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红细胞生成素及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变化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红细胞生成素(EPO)及血小板生成素(TPO)的水平,探讨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6例急性白血病(AL)、16例慢性白血病(CL)和16例健康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PCⅢ、Ⅳ-C和LN水平,同时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清TPO、EPO.结果 急慢性白血病化疗前后PCⅢ[(164.02±118.53)μg/L,(176.30±75.66)μg/L]、Ⅳ-C[(66.54±19.48)μg/L,(73.12±24.88)μg/L]、LN[(122.85±25.10)μg/L,(121.56±24.62)μg/L]、EPO[(52.90±34.87)mU/ml,(72.21±52.15)mU/ml]、TPO[(443.68±208.53)ng/L,(642.54±318.49)ng/L]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AL化疗后EPO[(72.21±52.15)mU/ml]、TPO[(642.54±318.49)ng/L]水平高于化疗前(均P<0.05),PCⅢ、Ⅳ-C、L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L化疗前后PCⅢ、Ⅳ-C、LN、EPO、TPO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存在PCⅢ、Ⅳ-C、LN、TPO及EPO的异常,动态监测EPO、TPO水平可一定程度上反映AL化疗疗效,但无助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预测。

其他文献
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是因骨折、尤其是管状长骨骨折及多发骨折所致的严重并发症,骨折后骨髓脂肪滴进入血流引起脏器和组织栓塞[1].FES以肺部病变为基础,伴有呼吸困难、神经系统等改变,主要特征为皮肤黏膜出血、进行性加重的低氧血症及意识障碍[2].为了探讨其护理方法,我们对16例FE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20世纪90年代,丹麦的Kehlet最早提出了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的理念,近年来国内外在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FTS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我们自2009年7月以来,在部分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治疗过程中应用FTS理念,现报告如下。
异位妊娠是指发生在子宫腔以外的妊娠,其中98%发生在输卵管部位[1],后期易导致输卵管破裂而发生急性大出血.因此,宫外孕经确诊后应立即行手术治疗.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2-3],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血压的晨峰现象及血压变异性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1-3].笔者对有晨峰现象及杓型曲线的高血压患者采用短效联合长效降血压药物治疗,配合以深入细致地护理观察,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急性脑梗死是急诊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已从血栓形成转至血小板聚集.脑梗死与高凝状态有关,控制高凝状态是防治脑梗死的首要环节.为此,我们对4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对策.方法 对28例前循环动脉瘤病人经眶上锁孔人路在显微镜引导下置入内镜观察动脉瘤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人血浆中霉酚酸(MPA)及其葡糖苷酸代谢物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将其应用于肾移植术后患者霉酚酸酯(MMF)的治疗药物监测.方法 以蛋白沉淀剂甲醇-5%硫酸锌(70∶30,V∶V)溶液进行血浆样品药物提取;内标物为萘普生;色谱柱为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含0.1%三氟乙酸)(65∶35,V∶V);流速0.8 ml/min;检测波
目的 探讨脑积水治疗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侧脑室-心房分流术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6个月,48例患者中,45例症状有明显改善,如意识状态明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资料.结果 55例乳腺肿块中,术前有彩色血流显示49例,无彩色血流显示6例.彩色血流显示诊断率与病理符合率为89.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图像特征:肿块呈不规则形,无包膜,后方回声衰减,有"毛刺征"、"蟹足状"等改变,肿块内多为不均匀性低回声,伴有微小簇状钙化
目的 研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的动态变化在脑梗死治疗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1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于发病后1、3、5、7、14 d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VEGF和MMP-9含量检测,并研究其与患者梗死面积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发病后1、3、5、7、14 d时血清VEGF和MMP-9的含量呈现一种先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