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的研究目的 是为了探索设计形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和边界范围.设计的载体是“造型”,造型的核心是“形态”,而形态的“本源”便是“设计形态学”研究的关键内容.以“形态研究”为核心,由此衍生的概念、理论、思维与方法等,便构建了设计形态学的知识体系.设计形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就是其倡导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它不仅为设计形态学研究确立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更为实现该目标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指导.学科“边界范围”的划定,取决于该学科的优势、实力和发展愿景.清晰的“边界范围”有利于界定学科的内涵和外廷,但也会固化其研究内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目的 是为了探索设计形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和边界范围.设计的载体是“造型”,造型的核心是“形态”,而形态的“本源”便是“设计形态学”研究的关键内容.以“形态研究”为核心,由此衍生的概念、理论、思维与方法等,便构建了设计形态学的知识体系.设计形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就是其倡导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它不仅为设计形态学研究确立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更为实现该目标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指导.学科“边界范围”的划定,取决于该学科的优势、实力和发展愿景.清晰的“边界范围”有利于界定学科的内涵和外廷,但也会固化其研究内容,阻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实际上,设计形态学的边界范围并不十分清晰,这样反而更有利其进行跨学科研究与协同创新.虽说设计形态学源于设计学,但它并非设计学的细分,而是设计学的拓展与扩充.设计形态学不仅能协同其他学科进行研究与创新,还能为人们的未来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是通过设计实践进行的设计研究.家用电器构建了美好生活,在现实中家用电器设计却逐渐走向“伪装”的多样性.本文基于此问题,通过对设计合作实践成果的对比,发现有两组不同的对比结果:一组结果为产品拥有“新意”,且预示着新生活;另一组为产品无新意,仅是对已有生活的延续,呈符号化差异,表现为“伪装”的多样性.论文重点论述了产品的“新意”,以及它存在的社会属性,指出了设计中“伪装”的多样性是对可能性和应该性的缺失.最后,论文提出了跨越“伪装”多样性的设计方法,实现设计构建美好生活,完成人的向好性.
本文讨论了响应式材料取代传统界面对产品设计师造成的影响.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关于人机接口新范式的理论框架,第二部分分析了新材料技术为交互风格提供的机会,第三部分讨论了有关设计实践的意义.结论 是:基于颜色、形式、纹理等变化的产品语义设计将成为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于百子图的起源说有一说法是,百子图起源于百子帐.本文通过梳理穹庐、青庐、百子帐的源流和关系来发掘百子帐与百子图之间的关系,并最终得出结论,即百子图的起源与百子帐并无直接关系.
本文旨在探讨设计研究中对地方性知识的挖掘与转化问题.家电产品设计的案例研究表明,可从各地区、各民族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差异和行为差异中寻找线索,通过对地方性情境的“深描”建立社会文化意义结构,从独特的深层意义上确认突破口,通过SAPAD等方法将其转化为突破性新产品;通过地方性问题、地方性使用方式、地方性情境等路径,实现地方性“实践智慧”的创造性转化.进而指出,设计师应加强从西方主体到文化本体、从传统到现代性、从物理空间到网络世界的视角转换,自觉挖掘、活化、转化“地方性知识”,进而创造出新的、鲜活的、现代性的“
一、总体概况rn《装饰》:您1985年进入家电院工作,作为在家电领域工作超过30年的“老家电人”,您如何看待中国家电业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所起的作用?rn鲁建国:中国家电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成长的,经过4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学习、成长、成熟,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个阶段.目前,空调器、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电饭煲、电风扇、吸油烟机等主要家电产销量,都位居世界前列.2020年销售额达到1.6万亿元,其中出口超过800亿美元.
为应对移民潮引发的美国社会的失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于1924年创设了一座以装饰艺术展示本国早期历史的“美国翼厅”.基于美国装饰艺术的审美品位和博物馆应面向公众的教育理念,美国翼厅以“时代展室”的策展形式向公众呈现了片面的美国历史.艺术之外,美国翼厅的创建反映了博物馆成为同化移民的教育机构,通过培育移民们对历史的认同感来塑造他们的共同体意识,进而形塑以盎格鲁-撒克逊精神为基调的美国生活的秩序.
算法时代下,生成对抗网络(GAN)在AI艺术的图像生成与创意性表达方面显示出独特能力.人类与系统交互反馈是实现“有意义的控制”的重要条件,“双追踪”则直接指向AI艺术系统的技术向度与交互设计AI艺术系列案例为综合分析生成对抗网络下生成艺术的算法框架及交互策略提供了支撑.人与AI的“合作式交互”赋予艺术数字美学的内涵,“增强绘画”“数字木偶”“现场参数操作”等交互方式强化交互体验,推动有效对话机制建立发生在艺术家、系统、观众之间的“有意义的控制”行为,为未来艺术世界的探索想象提供多种可能.
国家历史游径的单个节点往往缺少宏大的历史事件及深远的文化影响力,但是节点的数量及在时空上的连续性恰恰赋予了这一类线性空间其他遗产所没有的历史价值和全民公益特质.本文对比中关历史资源特征与规模现状的异同,结合中国大型线性遗产空间的优势、现状、矛盾及困境,提出物质遗产结合非物质遗产多维度评估保护与开发的策略,动态传承全民公益性的发展主旨,进行历史遗产路线可持续规划,并基于地理、文化差异性划分遗产廊道段落,进而提出生态保护与游憩开发均衡发展的五项保护及规划发展策略.
本课程研究以受众思维作为信息可视化教学目标的课程实践,深入挖掘信息数据作为沟通与交流的价值 一方面,突破传统信息可视化教学圄于视觉方案表现的局限;另一方面,以“社会问题”为导向,引导受众思维训练,落脚到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分析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来.通过信息素养训练、整合技术训练、受众思维训练三个阶段的教学安排,并以实践探索、对话学习和课业展览等具体教学方式检验课程效果,构建起信息可视化教学“知识—工具—思维—反馈”的闭环框架.
贸易文明使得各类物品有了被远距离交换的可能,而丝绸之路不仅充当了交换物品的途径,还充当了技术工艺、宗教信仰和艺术审美相互交流的平台.扎经染色织物因其特殊的织造方式而表现出来的模糊纹样具有可识别的视觉效果,能够搭建出实物与图像研究的证据链.本文在对东西方出土的扎经染色织物实物及图像进行梳理后,归纳出母题纹样以证其纹样在丝路上的交流,反映了扎经染色织物纹样在不同文化中的适应及转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