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永康农村森林文化的发展状况入手,阐述了农村森林文化的内涵、永康市森林文化的发展沿革。分述了永康农村森林文化的特征,包括农村花木文化、农村森林旅游文化、农村森林产业文化、农村森林文化等;重点介绍了农村森林民俗文化中的种风水树、封后龙山、封水口林。最后探讨了永康农村森林文化建设解决策略,提出了开展森林文化宣传,加强森林文化载体建设和加强森林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建议,为农村森林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村森林文化;建设;探讨;永康
中图分类号 S7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7-385-02
1 农村森林文化的内涵
德国林学创始人柯塔在《森林经理学》一书中就指出:“森林经营的一半是技术,一半是艺术”。森林文化是指与森林有关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随着社会各界对生态文化的日益关注和大众森林旅游时代的到来,对森林文化的研究和探讨也不断深入,建设美丽新农村已成为社会共识。森林文化是生态文化的核心内容。农村森林文化也是生态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它和农村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主要产生影响的是村民,是村民的行为逐渐形成了农村森林文化。通过森林生态文化建设,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渗透到人们的行为意识中去,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社会精神基础和体制保障。
永康属于浙江中部丘陵山区,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永康森林覆盖率高,资源丰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元化的森林生态文化。长期以来,森林与老百姓的生活休戚相关,给人们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要素,也给老百姓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粮食。森林文化已经广泛根植在永康人心中。面对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恶果及其对可持续发展造成的障碍,应重新认识和反思森林文化,推动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2 永康市农村森林文化发展情况
永康农村森林文化由来已久,其形成和发展伴随着社会发展,从原始、农耕社会直到现在的工业文明,都有不可磨灭的印记。永康人不仅利用森林木材,生产森林果品,还发展森林旅游、生态林业。历史上永康的森林文化,如竹文化、松石文化、兰花文化、园林文化等在江南森林文化有一定知名度。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森林文化有了很大拓展,永康市森林文化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一是成立了各类森林文化组织、协会;二是一批以森林公园、林业园区、森林村庄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教育基地相继建立。永康的花木文化、森林游憩文化、森林产业文化和森林民俗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大众森林旅游时代逐步到来[1]。
2.1 农村花木文化
永康传统的大寒山茶、尖山之枣、方丘枇杷、永祥毛竹等,一直带动地方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毛节花,红乃乃”,枫坑口村花木文化带动永康市农村建设和花木产业发展。还有梅园、紫薇园、百竹园、石榴村、桂花村、银杏村、樱花大道、香樟大道,无不渗透着花木文化的精华。一些工商企业也积极参与森林文化开发建设。万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盘龙谷扩展了花果园、中药园、牡丹园,以及现在的植物科普园,引进大量观赏树木,成为永康乃至周边地区最大的植物科普教育基地。此外,旺盛达农庄建成以油茶为主题的生态文化基地;希德旅游开发公司建成了古树名木生态文化基地[2]。
2.2 农村森林游憩文化
农村具有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远离繁华都市的喧闹,人们在此能体会山村的淳朴与热情。利用“真山真水真空气”的天然资源,历山、金竹降、三后胡等村的森林休闲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许多村开展了休闲产业、山体公园建设,利用农村现有的树林或空地修建公园,或者对村边森林植被較好的低山丘陵进行改建,修建步道、亭台等小品,配备凳椅、棋桌、棚架等,丛植、孤植乔木,配植花灌木,并进行林相改造,建设休闲公园,如圆周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文化示范村。
2.3 农村森林产业文化
