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生在科研实验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在科学研究活动当中要使用实验室的各种设备、设施和化学药品,部分研究生缺乏防范意识和责任感,不能正确地操作仪器设备与安全地使用化学药品,这些设备设施与化学品的潜在危险性将会被诱发出来,并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科研实验时不穿实验服、不戴一次性手套;或者在细节问题上不加注意,戴着手套操作电脑;还有的学生将未消毒的实验服带回寝室洗涤,或者穿着实验服在各个实验室进出,这样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消毒污染物、废弃物和清洁物品共用一个消毒容器,未按要求配备安全柜、超净工作台等设施;缺乏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和相应的监督检查,等等。
二、如何开展研究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
(1)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体系。国外一些著名高校早在多年前就制定了严格规范的生物安全制度和相应的管理机构[1][2]。目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但是实驗室安全管理的成效,最终体现在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保障实验人员和实验环境的安全。而安全保障程度的高低,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可操作性的强弱正相关[3]。一套良好的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体系,应具有自我完善功能,可从最大程度上保障实验人员和实验环境的安全 。
(2)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在科研实验室中对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制, 特别强调导师是实验室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所以导师有责任组织学生学习并掌握实验室仪器设备、设施的使用规范、化学试剂的使用与保管规范、实验操作规范以及实验室内部的管理规定等。另外,各二级单位也应定期组织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组织学习实验室关于学校和院系的安全规章制度、研究生的安全责任、消防知识以及案例教育;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现场讲解,现场解答学生疑问;每年请学校公安处消防科的同志给研究生讲解灭火器使用、报警、火灾逃生等;可结合研究生学生会不定期举办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在提高研究生的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让他们对科研中的实验安全问题加以重视。
(3)开设“实验室安全学”课程。针对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可以专门开设一门“实验室安全学”课程。课程可设置为研究生一年级的必修课,16学时,1学分。将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最后通过考试检验学习效果。理论教学讲解实验室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的表现特点、产生原因、防治原理、防止措施、安全管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实践教学包括灭火器操作和疏散逃生演习。室外进行灭火器灭火演练,要求每位研究生都能实际动手操作,掌握使用方法。模拟火灾现场,在实验室内发出火灾报警,学生按照逃生要求从紧急出口逃生。最后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结课。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展课程,加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让研究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三、小结
安全教育工作不是靠“口头警示”和“制度上墙”就能解决的问题,除了要让研究生有安全理念,更重要的还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和相应的安全教育措施。科研实验室是研究生进行实验和开展科研工作的重地,只有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才能为高校教学、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浴辉,向 东,陈少才.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 168-171.
[2]阮 慧,项晓慧,李五一.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4-7.
[3]由继红.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浅谈[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3):179-184.
在科学研究活动当中要使用实验室的各种设备、设施和化学药品,部分研究生缺乏防范意识和责任感,不能正确地操作仪器设备与安全地使用化学药品,这些设备设施与化学品的潜在危险性将会被诱发出来,并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科研实验时不穿实验服、不戴一次性手套;或者在细节问题上不加注意,戴着手套操作电脑;还有的学生将未消毒的实验服带回寝室洗涤,或者穿着实验服在各个实验室进出,这样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消毒污染物、废弃物和清洁物品共用一个消毒容器,未按要求配备安全柜、超净工作台等设施;缺乏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和相应的监督检查,等等。
二、如何开展研究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
(1)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体系。国外一些著名高校早在多年前就制定了严格规范的生物安全制度和相应的管理机构[1][2]。目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但是实驗室安全管理的成效,最终体现在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保障实验人员和实验环境的安全。而安全保障程度的高低,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可操作性的强弱正相关[3]。一套良好的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体系,应具有自我完善功能,可从最大程度上保障实验人员和实验环境的安全 。
(2)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在科研实验室中对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制, 特别强调导师是实验室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所以导师有责任组织学生学习并掌握实验室仪器设备、设施的使用规范、化学试剂的使用与保管规范、实验操作规范以及实验室内部的管理规定等。另外,各二级单位也应定期组织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组织学习实验室关于学校和院系的安全规章制度、研究生的安全责任、消防知识以及案例教育;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现场讲解,现场解答学生疑问;每年请学校公安处消防科的同志给研究生讲解灭火器使用、报警、火灾逃生等;可结合研究生学生会不定期举办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在提高研究生的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让他们对科研中的实验安全问题加以重视。
(3)开设“实验室安全学”课程。针对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可以专门开设一门“实验室安全学”课程。课程可设置为研究生一年级的必修课,16学时,1学分。将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最后通过考试检验学习效果。理论教学讲解实验室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的表现特点、产生原因、防治原理、防止措施、安全管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实践教学包括灭火器操作和疏散逃生演习。室外进行灭火器灭火演练,要求每位研究生都能实际动手操作,掌握使用方法。模拟火灾现场,在实验室内发出火灾报警,学生按照逃生要求从紧急出口逃生。最后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结课。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展课程,加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让研究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三、小结
安全教育工作不是靠“口头警示”和“制度上墙”就能解决的问题,除了要让研究生有安全理念,更重要的还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和相应的安全教育措施。科研实验室是研究生进行实验和开展科研工作的重地,只有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才能为高校教学、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浴辉,向 东,陈少才.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 168-171.
[2]阮 慧,项晓慧,李五一.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4-7.
[3]由继红.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浅谈[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3):17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