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是学习生涯的重点转折阶段,初中数学教学更是能够锻炼初中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因其环环相扣的解题步骤,除了要保持严密的逻辑思维,更应保证每一环节计算的准确度,才能对最终的正确答案做出保障,因此,本文将对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做出简单探究。
关键词:初中学生;初中数学;计算能力;提高方法
一、师生应意识到计算的重要性
有大部分学生在练习数学习题过程中,会有较高的错误率,甚至自身并未意识到错误所在,经常以粗心大意为借口。还有部分同学在计算过程中过于依赖计算器,其计算能力等得不到充分锻炼,便会明显下降。在初中时期,每一学年的重点都有所不同,但却都相互关联,因此教师应从初一学年开始就着重注意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对每一环节知识点的运算都能熟练进行,并能够将其综合运用。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一)寻找科学有效的计算方法
数学是一项理性学科,若要学好数学,对其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是无效的,教师应寻找适宜的计算方法,将其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做题中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首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让学生做到对新内容充分预习,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前用五分钟时间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若预习稍有欠缺,教师便可在课堂上将其补充[1]。在课堂的教学中重视数学方法的运用。如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引入时,可先提出问题:怎样解下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把②变形得 代入①,消去y进而求解。
2.讨论:本题有无别的解法?
(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引导学生分析能否从②式求得5y,再整体代入①进而求解)
3.若学生未考虑到新的方法时,进一步提出问题:本题两个方程中,未知数y的项有何特点?若两个方程相加会如何?能否相加?依据什么?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更易掌握本节教学内容。
(二)营造趣味性的课堂氛围
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并对数学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注重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还应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结合趣味的运算方式,让学生找到数字中所隐藏的规律。例如,现如今有多种趣味速算书籍,教师可以将其中所讲的数字运算方式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是很难。在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时,很多学生都会使用笔算或者通过计算器得知结果。教师可将速算法则引入课堂中,例如:在计算12×14时,可以通过趣味数学中的口诀进行解答,“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即:1×1=1,2+4=6,2×4=8,所以12×14=168。用简单的几个步骤就能省去很多笔算的时间,同时也可增加学生在完成计算习题中的乐趣。又如归纳平方差公式(a+b)(a-b)=a2-b2左边的特点时,可用“一同一反乘积”一句话描述,让学生准确、清晰哪些多项式能用公式计算。
(三)鼓励学生加强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存在一些差异,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的数学基础,循序渐进的进行数学计算练习,特别是变式(同一条题目变换条件)训练,不应急于求成。只是一味的进行大量的计算习题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此过程中更要寻找计算策略,总结计算经验,使学生学会简单的计算技巧。初中学生需要学习的计算内容较多,例如:有理数运算、乘方开方、解方程、二次根式运算等等。通过对多数学生的计算现象总结,发现多数学生在接触步骤较少的计算时错误几率很小,但若步骤稍为复杂,需要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或将数字之间进行转换时,就会提升错误率。若学生发生该种情况,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巩固知识体系,加强对计算能力的综合训练。
(四)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且正规的计算习惯,这样也有利于提升做题的正确率。在做题过程中,首先,应仔细审题,并明确运算过程中的先后顺序,例如:去括号时,是否按乘法分配律进行运算,计算乘方运算时应注意数字和符号是否参与乘方。其次,若数字需要在草纸上笔算,也应写清楚每一步骤的计算结果,避免因演算过程过于混乱而出现错误结果。因此,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规范学生草纸演算过程中的习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固定的草稿练习本,并对其不定期的检查,逐渐就会使学生养成规范的演算习惯[2]。
总结
进行初中数学计算能力训练,更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初中生的计算能力决定其今后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可运用有效的课堂策略,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做到有目的性的系統练习,从而使学生的计算水平与教学质量均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敬之.初中数学课堂训练的有效策略探析[J].理科考试研究,2015,22(22):21.
[2]王静.关于提高学生初中数学解题能力方法的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6,(10):212.
(作者单位:清远市清城区松岗中学)
关键词:初中学生;初中数学;计算能力;提高方法
一、师生应意识到计算的重要性
有大部分学生在练习数学习题过程中,会有较高的错误率,甚至自身并未意识到错误所在,经常以粗心大意为借口。还有部分同学在计算过程中过于依赖计算器,其计算能力等得不到充分锻炼,便会明显下降。在初中时期,每一学年的重点都有所不同,但却都相互关联,因此教师应从初一学年开始就着重注意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对每一环节知识点的运算都能熟练进行,并能够将其综合运用。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一)寻找科学有效的计算方法
数学是一项理性学科,若要学好数学,对其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是无效的,教师应寻找适宜的计算方法,将其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做题中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首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让学生做到对新内容充分预习,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前用五分钟时间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若预习稍有欠缺,教师便可在课堂上将其补充[1]。在课堂的教学中重视数学方法的运用。如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引入时,可先提出问题:怎样解下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把②变形得 代入①,消去y进而求解。
2.讨论:本题有无别的解法?
(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引导学生分析能否从②式求得5y,再整体代入①进而求解)
3.若学生未考虑到新的方法时,进一步提出问题:本题两个方程中,未知数y的项有何特点?若两个方程相加会如何?能否相加?依据什么?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更易掌握本节教学内容。
(二)营造趣味性的课堂氛围
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并对数学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注重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还应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结合趣味的运算方式,让学生找到数字中所隐藏的规律。例如,现如今有多种趣味速算书籍,教师可以将其中所讲的数字运算方式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是很难。在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时,很多学生都会使用笔算或者通过计算器得知结果。教师可将速算法则引入课堂中,例如:在计算12×14时,可以通过趣味数学中的口诀进行解答,“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即:1×1=1,2+4=6,2×4=8,所以12×14=168。用简单的几个步骤就能省去很多笔算的时间,同时也可增加学生在完成计算习题中的乐趣。又如归纳平方差公式(a+b)(a-b)=a2-b2左边的特点时,可用“一同一反乘积”一句话描述,让学生准确、清晰哪些多项式能用公式计算。
(三)鼓励学生加强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存在一些差异,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的数学基础,循序渐进的进行数学计算练习,特别是变式(同一条题目变换条件)训练,不应急于求成。只是一味的进行大量的计算习题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此过程中更要寻找计算策略,总结计算经验,使学生学会简单的计算技巧。初中学生需要学习的计算内容较多,例如:有理数运算、乘方开方、解方程、二次根式运算等等。通过对多数学生的计算现象总结,发现多数学生在接触步骤较少的计算时错误几率很小,但若步骤稍为复杂,需要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或将数字之间进行转换时,就会提升错误率。若学生发生该种情况,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巩固知识体系,加强对计算能力的综合训练。
(四)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且正规的计算习惯,这样也有利于提升做题的正确率。在做题过程中,首先,应仔细审题,并明确运算过程中的先后顺序,例如:去括号时,是否按乘法分配律进行运算,计算乘方运算时应注意数字和符号是否参与乘方。其次,若数字需要在草纸上笔算,也应写清楚每一步骤的计算结果,避免因演算过程过于混乱而出现错误结果。因此,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规范学生草纸演算过程中的习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固定的草稿练习本,并对其不定期的检查,逐渐就会使学生养成规范的演算习惯[2]。
总结
进行初中数学计算能力训练,更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初中生的计算能力决定其今后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可运用有效的课堂策略,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做到有目的性的系統练习,从而使学生的计算水平与教学质量均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敬之.初中数学课堂训练的有效策略探析[J].理科考试研究,2015,22(22):21.
[2]王静.关于提高学生初中数学解题能力方法的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6,(10):212.
(作者单位:清远市清城区松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