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搜集了古浪县生态移民规划、政策和实施资料,实地调查统计了干城乡446户移民农户基本情况,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草原生态移民情况。结果表明,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古浪县移民具有必然性;该地采取了高海拔山区整村搬迁和绿洲川区部分搬迁相结合的移民方式,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总体上看,移民是古浪县恢复生态和脱贫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生态脆弱;温带;生态移民;古浪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0-279-04
生态移民是指通过移民来实现一个地区环境、资源、人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1],它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自然环境破坏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生态移民”的概念是美国考尔斯在18世纪初提出的[2]。我国的“生态移民”最早出现在三峡移民中[3],之后开始大量研究,小范围的如郭艳芹[4]运用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新疆牧民定居政策对移民农业生产的影响;唐宏等[5]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生态移民的影响因素;张灵俐等[6]对新疆生态移民设计了补偿机制;李玉新等[7]评价了内蒙古四子王旗的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姜冬梅[8]多方面分析了内蒙古的生态移民;杨显明等[9]评价了宁夏的生态移民;何志扬等[10]研究了气候变化对移民人力资本的影响机制;韩秀丽等[11]研究了宁夏南部搬迁农民;韩沐汶等[12]用2008~201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和生态绿当量的方法研究了宁夏盐池县的生态移民;李屹峰等[13]用牲畜机会成本法、草场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对三江源地区提出了移民的补偿标准;齐月等[14]分析了草地对青海生态移民的影响;孟向京[15]用迁移差别指数分析了青海生态移民的特征;赵宏利等[16]研究了移民后续产业的发展;赵雪雁[17]对甘南的移民进行了研究;时鹏[18]定量分析了生态移民对农户的影响;王凯等[19]对武陵源3个移民安置区进行了分析,孟宪玲等[20]研究了山西吉县屯里镇的生态移民。大范围的主要有张力小等[21]研究了我国生态移民与沙漠化关系;张云雁[22]研究了西部地区生态移民的相关法律;侯东明等[23]研究了近些年西部生态移民方式变革的相关问题;李继翠等[24]定量分析了西北通过生态移民缓解人口压力;刘希磊[25]研究了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魏晓燕[26]研究了自然保护区少数民族的移民生态补偿机制,张丽君等[27]分析了西部牧区生态移民的后续发展;郑昊[28]研究了西部生态移民的小城镇化问题;张小明[29]研究了西部的生态移民。虽然我国对生态移民的研究多而广泛,但古浪县近几年才开始实行生态移民,研究少,生搬硬套其他模式是行不通的,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探索出符合古浪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古浪移民政策”,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和解决移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移民政策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并为生态脆弱的其他温带地区的生态移民提供参考和补充。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古浪县位于102°38′~103°54′E、37°09′~37°54′N,东西长约102 km,南北宽约88 km,总面积5 103 km2,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交接的南缘,甘肃省中部,武威市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干旱少雨,县境内地势南高北低,从南到北依地貌可分为干旱半干旱山区、平原绿洲区和荒漠区3大类型,植被类型以温带草原和荒漠为主,地形以山地为主。
古浪县共有19.388万hm2草原,其中17.327万hm2可利用,草原退化面积18.800万hm2,封沙育草2.333万hm2,飞播牧草0.863万hm2,限制载畜0.367万hm2,人工种草1.113万hm2。
1.2数据来源所用到的数据来源于甘肃省《古浪县统计年鉴》(2013-2014)和实地调查统计。
1.3研究方法在阅读了大量有关生态移民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搜集了古浪县的生态移民规划、政策和实施资料,深入到古浪县干城乡的农户中调查统计了农户的基本情况和移民的实施情况,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生态移民的原因