“尝方山柿,其味如兰”,宋朝的陈亮为方山柿的成名开了先河,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长期栽培的历史,方山柿产业在永康舟山镇发展得如火如荼。“拱瑞杨梅恍如赤玉盘枝”,江南街道凭借杨梅历史文化,使杨梅产业一枝独秀。近年来,为凸显乡村文化,打造地方森林产品,依托乡村主产业和森林环境,永康市还连续多年举办“方山柿节”、“杨梅节”、“竹笋节”、“蜜梨节”、“葡萄节”,农村经济林产业得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影响力。为了进一步发挥农村的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现代林业园区的建设,一批林业观光园、公益林保护工程、林业精品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小区相继建成,方山柿、杨梅、毛竹、油茶产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2.4 农村森林民俗文化
即农村风俗习惯中反映出的森林文化。人类居住地一般都喜欢选址在依山傍水之地,这符合人类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文化心理,也符合健康要求。永康的森林民俗文化主要体现在风水林、水口林、风水树等方面。
2.4.1 种风水树。
永康人喜在房屋周围栽树,历史上有樟树娘与苦珠树传说。民间认为房屋前面若地形空缺,会导致家庭贫寒。所以人们喜欢在房屋前栽樟、苦槠、桂、棕、胭脂抛、竹等四季常青树。村中种风水树有前樟后榉的讲究,寓意孩子将来能写一手好文章,能中举人。大厅前忌长高树,因为会遮旺气。“家有千棕,永世不穷”,棕树是房前屋后常栽树种。方岩寿山坑梧桐树、连枝村的连理树、山后胡古松、后吴古铁树,现均已成为较好的文化旅游景点。
2.4.2 封后龙山。
永康过去村庄规划讲究依山傍水,这所傍之山,就叫“后龙山”。后龙山要选择延绵不断的山脉,符合“龙脉”走向,还要树木茂盛。俗称“山有林犹龙有鳞”,有林方能聚气,才能财源茂盛,家业兴旺。现在许多村仍保留或正恢复着茂盛的后龙山林。从生态学讲,后龙山林是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保持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的特殊载体。 2.4.3 封水口林。
永康民俗里,一般将树木种植在村庄的水口之处。山间盆地,在小河或小溪流出或流入的水口方位,如果这里不种上风水林,“煞气”便会乘虚而入,必将导致好“风水”流失。经过长期的种树和封禁育林,许多茂密的水口林与溪流、凉亭融为一体。所以,森林不仅对人类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有可直观感知的美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3]。
3 加快永康农村森林文化建设对策
3.1 开展森林文化宣传交流,建设服务网络
弘扬农村森林文化,让群众了解什么是森林文化,怎样建设森林文化,让森林文化引导村民行为、社会风气。引导农村进行森林文化建设,帮助建设森林科普宣传栏,举办森林科普、摄影展,组织扑火队进行防火演练等活动,利用新闻媒体,普及森林生态文化知识。在农村开展植树节植树、爱鸟周护鸟、森林文化节护林活动,推行多种形式的森林文化教育,传播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传播森林生态文化。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文化事业,形成完备的森林生态文化服务网络。
3.2 加大其他森林文化载体建设,拓展建设内容
挖掘森林文化在知识、制度和精神层面的内涵,丰富和发展森林文化载体建设。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四季观光旅游、森林休闲度假旅游,加速森林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永康市环境的绿化、美化、生态化和艺术化水平。注重林业观光园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林业精品园、植物园、生态文化基地、城市森林、纪念林、乡村风水林、风景游憩林、古树名木、森林古道等载体的森林文化建设,促进森林文化产业发展[4]。
3.2.1 政策方面。
加大財政投入,加强森林文化载体建设。条件优越的村庄优先发展,重点扶持,以点带面,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在一定时期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同时对于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发展规划要得当,扩大规模,最终形成农村林业发展和城市工业发展共赢的局面。
3.2.2 科技服务方面。
科技兴林,兴林富民相结合。科技人员要积极为林农服务,帮助林农申请林业项目,提高经营水平;定期举办培训班,现场教学、示范,以点带面,指导林农经营林果业,发展特色林产业。合理规划景观林、公园、防护林、水口林,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3.3 开发森林文化产业,发挥森林文化的作用
森林文化应成为永康农村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充分发挥森林文化的作用,挖掘森林文化的价值。一是要把森林文化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有机衔接,旅游项目的开发,除了森林游外,还要有文化游,应有意识地围绕森林文化开发旅游项目。二是要积极发展森林文化产业,使广大市民共享森林文化的发展成果,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对工业强市的永康市来说,生态环境需要经济转型。森林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无烟产业是大有作为的,是非常美好的生态产业,是工业强市的后花园产业。
参考文献
[1] 肖君.福建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J].林业勘察设计,2011(2):48-50.
