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5月9日,日本加入了限制常规武器交易的国际准则《武器贸易条约》,以此向海内外宣告日本正式进入国际军火市场。2014年6月16日,川崎重工、日立、富士通、东芝、NEC等日本防卫企业首次参展在法国巴黎开幕的世界最大规模的武器展览会——欧洲国际防务展,展示了日本制造的最新战车和冲锋枪等武器。三菱重工在展会上展出了新型装甲车模型,推出了地雷探测器、地雷处理装置、气象雷达等多种实体产品或模型。这是日本武器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武器出口三原则”早已名存实亡
很长一个时期,日本政府一直声称坚持“武器出口三原则”,谨慎出口武器这一国策和“无核三原则”等限制性防卫政策,共同构成了战后日本国家形态——和平国家的基础。
“武器出口三原则”,即“坚持不向共产党国家、受联合国决议制裁的有关国家以及国际冲突当事国出口武器”,是1967年4月佐藤荣作首相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正式提出的。1976年2月,三木武夫内阁进一步加强了武器出口限制 ,“慎重向三原则范围以外的地区出口武器、与武器有关的设备或准武器”。1981年1月,日本国会作出了《关于武器出口问题的决议》,日本实际上成为完全禁止武器出口的国家,不仅不能出口武器,也不能与外国联合开发和生产武器。虽然1983年中曾根康弘内阁把提供给美国的武器技术排除在“武器出口三原则”之外,但总体来说,日本历届政府基本上禁止出口武器以及与外国联合开发、生产武器。
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小泉、安倍等新保守主义的上台,形势发生了变化。2004年小泉内阁制定了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的方针,“日美两国或以美国为主多国联合研发生产的武器,以及与支持反恐和打击海盗的国际合作有关的武器”将不再受到武器出口限制。2004年12月,日本以“朝鲜发射导弹”为契机,决定与美国共同开发拦截导弹并允许向美国出口相关武器及零部件。这是日本对“武器出口三原则”的第一次实质性突破。2006年6月,日本首次以政府开发援助方式向外国提供武器,决定向印尼提供三艘用于反恐及打击海盗的巡逻艇。
2011年10月27日,日本安全保障会议决定放宽武器出口限制,日本企业被允许参与美澳或北约的武器研发和生产,并允许在以“和平与人道”目的下向有关国家提供武器装备。12月27日,野田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发表谈话,将“武器出口三原则”修订为“允许向和平贡献、国际合作个案的海外转移防卫装备品、允许在保证目的外不使用和不向第三国转移等严格管理前提下出口、允许向与日本有安保关系的国家以及这些国家合作开发、生产有利日本安保的情况下出口”。这是日本政府40多年来首次根本性放宽武器出口政策,标志着日本武器出口政策出现重大转变。
根据上述转变,2012年日本开始筹划与美国之外的国家研发武器装备。2月,日韩开始探讨在隐形战机研制领域进行合作的可能性。3月初,日本决定与英国政府就四个项目联合开发武器,其中包括155毫米榴弹炮的“自动装填装置”。7月初,日本政府开始与法国方面就联合研发和生产武器装备进行协商。与此同时,日本开始尝试向国外提供或出售武器装备。2012年3月23日,日本政府表示将通过政府开发援助向菲律宾提供巡逻艇。8月下旬,自卫队开始向印度尼西亚、越南、东帝汶、柬埔寨、蒙古和汤加等国提供扫雷和医疗等方面的技术援助。12月18日,日本在与海地达成“不转为军用目的”协议后把陆上自卫队赴海地救灾用手枪等武器装备提供给海地政府。这是日本2011年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以来首次向海外提供武器装备。2013年12月,安倍政府在“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明确提出将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
从上面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逐步放宽了“武器出口三原则”,从出口内容与出口对象上都获得了突破:先是对同盟国美国出口军事技术,然后是与美国联合开发,再同意向美出口武器及零部件;又把出口及合作开发对象由美国一国扩大至向“和平贡献、国际合作个案的海外”、“与日本有安保关系的国家”。“武器出口三原则”早已名存实亡。
从“原则禁止”转变为“原则解禁”