2.1.1自然原因。一是生态脆弱。古浪县以山地为主,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生态脆弱,环境的承载力低。二是水源短缺。深居西北内陆,终年干旱少雨,县域内没有大的河流,可使用的水资源储量少。三是土地产出低。耕地不平,土壤以干旱土为主,有机质含量低,生产能力弱。四是自然灾害多。春季的霜冻、夏季的冰雹、夏秋连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收入不稳定。五是草原破坏严重。毁林开荒、挖药采矿、人畜增长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已严重威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草场质量不容乐观。
表1古浪县各乡镇基本草原面积
乡镇5基本草原面积5乡镇5基本草原面积大靖镇55 343.875民权乡515 201.73安定镇57 625.605裴家营镇59 160.60干城乡57 952.805十八里堡乡53 923.47古丰乡55 659.475泗水镇53 056.20古浪镇52 900.005土门镇52 873.33黑松驿镇54 245.605西靖乡57 609.40横梁乡511 096.675新堡乡538 620.27黄花滩乡515 651.275直滩乡57 790.00黄羊川镇513 814.9355
2.1.2社会经济原因一是农产品廉价。农作物以耐旱的豆类为主,不属特色产品,产量价格低,道路不通限制作物销售,农业收入低。二是基础设施落后。动力能源不足、通信设施不完善、灌溉水利系统缺乏等问题使发展受阻;道路等级低,通车少,村民出行不便且花费时间多;偏远的村没有医生和卫生所,村民的健康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学校少,教学设施简单,教师缺乏,且现有教师年龄偏高,知识更新不足,课程单一,使学生接受的知识有限;条件差、居民少的村没有小商店,生活必需品也得不到及时补充。三是生活贫困。农民收入低且不稳定,供养子女上学、治病取药等更是使本就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四是小农思想严重。农民习惯性地以地为生、靠天吃饭,思想保守落后,不敢转变现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敢尝试其他出路。 2.2生态移民的政策古浪县围绕“1236”扶贫攻坚行动,采取“政府组织引导、项目带动支撑、资源全面整合、单位积极帮扶、干部宣传动员、群众主动参与”的方式大力实施“下山入川”移民搬迁工程,动员各村群众进行移民。古浪县生态移民政策具体如下:
(1)政府负责产业用地、建设用地的建设。
(2)人均免费分配0.116 7 hm2土地。
(3)4种户型房屋。A户型房屋为二层小楼,面积157 m2,价格25万元;B户型为现浇顶平房,面积82 m2,价格13万元;C户型平房,面积67 m2,价格11万元;D户型平房,面积45 m2,价格8万元,每个户型配套一个322 m2的院落,所有户型政府补助4万元,剩余部分自筹。采取乡政府动员报名收缴群众自筹款,县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招投标、统一建设、统一摇号分配房屋的模式运行。
(4)产业方面的土地利用有4种主渠道:经济林、养殖棚、日光温室、主要口粮田,农户自主选择,政府倡导户均2个棚、1座日光温室、0.2 hm2经济林。60 m2的养殖暖棚建设政府每个棚补助6 000元,剩余部分自筹,可采用群众自建和政府组织2种模式建设;6.0 m×8.2 m的日光温室方面政府每个棚补助4.4万元,剩余2万元自筹,统一由政府组织建设;经济林方面政府为群众免费平整土地,建设灌溉渠网,修建田间道路,可选择种植红枣、枸杞、皇冠梨、葡萄、甜高粱等作物。
2.3移民搬迁情况古浪县干城乡、新堡乡、横梁乡、黄羊川镇、十八里堡乡、黑松驿镇、古丰乡、裴家营镇、民权乡、定宁镇、大靖镇、西靖乡等乡镇都实施了移民搬迁政策。其中干城乡、新堡乡、横梁乡、黄羊川镇、十八里堡乡、黑松驿镇、古丰乡等7个乡镇位于古浪县南部山区,海拔较高,环境差,是移民搬迁的主要乡镇,进行了全面搬迁,裴家营镇、民权乡、定宁镇、大靖镇、西靖乡等乡镇位于山区的行政村较少,实施了部分搬迁,搬迁规模较小,移民户数较少,不及南部山区的1/4。
以干城乡为例,具体说明古浪县移民搬迁情况。干城乡是古浪县生态环境最脆弱的乡镇之一,平均海拔2 700 m,平均气温2.8 ℃。移民工程2014年开始实施,至今已搬迁2 491人,占在地户数的39.12%,年底将实现金鱼、大旱川、小旱川、上夹沟、下夹沟、永丰台、芦草水、石碑湾、砚洼座等9个村的整村搬迁,共搬迁3 799人,占干城乡总人口的33.86%。搬迁人口中贫困的有817人,占13.24%。整村搬迁的村海拔都在2 800 m以上,年降水量少,年均温低,66.67%的村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乡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收入2 500元左右。由此可见,整村搬迁的村都属干城乡自然环境最恶劣、生态最脆弱、人类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干城乡移民情况统计见表2。
在笔者所调查的446户干城乡搬迁的移民中,282户属于4人及以上的家庭,占63.23%,家庭人口多;小学及以下文凭的有400户,占89.69%,文化程度低;每户都种植土豆、大豆、胡麻、小麦,价格低廉,67.26%的农户养羊;多半村民购买“3.2”中提到的D户型房,家庭贫困(表3)。
表3村民购买房屋情况
房屋户型5购买人数∥人5所占比例∥%A户型5050 B户型5127528.48 C户型53758.29 D户型5282563.23
2.4移民搬迁中的问题
2.4.1不愿搬迁。第一,无力支付搬迁费用。虽然政府给予补助,但主要费用还需自筹,这对生活贫困的村民而言仍是沉重的负担。第二,观念陈旧落后。有的村民不将自己现在的生活与其他人进行横向比较,看不到别人更好的生活,只是将自己过去的生活和现在进行纵向比较,觉得越来越好了,不愿搬迁。第三,抱守山头的思想。有的村民抱着留下来自己就可以独享这里的自然资源,从而改变贫困的生活状态的思想而不愿搬迁。
