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雀、银鱼、紫蟹、韭黄为天津特产,在《沽水旧闻》中,被称为“津门冬令年菜四珍”。
天津历代美食家、诗人常将铁雀与银鱼并列为佳肴美馔,留下不少赞美诗篇。《津门杂记·食品篇》说津沽出产:“冬令则铁雀、银鱼驰名远近。”诗人唐尊恒的《铁雀银鱼》诗曰:“树上弹来多铁雀,冰中钓出是银鱼,佳肴都在封河后,闻说他乡总不如。”打铁雀钓银鱼是文人雅士的雅兴。樊彬的《津门小令》对捕捉铁雀、银鱼描写得十分生动:“津门好,美味数初冬,雪落林巢罗铁雀,冰敲河岸网银鱼,火拥兽炉余。”
铁雀,属麻雀科的一种,个头比麻雀稍大,头有三道花纹,腿部为黑色。捕捉回来的铁雀很难养活,它们在笼子里不吃不喝,最后撞笼而死。人们称其为“铁雀”,喻其不食嗟来之食,志坚如铁。铁雀在秋末冬初时节自长城以北飞来。旧时,人们常在初冬雪后扫雪设饵,以罟(gǔ)网捕之。也有人用砂枪击打,虽然收获较多,却失去了捕获铁雀的乐趣。而且砂枪的子弹留在铁雀体内,不容易处理干净,食用起来影响口感。铁雀由于食用草籽、谷粒,体型肥腴,肉嫩味鲜,因而具有补肾、生精、壮阳、益气等食补功能。
津菜风味中以铁雀为主料的菜品多达30余种,常见的有卤、酥、酱、熏铁雀,著名的有炸溜飞禽、酿馅飞禽、金钱雀脯、软硬两吃飞禽、炸铃铛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麻雀数量越来越少,已成为国家保护动物,现在不能作为盘中餐食用了。您切不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做出违法之事。
银鱼为渤海湾特产,圆柱形,无鳞,内仅存一条软骨。因其不食杂物,只吸收水中营养,腹内纯净不见脏腑,全身腊白如玉,故得名“银鱼”。每年秋末冬初长至七寸多长,二两多重,银鱼成群结队进入海河产卵。上溯至三岔河口时,河面结冰,渔民破冰捕捞。传说此时此地的银鱼眼圈为金色,最为珍贵。《津门竹枝词》中赞美银鱼:“银鱼绍酒纳于觞,味似黄瓜趁作汤,玉眼何如金眼贵,海河不如卫河强。”早在明朝中叶,天津就设立了“银鱼场太监”督办卫河银鱼进贡京师。天津风味菜肴中以银鱼为主料的菜品有:高丽银鱼、硃砂银鱼,烩银鱼,汆银鱼等十几种。其中以高丽银鱼最为著称,此菜将银鱼裹高丽糊过温油,炸至外酥里嫩,配上小料,食用时满堂飘有黄瓜清香。
紫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体积小,仅有一颗大衣纽扣大小。此物虽小,但腹部洁白无泥,滋味鲜美。因其蟹黄异常丰厚,透过薄薄的蟹盖,呈现出一层紫色,因此得名“紫蟹”。津门紫蟹多为春夏季孵化的小蟹,生长在津西洼淀的蒲草、芦苇丛中,以及小站、葛沽和宁河等地的沟渠稻地中。它们秋季食虫鱼、稻穗,秋后长至银元大小,初冬蛰伏于苇塘、稻田及河道等处。《津门杂记》中赞:“津沽出产,海物俱全,味美而价廉。秋令螃蟹肥美甲天下。”而紫蟹又为津门螃蟹中的珍品,足见紫蟹味道之鲜美。紫蟹食后余香满口,经日不散。高级酒宴上菜时,紫蟹常作为大轴菜品。紫蟹如先上,后面的菜味如嚼蜡,索然无味。天津风味菜中以紫蟹为主料的菜有20多种,其中七星紫蟹、酸沙紫蟹、炸溜紫蟹、华阳紫蟹最为著名。
