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案一体化就是将我们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进行有机整合,完成相关教学内容。教案、学案一体化的目的是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真正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关键词:教案; 导学学案; 教学案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152-001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在教育的策略上,不是要以同一内容、同一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而是要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上,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讲授法一统天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是要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习。教学案一体化就是将我们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进行有机整合,完成相关教学内容。
一、传统教案的反思
教案,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它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的一种设计。它包括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具等一些内容,在教案中体现出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但是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教学的主导地位压倒主体,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经常发现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导,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不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我认为是教师培养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不会学习也不可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低下,进而影响学习的质量。
二、导学学案的编写
1.编写的背景和目的
我校是一所三星级普通高级中学,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且又参差不齐,由于在初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因此在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存在困难。没有预习的习惯,复习的方法也不恰当,这些都阻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此时我们想到了可以给学生一份适合自己的资料——导学学案,通过学案,我们教会学生如何通过预习来提高课堂效率,传授复习方法,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当今社会日益强烈的竞争角逐中处于不败之地。当然这同时也就要求我们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如何编写出符合老师自身教学特点的学案,一份与我们的教案相对应的学案,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老师面前的一个问题。
2.编写的方法
导学学案是指用于指导学生每一课时进行学习的助学方案,它是相对于“教案”而言的。学案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
2.1学习目标板块:这也可以说是教师教学目标的简单话,就是要让学生知道通过这节课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学会哪些方法,建立怎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2课前自学板块:因为是新授课,这个板块的内容应该是课本里能够找到的或者是复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完成课前自学来达到预习的目的。
2.3课堂提高板块:也是学案的精华所在,它要把教师要讲的内容完全地体现出来,让学生课前就知道老师这节课要讲什么,我要做什么。这也是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它就是以教师的教案为基础,是教学内容的升华。
2.4课堂练习板块:精选典型例题,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从经典中学会如何应用自己所学知识,达到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2.5课后链接板块:它实际上就是我们布置的作业,在这个板块里为了体现分层教学,我们又把它分为基础练习和能力拓展,基础练习是面对全体学生;而能力拓展则是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作出的更高要求。
三、教案与学案一体化
教案、学案一体化的目的是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真正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同时教案、学案一体化可以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达到提高差生、发展优等生的目的。
1.一体化的操作
在一体化的操作过程中,首先是教师预先备课,写出传统的教案,然后根据教案预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编写出相对应的导学学案。在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指导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进行看书预习,自主完成“课前自学”部分内容,了解和初步掌握这一节课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并初步了解一下“课堂提高”中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在课堂上则是老师和同学一起对“课堂提高”里的内容分析、学习,从而对课本内容进行较深入的理解和挖掘。然后是对“课堂练习”的处理,让学生掌握所涉及内容的一些典型例题。由于学生经过课前的预习准备,老师进行适当的诱导和指导,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再经过课堂练习的处理,从而达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课后则是学生通过“课后链接”环节,来巩固和完善所学内容。
由于有了学案的实施,学生就可以大胆的设想和猜测,问题的答案也是多元化的,而教师则应该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实施有灵性的教学,倡导有灵气的学习。
2.一体化的作用
通过教案与学案一体化的实施,使教师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体,而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维灵活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探索和思维。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有巨大发展潜能,只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学生都能到充分发展,只是发展方向差异,发展的程度差异。
3.一体化的反思
“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的方式进行交流和互相学习,能够把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个“共同体”。正是这种相互作用,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知识的获得素质的提高得到较好的完成,创新意识更加强烈,创新思维更加宽广,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才能更好地得以实现。
但我们也应注意到,这种教学模式如运用不当,也可能出现某些弊端。例如,强调交流质疑,个别学生可能产生依赖心理,甚至放任自流;强调个性能力的发展,少数学生可能忽视集体纪律的约束,强调创新,学生可能会忽视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对这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教案; 导学学案; 教学案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152-001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在教育的策略上,不是要以同一内容、同一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而是要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上,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讲授法一统天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是要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习。教学案一体化就是将我们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进行有机整合,完成相关教学内容。
一、传统教案的反思
教案,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它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的一种设计。它包括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具等一些内容,在教案中体现出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但是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教学的主导地位压倒主体,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经常发现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导,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不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我认为是教师培养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不会学习也不可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低下,进而影响学习的质量。
二、导学学案的编写
1.编写的背景和目的
我校是一所三星级普通高级中学,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且又参差不齐,由于在初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因此在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存在困难。没有预习的习惯,复习的方法也不恰当,这些都阻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此时我们想到了可以给学生一份适合自己的资料——导学学案,通过学案,我们教会学生如何通过预习来提高课堂效率,传授复习方法,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当今社会日益强烈的竞争角逐中处于不败之地。当然这同时也就要求我们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如何编写出符合老师自身教学特点的学案,一份与我们的教案相对应的学案,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老师面前的一个问题。
2.编写的方法
导学学案是指用于指导学生每一课时进行学习的助学方案,它是相对于“教案”而言的。学案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
2.1学习目标板块:这也可以说是教师教学目标的简单话,就是要让学生知道通过这节课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学会哪些方法,建立怎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2课前自学板块:因为是新授课,这个板块的内容应该是课本里能够找到的或者是复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完成课前自学来达到预习的目的。
2.3课堂提高板块:也是学案的精华所在,它要把教师要讲的内容完全地体现出来,让学生课前就知道老师这节课要讲什么,我要做什么。这也是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它就是以教师的教案为基础,是教学内容的升华。
2.4课堂练习板块:精选典型例题,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从经典中学会如何应用自己所学知识,达到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2.5课后链接板块:它实际上就是我们布置的作业,在这个板块里为了体现分层教学,我们又把它分为基础练习和能力拓展,基础练习是面对全体学生;而能力拓展则是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作出的更高要求。
三、教案与学案一体化
教案、学案一体化的目的是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真正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同时教案、学案一体化可以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达到提高差生、发展优等生的目的。
1.一体化的操作
在一体化的操作过程中,首先是教师预先备课,写出传统的教案,然后根据教案预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编写出相对应的导学学案。在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指导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进行看书预习,自主完成“课前自学”部分内容,了解和初步掌握这一节课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并初步了解一下“课堂提高”中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在课堂上则是老师和同学一起对“课堂提高”里的内容分析、学习,从而对课本内容进行较深入的理解和挖掘。然后是对“课堂练习”的处理,让学生掌握所涉及内容的一些典型例题。由于学生经过课前的预习准备,老师进行适当的诱导和指导,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再经过课堂练习的处理,从而达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课后则是学生通过“课后链接”环节,来巩固和完善所学内容。
由于有了学案的实施,学生就可以大胆的设想和猜测,问题的答案也是多元化的,而教师则应该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实施有灵性的教学,倡导有灵气的学习。
2.一体化的作用
通过教案与学案一体化的实施,使教师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体,而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维灵活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探索和思维。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有巨大发展潜能,只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学生都能到充分发展,只是发展方向差异,发展的程度差异。
3.一体化的反思
“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的方式进行交流和互相学习,能够把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个“共同体”。正是这种相互作用,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知识的获得素质的提高得到较好的完成,创新意识更加强烈,创新思维更加宽广,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才能更好地得以实现。
但我们也应注意到,这种教学模式如运用不当,也可能出现某些弊端。例如,强调交流质疑,个别学生可能产生依赖心理,甚至放任自流;强调个性能力的发展,少数学生可能忽视集体纪律的约束,强调创新,学生可能会忽视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对这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