2.4.2短期内不适应。即使移民的搬迁距离不远,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移民的生产生活等方面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他们对新的住所、新的左邻右舍、新的生活、新的生产方式等需要一个适应阶段。
2.4.3迁出、迁入区的资源问题。村民搬离近出区后,原来生活用过的各种资源闲置下来,破坏了环境,被破坏的草原环境亟待忧恢复;迁入区的土地、房屋等关乎移民切身利益的资源分析、新家园的建立等问题突出。
2.4.4迁入区的资源分配。移民迁入后的土地、房屋等的分配,各种政策的享受,权利的维护,新安置点的维护、管理、秩序的建立等问题突出。
43卷30期王 蓉等生态脆弱的温带地区草原生态移民分析2.5移民产生的影响
2.5.1积极影响。
(1)经济效益。村民从环境恶劣的地方搬迁到交通便利,信息流通的地区,改变了出门不便、信息闭塞的状况;土地坡度小,农具先进,增加了收入;农业用水得到保障,使收入稳定;各种要素聚集,三大产业均有分布,收入渠道多元化,大大增加了脱贫致富的机会。由此可见,村民搬迁后,是一种全新生活的开始。
(2)社会效益。迁入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一产业比重减少,第二、三产业比重相对增多,移民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收入得到增加并变得稳定;农村人口有所减少,城镇人口增加,人口涌入迁入地,扩大了城镇规模,有利于城市化的发展;社会保障逐步完善,有专门的乡村卫生所和医生,普通的常见病可以在家门口寻医问药;教育条件得到改善,有利于居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3)生态效益:通过生态移民的方式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表4),恢复迁出区环境,治理迁入区沙漠。
2.5.2生态移民的消极影响。对迁出地来说,古浪县整村
表42010~2014年古浪县生态环境治理
地区5项目5成效5投资∥万元南部山区5退牧还草5禁牧2万hm2560055休牧0.67万hm2520055人工补播改良0.27万hm254055修建暖棚圈舍3万m256005饲草料基地建设5建立以箭筈豌豆、毛苕子和燕麦为主打品种的饲草料基地0.33万hm25750北部荒漠5退牧还草5禁牧8万hm252 40055休牧2.67万hm2580055人工补播改良1.07万hm2516055治虫灭鼠1.33万hm251005固沙草带建设5建立长132 km,宽1~5 km的治沙草带,种植沙蒿、沙米、花棒、沙拐枣等固沙草种,530 0005飞播种草5种植沙蒿、沙米、花棒、沙拐枣等固沙草种1.6万hm2 51 056中部绿洲5退牧还草5 修建暖棚圈舍10万m252 0005饲草料基地建设5建立饲草料基地1万hm2,种植紫花苜蓿、红豆草和箭筈豌豆等优质牧草品种52 2505草田轮作5完成草田轮作2万hm2,种植箭筈豌豆、毛苕子等优质牧草品种52 9505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培育发展一家5万t紫花苜蓿生产加工企业54 8385秸秆青贮氨化5在秸秆丰产的黄灌区建立50 m3的青贮窖1 000个,大力推行秸秆青贮氨化5200 搬迁的乡镇生态环境本就脆弱,村民对这里的植被破坏严重,原有的宅基地、耕地等闲置下来,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对于迁入地而言,县内的搬迁,迁入地仍属于生态脆弱区,人口的增多、环保意识的欠缺等原因给迁入地的生态带来压力和威胁;移民对新环境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移民的效益不明显;搬迁费用高、暂时丧失土地、没有一技之长等因素导致移民在一定时期内生活更加贫困。
生态移民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从积极方面来说,可以有效地达到保护环境和使村民摆脱贫困、实现美好生活的目的;但在移民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使生态移民的积极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结论
古浪县生态移民政策实施的主要原因是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不适宜人类的长期生存;移民政策主要是政府进行移民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均免费分配0.116 7 hm2土地,4种可供选择的房屋户型,所有户型每户补助4万元;政府对建设养殖暖棚和日光温室分别补助6 000元和4.4万元;对海拔高、自然条件差的南部山区的7个乡镇进行全面而大规模的搬迁,其中的干城乡2012年开始搬迁,年底实现金鱼村等9个海拔2 800 m以上村的整村搬迁,搬迁人口占33.86%,对地理位置较好的乡镇实行部分搬迁;移民搬迁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但也存在不愿搬迁、短期内适应不了新生活、迁出区资源闲置和迁入区资源分配等方面的问题。在移民的过程中,只有在深入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才能有选择地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移民问题,对已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才能彻底实现保护环境和生活富裕的目标。移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古浪县的移民才刚刚开始,今后还需要政府、移民等各个方面的相互配合、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1] 刘学敏.西北地区生态移民的效果与问题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2(4):47-52.