2014年4月1日,安倍政府终于彻底废除了“武器出口三原则”,出台了“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日本将在下述情况下允许出口武器装备和技术:1,有助于促进和平贡献和国际合作;2,有助于日本的安全保障;3,日本还可与以美国为首的安保领域合作国共同开发和生产武器装备。由此,日本大幅放宽出口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的条件,完成了从“原则禁止”武器出口到“原则解禁”武器出口的根本性转变。
2014年5月2日,安倍首相在伦敦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会谈,双方协议“推进两国共同开发防务装备产品”。5月5日,安倍又与法国总统奥朗德举行会谈,商议“以无人机领域为中心推进双边防卫装备合作”。日本企业正纷纷加快进军国际市场的速度,打算通过与世界领先的美国或欧洲企业合作,提高出口竞争力。如三菱电器决定与英国大型军工企业MBDA携手开发红外线传感与诱导系统,以提高空对空导弹命中率;住友精密工业等企业已经开始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展开协商,讨论共同开发战斗机着陆冲击力缓冲装置等。
6月19日,日本防卫省敲定了新防卫产业扶植战略,由“政府主导积极参与国际共同开发”的新战略,代替了原来的“推进防卫装备国产化”的旧战略。日本政府认为,在防卫产业国际合作进展迅速的背景下,要培育本国防卫产业,必须依据“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由政府主导参与防卫装备的国际联合开发,加强国际合作,以提高日本防卫装备及相关技术的国际竞争力,这可以汲取他国先进技术、削减研发和生产成本。这是44年来日本首次调整以防卫装备国产化为基调提出的方针。为此,防卫省计划于2015年新设防卫装备厅,统一管理负责研发采购的技术研究部和装备设施本部。
潜在市场有多大
日本《东京新闻》分析认为,“武器出口三原则”的核心是“禁止武器出口”,而新“三原则”的核心则是“允许出口武器”。安倍从根本上解禁日本的武器出口,意味着日本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国际研发和生产武器的对象,其防卫企业将迅速抢占国际军火市场。反过来,巨额的出口利润会带动本国防卫企业的研发生产能力,并将研制生产的先进武器用于装备本国自卫队,从而直接提高自卫队的战斗力,可能会使日本不依赖美国就能成为“军事强国”。 日本有1000多家涉及防卫生产的企业,其中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10多家骨干企业,为自卫队提供90%以上的武器装备。但是,目前这些企业军工产品仅占其总产品的2%~10%,尚有很大潜力。日本防卫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科技水平都比较强,在多个领域都有独到之处。虽然日本被禁止建造航母、核潜艇等攻击性武器装备,但日本在中等以下舰艇的设计和建造技术上都是很强的,如“苍龙”级常规潜艇处于世界顶级水平,其水下航行时间长、静音效果好、打击能力强、机动性高。日本在先进飞机的设计方面与美国等还有距离,但其加工能力很强;在陆战武器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此外,日本防卫企业的电子技术、光学仪器等都具世界一流水平,如日本产的光学侦察卫星是世界领先的。
日本一些官员和专家认为,日本有望出口的武器装备,包括川崎重工生产的柴油动力潜水艇以及“新明和US-2”水上飞机。据悉,自去年以来防卫省已经接到了11批次报价。新明和工业向印度出口海上救援飞机US-2,作为解禁武器出口后的一笔大单备受关注,这将是日本首次向美国之外的国家正式出口武器装备。澳大利亚有意用日本“苍龙”级潜艇替代其现役潜艇,如果这个计划实现的话,将是日本在战后最大规模同时也是最具影响的武器出口。此外,三菱重工获准在名古屋特许生产美国下一代主力战机F-35,也使得未来搭载日本产零部件的同型战机销往其他国家成为可能。
日本解禁武器出口会对国际军火市场产生多大冲击?日本武器的研发、生产能力相当强,确实具有武器出口的能力与潜力,政府与企业的出口意愿也很强烈。不过,虽然日本防卫产品水平很高,产能也相当大,但缺乏传统的市场。国际军火市场现在基本上被几个大国垄断,日本要想重新打入这个市场并不容易,要面临欧美军火巨头的激烈竞争,日本企业的技术实力、成本竞争力都将在全球范围内接受考验。
当然,一些国家对日本的军火出口还是有相当的需求,比如菲律宾等国。另外,美国不生产的一些产品,如常规潜艇,日本也具有一定优势。从长远来看,以日本企业的管理、高效的运作模式,一旦把主要力量投向军火市场,将会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日本企业虽然并没有绝对的技术优势,但如果把精力集中到这个领域,且有着国际市场的支撑,在价格和服务上会有相当的优势。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年日本夺下国际民用汽车、家电市场的历史中得到参考。日本向澳大利亚出口潜艇将直接冲击欧洲的传统潜艇生产商,德国、法国、瑞典的相关企业将会有相当大的压力。
