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政策下的就业拓展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niao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就业和失业
  
   就业与失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反映着劳动力市场状况。在双稳健政策环境下,为了全面了解劳动力市场的形势,要完善现有的就业统计和失业统计,并使之逐步与国际规范统计接轨。
  
   (一)就业和失业人口的分类
   1. 经济活动人口
   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劳动力和“失业”劳动力。“就业”和“失业”是劳动力资源处于被利用或被赋闲的两种状态。无论是就业还是失业,都存在一个被利用或被赋闲的程度问题,因而"就业"和“失业”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细分。
   2. 非经济活动人口
   非经济活动人口是指退出劳动力的劳动年龄人口。包括不具备劳动能力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资源(求学、在役军人等)。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和非经济活动人口之和为劳动年龄人口,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指标分析基础。
  
   (二)失业的原因和失业率
   一般说来,失业按其原因大体可分为以下七类:一是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形成的所谓摩擦性失业。其中,包括工人不满意现有工作,离职去寻求更理想的工作所造成的求职性失业。二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结构的特点,劳动力的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而引起的结构性失业。三是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技术性失业。四是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而引起的季节性失业。五是由于工资刚性引起的所谓古典失业。六是由于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周期性失业。七是由于有效需求水平过低而造成的需求不足型失业。
   按照国际惯例,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是可以并行的,两者相互补充。登记失业率反映政府目前最需要解决失业问题的重点对象;调查失业率反映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全面供求情况,为判断失业发展趋势和控制失业提供一些依据。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决定从2005年起正式开始城镇调查失业率的统计,到2007年达到每季度一次的抽样调查频率。
  
   (三)自然失业和充分就业
   1.自然失业
   在经济分析中,人们又把前述的各种失业简单地归结为两大类:一是因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周期性失业;二是因经济中某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造成的自然失业,自然失业者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例即为自然失业率。
   20世纪90年代初,大多数经济学家把自然失业率定在5.5%与6%之间即为充分就业。因为每当失业率滑落至这个低水平,通货膨胀率便上升。而到1997年,美国失业率一直维持在5%的水平以下,但通货膨胀率却保持温和。在失业津贴优厚的欧洲,自然失业率往往很高,达到6-7%。中国的情形与欧洲大不相同,专家们认为目前我国的自然失业率约为4%。
   2.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又称为需求不足失业, 凯恩斯所分析的非自愿失业正是这种周期性失业。总需求可以分为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其中,决定消费需求的因素是国民收入水平与边际消费倾向,决定投资需求的是预期的未来利润率(即资本边际效率)与利息率水平。消费需求的不足与投资需求的不足造成了总需求的不足,从而引起周期性失业。
   3.充分就业
   如果一个社会只存在自然失业,而不存在或已消除了由于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周期性失业,这种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的存在并不矛盾。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
   充分就业时之所以仍然有一定的失业,是因为经济中有些造成失业的原因(如劳动力的流动等)是难以克服的,劳动力市场总不是十分完善。这类失业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还是必要的。
   4.比较充分就业。
   党的十六大针对中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比较充分就业的目标。比较充分就业是什么样一个概念?结合中国现状,在双稳健政策下,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表述:一是人力资源得到较充分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二是就业渠道通畅,劳动者自主择业,自由流动,自主创业的环境更加良好。三是要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劳动者都能够得到就业机会或处于积极准备就业的状态;使社会失业率和平均失业周期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只要大部分人有机会就业,少量失业者又处于生活有保障和为再就业做准备状态,即达到比较充分的就业。
  
