寺书写“大雄宝殿”匾额,同年参加“和平杯”全国中老年书画摄影诗文大赛,荣获一等奖;此外,又先后荣膺纪念范仲淹诞辰1020年全国书画大展金奖、第二届全军军营廉政文化优秀书画作品展入展并获奖;“新中国60年大阅兵全国题贺艺术大赛”创作二等奖,并被授予“新中国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参加中国书协与云南青年联合会举办的“华达杯”庆建国60周年书画大赛优秀奖;纪念邓小平诞辰10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庆祝新中国60华诞、怀念开国主席毛泽东全国书画邀请展金奖,并被授予“红色艺术家突出贡献者”称号。
他的部分书法作品被刊入《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书画精品选集》和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出版的《影响中国100位艺术大家》专集,入编《中国当代艺术大家》《风云人物》《中国杰出青年》等多部经典。部分作品被国家博物馆、美国、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书画爱好者收藏。他还为中国新科技馆书写了《馆赋》,应邀为全国各地企业、庙宇、商铺题写了大量的碑文和匾额。
近年来,他先后赴台湾、山东、广西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受到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其《道德经》《金刚经》小楷长卷、《岳阳楼记》等许多作品,被古巴等驻华大使馆、国家博物馆、美国、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及国内广大书画爱好者收藏。
2013年,其作品被中国国际集邮公司编成邮册专辑出版发行;同年5月,应邀慰问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其作品被永久收藏。9月,其作品参加韶山“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书画展”,被中国书协、美协专家评审组评为金奖。原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周克玉上将、原海军副政委李俊琏中将等,先后为其书法成就题词祝贺。
赵立新的书法博采众长,传统功力深厚,笔法娴熟,结构雅正、章法浑融、神采飞扬,给人以雄浑苍劲和行云流水之感。他运笔书写,时而仙女漫步、小溪潺流,时而雷电交鸣、翻云倒海,给人以生命的律动和美好的享受,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他的行草书法舒展跌宕、刚毅古朴,气势开张、遒劲潇洒,给人一种很深的震撼力。他的榜书刚柔相济、章法有度,自然大气、生动活泼,其坚实的传统帖学功底与鲜明的个人书貌,形成了完整的传统书法审美体系与创作方法。难怪在参加各种书画展览中,他的楷书、行草常常成为观众的抢手作品。每当此时其心情真是应了老乡范仲淹的那句名言:“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如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他的一幅五千余字的《道德经》小楷作品非常精到,一丝不苟,技法灵活,字字如帖;用笔圆润俊秀,结构严谨,神韵兼备,优美典雅,堪称佳作。在谈及《道德经》作品书写过程时,他很感慨:“通过通读、书写《道德经》,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哲理,比如‘宠辱不惊、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做人做事能到此境界为真善也。”
赵立新在钻研书画艺术的同时,40多年来还从未间断过对京胡演奏的追求。以“琴声”作为字号,表明了他的爱好和心迹。“琴声”,说明他不仅酷爱书法,还深爱中国传统乐器。在书法艺术达到一定境界后,他又向专业老师学习油画和京胡演奏。1995年5月,他拜著名京胡演奏家燕守平先生为师,之后刻苦练习,演奏技艺也达到较高水平。他曾先后为梅葆玖、高玉倩、康万生、赵葆秀等众多名家伴奏;其京胡演奏曾参与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国家领导人、军委首长均多次看过他和老师的联袂演出;先后在人民大会堂、政协礼堂与多次下部队慰问演出;四次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专场演出;《解放军报》与《解放军文艺》先后以“军中琴师”对其作了长篇报道;中央电视台军事栏目以“军中能人”对其作过专题报道。
赵立新和胡琴有一种奇妙的缘分,他是在研习书画艺术的同时,进入音乐领域里的。他认为,书法是静止的生命状态,而琴声是跃动的生命音符。正像旋律赋予音乐的生命一样,他用笔间的力量与笔势的贯穿和协调,与音乐贯通融合,赋予书法以生命的气息。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命单元。在他看来,以挥毫泼墨书写人生,用中国民族乐器阐释浪漫情怀,是人生的最高享受。琴声绕梁,配上翰墨幽香,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胡琴和书法之所以如此默契,如此和谐,只有真正懂得艺术的人才能体会个中奥秘。因为二者的“同和”所产生的妙境,常能使人如沐雨露,如坐春风,如临胜境。琴声好似按摩医师,那一颤一滑,不仅温柔地按摩人的躯体,而且抚慰着人的精神和灵魂。
灿烂的风光胜景,精彩的人生体味,都随着琴声、笔韵缓缓流淌。虽然诸多的奖项为赵立新堆积了无数的光环,但如今在他的心中却不时迸发出一种新的感觉,那就是,他要将书法、京剧这些国粹文化传承下去,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江 山)
赵立新,字“琴声”,1952年生,山东邹平县人,原解放军某部政委。先生温文尔雅、气宇轩昂,多才多艺,书琴俱佳。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北京艺术创作中心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艺术家协会理事,北京时代金城书画院艺术顾问,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理事、北京军韵京剧社社长。
