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比较系统地向少年儿童进行以五爱为中心内容的品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课程。思想品德课应注重儿童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儿童的发展,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的态度、情感和表现出来的价值观。要使学生从小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巩固和提高思品课得到的效果,仅靠课堂上的“知”是不够的。体验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为学生们的“知、情、意、行”提供了实践的大舞台。我认为“行为--实践”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明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主动参与的一种学习活动,关注的是学生在行为实践中运用已有的道德知识去发现,解决问题,关注的是学生在道德知识基础上的健康情感的体验。如此看来,只有两者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就会相得益彰,提升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落实。
一、良好的道德,在体验中形成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行为认同并逐渐信奉之时,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之时。良好道德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靠说教能奏效的,需要在生活中点滴积累,逐步养成。
思品教学中《爱护公共设施》《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热心为集体做好事》等课文,更注重的是生活性、实际性,公德性。针对学生们的思想、认识和发展特点,按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在学文明理的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纠正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认识。可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力差,往往存在道德认识与实践脱节现象,不少学生只能说不会做。因此,每学完课文后,教师要有意识地与各项活动相结合。如:“好习惯成就大未来” “今天我值周”等活动,让学生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而且让学生从小树立起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将说教育灌输变成了实践体验、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枯燥的道德要求,变成了无形的渗透和正向的激励。让学生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在点滴小事中培养良好品德,激发美好情感。
二、实践的能力,在体验活动中强化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为他要重视对小学生的训练,促进其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如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文,光靠在学校督促培养是不够的,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家庭情况跟踪调查表,从自行整理书包带全学习用具,自觉早睡早起、洗漱、穿衣、叠衣能自理,不挑食、吃饭速度适中,自觉学习坚持读书五方面由家长监督按要求填写,目的就是使家校结合让学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别人的习惯。
教师结合活动“小巧手”,“新世纪我能行!”“我是小交警”等活动,让学生们在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展示中体验辛苦与快乐,失败与成功。从“今天我健体了吗?今天我读课外书了吗?今天我的书本页面破损了吗?今天我的位内物品摆放整齐了吗?”身边小事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健全人格的活动,使学生学会管理时间、管理自己的事、管理自己的行为,学会感恩,让爱心与责任同在。使其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三、健康的心理,在体验活动中锻造
儿童的道德认识往往是从具体的人物形象开始的,所以模范人物的鲜明形象最能激起孩子的道德激情。由此,教师结合教材,传统美德故事进课堂,以故事引路,充实课内教育内容。通过开展的“故事大王”比赛,“三字经”诵读,“课本剧”比赛等活动,让孩子们在讲、诵、演等参与中辨析善、恶、美、丑,感受圣贤的思想。每月评选一次的“校园之星”活动,让全体每个孩子在施展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向道德启蒙的新的目标迈进。利用实践活动,从勤、行、德、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阳光心态,健康心理”教育,抓住学生们动心、动情、动容的重点部分,不断引导学生思辨,达到了情感共振、净化心灵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对事、对人、对物、对自己都能保持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
总之,各类形式的验教育活动,为思品课提供了道德实践的大舞台,有参与实践才能让孩子在生活中一次次去体验成功、体验失败、体验磨难、体验吃苦,才能激发他们奋斗拼搏的精神,锤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许多孩子在明理实践后学会了把孝心带回家中、把友情带进校园、把谦让带向社会。
一、良好的道德,在体验中形成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行为认同并逐渐信奉之时,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之时。良好道德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靠说教能奏效的,需要在生活中点滴积累,逐步养成。
思品教学中《爱护公共设施》《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热心为集体做好事》等课文,更注重的是生活性、实际性,公德性。针对学生们的思想、认识和发展特点,按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在学文明理的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纠正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认识。可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力差,往往存在道德认识与实践脱节现象,不少学生只能说不会做。因此,每学完课文后,教师要有意识地与各项活动相结合。如:“好习惯成就大未来” “今天我值周”等活动,让学生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而且让学生从小树立起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将说教育灌输变成了实践体验、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枯燥的道德要求,变成了无形的渗透和正向的激励。让学生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在点滴小事中培养良好品德,激发美好情感。
二、实践的能力,在体验活动中强化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为他要重视对小学生的训练,促进其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如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文,光靠在学校督促培养是不够的,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家庭情况跟踪调查表,从自行整理书包带全学习用具,自觉早睡早起、洗漱、穿衣、叠衣能自理,不挑食、吃饭速度适中,自觉学习坚持读书五方面由家长监督按要求填写,目的就是使家校结合让学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别人的习惯。
教师结合活动“小巧手”,“新世纪我能行!”“我是小交警”等活动,让学生们在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展示中体验辛苦与快乐,失败与成功。从“今天我健体了吗?今天我读课外书了吗?今天我的书本页面破损了吗?今天我的位内物品摆放整齐了吗?”身边小事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健全人格的活动,使学生学会管理时间、管理自己的事、管理自己的行为,学会感恩,让爱心与责任同在。使其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三、健康的心理,在体验活动中锻造
儿童的道德认识往往是从具体的人物形象开始的,所以模范人物的鲜明形象最能激起孩子的道德激情。由此,教师结合教材,传统美德故事进课堂,以故事引路,充实课内教育内容。通过开展的“故事大王”比赛,“三字经”诵读,“课本剧”比赛等活动,让孩子们在讲、诵、演等参与中辨析善、恶、美、丑,感受圣贤的思想。每月评选一次的“校园之星”活动,让全体每个孩子在施展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向道德启蒙的新的目标迈进。利用实践活动,从勤、行、德、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阳光心态,健康心理”教育,抓住学生们动心、动情、动容的重点部分,不断引导学生思辨,达到了情感共振、净化心灵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对事、对人、对物、对自己都能保持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
总之,各类形式的验教育活动,为思品课提供了道德实践的大舞台,有参与实践才能让孩子在生活中一次次去体验成功、体验失败、体验磨难、体验吃苦,才能激发他们奋斗拼搏的精神,锤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许多孩子在明理实践后学会了把孝心带回家中、把友情带进校园、把谦让带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