[2] 徐婧,冯雪红.生态移民研究与反思[J].广西民族研究,2014,118(4):149-157.
[3] 路建胜.阿拉善盟生态移民政策实施效益评析[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4] 郭艳芹.牧民定居政策对移民农户农业生产影响研究:基于新疆布尔津县农户调查[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6):318-323.
[5] 唐宏,张新焕,杨德刚.农户生态移民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疆三工河流域的农户调查[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0):1658-1669.
[6] 张灵俐,李万明.新疆草原生态移民补偿机制的框架设计[J].生态经济,2014,30(12):183-186.
[7] 李玉新,魏同洋,靳乐山.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为例[J].资源科学,2014,36(11):2442-2450.
[8] 姜冬梅.草原牧区生态移民研究:以内蒙古为例[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9] 杨显明,米文宝,齐拓野,等.宁夏生态移民效益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4):16-23.
[10] 何志扬,张梦佳.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气候移民人力资本损失与重构:以宁夏中南部干旱地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12):109-116.
[11] 韩秀丽,李鸣骥,彭志新.西北贫困地区生态移民的经济效益实证分析:以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移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104-5106.
[12] 韩沐汶,庄逐舟,马超,等.基于生态绿当量的生态移民区生态效益评价:以盐池县移民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6):211-217.
[13] 李屹峰,罗玉珠,郑华,等.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补偿标准[J].生态学报,2013,33(3):764-770.
[14] 齐月,龚斌,徐翠,等.三江源生态移民对草地资源依赖性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科学,2013,23(3):77-81.
[15] 孟向京.三江源生态移民选择性及对三江源生态移民效果影响评析[J].人口与发展,2011,17(4):2-8.
[16] 赵宏利,陈修文,姜越,等.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生态经济,2009,213(7):105-108.
[17] 赵雪雁.高寒牧区生态移民牧民定居的调查与思考:以甘南牧区为例[J].中国草地学报,2007,29(2):94-101.
[18] 时鹏.基于农户视角的生态移民政策绩效研究:以陕南为例[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19] 王凯,欧 艳,葛全胜.世界遗产地居民对生态移民影响的感知:以武陵源3个移民安置区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2,23(6):1663-1670.
[20] 孟宪玲,张爱国,尹慧敏.吉县屯里镇太度村灾害型生态移民行为的分类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3(11):51-54.
[21] 张力小,刘杰.北方沙漠化地区生态移民中的关键问题[J].生态学杂志,2009,28(7):1393-1398.
[22] 张云雁.西部生态移民的相关政策法律研究[J].前言,2011,298(20):197-200.
[23] 侯东明,张耀军,孟向京,等.西部生态移民跟踪调查:兼对西部扶贫战略的再思考[J].人口与经济,2014,204(3):42-50.
[24] 李继翠,程默.西北农村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与生态移民的战略选择[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85-88.
[25] 刘钸磊.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研究:以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苗族生态移民为例[D].贵州:贵州财经大学,2013.
[26] 魏晓燕.少数民族地区移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自然保护区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27] 张丽君,王菲.中国西部牧区生态移民后续发展对策探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97(4):31-36.
[28] 郑昊.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移民小城镇化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29] 张小明.西部地区生态移民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上接第278页)
收优惠,重点放在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上,做到“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通过财政政策优惠,扶持农民股份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玉吉.黑龙江省农民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商业经济,2010(7):18-19.
[2] 安达市农业委员会:安达市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制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EB/OL].(2003-10-10)[2015-05-02].http://www.hljagri.gov.cn/nydtls/nydtsn/200807/t20080714_199938. shtml.
[3] 黑龙江省统计局.绥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EB/OL].(2013-05-21)[2015-05-02].http://www.hlj.gov.cn/zwdt/system/2013/05/21/010539416.shtml.
