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社会,身心健康是小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健全其人格,使他们能夯实心理基础迎接各种挑战,变得星光灿烂,这是每个教师崇高的追求。
“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我教育学生时,爱心疏导,唤醒心灵,点滴中品味到了泰戈尔这句名言的魅力。
【个案情况】
立秋后的九月,就像一朵盛极之后的娇嫩鲜花,外圈儿的叶已渐渐失去水分,露出了蔫的神色。虽然正午的时候热气仍然泼辣得很,然而朝暮的空气里透出缕缕凉意,缠绕在脚踝之间,让人感觉神清气爽。就在这样的日子里,新的学年开始了。
变调的问好
想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信心满满地向同学们点头问好。“老师,您好!”一个暑假的暂别积蓄了无比热情的学生齐声回答。可来自后排的一个声音吸引了我的视线,因为他的“好”字分明采用了延长音加降抑调。瞧,这个小胖墩志林正懒散的样子漫不经心地看着我呢!大概是因为肥胖的缘故,眼睛越发显得狭小,眼神中透露一丝无所谓,这算是任性还是……再环视同学,几乎没一个人为这样另类的声调而诧异的!我真想大发雷霆严批这个孩子,可是我笑了,说:“高志林,你好吗?放假回来声音变得特别了,怎么不那么好听了?”他有些不好意思了,板着小胖脸怯怯地低下了头,什么也不说。我见状便不再深究,继续进行上课。
不端的行为
之后的两天接连发现志林问题很多:上课注意力分散,有时眼神盯在一处好久,不知在想什么,失魂落魄的样子,经我大声提醒才回过神来。下课跟同学玩游戏,动辄不对心了就突然变脸,说脏话,动拳脚。一位女同学把他告诉给老师,他还私下指着那个女孩说:“我恨你……”敌视、仇恨充满了他的心田。在他的眼里,似乎所有的同学都对不住他。这孩子一定心理有情况,问题出在哪儿呢?
家庭的突变
经过多渠道了解和家访我才知道:他妈妈因另有所爱与爸爸离婚而另嫁他人。这孩子留在爷爷奶奶身边生活,经常想妈妈而哭泣。爷爷奶奶便对他更加娇惯一些了,唯恐慢待亏欠他一样。他父亲无法挽回原本的三口之家,常常醉酒宣泄内心的苦闷。不用说,孩子虽小,但他因家庭的突变过多地承受了生活的无情,幼小的心灵经受了怎样的打击。这孩子太需要关爱和心理疏导了。我思忖了良久,开始了我的行动。
【辅导过程】
行动步骤一:开启心灵的窗户
走近孩子、了解孩子才能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我常常利用课间休息和午休的时间找他谈心,尝试了解他的一些想法和感受,询问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状况,甚至在走廊里遇到他的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里,我也会笑着和他招呼,让他感觉到老师正在关爱着他。虽然,我也遭到了很多次的“平淡无奇”,但我始终坚持着。
多次的亲密交谈,我渐渐了解到:他虽然存在一些需要改正的毛病,但也是个懂事又可爱的孩子。我常常疏导他:有时我们的生活会充满太多的不如意或伤心事,但你一定要坚强。你要相信父母虽然会有一些矛盾碰撞,但却是永远疼爱你的,老师和同学也会永远关爱你的。
行动步骤二:家长老师联手促动
我决定介入他的家庭深入教育。那天,我主动找到他妈妈,与她详细交流了孩子在校的情况。她母亲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震惊,但只见两行热泪直往下流。这孩子是个非常有性格的孩子,是个“顺毛驴”。于是我向孩子母亲提出了建议:
1.经常跟孩子交流或定期看望孩子,哪怕是通过打电话对孩子进行明辨是非的教育,提升孩子这方面的能力,让他知道:母亲虽不在身边,但很关心他,疼爱他。学习是每个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和家长都为其学习取得进步而无私地帮助他。
2.告诉孩子,宽容是一种美德。有了宽容之心,人就会自信、快乐、健康,就会受到尊重,被人仰慕,宽容是修养、智慧、卓越的象征。
行动步骤三:初尝成功的滋味
当他一次次答对我的提问时,当他接受我一次次的夸奖时,当同学们赞许的目光投向他时,我发现他回答问题一次比一次干脆了,答题声音也一次比一次响亮了。渐渐地,他的目光之中开始充满神采与上进。为了表彰他,我还让他当上了学习小组的组长,这更激励了他学习的主动性。同学们不再指责他了,他变成了一个积极要求上进的孩子。
案例点评:
我们班有23名学生,其中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有5个(约占22%),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有4个(约占18%)。这类特殊群体孩子普遍家庭教育状况如下:
(1)家庭教育严重缺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多不识字或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指导孩子学习,即使管,不是溺爱就是观点落后,方法失度失当。由于隔代抚养,祖父辈往往只求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要求,而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教,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2)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在调查中发现,父母与孩子有的一周联系一次,有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有的偶尔或很少联系。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有的父母为了弥补不能照顾孩子的遗憾,就在金钱上无条件无限度地满足孩子,而置孩子的教育于不顾,而这些孩子也认为钱花得理所应当,从而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为不良行为的养成提供条件。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所以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对待特殊群体孩子进行德智行教育工作就更加重要了。总之,教师时刻要认识并行动的法宝是:
一、师爱——永恒的主题
教育应充满诗情,也要荡漾爱意。用知识去启蒙,用爱心疏导来润泽,让娇嫩的生命如同田野的青草,享受阳光雨露,自由快乐。当他真正体会到老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时,教育效果也就自然是事半功倍了。
二、理解——信任的基石
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对学生的理解就是“我们要懂得儿童”。教育,是心灵的唤醒。教育,更是“一种慢的艺术”。这位同学对于突变生活的不适应,导致了心灵受伤而迁怒他人的结局。我们老师要尽量蹲下身子,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尝试理解他们,尽可能地使自己体会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索,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以信任来获得信任,以尊重来赢得尊重。
三、家教——成功的双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作为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注重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爱心疏导 ,唤醒心灵,全社会重视起来,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效益和希望。
“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我教育学生时,爱心疏导,唤醒心灵,点滴中品味到了泰戈尔这句名言的魅力。
【个案情况】
立秋后的九月,就像一朵盛极之后的娇嫩鲜花,外圈儿的叶已渐渐失去水分,露出了蔫的神色。虽然正午的时候热气仍然泼辣得很,然而朝暮的空气里透出缕缕凉意,缠绕在脚踝之间,让人感觉神清气爽。就在这样的日子里,新的学年开始了。
变调的问好
想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信心满满地向同学们点头问好。“老师,您好!”一个暑假的暂别积蓄了无比热情的学生齐声回答。可来自后排的一个声音吸引了我的视线,因为他的“好”字分明采用了延长音加降抑调。瞧,这个小胖墩志林正懒散的样子漫不经心地看着我呢!大概是因为肥胖的缘故,眼睛越发显得狭小,眼神中透露一丝无所谓,这算是任性还是……再环视同学,几乎没一个人为这样另类的声调而诧异的!我真想大发雷霆严批这个孩子,可是我笑了,说:“高志林,你好吗?放假回来声音变得特别了,怎么不那么好听了?”他有些不好意思了,板着小胖脸怯怯地低下了头,什么也不说。我见状便不再深究,继续进行上课。
不端的行为
之后的两天接连发现志林问题很多:上课注意力分散,有时眼神盯在一处好久,不知在想什么,失魂落魄的样子,经我大声提醒才回过神来。下课跟同学玩游戏,动辄不对心了就突然变脸,说脏话,动拳脚。一位女同学把他告诉给老师,他还私下指着那个女孩说:“我恨你……”敌视、仇恨充满了他的心田。在他的眼里,似乎所有的同学都对不住他。这孩子一定心理有情况,问题出在哪儿呢?
