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婴儿预防接种注射体位,提高免疫接种的质量。
方法:选取2013年3月中在我疾控中心接种门诊接种注射的150名婴儿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0例。A组的婴儿采取斜卧位注射,B组婴儿采取环抱坐位注射,C组婴儿采取传统坐位注射。注射后分发自制婴儿疼痛程度评定表,观察比较三组婴儿的疼痛情况、不良反应以及家长对于注射舒适度的满意度,总结经验。
结果:经过调查后,A、B两组的婴儿在注射时比较安静,满意度较高,疼痛反应以及不良反应较少,C组婴儿在注射时较为紧张烦躁,满意度较低,疼痛反应以及不良反应较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婴儿预防接种注射体位对于提高免疫接种的质量重要作用,斜卧位和环抱坐位注射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减轻婴儿的疼痛,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预防接种注射体位疼痛反应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292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183-02
婴儿的神经系统会受到经常性和持久性疼痛的损害,由于刺激和疼痛会激发应激反应,对于缺乏相应应激适应能力的婴儿就会出现生理失调的情况[1]。在以往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对于儿童预防接种中引起的疼痛反应不够重视,对于注射疼痛的相关研究比较少。然而预防接种虽然是必要的,但也是具有伤害性和刺激性的,在实践中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注射不良反应[2]。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疫苗注射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进行质量管理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此,我疾控中心接种门诊专门为探讨婴儿预防接种注射体位,提高免疫接种的质量专门成立研究小组,现将研究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3月中在我疾控中心接种门诊接种注射的150名婴儿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0例。其中男婴82例,女婴68例。年龄为1到12个月。肌肉注射117例,皮下注射33例。所有婴儿没有任何疫苗接种禁忌证或过敏史,且近期没有出现过不适现象。比较三组性别、年龄等相关资料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首先在接种之前需要详细询问婴儿监护人关于婴儿的健康状况,有无疫苗接种禁忌或过敏史等,需要排除对于接种有禁忌或过敏的婴儿。此外,要向婴儿家长详细阐述接种有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处理方式,在接种之后需要多喝水以促进新城代谢从而避免不良反应,如果接种后出现发热超过38.4℃等情况需要退药等等。
注射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常规酒精消毒,规范操作,根据疫苗的性质选取三角肌皮下或者肌肉注射。A组婴儿由家长按哺乳姿势让婴儿斜躺在身上,头部枕于家长臂弯处。B组婴儿面向家长坐于家长腿上,将双下肢分别伸向身体两侧,家长双手环保婴儿躯体,用前胸和头面部轻抚婴儿头部。
婴儿在接种后若出现红肿、硬结现象,则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将毛巾浸泡于温开水中,然后取出敷在红肿、硬结部位,每日3次,每次10到15分钟,进行2天,若2天后无明显改善效果,则使用50%浓度的硫酸镁溶液,继续湿热敷。对观察组婴儿采取质量管理,在进行接种的前后都进行护理干预,在接种6小时后无论是否出现局部红肿、硬结等不良反应,都在早期使用温开水毛巾进行湿热敷3天,每日3次,每次10到15分钟,并在接种24小时内、7天、14天进行随访,跟踪调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并即时记录。
1.2不良反应判断标准。接种后不良反应按照反应的程度和表现分为弱反应、中反应以及强反应。弱反应:疼痛反应不明显,婴儿较为安静,红肿范围小于等于2.5cm,体温处于37.1到37.5℃;中反应:有一定疼痛反应,婴儿有不适反应,红肿范围在2.6到5cm之间,体温处于37.6到38.5℃。强反应:婴儿出现烦躁,疼痛较重,红肿范围大于等于5.1cm,体温大于等于38.6℃,甚至伴随淋巴结肿大发生。
1.3统计学分析。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经过调查后,A、B两组的婴儿在注射时比较安静,满意度较高,疼痛反应以及不良反应较少,C组婴儿在注射时较为紧张烦躁,满意度较低,疼痛反应以及不良反应较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预防接种制度是我国实行的一种用于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和疾病预防的重要制度,其优点是投入低且效能高,目前已经在法律中有明确规定保障幼儿获得预防接种的权利[3]。目前疫苗接种过程中接到的投诉很多,有时甚至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究其原因是因为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于子女过分疼爱,此外,预防接种疫苗所造成的不良反应本身就比较多,注射会产生固有的疼痛反应,外加在接种疫苗后往往没有进行家庭中的护理,都使得婴儿在接种后的正常反应加重。所以减少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非常重要,这需要负责质量管理的护理人员具备耐心和责任心,进行接种时要规范操作,采取更适宜的注射体位,对婴儿及家长要做好接种前后的护理知识教育。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预防疾病既经济又有效的公共卫生体系,预防接种事业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选取合适的注射体位的意义非常重大,护理人员工作在疫苗接种的第一线,需要正确认识预防接种注射后后进行质量管理以及防止不良反应的重要性,筛选符合的接种对象,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并进行规范的操作,并在接种之后对接种婴儿及其家人做好护理辅导工作[4]。研究证明,婴儿预防接种注射体位对于提高免疫接种的质量重要作用,斜卧位和环抱坐位注射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减轻婴儿的疼痛,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静敏,杨永红.四种疫苗的不良反应[J].中国计划免疫,2012,10(31):299一300
[2]周翠云.减少预防接种疫苗不良反应的措施探讨[J].临床和检验杂志,2013,6(4):153一154
[3]王文蔚,朱红叶,徐协平.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反应分析及防治策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33(30):7一8
[4]汪洋杰,张玉敏,王薇,等.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况及对策[J].河北医药,2012.25(9):693-694