   二、经济增长模式与就业弹性
  
   (一) 经济增长模式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应该带来高就业。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01年年底的3.1%上升到2004年三季度的4.2%,高增长并未带来高就业。问题主要出在经济增长模式上。国际经验证明,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通常带来不同的就业效果。在双稳健政策下,实行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并举的发展战略,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是扩大就业的前提,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才能在维持现有就业水平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扩大就业;同时,扩大就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扩大就业,才能提供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让各种人才有用武之地,并使广大劳动者有机会分享发展的成果,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同步协调发展的目标。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误解,认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必然属于先进生产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必然属于落后生产力,因此要用前者代替后者。其实,这三类产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各有自己适应的范围,并不存在先进与落后之分。技术密集型产业可以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也可以同资本密集型产业结合。有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例如有些科研单位、新技术开发机构占有的物质资本并不多,但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属于智力劳动密集型,当然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如果把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结合起来看,有些劳动密集型行业也可以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较低,资本相对稀缺,不说用劳动代替资本,至少应当是两种要素各尽其用。事实证明,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此外,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存在广阔的就业空间。总之,在双稳健政策下,中国要千方百计创造出一条经济快速增长、就业机会也快速增加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 就业弹性
   所谓就业弹性系数,是指就业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即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相应地就业增长的百分点。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常常并不导致相同的就业增长。可以用就业弹性来衡量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果。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由于受到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表现出不同的互动模式,就业弹性的强度和方向也会有所不同。
   在目前双稳健政策下,如何协调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各级政府应该高度关注就业弹性,因为就业弹性系数是判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双稳健政策下,要想降低失业率,必须着力于就业弹性系数的合理回升。在1979-2000年间,第一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为0.06,意味着农业已经不再具有吸纳就业的潜力,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第二产业就业弹性为0.34,并且趋于下降,这与工业中出现资本增密的特点有关,这是指工业增长中越来越倾向于投入物质资本,投入的劳动力相应减少;第三产业就业弹性为0.57,保持较高的吸收就业能力,这是与大多数国家的演变趋势相一致的。因此,中国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三) 失业的经济损失
   从整个经济看,失业对经济最大的损失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在双稳健政策下,如何把失业的经济损失降到最小程度,也是我们必须深入认真研究的问题。理论上讲,只有达到充分就业,才能使实际国民收入接近并达到潜在国民收入水平,在一般情况下,它总小于潜在国民收入。失业率越是接近于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实际的国民收入就越是接近于潜在的国民收入。但是实际失业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这样直截了当地容易看出来。这是因为由于生产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不断增加和提高,潜在国民收入也总趋于提高。
  
   三、双稳健政策下就业拓展的原则
  
   双稳健政策下就业拓展的原则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的原则;二是提高就业弹性的原则;三是实现就业公平的原则。
  
   (一)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
   从长期来看,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切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发,一切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发,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要根据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把改革、发展、调整结构等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结合起来。要把企业改革的力度、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调整的强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走出一条既能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效益逐步提高,又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的新路子。既要致力于产业升级,又要注重拓展吸纳就业的能力;既要不断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又要尽量减少社会就业压力,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更好地运用主辅分离、辅业转制政策,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未来要按照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推进开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促进就业、改善生活的思路,安排好各项工作。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切实把着力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比较充分就业上来。
  
   (二)提高就业弹性是保持失业水平稳定和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
   一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据测算,每一单位固定资本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劳动密集型的轻纺部门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部门的2.5倍。针对目前下岗失业问题突出的情况,只有在提高产业科技含量、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同时,特别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岗位短缺的问题。其中,第三产业就业增长弹性大,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并存,在吸纳就业上有独特优势。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的人工成本,这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扩大出口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因此,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二要注重扶持中小企业。 一般而言,等量的资本投入,劳动密集型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的10倍以上。积极扶持中小企业,也是维护公平竞争、促进企业优胜劣汰的需要。因此,必须进一步落实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投融资、税收、技术服务、市场开发、信息咨询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它们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要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通过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使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与此同时,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并在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
  四要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目前我国城镇每10个从业人员中,就有3人以上选择了灵活就业方式。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将继续在缓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和解决就业增量难题方面,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推行和规范非全日制、临时性、阶段性和弹性工作时间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与此同时,建立与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相适应的新型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解除灵活就业者的后顾之忧。
  