家庭的突变
经过多渠道了解和家访我才知道:他妈妈因另有所爱与爸爸离婚而另嫁他人。这孩子留在爷爷奶奶身边生活,经常想妈妈而哭泣。爷爷奶奶便对他更加娇惯一些了,唯恐慢待亏欠他一样。他父亲无法挽回原本的三口之家,常常醉酒宣泄内心的苦闷。不用说,孩子虽小,但他因家庭的突变过多地承受了生活的无情,幼小的心灵经受了怎样的打击。这孩子太需要关爱和心理疏导了。我思忖了良久,开始了我的行动。
【辅导过程】
行动步骤一:开启心灵的窗户
走近孩子、了解孩子才能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我常常利用课间休息和午休的时间找他谈心,尝试了解他的一些想法和感受,询问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状况,甚至在走廊里遇到他的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里,我也会笑着和他招呼,让他感觉到老师正在关爱着他。虽然,我也遭到了很多次的“平淡无奇”,但我始终坚持着。
多次的亲密交谈,我渐渐了解到:他虽然存在一些需要改正的毛病,但也是个懂事又可爱的孩子。我常常疏导他:有时我们的生活会充满太多的不如意或伤心事,但你一定要坚强。你要相信父母虽然会有一些矛盾碰撞,但却是永远疼爱你的,老师和同学也会永远关爱你的。
行动步骤二:家长老师联手促动
我决定介入他的家庭深入教育。那天,我主动找到他妈妈,与她详细交流了孩子在校的情况。她母亲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震惊,但只见两行热泪直往下流。这孩子是个非常有性格的孩子,是个“顺毛驴”。于是我向孩子母亲提出了建议:
1.经常跟孩子交流或定期看望孩子,哪怕是通过打电话对孩子进行明辨是非的教育,提升孩子这方面的能力,让他知道:母亲虽不在身边,但很关心他,疼爱他。学习是每个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和家长都为其学习取得进步而无私地帮助他。
2.告诉孩子,宽容是一种美德。有了宽容之心,人就会自信、快乐、健康,就会受到尊重,被人仰慕,宽容是修养、智慧、卓越的象征。
行动步骤三:初尝成功的滋味
当他一次次答对我的提问时,当他接受我一次次的夸奖时,当同学们赞许的目光投向他时,我发现他回答问题一次比一次干脆了,答题声音也一次比一次响亮了。渐渐地,他的目光之中开始充满神采与上进。为了表彰他,我还让他当上了学习小组的组长,这更激励了他学习的主动性。同学们不再指责他了,他变成了一个积极要求上进的孩子。
案例点评:
我们班有23名学生,其中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有5个(约占22%),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有4个(约占18%)。这类特殊群体孩子普遍家庭教育状况如下:
(1)家庭教育严重缺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多不识字或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指导孩子学习,即使管,不是溺爱就是观点落后,方法失度失当。由于隔代抚养,祖父辈往往只求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要求,而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教,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2)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在调查中发现,父母与孩子有的一周联系一次,有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有的偶尔或很少联系。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有的父母为了弥补不能照顾孩子的遗憾,就在金钱上无条件无限度地满足孩子,而置孩子的教育于不顾,而这些孩子也认为钱花得理所应当,从而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为不良行为的养成提供条件。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所以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对待特殊群体孩子进行德智行教育工作就更加重要了。总之,教师时刻要认识并行动的法宝是:
一、师爱——永恒的主题
教育应充满诗情,也要荡漾爱意。用知识去启蒙,用爱心疏导来润泽,让娇嫩的生命如同田野的青草,享受阳光雨露,自由快乐。当他真正体会到老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时,教育效果也就自然是事半功倍了。
二、理解——信任的基石
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对学生的理解就是“我们要懂得儿童”。教育,是心灵的唤醒。教育,更是“一种慢的艺术”。这位同学对于突变生活的不适应,导致了心灵受伤而迁怒他人的结局。我们老师要尽量蹲下身子,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尝试理解他们,尽可能地使自己体会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索,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以信任来获得信任,以尊重来赢得尊重。
三、家教——成功的双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作为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注重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爱心疏导 ,唤醒心灵,全社会重视起来,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效益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