方法:选取2013年3月中在我疾控中心接种门诊接种注射的150名婴儿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0例。A组的婴儿采取斜卧位注射,B组婴儿采取环抱坐位注射,C组婴儿采取传统坐位注射。注射后分发自制婴儿疼痛程度评定表,观察比较三组婴儿的疼痛情况、不良反应以及家长对于注射舒适度的满意度,总结经验。
结果:经过调查后,A、B两组的婴儿在注射时比较安静,满意度较高,疼痛反应以及不良反应较少,C组婴儿在注射时较为紧张烦躁,满意度较低,疼痛反应以及不良反应较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婴儿预防接种注射体位对于提高免疫接种的质量重要作用,斜卧位和环抱坐位注射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减轻婴儿的疼痛,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预防接种注射体位疼痛反应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292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183-02
婴儿的神经系统会受到经常性和持久性疼痛的损害,由于刺激和疼痛会激发应激反应,对于缺乏相应应激适应能力的婴儿就会出现生理失调的情况[1]。在以往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对于儿童预防接种中引起的疼痛反应不够重视,对于注射疼痛的相关研究比较少。然而预防接种虽然是必要的,但也是具有伤害性和刺激性的,在实践中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注射不良反应[2]。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疫苗注射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进行质量管理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此,我疾控中心接种门诊专门为探讨婴儿预防接种注射体位,提高免疫接种的质量专门成立研究小组,现将研究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3月中在我疾控中心接种门诊接种注射的150名婴儿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0例。其中男婴82例,女婴68例。年龄为1到12个月。肌肉注射117例,皮下注射33例。所有婴儿没有任何疫苗接种禁忌证或过敏史,且近期没有出现过不适现象。比较三组性别、年龄等相关资料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首先在接种之前需要详细询问婴儿监护人关于婴儿的健康状况,有无疫苗接种禁忌或过敏史等,需要排除对于接种有禁忌或过敏的婴儿。此外,要向婴儿家长详细阐述接种有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处理方式,在接种之后需要多喝水以促进新城代谢从而避免不良反应,如果接种后出现发热超过38.4℃等情况需要退药等等。
注射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常规酒精消毒,规范操作,根据疫苗的性质选取三角肌皮下或者肌肉注射。A组婴儿由家长按哺乳姿势让婴儿斜躺在身上,头部枕于家长臂弯处。B组婴儿面向家长坐于家长腿上,将双下肢分别伸向身体两侧,家长双手环保婴儿躯体,用前胸和头面部轻抚婴儿头部。
婴儿在接种后若出现红肿、硬结现象,则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将毛巾浸泡于温开水中,然后取出敷在红肿、硬结部位,每日3次,每次10到15分钟,进行2天,若2天后无明显改善效果,则使用50%浓度的硫酸镁溶液,继续湿热敷。对观察组婴儿采取质量管理,在进行接种的前后都进行护理干预,在接种6小时后无论是否出现局部红肿、硬结等不良反应,都在早期使用温开水毛巾进行湿热敷3天,每日3次,每次10到15分钟,并在接种24小时内、7天、14天进行随访,跟踪调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并即时记录。
1.2不良反应判断标准。接种后不良反应按照反应的程度和表现分为弱反应、中反应以及强反应。弱反应:疼痛反应不明显,婴儿较为安静,红肿范围小于等于2.5cm,体温处于37.1到37.5℃;中反应:有一定疼痛反应,婴儿有不适反应,红肿范围在2.6到5cm之间,体温处于37.6到38.5℃。强反应:婴儿出现烦躁,疼痛较重,红肿范围大于等于5.1cm,体温大于等于38.6℃,甚至伴随淋巴结肿大发生。
1.3统计学分析。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经过调查后,A、B两组的婴儿在注射时比较安静,满意度较高,疼痛反应以及不良反应较少,C组婴儿在注射时较为紧张烦躁,满意度较低,疼痛反应以及不良反应较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预防接种制度是我国实行的一种用于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和疾病预防的重要制度,其优点是投入低且效能高,目前已经在法律中有明确规定保障幼儿获得预防接种的权利[3]。目前疫苗接种过程中接到的投诉很多,有时甚至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究其原因是因为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于子女过分疼爱,此外,预防接种疫苗所造成的不良反应本身就比较多,注射会产生固有的疼痛反应,外加在接种疫苗后往往没有进行家庭中的护理,都使得婴儿在接种后的正常反应加重。所以减少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非常重要,这需要负责质量管理的护理人员具备耐心和责任心,进行接种时要规范操作,采取更适宜的注射体位,对婴儿及家长要做好接种前后的护理知识教育。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预防疾病既经济又有效的公共卫生体系,预防接种事业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选取合适的注射体位的意义非常重大,护理人员工作在疫苗接种的第一线,需要正确认识预防接种注射后后进行质量管理以及防止不良反应的重要性,筛选符合的接种对象,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并进行规范的操作,并在接种之后对接种婴儿及其家人做好护理辅导工作[4]。研究证明,婴儿预防接种注射体位对于提高免疫接种的质量重要作用,斜卧位和环抱坐位注射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减轻婴儿的疼痛,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静敏,杨永红.四种疫苗的不良反应[J].中国计划免疫,2012,10(31):299一300
[2]周翠云.减少预防接种疫苗不良反应的措施探讨[J].临床和检验杂志,2013,6(4):153一154
[3]王文蔚,朱红叶,徐协平.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反应分析及防治策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33(30):7一8
[4]汪洋杰,张玉敏,王薇,等.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况及对策[J].河北医药,2012.25(9):693-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