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谁值得你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爱人,亲人还有朋友。
有谁值得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为了同一事业共同奋斗,半个世纪无怨无悔?中国的计算机事业。
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主持下,新中国制定了《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确立了以计算机、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等作为科技发展规划的四项紧急措施,至此掀开了历史崭新的一页,也开创了我国计算机事业波澜壮阔的五十年征程。
回忆五十年中曾有过多少艰辛的奋斗与环境的考验:我国计算机事业从国外封锁条件下的跟踪、自主研制,发展到改革开放下的竞争合作,从面向国防建设发展到面向全球市场的工业化、产业化。经过五十年的艰苦奋斗,努力拼搏,我国已建立起自己的科研开发体系、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工业生产与市场体系。五十年来,我国的计算机事业从1956年起步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计算机产业萌芽阶段,从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的产业初步形成阶段,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产业发展壮大阶段,90年代中期至今的产业快速与普及发展阶段,以及深入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普及到每个家庭和个人。
而四个阶段中,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为之拼搏努力,从最初的拓荒,到紧随的探索,从创业的萌芽到后来的普及,一代又一代数字英雄创建了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四段历史。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当早期的拓荒者们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以拳拳赤子之心开创我国计算机事业从无到有的壮举时,他们对计算机事业的爱是无悔的;紧随其后的探索者面对困难百折不挠,在科学道路上的探索从未停止,在促进国家计算机事业发展上的努力从未缺席,他们对计算机事业的爱是坚定的;当创业者面临全新的市场挑战一路披荆斩棘、在痛苦中蜕变的时候,他们对计算机事业的爱是执着的;当普及者将计算机产业带入大规模应用的前夜、将世界“碾平”的时候,他们对计算机事业的爱无法自拔。
莘莘学子对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这种深深依恋必须用相濡以沫这四个字。他们共同走过五十年光辉岁月,他们共同见证我国计算机事业发展的轨迹: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03机诞生;1959年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4机通过验收;1960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小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机研制成功;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119电子计算机问世;1965年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晶体管数字计算机109乙机通过国家鉴定;1971年研制成功的111型数字计算机是我国第一批集成电路计算机,将我国计算机技术推向第三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计算机事业更是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引进技术、引进设备,我国逐渐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奠定了制造业的基础,计算机工业逐步向产业型转型。在他们的努力下坚持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从科研型向产业型、从主要为国防建设服务向为国民经济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从内向型向国际化的三大转变,奠定了五十年的辉煌成就。尽管五十年来,我国计算机事业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我们现在仍然面临着缩小数字鸿沟、改造传统产业、产业自主创新等一系列全新的挑战,我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而繁重。
与中国计算机事业相濡以沫的半个世纪,这些学者对中国计算机事业的爱已经成为毕生的信念,回忆五十年来的点点滴滴可谓思绪万千。现在,这些经历者早已不再风华正茂,但对于他们来说“最浪漫的事就是陪着你慢慢变老。”
有谁值得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为了同一事业共同奋斗,半个世纪无怨无悔?中国的计算机事业。
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主持下,新中国制定了《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确立了以计算机、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等作为科技发展规划的四项紧急措施,至此掀开了历史崭新的一页,也开创了我国计算机事业波澜壮阔的五十年征程。
回忆五十年中曾有过多少艰辛的奋斗与环境的考验:我国计算机事业从国外封锁条件下的跟踪、自主研制,发展到改革开放下的竞争合作,从面向国防建设发展到面向全球市场的工业化、产业化。经过五十年的艰苦奋斗,努力拼搏,我国已建立起自己的科研开发体系、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工业生产与市场体系。五十年来,我国的计算机事业从1956年起步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计算机产业萌芽阶段,从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的产业初步形成阶段,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产业发展壮大阶段,90年代中期至今的产业快速与普及发展阶段,以及深入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普及到每个家庭和个人。
而四个阶段中,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为之拼搏努力,从最初的拓荒,到紧随的探索,从创业的萌芽到后来的普及,一代又一代数字英雄创建了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四段历史。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当早期的拓荒者们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以拳拳赤子之心开创我国计算机事业从无到有的壮举时,他们对计算机事业的爱是无悔的;紧随其后的探索者面对困难百折不挠,在科学道路上的探索从未停止,在促进国家计算机事业发展上的努力从未缺席,他们对计算机事业的爱是坚定的;当创业者面临全新的市场挑战一路披荆斩棘、在痛苦中蜕变的时候,他们对计算机事业的爱是执着的;当普及者将计算机产业带入大规模应用的前夜、将世界“碾平”的时候,他们对计算机事业的爱无法自拔。
莘莘学子对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这种深深依恋必须用相濡以沫这四个字。他们共同走过五十年光辉岁月,他们共同见证我国计算机事业发展的轨迹: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03机诞生;1959年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4机通过验收;1960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小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机研制成功;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119电子计算机问世;1965年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晶体管数字计算机109乙机通过国家鉴定;1971年研制成功的111型数字计算机是我国第一批集成电路计算机,将我国计算机技术推向第三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计算机事业更是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引进技术、引进设备,我国逐渐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奠定了制造业的基础,计算机工业逐步向产业型转型。在他们的努力下坚持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从科研型向产业型、从主要为国防建设服务向为国民经济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从内向型向国际化的三大转变,奠定了五十年的辉煌成就。尽管五十年来,我国计算机事业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我们现在仍然面临着缩小数字鸿沟、改造传统产业、产业自主创新等一系列全新的挑战,我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而繁重。
与中国计算机事业相濡以沫的半个世纪,这些学者对中国计算机事业的爱已经成为毕生的信念,回忆五十年来的点点滴滴可谓思绪万千。现在,这些经历者早已不再风华正茂,但对于他们来说“最浪漫的事就是陪着你慢慢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