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上流传着描述“中国式父母”的段子,让很多人共鸣:
“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少年宫。7岁:我给你报了奥数班。15岁:我给你报了重点中学。18岁: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23岁:我给你报考了公务员。32岁: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
每一位父母,都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为自己的孩子补课,只为孩子在高考中能够拔得头筹,继续家族荣耀。结果最终,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有的孩子在日记里咒骂母亲导致母亲最终开枪自杀,有的孩子为了满足父母虚荣心伪造自己哈佛大学生的身份……
有一种父母,他们将孩子看作是自己的延伸或附属品,不承认孩子的自主性,只想处处管制他们,认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这种父母,被心理学家称为“自恋父母”。他们对事十分主观,无法与孩子产生同理心。
《晚熟时代》的这一段分析了自恋父母的成因,那些已成父母,心智上却还是孩子的人,只会让孩子成为“早熟”的牺牲品。
20世纪90年代,美国和英国分别有人提出“自恋父母”一词。利瓦伊表示:“自恋父母是以极其亲近、近乎占有的方式来对待小孩,因此对小孩的逐渐独立特别吃味。……面临子女的独立,自恋父母将有失落感;孩子过去是他们尊严的重要来源。”
而史丹福则称这种现象为自恋依附:“子女的存在永远是为了父母的利益。”
美国心理学家拉普波特指出:自恋父母“对小孩行为的要求,是基于他们视子女为自己的延伸;因为他们需要子女来代表自己,于是要求子女依他们的方法生活,唯有这样才可以符合父母情感上的需要”。
自恋父母于是常常说:要“将火炬传下去”、“维护家庭的形象”、“让爸妈骄傲”,也常指责小孩“表现太弱”、“太夸张”,没达到应有的水平,等等。
小孩常被要求扮演他们的角色,甚至每逢外人来就不自觉地表演他们的专长,来让父母有面子。
反之,在孩子的童年记忆里,很少有被父母单纯地疼爱或真诚赞赏的记忆;所有爱和赞赏的记忆,都和自己符合父母的要求有关。
这是一般的状况。
用荣格理论来说,父母虽然已成为父母,但心智上还是孩子或战士,还想要获得注意力,想要更多的竞争和胜利,而子女变成了这些需要的工具罢了。
自恋父母视子女为自己的延伸
在我的咨询个案中,有一位叫士敏的男性,长期处在与父母的冲突中。从高中以来,父亲就不断逼他继承家业从商,不惜嘲笑他所热爱的文艺创作,甚至还在学校的展览上当面羞辱士敏当时最崇拜的美术老师。
而这冲突一直陆续不断,反而让士敏更是执意走上这一条路,包括后来读工业设计系、从事广告工作、经营个人工作室。许多年过去了,每次家庭聚会,父亲还是不假辞色地嘲笑他的工作,说他赚没三两银子,说自己当年的收入已经是士敏的十来倍了。甚至还对士敏的女朋友讽刺说:“这样的男人,你怎么敢嫁他?小心饿死。”
我们的会谈持续了半年,士敏才好不容易稍微摆脱了罪恶感的沉重负担。
与自己儿子争宠的父亲
这次见面离上次已经将近四年。士敏结了婚,也有了一个小孩。
这次问题是出现在他搬出去以后,母亲不断地干扰,每次遇到亲戚就不断控诉士敏的不孝。
士敏说,当初是妈妈抱怨住在一起要帮忙带小孩、当老妈子,再加上有了小孩,房子的确太小了,也就在妈妈没反对的情形下搬了出去。没想到,他和妻子及小孩的生活愈来愈紧密,妈妈反而开始责备他是有阴谋地骗她而搬出去的。
这些年来,随着妈妈的四处控诉,许多长辈愈来愈受不了,忍不住跟士敏说起许多陈年往事。
原来,自己的父亲一直到死前都还在抱怨祖父母因为没钱供他上学而误了他一生;年轻就上台北的父亲,在工作场合认识了母亲,但带回南部老家却遭祖父母反对;父亲原本想分手,但母亲却以自杀相逼。
母亲后来以这原因,拒绝接年老后的祖父母北上同住,祖父母只好一直在两个叔叔家轮流住。
士敏说起自己的童年,在小学以前都是在嘉义乡下度过的。他从一出生,就被父母帶回南部给祖父母带。祖母很疼他,甚至说他是自己的小儿子。然而,祖父母搬上台北后,每次他要去叔叔家找他们,都惹来父母一番怒骂。
他说,那一天,他听着叔叔又提到一些陈年往事,忽然才想到:父亲从小就都很气他,是不是因为父母恨祖父母,于是牵连到他身上?
“有没有这种可能:你父亲一直都在计较他没得到父母的爱。他和你的两个叔叔争宠,甚至也和你这个祖父母最疼爱的老幺争宠。这种争宠是潜至无意识层次的,于是对你从小所作所为的一切都要加以贬抑,他才觉得自己比你棒,比你更值得他父母的爱?”
我继续说:“而你妈妈,他的太太,两人一样都是从没有真正长大,总是在跟所有人计较和竞争,甚至连自己的子女也是如此。在潜意识里,她无法忍受你们的生活不是以她为重心,她不再是大家注意的焦点。所以,才不断地批评,不断地对你们夫妻做这种情感的需索?”
过去的社会关系,为我们养育孩子提供帮助
现在的父母是否愈来愈不成熟,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
临床遇到的个案毕竟是少数,不能代表大多数,这是一个原因。另一个要考虑的是,现在父母不像过去有十足的支持,现在父母是单兵作战。
在过去的时代,虽然体罚子女是常态,是十分普遍的行为,但几乎没听过有像现在将子女活活打死的新闻,因为过去的父母固然认为教训自己的小孩是合理的,但在过去的社会关系里自然会产生足够的监控效果,监控着包括父母在内的每一个人,让父母的行为受到约束,而不至于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