赵立新从小聪慧过人,受父亲熏陶爱好书画与京剧,尤其钟情书艺。每日都要临摹诸家名帖,这为日后精研书法打下了坚实基础。他十几岁时就名扬乡里,成为写书法、拉二胡、伴奏京剧样板戏样样都在行的艺术多面手,乡亲们的春联,学校和村里的宣传栏及文艺活动都少不了他。1972年,他应征入伍后努力上进,表现突出,多次立功受獎,从一名普通战士逐渐成长为一位出色的部队领导。他在40年军旅生涯中,不管岗位如何变动,工作之余总是勤研书艺,痴心不改,书法水平与日俱增,为推动部队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赵立新研习书法先从颜、欧、柳、赵四大家楷书入手,尔后又习二王、张旭、米芾、怀素等诸家行草书。数十年来,从未间断对书法孜孜不倦的追求。曾先后得到了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欧阳中石、韩绍玉、兰玉松等名家的亲切教诲,加之几十年的笔耕不辍,博览精思,厚积薄发,学古人之精髓,创自己之特点,精小楷、善榜书与行草书,作品逐步形成了取法于古、笔墨奔放、遒美劲健、峻伟洒脱的风格,成为国内及军界名气大振的书法家。其书法作品在国内各种大赛中屡次获奖,并多次被《解放军报》《十月》等报纸杂志作为刊头和标题书法登载。
2007年,他参加“迎香港回归十周年国际书画大赛”荣获优秀作品一等奖;2008年,参加“迎奥运国际书画大展”获金奖;2009年,他曾先后为中央电视台书写了“东方之子浓缩人生精华”、为北京良乡重建的太平寺书写“大雄宝殿”匾额,同年参加“和平杯”全国中老年书画摄影诗文大赛,荣获一等奖;此外,又先后荣膺纪念范仲淹诞辰1020年全国书画大展金奖、第二届全军军营廉政文化优秀书画作品展入展并获奖;“新中国60年大阅兵全国题贺艺术大赛”创作二等奖,并被授予“新中国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参加中国书协与云南青年联合会举办的“华达杯”庆建国60周年书画大赛优秀奖;纪念邓小平诞辰10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庆祝新中国60华诞、怀念开国主席毛泽东全国书画邀请展金奖,并被授予“红色艺术家突出贡献者”称号。
他的部分书法作品被刊入《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书画精品选集》和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出版的《影响中国100位艺术大家》专集,入编《中国当代艺术大家》《风云人物》《中国杰出青年》等多部经典。部分作品被国家博物馆、美国、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书画爱好者收藏。他还为中国新科技馆书写了《馆赋》,应邀为全国各地企业、庙宇、商铺题写了大量的碑文和匾额。
近年来,他先后赴台湾、山东、广西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受到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其《道德经》《金刚经》小楷长卷、《岳阳楼记》等许多作品,被古巴等驻华大使馆、国家博物馆、美国、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及国内广大书画爱好者收藏。
2013年,其作品被中国国际集邮公司编成邮册专辑出版发行;同年5月,应邀慰问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其作品被永久收藏。9月,其作品参加韶山“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书画展”,被中国书协、美协专家评审组评为金奖。原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周克玉上将、原海军副政委李俊琏中将等,先后为其书法成就题词祝贺。
赵立新的书法博采众长,传统功力深厚,笔法娴熟,结构雅正、章法浑融、神采飞扬,给人以雄浑苍劲和行云流水之感。他运笔书写,时而仙女漫步、小溪潺流,时而雷电交鸣、翻云倒海,给人以生命的律动和美好的享受,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他的行草书法舒展跌宕、刚毅古朴,气势开张、遒劲潇洒,给人一种很深的震撼力。他的榜书刚柔相济、章法有度,自然大气、生动活泼,其坚实的传统帖学功底与鲜明的个人书貌,形成了完整的传统书法审美体系与创作方法。难怪在参加各种书画展览中,他的楷书、行草常常成为观众的抢手作品。每当此时其心情真是应了老乡范仲淹的那句名言:“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如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他的一幅五千余字的《道德经》小楷作品非常精到,一丝不苟,技法灵活,字字如帖;用笔圆润俊秀,结构严谨,神韵兼备,优美典雅,堪称佳作。在谈及《道德经》作品书写过程时,他很感慨:“通过通读、书写《道德经》,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哲理,比如‘宠辱不惊、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做人做事能到此境界为真善也。”
赵立新在钻研书画艺术的同时,40多年来还从未间断过对京胡演奏的追求。以“琴声”作为字号,表明了他的爱好和心迹。“琴声”,说明他不仅酷爱书法,还深爱中国传统乐器。在书法艺术达到一定境界后,他又向专业老师学习油画和京胡演奏。1995年5月,他拜著名京胡演奏家燕守平先生为师,之后刻苦练习,演奏技艺也达到较高水平。他曾先后为梅葆玖、高玉倩、康万生、赵葆秀等众多名家伴奏;其京胡演奏曾参与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国家领导人、军委首长均多次看过他和老师的联袂演出;先后在人民大会堂、政协礼堂与多次下部队慰问演出;四次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专场演出;《解放军报》与《解放军文艺》先后以“军中琴师”对其作了长篇报道;中央电视台军事栏目以“军中能人”对其作过专题报道。
赵立新和胡琴有一种奇妙的缘分,他是在研习书画艺术的同时,进入音乐领域里的。他认为,书法是静止的生命状态,而琴声是跃动的生命音符。正像旋律赋予音乐的生命一样,他用笔间的力量与笔势的贯穿和协调,与音乐贯通融合,赋予书法以生命的气息。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命单元。在他看来,以挥毫泼墨书写人生,用中国民族乐器阐释浪漫情怀,是人生的最高享受。琴声绕梁,配上翰墨幽香,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胡琴和书法之所以如此默契,如此和谐,只有真正懂得艺术的人才能体会个中奥秘。因为二者的“同和”所产生的妙境,常能使人如沐雨露,如坐春风,如临胜境。琴声好似按摩医师,那一颤一滑,不仅温柔地按摩人的躯体,而且抚慰着人的精神和灵魂。
灿烂的风光胜景,精彩的人生体味,都随着琴声、笔韵缓缓流淌。虽然诸多的奖项为赵立新堆积了无数的光环,但如今在他的心中却不时迸发出一种新的感觉,那就是,他要将书法、京剧这些国粹文化传承下去,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江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