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的外观设计应该回避工业化,注重人性化
建筑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产品。在其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和开发商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大的范畴而言,第一是其工程技术方面,第二是造型艺术,就是审美方面的特性。再深层次还涉及到人文、社会等。
从审美方面来说,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建筑技术手段和人类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建筑作为一种产品,和其他家用电器一样,其审美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到今天已达到一种食不厌精的阶段。
建筑从外观形象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宏观外部造型,也就是远距离欣赏这个建筑时,看不见建筑是什么风格,甚至看不清什么颜色,这时所能识别的只是宏观的天际轮廓线。世界上著名的建筑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中国的天坛、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巴黎的凯旋门,其天际轮廓线都非常独特。第二层次是走到建筑的近前,这时欣赏的是立面设计风格,如欧式或中式,古典或现代,以及颜色、材质的对比,横线条还是竖线条。第三层次则是建筑的细部,在自家花园里、建筑入口处或阳台上,这时所关注的是建筑与人亲密接触、对话层面的元素。如栏杆、扶手、台阶、花篮、吊灯、材质、肌理等,可以说是装修层面上的内容。
建筑是最高档的商品。一部手机不过几千元,一台电视机可能上万,而一套房子则需要近百万,可能会用去一个人半生或一生的积蓄,可以说是消费品或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最贵重的一件。而国内普通的楼市产品基本还处在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从建筑产品的档次来说,必须提高设计的精度。
从发展商自身的销售业绩这个角度考虑,也应重视建筑外装修的精度。客户不可能看到整个小区完整的建筑风貌,也大都不会判断建筑内部的技术含量与各种经济技术指标,他们对商品的取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项目外观的直接印象,对项目大区位、价格和户型的判断,如果项目的局部非常精细,建筑的装修配饰非常有人情味,他就愿意在这个地方生活。
建筑不都是像神庙、纪念堂、纪念碑那么强调纪念性、历史感。建筑是一个壳,是一个载体,所承载的是人的生活,所以必须强调人生活的尺度。记得柏杨先生说过一段话:“美国是神的空间,欧洲是人的空间,亚洲是鬼的空间。”美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加上二战以后美国人的心态是人定胜天,做全世界的老大,所以除了宽马路,大汽车外,就是大规模兴建摩天大楼,好似城市的建筑都是为巨人所享用,为巨人所设计,是为神来使用的。
在欧洲随处可见几百年、上千年前留下的人类文明和建筑所记录的历史。到处是小桥流水和尖顶教堂,环境很适合人类居住。以至于欧式风情小镇成为中国发展商模仿的对象。
而在亚洲,如在东京、香港、上海,虽然工业化发展水平很高,但是人口密度大,导致生活空间质量难以提高。挣再多的钱,在城市享受不到像欧洲那样的居住环境。所以说亚洲是一个鬼的空间。
这一现象足以说明居住区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么大,因此一个小区在做平面总规划时,发展商有义务做高环境质量,使其有人情味。像第一代TOWNHOUSE,北京的一栋洋房、康城,都是小村镇式的自然形态的规划。不过,这些规划风格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平面二维表现是它的重点,圆形的中央广场,放射型的大道,完全是那种斯大林式的,很强调纪念性。而小区是提供给人居住的,人要在里面生活,不是政府机关,需要强调气派。而且在二维平面中做得再几何对称,在实际的三维生活的空间里很难体验到,所以这样的平面只是给不懂专业的发展商和业主看的。虽然现在居住区的规划开始走向人性化道路,但还需要大家来努力。
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个居住区甚至某个具体住宅,要达到人居环境,在设计上就要考虑能让业主在其中生活的几十年能享受,这种享受包括高品质的外部和内部环境等。而人性化的设计也应反映在建筑的外观设计中。目前许多以所谓现代风格的名义设计的建筑,外观与车间相去无几,再过几年势必成为城市环境的垃圾。所以建筑的人本化趋势应该是回避工业化,注重人性化。