[4] 吴海玲,赵峰.我国农民股份合作制存在问题及其改革探索[N].光明日报,2014-07-19.
关键词生态脆弱;温带;生态移民;古浪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0-279-04
生态移民是指通过移民来实现一个地区环境、资源、人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1],它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自然环境破坏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生态移民”的概念是美国考尔斯在18世纪初提出的[2]。我国的“生态移民”最早出现在三峡移民中[3],之后开始大量研究,小范围的如郭艳芹[4]运用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新疆牧民定居政策对移民农业生产的影响;唐宏等[5]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生态移民的影响因素;张灵俐等[6]对新疆生态移民设计了补偿机制;李玉新等[7]评价了内蒙古四子王旗的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姜冬梅[8]多方面分析了内蒙古的生态移民;杨显明等[9]评价了宁夏的生态移民;何志扬等[10]研究了气候变化对移民人力资本的影响机制;韩秀丽等[11]研究了宁夏南部搬迁农民;韩沐汶等[12]用2008~201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和生态绿当量的方法研究了宁夏盐池县的生态移民;李屹峰等[13]用牲畜机会成本法、草场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对三江源地区提出了移民的补偿标准;齐月等[14]分析了草地对青海生态移民的影响;孟向京[15]用迁移差别指数分析了青海生态移民的特征;赵宏利等[16]研究了移民后续产业的发展;赵雪雁[17]对甘南的移民进行了研究;时鹏[18]定量分析了生态移民对农户的影响;王凯等[19]对武陵源3个移民安置区进行了分析,孟宪玲等[20]研究了山西吉县屯里镇的生态移民。大范围的主要有张力小等[21]研究了我国生态移民与沙漠化关系;张云雁[22]研究了西部地区生态移民的相关法律;侯东明等[23]研究了近些年西部生态移民方式变革的相关问题;李继翠等[24]定量分析了西北通过生态移民缓解人口压力;刘希磊[25]研究了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魏晓燕[26]研究了自然保护区少数民族的移民生态补偿机制,张丽君等[27]分析了西部牧区生态移民的后续发展;郑昊[28]研究了西部生态移民的小城镇化问题;张小明[29]研究了西部的生态移民。虽然我国对生态移民的研究多而广泛,但古浪县近几年才开始实行生态移民,研究少,生搬硬套其他模式是行不通的,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探索出符合古浪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古浪移民政策”,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和解决移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移民政策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并为生态脆弱的其他温带地区的生态移民提供参考和补充。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古浪县位于102°38′~103°54′E、37°09′~37°54′N,东西长约102 km,南北宽约88 km,总面积5 103 km2,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交接的南缘,甘肃省中部,武威市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干旱少雨,县境内地势南高北低,从南到北依地貌可分为干旱半干旱山区、平原绿洲区和荒漠区3大类型,植被类型以温带草原和荒漠为主,地形以山地为主。
古浪县共有19.388万hm2草原,其中17.327万hm2可利用,草原退化面积18.800万hm2,封沙育草2.333万hm2,飞播牧草0.863万hm2,限制载畜0.367万hm2,人工种草1.113万hm2。
1.2数据来源所用到的数据来源于甘肃省《古浪县统计年鉴》(2013-2014)和实地调查统计。
1.3研究方法在阅读了大量有关生态移民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搜集了古浪县的生态移民规划、政策和实施资料,深入到古浪县干城乡的农户中调查统计了农户的基本情况和移民的实施情况,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生态移民的原因
2.1.1自然原因。一是生态脆弱。古浪县以山地为主,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生态脆弱,环境的承载力低。二是水源短缺。深居西北内陆,终年干旱少雨,县域内没有大的河流,可使用的水资源储量少。三是土地产出低。耕地不平,土壤以干旱土为主,有机质含量低,生产能力弱。四是自然灾害多。春季的霜冻、夏季的冰雹、夏秋连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收入不稳定。五是草原破坏严重。毁林开荒、挖药采矿、人畜增长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已严重威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草场质量不容乐观。
