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核心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突出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核心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使课程在整体建设上有所提升,从而推动专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课程专业的互动发展。
[关 键 词] 核心课程; 独立学院;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078-01
一、核心课程建设的原因
核心课程 从词源看,是指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视为学科取向的那部分课程 。在民办高等教育教学中,课程建设处于核心地位,课程建设的质量、水平和成果,是衡量民办独立院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对民办独立院校的调查发现,多数院校对核心课程的建设意识不高,专业课程建设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沿用学科性教育体系授课
调查发现,独立本科院校的绝大多数课程仍大都沿用学科性教育体系,这种体系有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特点。独立本科院校参照这种模式组织授课,课程的教学效果必然不如预期。原因是这种模式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体验不够深刻,学生多没有参与意识。
(二)没有课程标准
各课程的教学实施、依据、标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大纲上。只从“教师”教的角度,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适当规定,教师在学习和使用教学大纲时,更多关心的是知识点是否发生变化,内容根据学时调整,以及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达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
独立本科院校的课程标准应更多的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教学和评价意见,确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既是独立本科院校内部进行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石,也是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理论和实验分离的教学模式
现行的教学模式将知识孤立起来进行传授,学生通过听课孤立且被动地接纳知识,而不是在过程实践中学习,这种偏重理论灌输而缺乏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并不利于独立本科院校学生能力的提高。
(四)仍然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
传统课程考试采用人工命题方式,即教师给出各种题型的试题答案,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闭卷笔试,教师按标准答案进行阅卷,給出期末试卷考试成绩,再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出勤情况等,确定该门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传统的考核方式有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考试评价方法片面,缺乏考试的反馈机制等弊端。
二、核心课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课程建设与实施是独立本科院校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基础,处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地位。专业核心课程是指能够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促进作用的课程,是打造专业竞争能力的课程。核心课程建设,不仅是学院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同时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核心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突出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教学效果。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深化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工作,可以进一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独立学院可以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以岗位分析和工作过程为课程改革基础,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强调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适当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手段,突出教学效果,完善课程评估和管理;结合学情,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核心课程建设的展望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包括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实验教学环节建设等几个方面,用信息化技术的手段实现课程的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实验等教学资源上网开发,形成立体化教学资源。
通过对核心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使课程在整体建设上有所提升,从而推动专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课程专业的互动发展,同时对实验室建设、课程标准完善等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春兰.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研究:以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8):128-129.
[2]吴秋懿,郝俊.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建设[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1):120-122.
[3]王建玺,周改云.基于过程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考核与评价机制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6(5):234-235.
[4]崔青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高校教材建设[J].华章,2014(26):112.
[关 键 词] 核心课程; 独立学院;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078-01
一、核心课程建设的原因
核心课程 从词源看,是指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视为学科取向的那部分课程 。在民办高等教育教学中,课程建设处于核心地位,课程建设的质量、水平和成果,是衡量民办独立院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对民办独立院校的调查发现,多数院校对核心课程的建设意识不高,专业课程建设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沿用学科性教育体系授课
调查发现,独立本科院校的绝大多数课程仍大都沿用学科性教育体系,这种体系有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特点。独立本科院校参照这种模式组织授课,课程的教学效果必然不如预期。原因是这种模式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体验不够深刻,学生多没有参与意识。
(二)没有课程标准
各课程的教学实施、依据、标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大纲上。只从“教师”教的角度,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适当规定,教师在学习和使用教学大纲时,更多关心的是知识点是否发生变化,内容根据学时调整,以及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达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
独立本科院校的课程标准应更多的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教学和评价意见,确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既是独立本科院校内部进行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石,也是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理论和实验分离的教学模式
现行的教学模式将知识孤立起来进行传授,学生通过听课孤立且被动地接纳知识,而不是在过程实践中学习,这种偏重理论灌输而缺乏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并不利于独立本科院校学生能力的提高。
(四)仍然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
传统课程考试采用人工命题方式,即教师给出各种题型的试题答案,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闭卷笔试,教师按标准答案进行阅卷,給出期末试卷考试成绩,再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出勤情况等,确定该门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传统的考核方式有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考试评价方法片面,缺乏考试的反馈机制等弊端。
二、核心课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课程建设与实施是独立本科院校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基础,处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地位。专业核心课程是指能够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促进作用的课程,是打造专业竞争能力的课程。核心课程建设,不仅是学院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同时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核心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突出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教学效果。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深化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工作,可以进一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独立学院可以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以岗位分析和工作过程为课程改革基础,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强调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适当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手段,突出教学效果,完善课程评估和管理;结合学情,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核心课程建设的展望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包括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实验教学环节建设等几个方面,用信息化技术的手段实现课程的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实验等教学资源上网开发,形成立体化教学资源。
通过对核心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使课程在整体建设上有所提升,从而推动专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课程专业的互动发展,同时对实验室建设、课程标准完善等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春兰.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研究:以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8):128-129.
[2]吴秋懿,郝俊.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建设[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1):120-122.
[3]王建玺,周改云.基于过程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考核与评价机制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6(5):234-235.
[4]崔青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高校教材建设[J].华章,2014(2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