进一步走向“正常国家”
日本解禁武器出口,将解决其防卫生产规模偏小、造价高的弊端,起到“迂回提升军力”的作用,慢慢通过对自卫队的改变,为走上“正常国家”的道路做铺垫。日本理解的“正常国家”就是:别的国家做什么,日本也可以做什么。日本希望通过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正常出口武器,参与国际事务,真正使日本摆脱战败国的形象,显示出自己的大国地位。21世纪初,日本的防卫力量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就其防卫力量性质的转型来看,“防卫厅”已改称“防卫省”,“自卫队”在实质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防军”。但从日本自卫队的结构性转型来看,其自动化指挥系统尚在建设阶段,联合作战能力有待加强;远程攻击能力不足;大规模远程投送手段与能力相对不足。随着解禁武器出口,日本相关防卫技术将得到极大的推动与发展,将为日本防卫力量转型、走向“正常国家”提供巨大推动力。
安倍内阁极力推动修改“和平宪法”、寻求拥有“集体自卫权”和“先发制人的打击能力”,而发展坚实的防卫产业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保证。解禁武器出口必将促进防卫产业的新繁荣,并由此获取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在防卫产业推动经济的同时,安倍的“军事强国之梦”也将走上快车道。
另一方面,解禁武器出口也让日本多了影响地区形势及有关国家武器装备态势的手段,有利于维护其战略利益。如安倍政府将联手“对抗中国”纳入视野,企图利用武器出口牵制防范中国,借此“紧密团结”那些对中国心怀不满的国家。由此看来,如果日本在国际军火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话,日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将会得到提升,势必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影响中国的和平发展。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作者为国防大学讲师)
“武器出口三原则”早已名存实亡
很长一个时期,日本政府一直声称坚持“武器出口三原则”,谨慎出口武器这一国策和“无核三原则”等限制性防卫政策,共同构成了战后日本国家形态——和平国家的基础。
“武器出口三原则”,即“坚持不向共产党国家、受联合国决议制裁的有关国家以及国际冲突当事国出口武器”,是1967年4月佐藤荣作首相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正式提出的。1976年2月,三木武夫内阁进一步加强了武器出口限制 ,“慎重向三原则范围以外的地区出口武器、与武器有关的设备或准武器”。1981年1月,日本国会作出了《关于武器出口问题的决议》,日本实际上成为完全禁止武器出口的国家,不仅不能出口武器,也不能与外国联合开发和生产武器。虽然1983年中曾根康弘内阁把提供给美国的武器技术排除在“武器出口三原则”之外,但总体来说,日本历届政府基本上禁止出口武器以及与外国联合开发、生产武器。
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小泉、安倍等新保守主义的上台,形势发生了变化。2004年小泉内阁制定了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的方针,“日美两国或以美国为主多国联合研发生产的武器,以及与支持反恐和打击海盗的国际合作有关的武器”将不再受到武器出口限制。2004年12月,日本以“朝鲜发射导弹”为契机,决定与美国共同开发拦截导弹并允许向美国出口相关武器及零部件。这是日本对“武器出口三原则”的第一次实质性突破。2006年6月,日本首次以政府开发援助方式向外国提供武器,决定向印尼提供三艘用于反恐及打击海盗的巡逻艇。
2011年10月27日,日本安全保障会议决定放宽武器出口限制,日本企业被允许参与美澳或北约的武器研发和生产,并允许在以“和平与人道”目的下向有关国家提供武器装备。12月27日,野田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发表谈话,将“武器出口三原则”修订为“允许向和平贡献、国际合作个案的海外转移防卫装备品、允许在保证目的外不使用和不向第三国转移等严格管理前提下出口、允许向与日本有安保关系的国家以及这些国家合作开发、生产有利日本安保的情况下出口”。这是日本政府40多年来首次根本性放宽武器出口政策,标志着日本武器出口政策出现重大转变。