表1古浪县各乡镇基本草原面积
乡镇5基本草原面积5乡镇5基本草原面积大靖镇55 343.875民权乡515 201.73安定镇57 625.605裴家营镇59 160.60干城乡57 952.805十八里堡乡53 923.47古丰乡55 659.475泗水镇53 056.20古浪镇52 900.005土门镇52 873.33黑松驿镇54 245.605西靖乡57 609.40横梁乡511 096.675新堡乡538 620.27黄花滩乡515 651.275直滩乡57 790.00黄羊川镇513 814.9355
2.1.2社会经济原因一是农产品廉价。农作物以耐旱的豆类为主,不属特色产品,产量价格低,道路不通限制作物销售,农业收入低。二是基础设施落后。动力能源不足、通信设施不完善、灌溉水利系统缺乏等问题使发展受阻;道路等级低,通车少,村民出行不便且花费时间多;偏远的村没有医生和卫生所,村民的健康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学校少,教学设施简单,教师缺乏,且现有教师年龄偏高,知识更新不足,课程单一,使学生接受的知识有限;条件差、居民少的村没有小商店,生活必需品也得不到及时补充。三是生活贫困。农民收入低且不稳定,供养子女上学、治病取药等更是使本就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四是小农思想严重。农民习惯性地以地为生、靠天吃饭,思想保守落后,不敢转变现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敢尝试其他出路。 2.2生态移民的政策古浪县围绕“1236”扶贫攻坚行动,采取“政府组织引导、项目带动支撑、资源全面整合、单位积极帮扶、干部宣传动员、群众主动参与”的方式大力实施“下山入川”移民搬迁工程,动员各村群众进行移民。古浪县生态移民政策具体如下:
(1)政府负责产业用地、建设用地的建设。
(2)人均免费分配0.116 7 hm2土地。
(3)4种户型房屋。A户型房屋为二层小楼,面积157 m2,价格25万元;B户型为现浇顶平房,面积82 m2,价格13万元;C户型平房,面积67 m2,价格11万元;D户型平房,面积45 m2,价格8万元,每个户型配套一个322 m2的院落,所有户型政府补助4万元,剩余部分自筹。采取乡政府动员报名收缴群众自筹款,县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招投标、统一建设、统一摇号分配房屋的模式运行。
(4)产业方面的土地利用有4种主渠道:经济林、养殖棚、日光温室、主要口粮田,农户自主选择,政府倡导户均2个棚、1座日光温室、0.2 hm2经济林。60 m2的养殖暖棚建设政府每个棚补助6 000元,剩余部分自筹,可采用群众自建和政府组织2种模式建设;6.0 m×8.2 m的日光温室方面政府每个棚补助4.4万元,剩余2万元自筹,统一由政府组织建设;经济林方面政府为群众免费平整土地,建设灌溉渠网,修建田间道路,可选择种植红枣、枸杞、皇冠梨、葡萄、甜高粱等作物。
2.3移民搬迁情况古浪县干城乡、新堡乡、横梁乡、黄羊川镇、十八里堡乡、黑松驿镇、古丰乡、裴家营镇、民权乡、定宁镇、大靖镇、西靖乡等乡镇都实施了移民搬迁政策。其中干城乡、新堡乡、横梁乡、黄羊川镇、十八里堡乡、黑松驿镇、古丰乡等7个乡镇位于古浪县南部山区,海拔较高,环境差,是移民搬迁的主要乡镇,进行了全面搬迁,裴家营镇、民权乡、定宁镇、大靖镇、西靖乡等乡镇位于山区的行政村较少,实施了部分搬迁,搬迁规模较小,移民户数较少,不及南部山区的1/4。
以干城乡为例,具体说明古浪县移民搬迁情况。干城乡是古浪县生态环境最脆弱的乡镇之一,平均海拔2 700 m,平均气温2.8 ℃。移民工程2014年开始实施,至今已搬迁2 491人,占在地户数的39.12%,年底将实现金鱼、大旱川、小旱川、上夹沟、下夹沟、永丰台、芦草水、石碑湾、砚洼座等9个村的整村搬迁,共搬迁3 799人,占干城乡总人口的33.86%。搬迁人口中贫困的有817人,占13.24%。整村搬迁的村海拔都在2 800 m以上,年降水量少,年均温低,66.67%的村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乡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收入2 500元左右。由此可见,整村搬迁的村都属干城乡自然环境最恶劣、生态最脆弱、人类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干城乡移民情况统计见表2。
在笔者所调查的446户干城乡搬迁的移民中,282户属于4人及以上的家庭,占63.23%,家庭人口多;小学及以下文凭的有400户,占89.69%,文化程度低;每户都种植土豆、大豆、胡麻、小麦,价格低廉,67.26%的农户养羊;多半村民购买“3.2”中提到的D户型房,家庭贫困(表3)。
表3村民购买房屋情况
房屋户型5购买人数∥人5所占比例∥%A户型5050 B户型5127528.48 C户型53758.29 D户型5282563.23
2.4移民搬迁中的问题
2.4.1不愿搬迁。第一,无力支付搬迁费用。虽然政府给予补助,但主要费用还需自筹,这对生活贫困的村民而言仍是沉重的负担。第二,观念陈旧落后。有的村民不将自己现在的生活与其他人进行横向比较,看不到别人更好的生活,只是将自己过去的生活和现在进行纵向比较,觉得越来越好了,不愿搬迁。第三,抱守山头的思想。有的村民抱着留下来自己就可以独享这里的自然资源,从而改变贫困的生活状态的思想而不愿搬迁。
2.4.2短期内不适应。即使移民的搬迁距离不远,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移民的生产生活等方面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他们对新的住所、新的左邻右舍、新的生活、新的生产方式等需要一个适应阶段。