   (三)实现就业公平是保持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目前,中国在促进就业方面存在着“四轻四重”:一是对城镇就业问题关注的力度远远重于关注农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力度;二是对正规部门失业问题关注的力度远远重于对非正规部门失业问题关注的力度;三是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关注的力度远远重于对普通人员就业问题关注的力度;四是对就业岗位关注的力度远远重于对就业环境关注的力度。
   现阶段,中国要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的就业普惠制就要努力矫正“四轻四重”,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就业问题,既要关心中国目前就业总量不足的问题,更要关心就业结构失衡的问题。目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都不是就业机会不够的问题,而是就业不公平、下岗不公平、待遇不公平的问题。在未来促进就业的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就业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人权,是公民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是要形成高度关注促进就业和实现公平就业的良好环境,使就业工作制度化和法制化。
其他文献
发改委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商业银行面临四大风险    国家发改委体改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商业银行面临四大主要风险,必须进行系统性的体制改革,在所有改革中,必须重视对金融监管部门的改革,避免其“官僚化”。   该所研究员崔峻岗说,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四大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上海证券报》    中欧纺织品贸易协议实现双赢中国纺织谨慎备战    6月11日,经过长达
期刊
以2004年12月11日为标志,我国已经平稳度过了入世前过渡期。进入后过渡期,我国市场将进一步全面开放,这势必会对我国的人民币汇率造成很大的冲击。在讨论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风口浪尖上,本文试图从入世后过渡期这个角度对人民币汇率机制作一分析。    一、人民币汇率安排的历史进程    (一)1973-1980年,人民币实行“一篮子货币”钉住汇率制度   1973年按“一篮子货币”原则,我国确定对西方
期刊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层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目的在于综合运用市场调节和行政干预的双重力量,通过以工业化为动力的县域城镇化来实现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并最终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  “粮食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
期刊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区域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单元”已经被推到了国际竞争的前台。产业集群、都市圈域等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充分反映出了区域一体化的勃勃生机。但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区域内部诸多因素的相互协调、相互融合则是这些变动的根本所在。    一、区域发展的层次框架与内部关联    (一)区域发展的四层次框架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消除区域间的壁垒,将原来多个相互分割、自我封闭的独
期刊
城镇化是我国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重大战略方针和政策趋向,我国已经到了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国家开发银行积极支持我国城镇化进程。在开行支持的城市中,包头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包头已经成为具有欧洲风情的北方明珠。这归功于50多年来包头建设者们的勤劳与智慧,更归功于“一五”期间由陈云同志代表党中央批发(批准签发)的包头市城市规划。在陈云同志百年诞辰之际,包头市城市建设的突出成绩,愈发显出当年老
期刊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目前已成长为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经济潜质最好的经济区,且正在迈向新一轮更高层次———经济一体化的门槛,国家也将大力打造长三角地区,使其成为国内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示范区,我国及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和最有实力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中心区域。然而,眼下此区域经济整合凸现出来的体制与机制问题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阻隔。长三角经济一体化
期刊
西部大开发,生态是重点,沙漠化防治是难点,沙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群众脱贫致富是焦点。突破口是产业化。  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就要生态和生计兼顾。治沙和致富双赢,绿起来和富起来结合。一言以蔽之,解决沙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三农”、“三牧”问题,要走“绿化——转化——产业化”之路。  这条路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1984年搞国防科研,在西部沙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深入调查后提出来的,准确的叫
期刊
领导加薪是事业单位改革的灵丹妙药?    《人民网》发表了一篇题为“领导加薪是事业单位改革的灵丹妙药?”的文章,一些网友发表了如下感言:“只要一改革,就是领导利益最大化,就是群众利益最小化”,“领导在改革中致富,群众在市场竞争中挣扎。”   话虽有点“极端”,然而这种“倾向”却是存在的。不信?那就用以下几个数据来说话。数据一:在厉以宁、张维迎等主流经济学家的鼓噪下,以卖光为特色的中小企业的所谓“国
期刊
2005年《财富》世界500强公司排行榜出炉    7月12日,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一年一度的“世界最大的500家公司”,即2005年全球500强最新排名榜。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Wal-MartStores)蝉联全球500强冠军的宝座,年度销售收入达到了2879.89亿美元。BP集团以超过2850.5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2位,继续保持着其在整个商业界以及能源行业的领军地位。    中国有三
期刊
农村牧区流通问题,是内蒙古“三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加强和完善农村牧区流通体系,既是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现实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近期,我们深入赤峰、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呼和浩特、乌兰察布等地就农村牧区流通体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构建和完善农村牧区新型流通体系已经势在必行。    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
期刊