韭黄,为冬季暖窑内避光条件下长出的韭菜。相传汉代时百姓曾试种过,因不和时令而被视为不祥之物,遭到封建统治者的禁止。至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诗句。北宋时,文学家苏东坡也曾有“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的诗句。不过,唐宋时期我国的气候较现在暖和得多,杜甫巴山夜雨后剪的春韭与苏东坡在青蒿生长之时食用的黄韭,并不是严冬时节的暖窑所产的韭黄,而是用苇箔覆盖,避风防寒生长出来的春韭。
津门韭黄最初产于清朝同治年间,为津西芥园一带的朱家花窑偶然所得,因色鲜味美,当时世人皆以奇珍视之。《津门竹枝词》中称:“芽韭交春色半黄,锦衣桥畔价偏昂”。朱家将种植韭黄方法保密,独家生产,获利颇丰。后来种植方法不慎泄露,窑农竞相效仿。到了光绪中期,市上售卖的韭黄日渐多了。天津风味菜品中除常用韭黄做副料,用以配色提味外,还有著名菜品韭黄炒肉丝、韭黄鸡蛋等。
七星紫蟹是天津传统名菜,选用津沽特产紫蟹,用蛋清蒸出芙蓉底,再将蟹肉分布在各个部位形似七星排列。
主料:紫蟹10只。
副料:鸡蛋8个。
调料:盐、醋、酱油、姜末、花椒油、熟猪油、高汤。
制作:
1.将紫蟹蒸熟。
2.鸡蛋分离出蛋清,蛋清内加入高汤、盐,取一半倒入大汤盘内,大火蒸5分钟取出。
3.取7只紫蟹抹上熟猪油,码在盘中,中间3只,两边各2只摆在蛋清上,再将剩余的蛋清浇在紫蟹之间的缝隙中,蒸5分钟。
4.将紫蟹小心翼翼地取出,留下蟹型的蛋槽。
5.将所有的螃蟹剥出蟹肉、蟹黄、蟹腿肉、蟹夹肉,再填入蛋清上的槽洞中,蟹黄在上,蟹肉在下,蒸5分钟至熟。
6.食用时淋上酱油、醋、花椒油和姜末即可。
★注意:在蒸蛋清定型的时候,如果火候不夠大就稍微多蒸一会儿。
天津历代美食家、诗人常将铁雀与银鱼并列为佳肴美馔,留下不少赞美诗篇。《津门杂记·食品篇》说津沽出产:“冬令则铁雀、银鱼驰名远近。”诗人唐尊恒的《铁雀银鱼》诗曰:“树上弹来多铁雀,冰中钓出是银鱼,佳肴都在封河后,闻说他乡总不如。”打铁雀钓银鱼是文人雅士的雅兴。樊彬的《津门小令》对捕捉铁雀、银鱼描写得十分生动:“津门好,美味数初冬,雪落林巢罗铁雀,冰敲河岸网银鱼,火拥兽炉余。”
【一珍说铁雀】
铁雀,属麻雀科的一种,个头比麻雀稍大,头有三道花纹,腿部为黑色。捕捉回来的铁雀很难养活,它们在笼子里不吃不喝,最后撞笼而死。人们称其为“铁雀”,喻其不食嗟来之食,志坚如铁。铁雀在秋末冬初时节自长城以北飞来。旧时,人们常在初冬雪后扫雪设饵,以罟(gǔ)网捕之。也有人用砂枪击打,虽然收获较多,却失去了捕获铁雀的乐趣。而且砂枪的子弹留在铁雀体内,不容易处理干净,食用起来影响口感。铁雀由于食用草籽、谷粒,体型肥腴,肉嫩味鲜,因而具有补肾、生精、壮阳、益气等食补功能。
津菜风味中以铁雀为主料的菜品多达30余种,常见的有卤、酥、酱、熏铁雀,著名的有炸溜飞禽、酿馅飞禽、金钱雀脯、软硬两吃飞禽、炸铃铛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麻雀数量越来越少,已成为国家保护动物,现在不能作为盘中餐食用了。您切不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做出违法之事。
【二珍是银鱼】