2.4.3迁出、迁入区的资源问题。村民搬离近出区后,原来生活用过的各种资源闲置下来,破坏了环境,被破坏的草原环境亟待忧恢复;迁入区的土地、房屋等关乎移民切身利益的资源分析、新家园的建立等问题突出。
2.4.4迁入区的资源分配。移民迁入后的土地、房屋等的分配,各种政策的享受,权利的维护,新安置点的维护、管理、秩序的建立等问题突出。
43卷30期王 蓉等生态脆弱的温带地区草原生态移民分析2.5移民产生的影响
2.5.1积极影响。
(1)经济效益。村民从环境恶劣的地方搬迁到交通便利,信息流通的地区,改变了出门不便、信息闭塞的状况;土地坡度小,农具先进,增加了收入;农业用水得到保障,使收入稳定;各种要素聚集,三大产业均有分布,收入渠道多元化,大大增加了脱贫致富的机会。由此可见,村民搬迁后,是一种全新生活的开始。
(2)社会效益。迁入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一产业比重减少,第二、三产业比重相对增多,移民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收入得到增加并变得稳定;农村人口有所减少,城镇人口增加,人口涌入迁入地,扩大了城镇规模,有利于城市化的发展;社会保障逐步完善,有专门的乡村卫生所和医生,普通的常见病可以在家门口寻医问药;教育条件得到改善,有利于居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3)生态效益:通过生态移民的方式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表4),恢复迁出区环境,治理迁入区沙漠。
2.5.2生态移民的消极影响。对迁出地来说,古浪县整村
表42010~2014年古浪县生态环境治理
地区5项目5成效5投资∥万元南部山区5退牧还草5禁牧2万hm2560055休牧0.67万hm2520055人工补播改良0.27万hm254055修建暖棚圈舍3万m256005饲草料基地建设5建立以箭筈豌豆、毛苕子和燕麦为主打品种的饲草料基地0.33万hm25750北部荒漠5退牧还草5禁牧8万hm252 40055休牧2.67万hm2580055人工补播改良1.07万hm2516055治虫灭鼠1.33万hm251005固沙草带建设5建立长132 km,宽1~5 km的治沙草带,种植沙蒿、沙米、花棒、沙拐枣等固沙草种,530 0005飞播种草5种植沙蒿、沙米、花棒、沙拐枣等固沙草种1.6万hm2 51 056中部绿洲5退牧还草5 修建暖棚圈舍10万m252 0005饲草料基地建设5建立饲草料基地1万hm2,种植紫花苜蓿、红豆草和箭筈豌豆等优质牧草品种52 2505草田轮作5完成草田轮作2万hm2,种植箭筈豌豆、毛苕子等优质牧草品种52 9505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培育发展一家5万t紫花苜蓿生产加工企业54 8385秸秆青贮氨化5在秸秆丰产的黄灌区建立50 m3的青贮窖1 000个,大力推行秸秆青贮氨化5200 搬迁的乡镇生态环境本就脆弱,村民对这里的植被破坏严重,原有的宅基地、耕地等闲置下来,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对于迁入地而言,县内的搬迁,迁入地仍属于生态脆弱区,人口的增多、环保意识的欠缺等原因给迁入地的生态带来压力和威胁;移民对新环境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移民的效益不明显;搬迁费用高、暂时丧失土地、没有一技之长等因素导致移民在一定时期内生活更加贫困。
生态移民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从积极方面来说,可以有效地达到保护环境和使村民摆脱贫困、实现美好生活的目的;但在移民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使生态移民的积极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结论
古浪县生态移民政策实施的主要原因是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不适宜人类的长期生存;移民政策主要是政府进行移民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均免费分配0.116 7 hm2土地,4种可供选择的房屋户型,所有户型每户补助4万元;政府对建设养殖暖棚和日光温室分别补助6 000元和4.4万元;对海拔高、自然条件差的南部山区的7个乡镇进行全面而大规模的搬迁,其中的干城乡2012年开始搬迁,年底实现金鱼村等9个海拔2 800 m以上村的整村搬迁,搬迁人口占33.86%,对地理位置较好的乡镇实行部分搬迁;移民搬迁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但也存在不愿搬迁、短期内适应不了新生活、迁出区资源闲置和迁入区资源分配等方面的问题。在移民的过程中,只有在深入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才能有选择地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移民问题,对已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才能彻底实现保护环境和生活富裕的目标。移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古浪县的移民才刚刚开始,今后还需要政府、移民等各个方面的相互配合、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1] 刘学敏.西北地区生态移民的效果与问题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2(4):47-52.