建筑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产品。在其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和开发商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大的范畴而言,第一是其工程技术方面,第二是造型艺术,就是审美方面的特性。再深层次还涉及到人文、社会等。
从审美方面来说,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建筑技术手段和人类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建筑作为一种产品,和其他家用电器一样,其审美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到今天已达到一种食不厌精的阶段。
建筑从外观形象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宏观外部造型,也就是远距离欣赏这个建筑时,看不见建筑是什么风格,甚至看不清什么颜色,这时所能识别的只是宏观的天际轮廓线。世界上著名的建筑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中国的天坛、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巴黎的凯旋门,其天际轮廓线都非常独特。第二层次是走到建筑的近前,这时欣赏的是立面设计风格,如欧式或中式,古典或现代,以及颜色、材质的对比,横线条还是竖线条。第三层次则是建筑的细部,在自家花园里、建筑入口处或阳台上,这时所关注的是建筑与人亲密接触、对话层面的元素。如栏杆、扶手、台阶、花篮、吊灯、材质、肌理等,可以说是装修层面上的内容。
建筑是最高档的商品。一部手机不过几千元,一台电视机可能上万,而一套房子则需要近百万,可能会用去一个人半生或一生的积蓄,可以说是消费品或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最贵重的一件。而国内普通的楼市产品基本还处在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从建筑产品的档次来说,必须提高设计的精度。
从发展商自身的销售业绩这个角度考虑,也应重视建筑外装修的精度。客户不可能看到整个小区完整的建筑风貌,也大都不会判断建筑内部的技术含量与各种经济技术指标,他们对商品的取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项目外观的直接印象,对项目大区位、价格和户型的判断,如果项目的局部非常精细,建筑的装修配饰非常有人情味,他就愿意在这个地方生活。
建筑不都是像神庙、纪念堂、纪念碑那么强调纪念性、历史感。建筑是一个壳,是一个载体,所承载的是人的生活,所以必须强调人生活的尺度。记得柏杨先生说过一段话:“美国是神的空间,欧洲是人的空间,亚洲是鬼的空间。”美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加上二战以后美国人的心态是人定胜天,做全世界的老大,所以除了宽马路,大汽车外,就是大规模兴建摩天大楼,好似城市的建筑都是为巨人所享用,为巨人所设计,是为神来使用的。
在欧洲随处可见几百年、上千年前留下的人类文明和建筑所记录的历史。到处是小桥流水和尖顶教堂,环境很适合人类居住。以至于欧式风情小镇成为中国发展商模仿的对象。
而在亚洲,如在东京、香港、上海,虽然工业化发展水平很高,但是人口密度大,导致生活空间质量难以提高。挣再多的钱,在城市享受不到像欧洲那样的居住环境。所以说亚洲是一个鬼的空间。
这一现象足以说明居住区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么大,因此一个小区在做平面总规划时,发展商有义务做高环境质量,使其有人情味。像第一代TOWNHOUSE,北京的一栋洋房、康城,都是小村镇式的自然形态的规划。不过,这些规划风格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平面二维表现是它的重点,圆形的中央广场,放射型的大道,完全是那种斯大林式的,很强调纪念性。而小区是提供给人居住的,人要在里面生活,不是政府机关,需要强调气派。而且在二维平面中做得再几何对称,在实际的三维生活的空间里很难体验到,所以这样的平面只是给不懂专业的发展商和业主看的。虽然现在居住区的规划开始走向人性化道路,但还需要大家来努力。
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个居住区甚至某个具体住宅,要达到人居环境,在设计上就要考虑能让业主在其中生活的几十年能享受,这种享受包括高品质的外部和内部环境等。而人性化的设计也应反映在建筑的外观设计中。目前许多以所谓现代风格的名义设计的建筑,外观与车间相去无几,再过几年势必成为城市环境的垃圾。所以建筑的人本化趋势应该是回避工业化,注重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