根据上述转变,2012年日本开始筹划与美国之外的国家研发武器装备。2月,日韩开始探讨在隐形战机研制领域进行合作的可能性。3月初,日本决定与英国政府就四个项目联合开发武器,其中包括155毫米榴弹炮的“自动装填装置”。7月初,日本政府开始与法国方面就联合研发和生产武器装备进行协商。与此同时,日本开始尝试向国外提供或出售武器装备。2012年3月23日,日本政府表示将通过政府开发援助向菲律宾提供巡逻艇。8月下旬,自卫队开始向印度尼西亚、越南、东帝汶、柬埔寨、蒙古和汤加等国提供扫雷和医疗等方面的技术援助。12月18日,日本在与海地达成“不转为军用目的”协议后把陆上自卫队赴海地救灾用手枪等武器装备提供给海地政府。这是日本2011年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以来首次向海外提供武器装备。2013年12月,安倍政府在“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明确提出将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
从上面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逐步放宽了“武器出口三原则”,从出口内容与出口对象上都获得了突破:先是对同盟国美国出口军事技术,然后是与美国联合开发,再同意向美出口武器及零部件;又把出口及合作开发对象由美国一国扩大至向“和平贡献、国际合作个案的海外”、“与日本有安保关系的国家”。“武器出口三原则”早已名存实亡。
从“原则禁止”转变为“原则解禁”
2014年4月1日,安倍政府终于彻底废除了“武器出口三原则”,出台了“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日本将在下述情况下允许出口武器装备和技术:1,有助于促进和平贡献和国际合作;2,有助于日本的安全保障;3,日本还可与以美国为首的安保领域合作国共同开发和生产武器装备。由此,日本大幅放宽出口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的条件,完成了从“原则禁止”武器出口到“原则解禁”武器出口的根本性转变。
2014年5月2日,安倍首相在伦敦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会谈,双方协议“推进两国共同开发防务装备产品”。5月5日,安倍又与法国总统奥朗德举行会谈,商议“以无人机领域为中心推进双边防卫装备合作”。日本企业正纷纷加快进军国际市场的速度,打算通过与世界领先的美国或欧洲企业合作,提高出口竞争力。如三菱电器决定与英国大型军工企业MBDA携手开发红外线传感与诱导系统,以提高空对空导弹命中率;住友精密工业等企业已经开始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展开协商,讨论共同开发战斗机着陆冲击力缓冲装置等。
6月19日,日本防卫省敲定了新防卫产业扶植战略,由“政府主导积极参与国际共同开发”的新战略,代替了原来的“推进防卫装备国产化”的旧战略。日本政府认为,在防卫产业国际合作进展迅速的背景下,要培育本国防卫产业,必须依据“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由政府主导参与防卫装备的国际联合开发,加强国际合作,以提高日本防卫装备及相关技术的国际竞争力,这可以汲取他国先进技术、削减研发和生产成本。这是44年来日本首次调整以防卫装备国产化为基调提出的方针。为此,防卫省计划于2015年新设防卫装备厅,统一管理负责研发采购的技术研究部和装备设施本部。
潜在市场有多大
日本《东京新闻》分析认为,“武器出口三原则”的核心是“禁止武器出口”,而新“三原则”的核心则是“允许出口武器”。安倍从根本上解禁日本的武器出口,意味着日本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国际研发和生产武器的对象,其防卫企业将迅速抢占国际军火市场。反过来,巨额的出口利润会带动本国防卫企业的研发生产能力,并将研制生产的先进武器用于装备本国自卫队,从而直接提高自卫队的战斗力,可能会使日本不依赖美国就能成为“军事强国”。 日本有1000多家涉及防卫生产的企业,其中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10多家骨干企业,为自卫队提供90%以上的武器装备。但是,目前这些企业军工产品仅占其总产品的2%~10%,尚有很大潜力。日本防卫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科技水平都比较强,在多个领域都有独到之处。虽然日本被禁止建造航母、核潜艇等攻击性武器装备,但日本在中等以下舰艇的设计和建造技术上都是很强的,如“苍龙”级常规潜艇处于世界顶级水平,其水下航行时间长、静音效果好、打击能力强、机动性高。日本在先进飞机的设计方面与美国等还有距离,但其加工能力很强;在陆战武器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此外,日本防卫企业的电子技术、光学仪器等都具世界一流水平,如日本产的光学侦察卫星是世界领先的。