[2] 裘晓雯.乡村森林文化的主要形态与功能[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28-33.
[3] 郭起华.森林文化研究综述[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7):106-108.
[4] 但新球.森林文化的社会、经济及系统特征[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2,21(3):58-61.
关键词 农村森林文化;建设;探讨;永康
中图分类号 S7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7-385-02
1 农村森林文化的内涵
德国林学创始人柯塔在《森林经理学》一书中就指出:“森林经营的一半是技术,一半是艺术”。森林文化是指与森林有关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随着社会各界对生态文化的日益关注和大众森林旅游时代的到来,对森林文化的研究和探讨也不断深入,建设美丽新农村已成为社会共识。森林文化是生态文化的核心内容。农村森林文化也是生态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它和农村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主要产生影响的是村民,是村民的行为逐渐形成了农村森林文化。通过森林生态文化建设,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渗透到人们的行为意识中去,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社会精神基础和体制保障。
永康属于浙江中部丘陵山区,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永康森林覆盖率高,资源丰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元化的森林生态文化。长期以来,森林与老百姓的生活休戚相关,给人们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要素,也给老百姓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粮食。森林文化已经广泛根植在永康人心中。面对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恶果及其对可持续发展造成的障碍,应重新认识和反思森林文化,推动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2 永康市农村森林文化发展情况
永康农村森林文化由来已久,其形成和发展伴随着社会发展,从原始、农耕社会直到现在的工业文明,都有不可磨灭的印记。永康人不仅利用森林木材,生产森林果品,还发展森林旅游、生态林业。历史上永康的森林文化,如竹文化、松石文化、兰花文化、园林文化等在江南森林文化有一定知名度。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森林文化有了很大拓展,永康市森林文化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一是成立了各类森林文化组织、协会;二是一批以森林公园、林业园区、森林村庄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教育基地相继建立。永康的花木文化、森林游憩文化、森林产业文化和森林民俗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大众森林旅游时代逐步到来[1]。
2.1 农村花木文化
永康传统的大寒山茶、尖山之枣、方丘枇杷、永祥毛竹等,一直带动地方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毛节花,红乃乃”,枫坑口村花木文化带动永康市农村建设和花木产业发展。还有梅园、紫薇园、百竹园、石榴村、桂花村、银杏村、樱花大道、香樟大道,无不渗透着花木文化的精华。一些工商企业也积极参与森林文化开发建设。万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盘龙谷扩展了花果园、中药园、牡丹园,以及现在的植物科普园,引进大量观赏树木,成为永康乃至周边地区最大的植物科普教育基地。此外,旺盛达农庄建成以油茶为主题的生态文化基地;希德旅游开发公司建成了古树名木生态文化基地[2]。
2.2 农村森林游憩文化
农村具有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远离繁华都市的喧闹,人们在此能体会山村的淳朴与热情。利用“真山真水真空气”的天然资源,历山、金竹降、三后胡等村的森林休闲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许多村开展了休闲产业、山体公园建设,利用农村现有的树林或空地修建公园,或者对村边森林植被較好的低山丘陵进行改建,修建步道、亭台等小品,配备凳椅、棋桌、棚架等,丛植、孤植乔木,配植花灌木,并进行林相改造,建设休闲公园,如圆周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文化示范村。
2.3 农村森林产业文化
“尝方山柿,其味如兰”,宋朝的陈亮为方山柿的成名开了先河,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长期栽培的历史,方山柿产业在永康舟山镇发展得如火如荼。“拱瑞杨梅恍如赤玉盘枝”,江南街道凭借杨梅历史文化,使杨梅产业一枝独秀。近年来,为凸显乡村文化,打造地方森林产品,依托乡村主产业和森林环境,永康市还连续多年举办“方山柿节”、“杨梅节”、“竹笋节”、“蜜梨节”、“葡萄节”,农村经济林产业得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影响力。为了进一步发挥农村的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现代林业园区的建设,一批林业观光园、公益林保护工程、林业精品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小区相继建成,方山柿、杨梅、毛竹、油茶产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2.4 农村森林民俗文化