银鱼为渤海湾特产,圆柱形,无鳞,内仅存一条软骨。因其不食杂物,只吸收水中营养,腹内纯净不见脏腑,全身腊白如玉,故得名“银鱼”。每年秋末冬初长至七寸多长,二两多重,银鱼成群结队进入海河产卵。上溯至三岔河口时,河面结冰,渔民破冰捕捞。传说此时此地的银鱼眼圈为金色,最为珍贵。《津门竹枝词》中赞美银鱼:“银鱼绍酒纳于觞,味似黄瓜趁作汤,玉眼何如金眼贵,海河不如卫河强。”早在明朝中叶,天津就设立了“银鱼场太监”督办卫河银鱼进贡京师。天津风味菜肴中以银鱼为主料的菜品有:高丽银鱼、硃砂银鱼,烩银鱼,汆银鱼等十几种。其中以高丽银鱼最为著称,此菜将银鱼裹高丽糊过温油,炸至外酥里嫩,配上小料,食用时满堂飘有黄瓜清香。
【三珍话紫蟹】
紫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体积小,仅有一颗大衣纽扣大小。此物虽小,但腹部洁白无泥,滋味鲜美。因其蟹黄异常丰厚,透过薄薄的蟹盖,呈现出一层紫色,因此得名“紫蟹”。津门紫蟹多为春夏季孵化的小蟹,生长在津西洼淀的蒲草、芦苇丛中,以及小站、葛沽和宁河等地的沟渠稻地中。它们秋季食虫鱼、稻穗,秋后长至银元大小,初冬蛰伏于苇塘、稻田及河道等处。《津门杂记》中赞:“津沽出产,海物俱全,味美而价廉。秋令螃蟹肥美甲天下。”而紫蟹又为津门螃蟹中的珍品,足见紫蟹味道之鲜美。紫蟹食后余香满口,经日不散。高级酒宴上菜时,紫蟹常作为大轴菜品。紫蟹如先上,后面的菜味如嚼蜡,索然无味。天津风味菜中以紫蟹为主料的菜有20多种,其中七星紫蟹、酸沙紫蟹、炸溜紫蟹、华阳紫蟹最为著名。
【四珍是韭黄】
韭黄,为冬季暖窑内避光条件下长出的韭菜。相传汉代时百姓曾试种过,因不和时令而被视为不祥之物,遭到封建统治者的禁止。至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诗句。北宋时,文学家苏东坡也曾有“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的诗句。不过,唐宋时期我国的气候较现在暖和得多,杜甫巴山夜雨后剪的春韭与苏东坡在青蒿生长之时食用的黄韭,并不是严冬时节的暖窑所产的韭黄,而是用苇箔覆盖,避风防寒生长出来的春韭。
津门韭黄最初产于清朝同治年间,为津西芥园一带的朱家花窑偶然所得,因色鲜味美,当时世人皆以奇珍视之。《津门竹枝词》中称:“芽韭交春色半黄,锦衣桥畔价偏昂”。朱家将种植韭黄方法保密,独家生产,获利颇丰。后来种植方法不慎泄露,窑农竞相效仿。到了光绪中期,市上售卖的韭黄日渐多了。天津风味菜品中除常用韭黄做副料,用以配色提味外,还有著名菜品韭黄炒肉丝、韭黄鸡蛋等。
七星紫蟹
七星紫蟹是天津传统名菜,选用津沽特产紫蟹,用蛋清蒸出芙蓉底,再将蟹肉分布在各个部位形似七星排列。
主料:紫蟹10只。
副料:鸡蛋8个。
调料:盐、醋、酱油、姜末、花椒油、熟猪油、高汤。
制作:
1.将紫蟹蒸熟。
2.鸡蛋分离出蛋清,蛋清内加入高汤、盐,取一半倒入大汤盘内,大火蒸5分钟取出。
3.取7只紫蟹抹上熟猪油,码在盘中,中间3只,两边各2只摆在蛋清上,再将剩余的蛋清浇在紫蟹之间的缝隙中,蒸5分钟。
4.将紫蟹小心翼翼地取出,留下蟹型的蛋槽。
5.将所有的螃蟹剥出蟹肉、蟹黄、蟹腿肉、蟹夹肉,再填入蛋清上的槽洞中,蟹黄在上,蟹肉在下,蒸5分钟至熟。
6.食用时淋上酱油、醋、花椒油和姜末即可。
★注意:在蒸蛋清定型的时候,如果火候不夠大就稍微多蒸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