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处在“当下”语境的艺术家,大都身披“时尚”的色彩,不少人在来去匆的中失去了自己,也失去了艺术;然而,同是处于“当下”语境下,亦有人在面对喧嚣的“江湖市井”,定力不移,追求不变,对自己的艺术选择,始终如一,寂寞此中,辛勤耕耘。
景德镇著名陶瓷艺术大师陆如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画家、陶艺家。他的举止行为、问学、为艺术,没有时下的浮躁之风,处事淡泊,心态宁静,为他笔下水墨花鸟以及陶艺创作一样,朴素清丽、情境优美、文意幽婉,而且精湛圆润,处处用心,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陆如先生的艺术以综合性见长,收自综合,也结晶于综合,使绘画与陶艺两种不同品类互融互动、共生共长,并由此形成他独特的艺术个性与艺术风格。
出身于陶艺世家的陆先生,其艺术发端与渊源,除了得益于父亲陆云山先生的教诲之外,还可追溯到清末明初的“珠山八友”的艺术精神、风格、手法与气息的陶冶,在时间长河中积淀的景德镇文化特色的影响,并在此后的数十年中,除孜孜不倦、寂寞耕耘,潜心从艺,还融入了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感受,并以自己的精神理想为引导,成为以生命最直接的感知力去面对艺术创作的艺术家。
被誉为瓷都的景德镇文化是以陶瓷艺术为中心结构的,并因此形成了一个自律的审美体系的文化,其内涵包括了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在它发展、成熟的漫长过程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陆如先生已是在这一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他继承了这一文化源流,又发展着这一文化特色,成为承前启后的一代艺术家。
二
无论是绘画,还是陶艺创作,陆如先生始终不离文化主题。因为,他笔下的奇花异草馨香有色、灵禽鸣舞以及陶瓷创作,都漾溢着中国文化的“回收”意向与书卷气,且专注于感性生命的精神,强调笔墨之间、陶资造型与设色之间的典雅、优美的文化意趣,而且在其中还分寸得体的汲取了某些民间艺术的情趣意蕴,这两都在陆如先生这里既体现着文化传统,又体现着现实的创造精神。
在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形成了陆如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意识;使他的艺术成为一个整体,有自身的继承性、连贯性,也有自身的创造性与完整性,甚至还存在着某种封闭性——保留传统中有价值的意义结构不被失落与开放性——吸收当代文化发展中的某些最新信息与成果,以补充自己;这样做,反倒保持了他艺术内蕴的统一与纯正,保留了更多自然纯朴的本土文化的状态与心理。只要细读陆如先生的作品,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陆先生的绘画,基本以江南文化画笔意、墨法为宗,属小写意,强调内在意蕴,在收放遁变中呈现点、线、墨、色的美感与韵味,在艺术取向上,他追求逸笔草草、笔断意连、虚实相间的结构方式,关注一花一鸟意象的本质性表现,关注水墨本体的本质性表现,在笔简墨精的前提下,达到精妙的审美境界。这些作品,笔与墨、点与线、方与圆、曲与直、精与细、疏与密、动与静、刚与柔、干与湿、浓与淡的和谐配置,在宣纸与陶瓷的不同质地上,呈现了不完全相同的视觉效果——意象范畴的笔墨分别在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中产生质地不同的审美愉悦感;尽管为此,我们却同样感受到内在力量与内蕴的文化气息的涌动与漾溢。
无庸置疑的是,陆如先生是以景德镇文化传统为出发点,对自己人事与选择的艺术进行了扬弃、超越、想象、创造的,他或以香花飞禽的主题方式,或以思维想象的方式,或以材料质地的方式,或以笔墨的美感力量,或以意象构图的方式……,加以形式化、符号化和精神化的表现,形成自觉的追求与整体风格。
全面解读陆如先生的作品,不难发现,他的继承与按续中,同时追求着发现与创造。当他把文人画的笔墨情调与花鸟图式转移到陶瓷艺术中时,他面临的是艺术与技术、高雅与实用、材质与表现等转换的难度。当他终于驾驭了水墨与陶艺的和谐统一浑然时,他体味出陶瓷作为材料的肌理、质地的韵味与美感,寻找到了把情感、美感与技术统一的材料质地深层的表现方式,使材料质地与艺术追求中的生命感相吻合,在游刃有余与将错就错中,获得理想的“造型变化”与“笔墨转换”,并在其中体现出一种不可知的力量感。
这里,艺术与技术的转换与结合,产生了一种结构性的张力、感情的释放因而获得了极广阔的空间。
三
陆如先生的艺术,具有源于深层结构的文化气质和精神体验的深沉与宁静。他追求稳定与文化韵味浓郁的主题,不放弃抒情性和诗意的内质;他的作品是文化气息很浓的艺术创造,他把视觉中的自然形态“解构”为点、线、笔、墨,再按表现性的本质特点,去“重构”形式情韵,建立一种特殊的秩序美。
在实际上,我们更着重的是,陆如先生艺术的整体意义——它体现为一种文化精神走向,一种理想而独特的形式体系,是传统与现代、价值与观念的审美创造与结晶;并且,它同时也成为艺术家的审美的生命存在方式。
责编/赵小来
