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贷”“刷脸”银行争相出招触网“圈地”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9466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互联网金融行业洗牌和竞争进入快车道,近期,多家传统金融机构开始争相布局互联网金融领域。近日,有银行推出“秒批”的个人网络信用贷款,无需提交材料3秒就能审批完成,被业内指出将“秒杀”P2P平台。
  分析指出,银行布局互联网金融平台,抢占个人和企业用户,对P2P平台本身来说是一种很大的竞争,通过对比发现,银行在互联网提出的信用贷款申请,也有着和P2P平台拼速度、拼利率的架势。
  新政催生传统金融业转型
  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多家传统的金融机构开始争相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7月29日,广发银行正式发布“E秒贷”,运用020模式面对所有个人客户提供线上审批贷款业务,最快3秒就能知道贷款额度。
  此外,中国平安旗下“平安普惠”的平安1贷产品增添了“刷脸”功能,即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在线核实借款人身份,省却了借款人以往去实体门店面签的麻烦,最快6分钟可实现到账。
  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工行就正式发布互联网金融平台“e-ICBC”品牌和一批主要产品,全面进军互联网金融。
  去年以来,银行纷纷在筹建直销银行方面下大功夫,而今年以来,随着建行推出“快贷”业务实现了企业贷款的网上审批发放,目前广发银行推出的“E秒贷”被称作是银行互联网业务向个人推进的又一举措。
  “随着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的出台,将有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业加快向互联网金融转型。”广东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
  银行欲补个人客户融资需求缺口挤压P2P市场
  事实上,传统银行业争抢互联网平台业务也是冲着强大的客户群和缺口而来的。“个人客户具有客户数量巨大、客群分散、需求个性化的特点,互联网信贷模式将成为提升个人融资服务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广发银行行长利民献表示,互联网信贷必须洞察客户需求,充分利用大数据,为个人信贷和企业用户提供服务。
  “贷款考验的还是风控能力。”利民献说,事实上,互联网金融是个载体,银行通过这个获客,但是不管是银行还是同行,进入消费金融领域都要警惕风控。
  事实上,此前,P2P平台一直在个人贷款方面采取的是线下审批、线上上传资料的模式,一般来说,上传了身份证扫描件、银行的信用报告、工作认证、房产证明和收入证明,通过网站线上线下审核后,相关借款人的借款请求和资料会被要求放到网上。
  “其实一些平台的审批现在并不简单,因为毕竟是信用贷款,而且现在很多机构的信用贷款已经很难再做,原因是目前平台的不良率也远比想象中要高。”某平台投资人士说。
  “这种网络信用贷款其实对银行和平台的风控成本都是一个较大的考验。”一位股份制银行内部人士说,今年以来,银行的不良资产压力不停涌现,而随着实体经济下行以及股市的调整,个人贷款的逾期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因此不少P2P平台此前的资金也出现了进入股市的情况。
其他文献
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营造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对作曲家来说是具体的,而对演奏者和欣赏者来说,则是不具体的。我们可以通过音乐中的声音、节奏、旋律、情感的运动与现实生活的相似性
自明清之际盛极一时的"才子佳人"小说开创了我国言情小说"大团圆"模式的创作传统,一直到清末民初"鸳鸯蝴蝶派"崛起,这种"大团圆"喜剧模式才被打破."鸳鸯蝴蝶"模式之所以能将"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全凭静脉麻醉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控性。方法选择小儿外科择期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4组,R1、R2、R3 3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瑞芬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生态建设日益成为社会治理的一部分。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独立章节讲述,可见生态建设对整个社会有着
分析了中国棉花供需状况及三大棉区生产能力,指出了中国棉花生产定位,并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建议。
多项研究表明,血脂异常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LDL-C升高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因此,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就是降低LDL-C水平.
一、现状与问题近几年,随着丽江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在政府累计投入3亿元,引资30亿元,吸纳社会资金300亿元,共完成重大项目12个的基础上,政府、企业和民间文化人共同出资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创新与超越的世纪。在新的时代精神的感召下,社会对人才的规格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相应的挑战。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运用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对1996年以来中国棉花进口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棉花进口量受到市场结构效应、进口吸引力效应以及结构与吸引力交互影响的二阶效应共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