日本一些官员和专家认为,日本有望出口的武器装备,包括川崎重工生产的柴油动力潜水艇以及“新明和US-2”水上飞机。据悉,自去年以来防卫省已经接到了11批次报价。新明和工业向印度出口海上救援飞机US-2,作为解禁武器出口后的一笔大单备受关注,这将是日本首次向美国之外的国家正式出口武器装备。澳大利亚有意用日本“苍龙”级潜艇替代其现役潜艇,如果这个计划实现的话,将是日本在战后最大规模同时也是最具影响的武器出口。此外,三菱重工获准在名古屋特许生产美国下一代主力战机F-35,也使得未来搭载日本产零部件的同型战机销往其他国家成为可能。
日本解禁武器出口会对国际军火市场产生多大冲击?日本武器的研发、生产能力相当强,确实具有武器出口的能力与潜力,政府与企业的出口意愿也很强烈。不过,虽然日本防卫产品水平很高,产能也相当大,但缺乏传统的市场。国际军火市场现在基本上被几个大国垄断,日本要想重新打入这个市场并不容易,要面临欧美军火巨头的激烈竞争,日本企业的技术实力、成本竞争力都将在全球范围内接受考验。
当然,一些国家对日本的军火出口还是有相当的需求,比如菲律宾等国。另外,美国不生产的一些产品,如常规潜艇,日本也具有一定优势。从长远来看,以日本企业的管理、高效的运作模式,一旦把主要力量投向军火市场,将会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日本企业虽然并没有绝对的技术优势,但如果把精力集中到这个领域,且有着国际市场的支撑,在价格和服务上会有相当的优势。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年日本夺下国际民用汽车、家电市场的历史中得到参考。日本向澳大利亚出口潜艇将直接冲击欧洲的传统潜艇生产商,德国、法国、瑞典的相关企业将会有相当大的压力。
进一步走向“正常国家”
日本解禁武器出口,将解决其防卫生产规模偏小、造价高的弊端,起到“迂回提升军力”的作用,慢慢通过对自卫队的改变,为走上“正常国家”的道路做铺垫。日本理解的“正常国家”就是:别的国家做什么,日本也可以做什么。日本希望通过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正常出口武器,参与国际事务,真正使日本摆脱战败国的形象,显示出自己的大国地位。21世纪初,日本的防卫力量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就其防卫力量性质的转型来看,“防卫厅”已改称“防卫省”,“自卫队”在实质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防军”。但从日本自卫队的结构性转型来看,其自动化指挥系统尚在建设阶段,联合作战能力有待加强;远程攻击能力不足;大规模远程投送手段与能力相对不足。随着解禁武器出口,日本相关防卫技术将得到极大的推动与发展,将为日本防卫力量转型、走向“正常国家”提供巨大推动力。
安倍内阁极力推动修改“和平宪法”、寻求拥有“集体自卫权”和“先发制人的打击能力”,而发展坚实的防卫产业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保证。解禁武器出口必将促进防卫产业的新繁荣,并由此获取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在防卫产业推动经济的同时,安倍的“军事强国之梦”也将走上快车道。
另一方面,解禁武器出口也让日本多了影响地区形势及有关国家武器装备态势的手段,有利于维护其战略利益。如安倍政府将联手“对抗中国”纳入视野,企图利用武器出口牵制防范中国,借此“紧密团结”那些对中国心怀不满的国家。由此看来,如果日本在国际军火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话,日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将会得到提升,势必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影响中国的和平发展。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作者为国防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