[2] 徐婧,冯雪红.生态移民研究与反思[J].广西民族研究,2014,118(4):149-157.
[3] 路建胜.阿拉善盟生态移民政策实施效益评析[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4] 郭艳芹.牧民定居政策对移民农户农业生产影响研究:基于新疆布尔津县农户调查[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6):318-323.
[5] 唐宏,张新焕,杨德刚.农户生态移民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疆三工河流域的农户调查[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0):1658-1669.
[6] 张灵俐,李万明.新疆草原生态移民补偿机制的框架设计[J].生态经济,2014,30(12):183-186.
[7] 李玉新,魏同洋,靳乐山.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为例[J].资源科学,2014,36(11):2442-2450.
[8] 姜冬梅.草原牧区生态移民研究:以内蒙古为例[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9] 杨显明,米文宝,齐拓野,等.宁夏生态移民效益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4):16-23.
[10] 何志扬,张梦佳.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气候移民人力资本损失与重构:以宁夏中南部干旱地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12):109-116.
[11] 韩秀丽,李鸣骥,彭志新.西北贫困地区生态移民的经济效益实证分析:以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移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104-5106.
[12] 韩沐汶,庄逐舟,马超,等.基于生态绿当量的生态移民区生态效益评价:以盐池县移民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6):211-217.
[13] 李屹峰,罗玉珠,郑华,等.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补偿标准[J].生态学报,2013,33(3):764-770.
[14] 齐月,龚斌,徐翠,等.三江源生态移民对草地资源依赖性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科学,2013,23(3):77-81.
[15] 孟向京.三江源生态移民选择性及对三江源生态移民效果影响评析[J].人口与发展,2011,17(4):2-8.
[16] 赵宏利,陈修文,姜越,等.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生态经济,2009,213(7):105-108.
[17] 赵雪雁.高寒牧区生态移民牧民定居的调查与思考:以甘南牧区为例[J].中国草地学报,2007,29(2):94-101.
[18] 时鹏.基于农户视角的生态移民政策绩效研究:以陕南为例[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19] 王凯,欧 艳,葛全胜.世界遗产地居民对生态移民影响的感知:以武陵源3个移民安置区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2,23(6):1663-1670.
[20] 孟宪玲,张爱国,尹慧敏.吉县屯里镇太度村灾害型生态移民行为的分类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3(11):51-54.
[21] 张力小,刘杰.北方沙漠化地区生态移民中的关键问题[J].生态学杂志,2009,28(7):1393-1398.
[22] 张云雁.西部生态移民的相关政策法律研究[J].前言,2011,298(20):197-200.
[23] 侯东明,张耀军,孟向京,等.西部生态移民跟踪调查:兼对西部扶贫战略的再思考[J].人口与经济,2014,204(3):42-50.
[24] 李继翠,程默.西北农村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与生态移民的战略选择[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85-88.
[25] 刘钸磊.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研究:以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苗族生态移民为例[D].贵州:贵州财经大学,2013.
[26] 魏晓燕.少数民族地区移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自然保护区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27] 张丽君,王菲.中国西部牧区生态移民后续发展对策探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97(4):31-36.
[28] 郑昊.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移民小城镇化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29] 张小明.西部地区生态移民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上接第278页)
收优惠,重点放在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上,做到“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通过财政政策优惠,扶持农民股份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玉吉.黑龙江省农民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商业经济,2010(7):18-19.
[2] 安达市农业委员会:安达市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制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EB/OL].(2003-10-10)[2015-05-02].http://www.hljagri.gov.cn/nydtls/nydtsn/200807/t20080714_199938. shtml.
[3] 黑龙江省统计局.绥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EB/OL].(2013-05-21)[2015-05-02].http://www.hlj.gov.cn/zwdt/system/2013/05/21/010539416.shtml.
[4] 吴海玲,赵峰.我国农民股份合作制存在问题及其改革探索[N].光明日报,2014-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