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对杨廷宝先生1927-1957年作品的阅读,探讨杨廷宝先生在类型学的基础上表现出的两个相互辩证的设计理念:经由对场地、地形与功能的回应,逐渐发展出的地域性与现代性;以及他在古典样式建筑的语境下,如何探索空间形式与功能体量的设计策略.
【机 构】
: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 香港,99907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杨廷宝先生1927-1957年作品的阅读,探讨杨廷宝先生在类型学的基础上表现出的两个相互辩证的设计理念:经由对场地、地形与功能的回应,逐渐发展出的地域性与现代性;以及他在古典样式建筑的语境下,如何探索空间形式与功能体量的设计策略.
其他文献
为探究硫氧镁(MOS)胶凝材料的护筋性,研究了自然养护、碳化、氯盐以及碳化和氯盐复合作用下MOS胶凝材料的电化学阻抗、钝化和脱钝钢筋的极化曲线以及锈蚀面积率.结果 表明:碳化、氯盐单独作用下,MOS胶凝材料中钢筋的阻抗均低于自然养护下的相应阻抗,且随着龄期的延长,钝化钢筋的阻抗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脱钝钢筋的阻抗则持续减小;碳化和氯盐复合作用下MOS胶凝材料中钢筋的锈蚀程度明显增加,碳化和氯盐复合作用对MOS胶凝材料内部钢筋锈蚀程度具有叠加效应;各种腐蚀环境中脱钝钢筋的锈蚀程度均高于钝化钢筋.
针对以延度指标来评价硬质沥青低温性能的局限性,选取4种代表性的硬质沥青进行低温弯曲梁流变(BBR)试验,得到其蠕变劲度模量S、蠕变劲度变化速率m等参数.利用Burgers黏弹模型对低温蠕变柔量曲线进行拟合分析,构建了松弛时间λ、新指标m(t)/S(t)和低温综合柔量参数JC等沥青低温黏弹性评价指标,并与硬质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弯拉应力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采用单一的S或m指标评价硬质沥青的低温性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兼顾模量、蠕变速率、松弛能力的λ、m(t)/S(t)、JC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和评价硬质
采用Materials Studio(MS)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对再生剂-老化沥青扩散体系进行研究.以沥青四组分试验为基础,选取12种分子模型构建再生剂分子组、复合水老化沥青分子组和复合紫外老化沥青分子组.针对在不同模拟时间、模拟温度和沥青成分条件下的老化沥青扩散体系进行模拟,得到扩散体系的扩散系数.结果 表明:随着模拟时间的延长,再生剂在老化沥青扩散体系中的扩散系数变小,同时在复合紫外老化沥青扩散体系中的扩散系数小于复合水老化沥青扩散体系;随着扩散温度的增加,扩散系数增速逐渐变缓;再生剂中油性成分(芳香分
通过20世纪几位建筑师的工作建立起一个语境,将杨廷宝的设计植入其中分析,发现他创造性地把古典与现代的空间形式语言糅合在一起,因此无法简单地用风格定义.这种超越二元对立的建筑空间或可称为第三种空间.
刘爱华:自2010年至今,北京前门H地块项目设计跟随北京的城市定位调整历经数轮方案修改优化,其中2018-2019年的设计方案最为完整深入,并得到了北京市领导和北规委的高度认可,虽然后来因中轴线的申遗工作而进行调整,但方案所关注的问题及核心设计策略——保护、织补和生活,仍然具有探讨和思考的价值.请具体阐述下设计中是如何呈现这三个核心要素的.
1952年我进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学习的时候,杨廷宝先生才50出头.他不但亲自带我们的设计课,有一学期还担纲建筑理论课的教学.由此,我们这几届的同学有幸得其亲炙.工作以后,我又因为各种机缘,有过一些和先生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赵远鹏:1 建造回溯rn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建筑技艺》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的品谈会.我代表中国美术学院建筑风景研究院(项目的本地设计团队)对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的设计历程、项目的概况、工程技术设计中的难点和解决方式等情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希望能够对今天的品谈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以湘西的记忆开启话题,尝试从文学的场景中探寻三个古老问题的答案,并从认知转向、日常转向、美学转向三方面解读常德老西门项目的 设计创作.
一直想再写一篇关于杨廷宝先生的文章.一方面,是因为谈中国近现代建筑学的缘起与变化,杨老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基准点;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当年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毕业的学生,尽管别人给我扣上了一顶反叛的帽子,我也确实曾经强烈地反叛与逃离过,但毕竟我的建筑是在南工学的,即使我离开南工以后,已经变化得脱胎换骨,但南工到底还有什么东西影响着我?随着自己实践经验的愈加丰富和深入,这是我近些年常常问自己的问题.所以当有来自东南大学建筑系友人的邀约,希望我写一篇关于杨老的文章,且不限角度与篇幅,我就欣然应承下来.
在韩国庆尚北道的一片森林中,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和卡洛斯·卡斯塔涅拉合作设计了一座俯瞰森林的美术馆,与之相配的还有一座小教堂和观景台.通过建筑空间与自然景观的相互成就,展现了空间雕塑的诗意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