处在“当下”语境的艺术家,大都身披“时尚”的色彩,不少人在来去匆的中失去了自己,也失去了艺术;然而,同是处于“当下”语境下,亦有人在面对喧嚣的“江湖市井”,定力不移,追求不变,对自己的艺术选择,始终如一,寂寞此中,辛勤耕耘。
景德镇著名陶瓷艺术大师陆如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画家、陶艺家。他的举止行为、问学、为艺术,没有时下的浮躁之风,处事淡泊,心态宁静,为他笔下水墨花鸟以及陶艺创作一样,朴素清丽、情境优美、文意幽婉,而且精湛圆润,处处用心,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陆如先生的艺术以综合性见长,收自综合,也结晶于综合,使绘画与陶艺两种不同品类互融互动、共生共长,并由此形成他独特的艺术个性与艺术风格。
出身于陶艺世家的陆先生,其艺术发端与渊源,除了得益于父亲陆云山先生的教诲之外,还可追溯到清末明初的“珠山八友”的艺术精神、风格、手法与气息的陶冶,在时间长河中积淀的景德镇文化特色的影响,并在此后的数十年中,除孜孜不倦、寂寞耕耘,潜心从艺,还融入了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感受,并以自己的精神理想为引导,成为以生命最直接的感知力去面对艺术创作的艺术家。
被誉为瓷都的景德镇文化是以陶瓷艺术为中心结构的,并因此形成了一个自律的审美体系的文化,其内涵包括了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在它发展、成熟的漫长过程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陆如先生已是在这一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他继承了这一文化源流,又发展着这一文化特色,成为承前启后的一代艺术家。
二
无论是绘画,还是陶艺创作,陆如先生始终不离文化主题。因为,他笔下的奇花异草馨香有色、灵禽鸣舞以及陶瓷创作,都漾溢着中国文化的“回收”意向与书卷气,且专注于感性生命的精神,强调笔墨之间、陶资造型与设色之间的典雅、优美的文化意趣,而且在其中还分寸得体的汲取了某些民间艺术的情趣意蕴,这两都在陆如先生这里既体现着文化传统,又体现着现实的创造精神。
在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形成了陆如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意识;使他的艺术成为一个整体,有自身的继承性、连贯性,也有自身的创造性与完整性,甚至还存在着某种封闭性——保留传统中有价值的意义结构不被失落与开放性——吸收当代文化发展中的某些最新信息与成果,以补充自己;这样做,反倒保持了他艺术内蕴的统一与纯正,保留了更多自然纯朴的本土文化的状态与心理。只要细读陆如先生的作品,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陆先生的绘画,基本以江南文化画笔意、墨法为宗,属小写意,强调内在意蕴,在收放遁变中呈现点、线、墨、色的美感与韵味,在艺术取向上,他追求逸笔草草、笔断意连、虚实相间的结构方式,关注一花一鸟意象的本质性表现,关注水墨本体的本质性表现,在笔简墨精的前提下,达到精妙的审美境界。这些作品,笔与墨、点与线、方与圆、曲与直、精与细、疏与密、动与静、刚与柔、干与湿、浓与淡的和谐配置,在宣纸与陶瓷的不同质地上,呈现了不完全相同的视觉效果——意象范畴的笔墨分别在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中产生质地不同的审美愉悦感;尽管为此,我们却同样感受到内在力量与内蕴的文化气息的涌动与漾溢。
无庸置疑的是,陆如先生是以景德镇文化传统为出发点,对自己人事与选择的艺术进行了扬弃、超越、想象、创造的,他或以香花飞禽的主题方式,或以思维想象的方式,或以材料质地的方式,或以笔墨的美感力量,或以意象构图的方式……,加以形式化、符号化和精神化的表现,形成自觉的追求与整体风格。
全面解读陆如先生的作品,不难发现,他的继承与按续中,同时追求着发现与创造。当他把文人画的笔墨情调与花鸟图式转移到陶瓷艺术中时,他面临的是艺术与技术、高雅与实用、材质与表现等转换的难度。当他终于驾驭了水墨与陶艺的和谐统一浑然时,他体味出陶瓷作为材料的肌理、质地的韵味与美感,寻找到了把情感、美感与技术统一的材料质地深层的表现方式,使材料质地与艺术追求中的生命感相吻合,在游刃有余与将错就错中,获得理想的“造型变化”与“笔墨转换”,并在其中体现出一种不可知的力量感。
这里,艺术与技术的转换与结合,产生了一种结构性的张力、感情的释放因而获得了极广阔的空间。
三
陆如先生的艺术,具有源于深层结构的文化气质和精神体验的深沉与宁静。他追求稳定与文化韵味浓郁的主题,不放弃抒情性和诗意的内质;他的作品是文化气息很浓的艺术创造,他把视觉中的自然形态“解构”为点、线、笔、墨,再按表现性的本质特点,去“重构”形式情韵,建立一种特殊的秩序美。
在实际上,我们更着重的是,陆如先生艺术的整体意义——它体现为一种文化精神走向,一种理想而独特的形式体系,是传统与现代、价值与观念的审美创造与结晶;并且,它同时也成为艺术家的审美的生命存在方式。
责编/赵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