即农村风俗习惯中反映出的森林文化。人类居住地一般都喜欢选址在依山傍水之地,这符合人类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文化心理,也符合健康要求。永康的森林民俗文化主要体现在风水林、水口林、风水树等方面。
2.4.1 种风水树。
永康人喜在房屋周围栽树,历史上有樟树娘与苦珠树传说。民间认为房屋前面若地形空缺,会导致家庭贫寒。所以人们喜欢在房屋前栽樟、苦槠、桂、棕、胭脂抛、竹等四季常青树。村中种风水树有前樟后榉的讲究,寓意孩子将来能写一手好文章,能中举人。大厅前忌长高树,因为会遮旺气。“家有千棕,永世不穷”,棕树是房前屋后常栽树种。方岩寿山坑梧桐树、连枝村的连理树、山后胡古松、后吴古铁树,现均已成为较好的文化旅游景点。
2.4.2 封后龙山。
永康过去村庄规划讲究依山傍水,这所傍之山,就叫“后龙山”。后龙山要选择延绵不断的山脉,符合“龙脉”走向,还要树木茂盛。俗称“山有林犹龙有鳞”,有林方能聚气,才能财源茂盛,家业兴旺。现在许多村仍保留或正恢复着茂盛的后龙山林。从生态学讲,后龙山林是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保持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的特殊载体。 2.4.3 封水口林。
永康民俗里,一般将树木种植在村庄的水口之处。山间盆地,在小河或小溪流出或流入的水口方位,如果这里不种上风水林,“煞气”便会乘虚而入,必将导致好“风水”流失。经过长期的种树和封禁育林,许多茂密的水口林与溪流、凉亭融为一体。所以,森林不仅对人类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有可直观感知的美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3]。
3 加快永康农村森林文化建设对策
3.1 开展森林文化宣传交流,建设服务网络
弘扬农村森林文化,让群众了解什么是森林文化,怎样建设森林文化,让森林文化引导村民行为、社会风气。引导农村进行森林文化建设,帮助建设森林科普宣传栏,举办森林科普、摄影展,组织扑火队进行防火演练等活动,利用新闻媒体,普及森林生态文化知识。在农村开展植树节植树、爱鸟周护鸟、森林文化节护林活动,推行多种形式的森林文化教育,传播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传播森林生态文化。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文化事业,形成完备的森林生态文化服务网络。
3.2 加大其他森林文化载体建设,拓展建设内容
挖掘森林文化在知识、制度和精神层面的内涵,丰富和发展森林文化载体建设。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四季观光旅游、森林休闲度假旅游,加速森林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永康市环境的绿化、美化、生态化和艺术化水平。注重林业观光园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林业精品园、植物园、生态文化基地、城市森林、纪念林、乡村风水林、风景游憩林、古树名木、森林古道等载体的森林文化建设,促进森林文化产业发展[4]。
3.2.1 政策方面。
加大財政投入,加强森林文化载体建设。条件优越的村庄优先发展,重点扶持,以点带面,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在一定时期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同时对于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发展规划要得当,扩大规模,最终形成农村林业发展和城市工业发展共赢的局面。
3.2.2 科技服务方面。
科技兴林,兴林富民相结合。科技人员要积极为林农服务,帮助林农申请林业项目,提高经营水平;定期举办培训班,现场教学、示范,以点带面,指导林农经营林果业,发展特色林产业。合理规划景观林、公园、防护林、水口林,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3.3 开发森林文化产业,发挥森林文化的作用
森林文化应成为永康农村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充分发挥森林文化的作用,挖掘森林文化的价值。一是要把森林文化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有机衔接,旅游项目的开发,除了森林游外,还要有文化游,应有意识地围绕森林文化开发旅游项目。二是要积极发展森林文化产业,使广大市民共享森林文化的发展成果,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对工业强市的永康市来说,生态环境需要经济转型。森林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无烟产业是大有作为的,是非常美好的生态产业,是工业强市的后花园产业。
参考文献
[1] 肖君.福建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J].林业勘察设计,2011(2):48-50.
[2] 裘晓雯.乡村森林文化的主要形态与功能[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28-33.
[3] 郭起华.森林文化研究综述[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7):106-108.
[4] 但新球.森林文化的社会、经济及系统特征[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2,21(3):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